鎢氧酸鹽光催化活化低碳烷烴C(sp3)−H鍵的研究--中國數字科技館

2020-12-13 中國科學技術館

  低碳烷烴催化轉化製備高附加值化學品一直是有機合成領域的重要挑戰[1~4], 但由於低碳烷烴分子本身固有惰性, 斷裂C(sp3)−H鍵需要苛刻的反應條件[5,6], 限制了其在有機合成化學領域中的應用。傳統方式催化轉化低碳烷烴通常在高溫(>500℃)和高壓下使用氯氣、溴氣或光活化[7,8]等處理方式, 先將低碳烷烴通過滷化反應轉化為親電試劑以增加它們的反應性, 或用作消除反應的底物具有高區域選擇性地生成雙鍵[9]。這種烷烴預活化過程普遍存在產量低、反應選擇性差等問題, 同時反應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用於產品的分離、純化和再循環工藝, 並產生大量有毒有害廢棄物(圖1(a))。因此, 實現溫和反應條件下選擇性活化多種低碳烷烴成為化學家不斷追求的目標。


  1 兩種不同活化低碳烷烴C(sp3)−H鍵的反應路線圖(a)以及鎢氧酸鹽光催化活化低碳烷烴C(sp3)−H鍵的設計思路(b)

  近期, 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Noël團隊[10]通過採用一種廉價的多金屬氧酸鹽(Bu4N)4[W10O32](TBADT)在光照條件下激發形成[W10O32]4−*, 作為氫原子轉移(HAT)光催化劑, 可以有效破壞低碳烷烴的強鍵和未活化的C−H鍵, 實現高鍵能C(sp3)−H鍵選擇性斷裂。同時, 採用流動技術促進低碳烷烴在有機溶劑中的溶解, 提高烷烴與催化劑和反應底物緊密接觸(圖1(b))。他們在乙腈/水為溶劑的微流反應器中, 通過波長為365 nm LED紫外燈均勻照射反應介質, 將[W10O32]4−激發形成[W10O32]4−*, 成功實現了在室溫條件下具有不同鍵解離能(BDE)低碳烷烴的C(sp3)−H鍵活化(異丁烷96.5 kcal/mol、丙烷99.0 kcal/mol、乙烷101.0 kcal/mol以及甲烷105.0 kcal/mol)。其中, 高效產生的烷基自由基被各種Michael加成反應受體快速捕獲, 實現了對38例加氫烷基化加合物的有效合成, 並獲得優異的分離產率和高的選擇性。該思路與經典的共軛加成策略相比, 消除了冗長的預官能化過程, 提高了原子效率。


  2 鎢氧酸鹽光催化活化低碳烷烴C(sp3)-H鍵發生Michael反應機理推測

  進一步地, 他們推測了TBADT光催化活化低碳烷烴C(sp3)−H鍵及Michael加成反應的機理(圖2)。在紫外光照射下, [W10O32]4−生成激發態[W10O32]4−*, 迅速弛豫到反應態wO[11]。wO捕獲低碳烷烴中的氫原子, 通過HAT過程將烷烴轉化為所需的烷基自由基, 同時光催化劑轉化為H+[W10O32]5−。隨後, 烷基自由基與烯烴發生共軛加成反應, 產生烯烴烷基化自由基, 並從H+[W10O32]5−中奪回H(hydrogen back-donation), 生成目標產物, 而H+[W10O32]5−又重新回到了[W10O32]4−狀態, 實現催化循環。

  該工作選用了較為廉價的鎢氧酸鹽作為光催化劑, 實現了在溫和反應條件下低碳烷烴C(sp3)−H鍵的直接活化, 有效簡化了低碳烷烴活化的反應路徑, 減少了能源消耗, 避免了有毒有害物質的使用, 為低碳烷烴綠色高效地製備高附加值化學品提供了新思路,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研究意義和潛在的經濟價值。

