烷烴的官能團化研究取得進展

2020-12-11 騰訊網

直鏈烷基醇作為大宗化學品在工業界具有廣泛的用途,是製備增塑劑及表面活性劑等的重要原料。目前,工業上合成直鏈烷基醇的方法依賴對直鏈α-烯烴反馬氏氫甲醯化反應和隨後的氫化反應。由於該過程往往得到各異構體醛中間體,氫化前需有額外分離步驟。此外,相較於乙烯齊聚得到的α-烯烴,烷烴價格低廉,且在自然界儲量豐富。然而,直鏈烷基醇目前主要作為溶劑、燃料等使用,在化學合成上的應用較為有限。這是由於簡單烷烴分子中無導向或活化官能團,僅含低極性、高鍵能,飽和C(sp3)-H鍵和C(sp3)-C(sp3)鍵,因此,高選擇性對烷烴分子活化具有挑戰性。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黃正課題組致力於烷烴的高效轉化研究。在此前直鏈烷烴轉化工作的基礎上(Nature Chemistry2016, 8, 157;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18, 140, 4157),近日,該課題組發展了三金屬——四重催化體系,實現了直鏈烷烴到直鏈醇的高效高選擇性轉化。直鏈烷烴分子首先在該課題組之前報導的鰲型PSCOP銥絡合物(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14, 53, 1390)作用下進行烷烴脫氫反應。該均相脫氫過程相較於工業界的非均相體系,具有條件溫和,產物選擇性高,無C-C鍵斷裂副產物生成等優點。生成的烯烴混合物經後續烯烴異構——氫甲醯化——氫化過程,一鍋法實現了從直鏈烷烴到直鏈醇的轉化(圖1)。

機理研究表明,金屬銥催化劑作用於烷烴脫氫並與隨後的反應氣體CO作用失活。這避免了後續銥絡合物引發的烯烴雙鍵氫化等副反應。金屬銠作用於烯烴異構——氫甲醯化過程。金屬釕作用於決速步的氫化過程,並扮演了促進烯烴異構的角色(圖1)。該三金屬——四重催化體系不僅可實現直鏈烷烴到直鏈醇的轉化,還可用於以α-烯烴為起始原料,製備重要的α, ω-雙醇(圖2)。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6, eabc6688 (2020)上。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前沿科學重點研究和王寬誠教育基金)及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的資助。

