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身高一直都是家長們最關心的話題之一。
眼看著同齡孩子比自家孩子越長越高,心裡真是萬般滋味,嚴重的還變成了家長心裡的一塊心病。
儘管孩子的身高受遺傳70%~80%的關係影響,但其實剩下的20~30%是可以科學幹預的,可是這往往也是很多家長最容易忽略的。
科學研究表明,除了受遺傳因素影響以外,後天的營養和運動等因素對孩子的身高有很大的影響。
這樣說來,難道只要多吃營養、多運動就可以長高了嗎?
NO! 生活中,我們的一些壞習慣往往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導致孩子長不高!
1.熬夜晚睡
研究表明:晚上睡眠不足的孩子,其分泌的生長激素水平遠遠低於睡眠充足的孩子,個子也更矮小。睡眠對身高的影響排名第一,超出運動和飲食。
睡眠時身體會分泌生長激素,而生長激素主要在晚上進行,分泌的越多越有助於生長。
幾點睡最好呢?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兩個時間點分別是21:00-1:00,5:00-7:00,錯過這兩個時間段,等於錯過了孩子長高的黃金期。
值得注意的是,生長激素大量分泌的前提是孩子必須處於深度睡眠狀態。否則,生長激素的分泌量就會大打折扣,進而影響孩子的身高發育。
孩子在青春期前,晚上的生長激素分泌量是白天的3倍,且11點左右會達到峰值。
因此千萬別讓孩子陪大人一起熬夜,有規律的作息才不會影響孩子長個子。
2.營養過剩
很多家庭比較流行「想吃什麼就缺什麼」的迷之健康養生,因此給孩子吃很多營養,這樣就會感覺孩子可以長得更好、更高。
但事實是相反的。
吃太多好的食物,容易造成孩子營養過剩或者性早熟,對孩子的成長都是不利的。
雖然營養豐富的孩子個頭會在一定時間內比同齡人高,但是過早的骨骼發育,會導致骨骼在發育期前提早閉合,並逐漸低於同齡孩子。
還有的家長擔心孩子長不高而亂給孩子吃增高產品或鈣片,即便短時間內好像長高了一點,卻可能對孩子的未來成長產生負面影響,而且過度補鈣會使骨骼線閉合,這樣孩子長高的可能性就很小了,更會影響孩子的最終身高。
其實,只要在生活中注意飲食搭配,從食物中獲取足夠的鈣質就可以,除非是醫生診斷要求補鈣。
3.營養不足
除了營養過剩之外,營養不足也會影響孩子身高,孩子的生長發育需要多種營養素維持,缺乏一種都可能對長高不利。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營養少但卻能增加飽腹感的食品影響孩子對其他食品的攝入,有些還消耗體內鈣質,最終導致營養不良影響孩子身高發育。
現在飲料成為很多孩子每天的必需品。
專家提醒,各種碳酸飲料,是造成孩子營養不良,以及生長發育的主要食品。有資料表明,偏愛飲用碳酸飲料的兒童60%因缺鈣而影響正常發育,過量飲用導致體內鈣、磷比例失調,造成發育遲緩。
過多食用各種糖果和一些甜飲料也會造成孩子營養不良,從而導致孩子不長個兒。
專業人士認為,吃含糖食品如果達到總食量的16%至18%,就可使體內鈣質代謝紊亂,妨礙體內的鈣化作用,影響長高。
孩子挑食、偏食的飲食習慣都是不好的,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改掉這些壞習慣,保證葷、素、水果、蔬菜都要吃。
4.忽視孩子的情緒
專家研究發現,情緒障礙同樣能影響孩子身高。
過大的壓力和不良情緒會造成人體的內分泌功能失調,使生長激素分泌不足,不僅會影響身高,還可能讓孩子出現發育遲緩、多動、多食、獨語、人際關係不協調等異常行為。
5.喜歡呆在家裡
隨著孩子的成長,課業量也逐漸增多,很多孩子有著寫不完的作業,好不容易寫完作業,通常也會在家玩遊戲或者看電視,再加上家長工作繁忙,孩子很少有時間出去走走,在家遮天蔽日,缺乏陽光,對身體的正常發育也有一定影響。
玩遊戲和玩具的確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但是長期坐著會影響身體發育以及協調能力的發展。而外出時走、跑、跳等運動會拉扯關節,刺激機體分泌生長激素。
陽光良好的狀態下應該帶著孩子多進行外出活動,陽光中的紅外線使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刺激骨髓造血,為骨骼提供充足的營養;紫外線可以加速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從而加快生長速度。
因此,周末不妨放下電子產品,帶孩子一起出去走走,或者一起進行各種體育鍛鍊。即使現在疫情只能在家待著,也不要讓孩子長時間坐著,可以和孩子一起在家做些有趣的親子運動遊戲。
最後,溫馨提醒大家做好孩子的身高監測,發現問題早治療,抓住孩子長高黃金期,科學管理孩子身高,別讓身高成為孩子的遺憾!
圖源:網絡
「龍寶小掌門」兒童學習app,這裡有金龜子、張騰嶽等七位央視主持人必背詩詞、成語、四大名著等大語文課程,更有少兒科普視頻和小學同步課程等你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