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應化所吲哚類天然產物全合成研究獲進展

2020-12-25 中國科學院

長春應化所吲哚類天然產物全合成研究獲進展

2020-12-24 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Dippinine-Chippiine類天然產物(圖1,1–11)是依波加天然產物次級代謝物中的一個亞家族,具有獨特的強剛性[6.5.6.6.7]稠環骨架,尤其是所含的手性氮雜[3.3.1]橋環骨架,在吲哚類天然產物中較為罕見。此外,分子中含有包括橋頭手性季碳在內的多個手性中心,且受C20位絕對構型的影響,Dippinine類分子(2–6)中的全碳六元環為椅式構象,而Chippiine分子(8–10)中的六元環為船式構象。活性方面,該類天然產物對逆轉腫瘤細胞的耐藥性,具有潛在的良好活性。基於其獨特、新穎、複雜的結構特徵帶來合成上的挑戰性以及潛在的生物活性,開展此類天然產物的全合成研究,對推動有機合成新方法、新策略的發展,對深入開展相關天然產物及其新型類似物生物活性的研究,均有重要科學意義。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所韓福社課題組在報導了Dippinine-Chippiine同系天然產物(+)-Tronocarpine(圖1,1)的首次不對稱全合成及其絕對構型確定後(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Frontispiece cover; Tetrahedron),在該領域的研究中再次取得重要進展。研究設計並發展出以吲哚-內醯胺衍生物12(圖2)與丙烯醛衍生物的不對稱Michael/aldol串聯反應構建手性氮雜[3.3.1]橋環骨架衍生物(13和14)、分子內氮雜SN2』反應構建含氮七元雜環(15→16;18→19)、Stille偶聯引入[3.3.1]橋環側基官能團(16→17)及催化劑控制的立體選擇性氫化(19→9–11)等為關鍵反應的發散式合成路線策略,實現了系列依波加次級代謝天然產物dippinine B(4)和C(5),10,11-demethoxychippiine(9),3-O-methyl-10,11-demethoxychippiine(10)、3-hydroxy-3,4-secocoronaridine(11)五個天然產物的首次不對稱多樣性全合成,以及C11位脫甲氧基demethoxydippinine A(3)和demethoxydippinine D(7)兩個類似物的不對稱合成。該研究發展建立的合成新策略和方法對該家族中其他天然產物的合成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對於深入開展此類天然產物及其類似物生物活性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礎。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並被JACS主編Carreira在Synfacts上進行亮點工作介紹。長春應化所博士生周杰、談東興(共同第一作者)為論文第一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資助。

  論文連結 

圖1.部分Dippinine-Chippiine類天然產物的結構

圖2.部分Dippinine-Chippiine類天然產物的合成路線


  Dippinine-Chippiine類天然產物(圖1,1–11)是依波加天然產物次級代謝物中的一個亞家族,具有獨特的強剛性[6.5.6.6.7]稠環骨架,尤其是所含的手性氮雜[3.3.1]橋環骨架,在吲哚類天然產物中較為罕見。此外,分子中含有包括橋頭手性季碳在內的多個手性中心,且受C20位絕對構型的影響,Dippinine類分子(2–6)中的全碳六元環為椅式構象,而Chippiine分子(8–10)中的六元環為船式構象。活性方面,該類天然產物對逆轉腫瘤細胞的耐藥性,具有潛在的良好活性。基於其獨特、新穎、複雜的結構特徵帶來合成上的挑戰性以及潛在的生物活性,開展此類天然產物的全合成研究,對推動有機合成新方法、新策略的發展,對深入開展相關天然產物及其新型類似物生物活性的研究,均有重要科學意義。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所韓福社課題組在報導了Dippinine-Chippiine同系天然產物(+)-Tronocarpine(圖1,1)的首次不對稱全合成及其絕對構型確定後(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Frontispiece cover; Tetrahedron),在該領域的研究中再次取得重要進展。研究設計並發展出以吲哚-內醯胺衍生物12(圖2)與丙烯醛衍生物的不對稱Michael/aldol串聯反應構建手性氮雜[3.3.1]橋環骨架衍生物(13和14)、分子內氮雜SN2』反應構建含氮七元雜環(15→16;18→19)、Stille偶聯引入[3.3.1]橋環側基官能團(16→17)及催化劑控制的立體選擇性氫化(19→9–11)等為關鍵反應的發散式合成路線策略,實現了系列依波加次級代謝天然產物dippinine B(4)和C(5),10,11-demethoxychippiine(9),3-O-methyl-10,11-demethoxychippiine(10)、3-hydroxy-3,4-secocoronaridine(11)五個天然產物的首次不對稱多樣性全合成,以及C11位脫甲氧基demethoxydippinine A(3)和demethoxydippinine D(7)兩個類似物的不對稱合成。該研究發展建立的合成新策略和方法對該家族中其他天然產物的合成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對於深入開展此類天然產物及其類似物生物活性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礎。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並被JACS主編Carreira在Synfacts上進行亮點工作介紹。長春應化所博士生周杰、談東興(共同第一作者)為論文第一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資助。
  論文連結 
  圖1.部分Dippinine-Chippiine類天然產物的結構
  圖2.部分Dippinine-Chippiine類天然產物的合成路線
  