圖1.直鏈烷烴到直鏈醇的轉化路徑示意圖

圖2.以α-烯烴製備α, ω-雙醇示意圖

來源: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相關焦點

  • 陸安慧教授團隊:低碳烷烴氧化脫氫制烯烴非金屬催化體系研究進展
    六方氮化硼(h-BN)被首次報導在丙烷氧化脫氫反應展現高活性, 隨後系列硼化物(SiB6、CB4等)以及負載型硼基催化劑相續被報導. 硼催化劑顯現出高的催化活性和優異的烯烴選擇性, 產物中幾乎沒有完全氧化產物CO2生成, 這為選擇性斷裂C H鍵開闢了新路徑. 大量的譜學以及動力學研究表明催化劑表面BOx物種為催化劑的活性位點.
  • 大連化物所對二甲苯「綠色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大連化物所對二甲苯「綠色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2018-02-23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研究員王愛琴和中科院副院長、中科院院士張濤團隊在綠色對二甲苯(PX)合成路線中取得新進展,設計出一條以木質纖維素資源生物發酵產物(生物基異戊二烯)和甘油脫水產物(丙烯醛)為原料,利用碳化鎢催化分子內氫轉移串聯反應的合成路線。
  • 對二甲苯「綠色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航天催化與新材料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李昌志、研究員王愛琴和中科院副院長、中科院院士張濤團隊在綠色對二甲苯(PX)合成路線中取得新進展,設計出一條以木質纖維素資源生物發酵產物(生物基異戊二烯)和甘油脫水產物(丙烯醛)為原料,利用碳化鎢催化分子內氫轉移串聯反應的合成路線。
  • 高中化學有機大題—官能團的衍變
    1.官能團的引入和轉換 (1)C=C的形成: ①一元滷代烴在強鹼的醇溶液中消去HX;②醇在濃硫酸存在的條件下消去H2O;③二元滷代烴在鋅粉存在的條件下消去X2; ④烷烴的熱裂解和催化裂化。
  • 長春應化所吲哚類天然產物全合成研究獲進展
    長春應化所吲哚類天然產物全合成研究獲進展 2020-12-24 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字體: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所韓福社課題組在報導了Dippinine-Chippiine同系天然產物(+)-Tronocarpine(圖1,1)的首次不對稱全合成及其絕對構型確定後(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Frontispiece cover; Tetrahedron),在該領域的研究中再次取得重要進展。
  • 中科院大化所對二甲苯「綠色合成」研究獲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大連化物所航天催化與新材料研究中心李昌志副研究員、王愛琴研究員和張濤院士團隊在綠色對二甲苯(PX)合成路線中取得新進展
  • 大連化物所等在生物分子模擬應用研究中取得進展
    大連化物所等在生物分子模擬應用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6-01-26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近期,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國輝與中山大學實驗合作者劉強團隊合作,作為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生物分子模擬應用研究新進展。  AURKA在細胞分化中非常關鍵,也在腫瘤發生和發展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 潞安30萬噸烯烴分離裝置試生產取得突破性進展
    烯烴產品逆市上揚 日前,從潞安集團獲悉,30萬噸/年烯烴分離裝置試生產取得突破性進展,裝置實現高負荷安全穩定運行,產品性能指標穩定,累計生產化工新材料烯烴類產品21672.64噸,為踐行山西省煤化工產業「三化一型」發展道路開闢了一條示範新路徑
  • 長春應化所在金屬C-H鍵活化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C-H鍵活化是近年來發展最迅速的研究領域之一。C-H的直接官能團化反應由於其具有突出的優點和巨大的挑戰性,一直以來是科學研究的熱點。從分子水平上研究金屬催活化C-H鍵的反應機理,有助於我們了解催化反應歷程,揭示催化劑結構與催化活性
  • 大化所芳香雜環化合物的不對稱氫化反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最近,該小組採用布朗斯特酸對吡咯中的雙鍵進行質子化生成亞胺鹽而使吡咯得到活化,然後利用手性鈀催化劑進行不對稱氫化,從而實現了吡咯的不對稱氫化,產物為部分氫化的手性1-吡咯啉衍生物,最高對映選擇性達到92%。氫化產物含有一個亞胺官能團,可以方便地進行後續的轉化,為合成相關的活性分子提供了一條方便、簡潔的新途徑。研究人員通過理論計算和同位素標記實驗等對反應的機理進行了探索,對實驗結果給出了合理的解釋。
  • 《科學》發表上海科技大學重大研究成果—新聞—科學網
    這一基礎研究領域的突破,解決了利用光能在室溫下把甲烷一步轉化為液態產品的科學難題,為甲烷轉化成高附加值的化工產品(例如火箭推進劑燃料)提供了嶄新和更加經濟、環保的解決方案。同時,對這一高效、可持續的光促進鈰催化模式的深入研究和進一步推廣應用,將為我國高效利用特有的稀土金屬資源提供新的思路和前景。 7月27日凌晨,這一重大科研成果在線發表於《科學》(Science)。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生物分子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生物分子功能研究團隊樸海龍研究員與廈門大學林聖彩教授及英國鄧迪大學Grahame
  • 蘭州化物所親核催化的醯基遷移反應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夏紀寶團隊一直致力於惰性化學鍵的活化與轉化研究。最近,他們在前期研究惰性C-N鍵選擇性催化斷裂(Org. Lett. 2019, 21, 1226; Chin. J. Org. Chem. 2018, 38, 1949)的工作基礎上,實現了首例Lewis鹼催化(親核催化)的醯胺C-N鍵斷裂重組的聯烯胺-醯化反應。
  • 武漢科技大學在高比能鋰硫電池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舉報   近日,武漢科技大學耐火材料與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張海軍教授領導的「先進材料研究團隊
  • 鎢氧酸鹽光催化活化低碳烷烴C(sp3)−H鍵的研究--中國數字科技館
    低碳烷烴催化轉化製備高附加值化學品一直是有機合成領域的重要挑戰[1~4], 但由於低碳烷烴分子本身固有惰性, 斷裂C(sp3)−H鍵需要苛刻的反應條件[5,6], 限制了其在有機合成化學領域中的應用。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0年基礎科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20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廣大科教人員堅持「四個面向」,嚴謹治學、追求真理、勇攀高峰,一大批科研團隊圍繞國家重大需求,集智攻關、團結協作、潛心研究,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研究進展。  林學院:花椒團隊在花椒種質資源高效利用和保護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系統研究了花椒和竹葉花椒的遺傳多樣性、品種間的親緣關係及栽培起源,對花椒種質資源的高效利用和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 Nature | 基於甲硫氨酸殘基的蛋白質官能團化平臺
    儘管已經有一些生物連接的方法應用於半胱氨酸,賴氨酸和酪氨酸,開發應用於較少研究的胺基酸修飾方法將顯著拓展蛋白質官能團化工具箱。      甲硫氨酸在蛋白質中的豐度較低,除了主要用於負責保護蛋白質免受氧化應激的損害,其功能有限,這意味著其官能團化不太可能損害蛋白質的功能。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航天催化與新材料實驗室喬波濤研究員和張濤院士團隊與穆斯堡爾譜技術研究組王軍虎研究員團隊合作
  • 中科院大化所多相酸鹼催化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日前,大連化物所生物能源研究部生物能源化學品王峰研究員團隊在多相酸鹼催化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其結果印證了上述酸鹼催化研究中的難點問題。   研究團隊在二氧化鈰穩定的釕簇多相催化劑(Ru-clusters/ceria)的研究中發現,在部分氧化的釕簇(1 nm)與二氧化鈰界面處存在由氧空位與界面氧構成的路易斯酸鹼對,並在此基礎上首次提出「界面路易斯酸鹼對」(interfacial Lewis acid-base pair)的概念(J. Am. Chem. Soc.)。
  • 清華物理系實驗團隊合作在電場調控質子化控制磁性研究中取得進展
    清華物理系實驗團隊合作在電場調控質子化控制磁性研究中取得進展清華新聞網1月15日電  1月10日,清華大學物理繫於浦、楊魯懿等人的實驗研究團隊和上海交通大學羅衛東的理論研究團隊合作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發表《電控質子過程對SrRuO3磁態的調控》(Revers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