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12月21日電 日前,由新華網主辦的主題為「回歸 智享 創贏」的第七屆「大國教育之聲」論壇活動在京舉辦。本次論壇聚焦回歸教育本質的初心,關注各項教育事業、改革發展之成就,為「大國教育」聚慧發聲。不同於往屆活動,今年論壇由上午高峰論壇,下午教育盛宴兩部分組成,首次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帶來了全天的教育華筵。
活動中,吉林大學珠海學院院長付景川接受了活動採訪,以下是本次採訪的精彩內容: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院長付景川
主持人:請您介紹一下吉林大學珠海學院近幾年取得的成績?
付景川:2016年5月,學校正式變更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報性質的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明確將辦學結餘全部用於學校的發展與提高,為實現跨越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根據計劃,十三五期間學校將增加十億以上的投資用於全面提升教育質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努力提高科研水平和社會服務水平。
今年10月25日,廣東省教育廳正式公布了「廣東省普通本科轉型試點高校」名單,共有14所高校被遴選為首批試點高校,其中吉林大學珠海學院等六所民辦高校與公辦高校一起進入了廣東省應用型本科院校建設的第一梯隊。
民辦高等教育曾經的尷尬境地,伴隨著《民辦教育促進法》的修訂已逐漸成為歷史,在創新驅動戰略的引領下,民辦高校與公辦高校一同成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創新驅動力。特別是此次學校成功入圍「廣東省普通本科轉型試點高校」,充分說明廣東的高等教育改革更加成熟和務實,使學校的師生倍感歡欣鼓舞。
主持人:學校接下來將有哪些新的舉措?
今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也是學校向高水平應用型大學轉型發展的起始之年,可以說是萬象更新。目前學校已經制定和完成了《轉型發展方案》,明確了四個方面的轉型目標:
一、轉變辦學理念,由教學為主向社會服務轉型;
二、轉變人才培養方式,由知識傳導向創新能力培養轉型 ;
三、轉變科研形式,由學術引領向創新應用轉型;
四、轉變教師結構,由知識學術型向雙師雙能轉型。同時加大機制體制改革力度,營造適應轉型發展的良好氛圍和發展環境。 相信到了明年這個時候,伴隨著各項改革措施的持續深入,學校一定會有一個嶄新的面貌呈現在大家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