文/連麗飛,陳偉,宋宇飛

本文來自《科學通報》

相關焦點

  • 研究開發出無金屬、光誘導的C(sp3)-H鍵硼化反應
    研究開發出無金屬、光誘導的C(sp3)-H鍵硼化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31 22:45:30 近日,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教授Varinder K.
  • 陸安慧教授團隊:低碳烷烴氧化脫氫制烯烴非金屬催化體系研究進展
    六方氮化硼(h-BN)被首次報導在丙烷氧化脫氫反應展現高活性, 隨後系列硼化物(SiB6、CB4等)以及負載型硼基催化劑相續被報導. 硼催化劑顯現出高的催化活性和優異的烯烴選擇性, 產物中幾乎沒有完全氧化產物CO2生成, 這為選擇性斷裂C H鍵開闢了新路徑. 大量的譜學以及動力學研究表明催化劑表面BOx物種為催化劑的活性位點.
  • 烷烴的官能團化研究取得進展
    此外,相較於乙烯齊聚得到的α-烯烴,烷烴價格低廉,且在自然界儲量豐富。然而,直鏈烷基醇目前主要作為溶劑、燃料等使用,在化學合成上的應用較為有限。這是由於簡單烷烴分子中無導向或活化官能團,僅含低極性、高鍵能,飽和C(sp3)-H鍵和C(sp3)-C(sp3)鍵,因此,高選擇性對烷烴分子活化具有挑戰性。
  • 三級脂肪胺C-H鍵活化登上《自然》子刊,胺基酸配體再顯神通
    ▲包含三級脂肪胺結構的藥物分子(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近年來,過渡金屬催化的C(sp3)-H鍵官能化反應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從理論上講,直接對三級脂肪胺中的C(sp3)-H鍵進行活化轉化最為簡單,可以省去繁瑣的預官能化過程。
  • 長春應化所在金屬C-H鍵活化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C-H鍵活化是近年來發展最迅速的研究領域之一。C-H的直接官能團化反應由於其具有突出的優點和巨大的挑戰性,一直以來是科學研究的熱點。從分子水平上研究金屬催活化C-H鍵的反應機理,有助於我們了解催化反應歷程,揭示催化劑結構與催化活性
  • 過渡金屬催化的C-H鍵活化簡介
    C-H鍵的鍵能非常高,碳元素與氫元素的電負性又很接近,因而C-H鍵的極性很小,這些因素使得其具有惰性,在溫和條件下將C-H鍵選擇性催化活化、構建其它含碳化學鍵存在熱力學和動力學的雙重挑戰,是化學研究的一個基本問題,也是制約分子合成和製備獲得重大突破的瓶頸問題。
  • MacMillan組《自然》子刊:Cu/光氧化還原雙催化體系實現脂肪烴C-H...
    MacMillan教授團隊在以往研究工作的基礎上,以Cu/光氧化還原雙催化體系實現了脂肪胺非活化C(sp3)-H鍵及苄位C(sp3)-H鍵的三氟甲基化。該反應具有優異的β位選擇性,脂肪胺參與反應時無需保護基修飾,並可用於複雜結構分子的後期修飾。相關工作發表在Nature旗下子刊Nature Chemistry上。
  • 【中國科學報】金屬催化碳氫鍵活化研究獲系列進展
    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李興偉帶領團隊,歷經三年多努力,通過對底物和反應條件進行設計,在氧化條件以及非氧化—還原條件下利用三價銠催化劑,實現了一系列碳氫鍵活化的新方法,先後在《德國應用化學》發表五篇研究論文,受到國內外同行的廣泛關注。
  • :Fe氧簇MOF催化烷烴氧化
    Vitillo、芝加哥大學Laura Gagliardi等報導了MOF結構中的三核鐵氧簇金屬節點二價Fe位點能夠催化低級烷烴氧化的反應,該反應中首先的兩步為通過N2O分解形成Fe(IV)=O活性位點、隨後進行C-H鍵切斷反應。
  • 【人物與科研】武漢理工大學張方林課題組:聯苯胺作為瞬態導向基團的鈀催化苯甲醛鄰位C(sp2)-H鍵的直接硒化反應
