當銀杏遇見瓷器,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又會產生什麼樣的故事呢?瓷器是文化,也是藝術,同時更是手工藝。瓷器是中華民族的國之瑰寶,也是眾多的收藏愛好者喜歡的物件。
在宋代的時候有一種瓷器叫著木葉天目盞,這是當時吉州的獨特瓷器。那時候是為寺院的僧人專用的,後來才在宮廷中被知曉。那時候宋徽宗非常喜歡這種瓷器。
在那時候,人們認為用這樣的瓷器,不僅是一種為文化的尊重也是有儀式感的象徵。因為這種瓷器,不僅有著獨特的工藝,還具有禪意。
現在,木葉天目盞被日本奉為國寶對待,就連大英博物館也評價木葉天目盞是世之神器,價值連城。可謂是是無價之寶啊。
但是木葉天目盞的燒制手藝在元朝的時候卻消失了,從那之後,木葉天目盞的手工藝也就斷代了近七百年的時間。直至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才辛苦辛苦的燒製成功,而且其成品非常難,精品更是少之又少,所以異常珍貴。
木葉天目盞的收藏價值也是非常高的,因為稀少,所以每一件都會被關注。好點的木葉天目盞可能以萬元起價,即使不怎麼好的也是千元行列。所以,木葉天目盞是非常珍貴的,不過,真的太美了。
燒制木葉天目盞當然不能少銀杏葉,銀杏作為秋色的代表,不爭不搶,不爭寵,不傲嬌,卻有著獨特的傲骨,有著極強的生命力。憑藉著一身的華葉,擁有秋色的美好。
在終南山下,有一顆古老的銀杏,是當年李世民親手種下的。這顆銀杏寓意著美滿,和諧,健康,長壽。年年秋節至,皆作黃金雨,絕勝百色花。「滿地翻黃銀杏葉,忽驚天地告成功」,說的就是銀杏。
銀杏有著聖潔的意思,在中國文化裡面本身就意味著長壽,所以他的枝葉都是雙生的,還有著對愛情的的美好寓意。
如此美妙的事物,如此有靈性的事物,如果和瓷器結合,會是怎樣的呢?在1200度的高溫之下,葉子沒有消失,而是烙印在了杯盞中,看起來活靈活現。如果你去觸摸,會發現它以及跟瓷器融為一體了。
作為在木葉天目盞中的代表人物焦老,更是在葉片的處理上尤其小心。葉片的色澤深淺,會影響瓷器的變化形態。銀杏葉在杯中就像是要飛起來一樣,用著這樣的瓷器,會有一種超然物外的感覺。
燒制木葉天目盞的時候,是需要結合風,火,土和木的相對關係的,是一種有機地結合。所以燒制木葉天目盞的的難度是非常大的,稍有不慎就會失敗。
尤其是加入銀杏葉的時候,葉子也不是任何樹葉可以燒制的。因為需要考慮樹葉灰的材質,才能更好的燒制木葉天目盞。燒制木葉天目盞需要考慮礦物質,樹的年齡,葉子的紋理等。甚至就連擺放葉子的時候都要謹慎小心。
燒制木葉天目盞的時候,需要12個小時的燒制,12個小時的冷卻,全程都需要有人看守。因為窯的溫度是需要控制的,這也是難點之一。一兩千個木葉天目盞才能出一兩個精品,可見非常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