列印 責任編輯:侯茜

相關焦點

  • 脂肽類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長生團隊在脂肽糖苷類抗生素Totopotensamides(TPMs)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中國有機合成化學家的攀登(一) :三萜類天然產物全合成
    本文將為大家帶來的是中國科學家在五味子三萜降三萜類天然產物全合成方面的突破。而這也是迄今為止,全球範圍內的幾例首次全合成報導。在五味子三萜降三萜類天然產物全合成方面,中國有機合成化學家無疑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令人不禁感慨「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 :光反應合成天然產物(+)-Flavisiamine F
    夾竹桃科蕊木屬植物以複雜吲哚生物鹼為特徵性化學成分,同時這類生物鹼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是天然產物化學家和藥理學家的關注焦點(圖1)。文章報導的蕊木屬生物鹼(+)-flavisiamine F環系複雜、結構剛性,由5個連續的稠環和1個橋環組成,同時分子包含5個連續的手性中心,其中C20和C7位的2個全碳季碳手性中心使得目標分子的不對稱全合成具有非常高的挑戰性。
  • 吲哚合成 | 人名反應知多少?
    在有機化學人名反應中,不乏雜環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由此可見該類合成方法的重要。本期,小編帶大家一起回顧關於吲哚合成方法的人名反應。Bartoli鄰位取代的硝基芳烴和乙烯基格氏試劑反應製備7-取代的吲哚衍生物,該類型反應被稱為Bartoli吲哚合成法。
  • 海洋來源生物鹼Cyanogramide生物合成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生物鹼cyanogramide(1)分離自海洋來源稀有放線菌Actinoalloteichus cyanogriseusWH1-2216-6,含有罕見的氧化吲哚螺[3,4]吡咯[1,2-c]並咪唑結構,可有效逆轉腫瘤細胞株耐藥性,如阿黴素(adriamycin)抗性細胞株K562/A02,MCF-7/Adr和長春新鹼
  • Organic Lett:張長生等深海放線菌次級代謝產物研究獲進展
    隨著人類開發海洋技術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深海生命如深海微生物,逐漸為人類所認知。近日,中科院海洋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重點實驗室(依託於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在深海微生物的研究方面獲得新進展:從深海來源的放線菌中發現了一系列結構新穎的活性次級代謝產物,相關研究的最新成果在線發表於Organic Letters。
  • 大連化物所對二甲苯「綠色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大連化物所對二甲苯「綠色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2018-02-23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研究員王愛琴和中科院副院長、中科院院士張濤團隊在綠色對二甲苯(PX)合成路線中取得新進展,設計出一條以木質纖維素資源生物發酵產物(生物基異戊二烯)和甘油脫水產物(丙烯醛)為原料,利用碳化鎢催化分子內氫轉移串聯反應的合成路線。
  • 常見吲哚合成反應匯總
    鄰硝基甲苯類化合物和甲醯胺縮醛(如DMFDMA)縮合得到trans-β-二烷基胺基-2-硝基苯乙烯,接著還原得到吲哚類化合物的反應。該反應可用於合成含多取代吲哚結構的天然產物,如 aspidophytine、長春花鹼和番木鱉鹼,2002年,福山首次實現長春花鹼的全合成。八、Gassman吲哚合成反應
  • 研究揭示絲狀真菌天然產物生物合成新機制
    絲狀真菌具有強大的次級代謝產物合成能力,可以產生結構複雜多樣、具有廣泛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目前,許多絲狀真菌的次級代謝產物或其衍生物都已被開發成重要藥物應用於臨床中,包括青黴素、他汀類降血脂藥物和抗真菌藥物棘白菌素。探索絲狀真菌次級代謝產物的生物合成機制,對於進一步挖掘次級代謝產物資源和開發新型藥物具有重要意義。
  • 微生物所鏈黴菌次級代謝產物產量的適配策略研究獲進展
    微生物所鏈黴菌次級代謝產物產量的適配策略研究獲進展 2017-12-04 微生物研究所 【字體,因此鏈黴菌被稱為藥物合成的天然細胞工廠。
