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程維妙 陳鵬)圍繞央行數字貨幣的消息近期一直不斷,8月29日,在主題為「分布式數字金融之網絡安全隱患」的北大數字金融講壇上,世界銀行首席信息安全構架師張志軍表示,目前在機構層面應該已沒有問題,基本做法是央行會發行數字貨幣給大的銀行、機構,由它們再去把具體的數字貨幣分配到個人手裡,去買東西或支付都沒有問題,但是不可能完全取代紙幣,還有上了年紀的人群,所以要支持兩種形式並存。
此前一天有消息稱,中國人民銀行將在未來數月推出由國家支持的加密貨幣,並向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阿里巴巴、騰訊以及銀聯等七大機構同時發行。另據一位前政府工作人員透露,央行數字貨幣可能會在今年11月11日正式推出。新京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此消息涉及內容不準確。
不過,在兩月前Facebook拋出Libra幣後,近期央行人士針對法定數字貨幣的表態密集程度也有所提高。包括Libra幣、比特幣在內的數字貨幣都是無政府行為,央行若真的推出法定數字貨幣,和比較主流的數字貨幣之間將會是怎樣一種共存關係?
張志軍認為,在中國想共存的可能性比較小,不知道哪些國家央行會(支持共存)。美國歷史上確實有很多私營機構發行貨幣,所以美國的監管人士對這件事不是非常害怕,他們經歷過這個過程,但是怎樣能夠做到不失控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因為貨幣是一種很重要的武器,一方面是對國內經濟有一定把控,以及對自身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有一個把控,貨幣政策是一個很重要手段,不能丟掉,否則對國家和人民都不算有利。因此是一個權衡,要創新、引入競爭,同時不能失控。
新京報記者 程維妙 陳鵬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李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