  • 中科院大化所對二甲苯「綠色合成」研究獲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大連化物所航天催化與新材料研究中心李昌志副研究員、王愛琴研究員和張濤院士團隊在綠色對二甲苯(PX)合成路線中取得新進展
  • 南科大李闖創JACS:高張力天然產物的首次全合成
    研究表明,具有張力的天然產物有利於它們的藥理作用,並有利於選擇性地與所需的生物靶點緊密結合。在歷史上,高張力的天然產物貢獻了許多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分子,例如抗腫瘤藥物紫杉醇等。在天然產物中,總體上有四類高張力的結構單元,分別為anti-Bredt雙鍵,彎曲的苯環,具有多個不飽和鍵的中環和反式的[5-5]並環。
  • 上海有機所在中環化合物的不對稱合成方面取得進展
    環狀結構廣泛存在於各種天然產物和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分子中,因此,對於這類化合物的合成是極其重要的。到目前為止,化學家們已經發展了大量的方法合成小環化合物(三—六元環),例如Diels–Alder反應和其它環加成反應等。
  • 雙酶體系催化形成天然產物中環丙基結構單元研究取得進展
    非活化碳碳雙鍵的環丙基化儘管在化學合成中可以通過多種方法來實現,但是該過程在天然產物的生物合成中卻鮮有報導。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唐功利課題組在天然產物CC-1065生物合成研究過程中,報導了由一個HemN家族蛋白(C10P
  • 西北大學魏顥課題組:羰基轉化新進展—催化劑控制的多樣性合成
    近日,西北大學魏顥課題組在碳—金屬鍵反應選擇性調控的研究中取得了新進展,藉助不同金屬特有的反應活性,成功實現了多種酮類化合物高原子經濟性的多樣性轉化,相關研究成果分別發表在中國化學會旗艦期刊CCS Chemistry和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中。
  • 北京大學在植物天然產物生物合成與酶學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植物天然產物作為內源性小分子參與了自身重要生理活動,例如調控植物自身的生長發育和抵禦病蟲害,同時也是治療人類重大疾病的創新藥物分子的主要來源。因此,解析植物天然產物的生物合成途徑對於植物生物學、生態學研究和開發創新藥物治療人類重大疾病都具有重要意義。
  • 【中國科學報】海藻共附生微生物藥用天然產物研究獲進展
    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獲悉,該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和廣東省海洋藥物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對我國南海永興島附近低潮帶珊瑚礁來源的腔節藻進行了多年的共附生微生物代謝產物研究,並在新穎天然產物和藥物先導物發現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礁棲海藻是珊瑚礁生物群落的重要組成部分。
  • 我國科學家解析青蒿素類過氧橋鍵合成機制—新聞—科學網
    曾耗時12年,花費4000萬美元的艱辛研究,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Jay Keasling教授最終於2013年4月10日聯合Amyris公司在《自然》(Nature)雜誌上在線發布了他們的成果:應用合成生物學技術成功地在轉基因酵母中生產出青蒿素合成的前體青蒿酸,使利用酵母生產青蒿素取得突破性和革命性進展。
  • 史丹福大學《自然》子刊:換個思路,萜類天然產物全合成效率倍增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天然產物全合成有時其合成過程涉及數十步化學反應,設計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最終能否得到目標天然產物。圖片來源:Pixabay仿生合成為設計合成路線提供了重要的思路,通過探究目標分子在生物體內的合成途徑,以化學合成手段模擬相應的生物反應。
  • 礁棲海藻共附生微生物藥用天然產物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7月2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獲悉,該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和廣東省海洋藥物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對我國南海永興島附近低潮帶珊瑚礁來源的腔節藻進行了多年的共附生微生物代謝產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