    聯苯胺作為瞬態導向基團的鈀催化苯甲醛鄰位C(sp3)-H鍵的直接硒化反應有機硒化合物,特別是二芳基硒化合物,由於其獨特的光電特性和重要的生物活性,成為了各種光敏劑和藥物的核心結構此外,它們在催化、螢光探針和功能性有機材料中也發揮著關鍵作用。傳統的有機合成方法是使用芳基滷化物或擬滷化合物來製備二芳基硒化物,這類方法往往需要多步反應,操作繁瑣。為解決此類問題,張方林課題組基於亞胺瞬態導向策略,實現了苯甲醛鄰位C(sp2)-H鍵的直接硒化。
  • 用Lewis鹼打開CoIII,IV2(μ-O)2鑽石核心可以提高C-H鍵的裂解反應性
    該研究於2020年12月16日發表於國際一流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志》上。 研究人員於近日報導了一種高價CoIII,IV2(μ-O)2的「鑽石核心」 (1),其對sp3雜化的C-H鍵具有高反應活性。 更重要的是,與1相比,1-X在進行C-H鍵活化反應時有更小的活化勢壘和更大的熱力學驅動力。值得注意的是,1-X比同類的二鐵開環化合物的反應活性要高4個數量級。
  • :劉家旭組在乙烷/二氧化碳共轉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關鍵詞:雙光束原位紅外光譜,Zn分子篩,低碳烷烴,C-H鍵選擇性活化,CO2高效轉化,理論計算課題組長期從事多相催化、能源化工應用基礎研究,在固體表面物理化學、多相催化模型體系和多相催化原位動態表徵等方面展開系統研究。
  • 浙師大簡繼文博士在苯環C-C鍵活化 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浙師大簡繼文博士在苯環C-C鍵活化 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2020-05-11 11: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藥物所利用C–H鍵活化構建螺環骨架研究獲新進展
    含吲哚酮骨架的螺環化合物廣泛存在於活性藥物分子中,結構新穎,用途廣泛,已成為生物醫藥研究熱點。C–H鍵活化策略的化學合成具有簡化原料、縮短反應流程,可實現結構多樣性分子的快速合成與修飾等優勢,並能有效克服合成螺環化合物底物複雜、步驟冗長、條件苛刻、普適性差等問題。
  • 銥催化的直鏈醯胺上無差別亞甲基Sp3碳氫鍵的不對稱硼化反應
    銥催化的直鏈醯胺上無差別亞甲基Sp3碳氫鍵的不對稱硼化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5 17:51:21 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徐森苗團隊
  • 前沿講座 | JACS |銅催化對映會聚自由基 Suzuki−Miyaura C(sp3)−C(sp2) 交叉偶聯
    相對於經典的Suzuki−Miyaura C(sp2)−C(sp2) 偶聯,烷基(偽)滷化物與有機硼試劑的偶聯以構建C(sp3)−C(sp2)鍵很少有報導,因為氧化加成反應以及烷基金屬配合物β-H消除相對困難。特別是,催化不對稱Suzuki−Miyaura C(sp3)−C(sp2)偶聯以獲取對映體富集的三維分子框架的發展將進一步擴展其在有機合成中的卓越能力。
  • ...自然·通訊》發文報導有機小分子催化的醯胺C-N鍵活化最新進展
    西工大新聞網2月24日電(榮子強)日前,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黃維院士、付振乾教授與鄭州大學魏東輝教授合作在醯胺鍵的直接活化領域取得重大進展,相關研究工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由於醯胺鍵的惰性,其活化一般需要通過多步反應才能實現。醯胺鍵的直接活化是有機化學領域最具挑戰性的課題之一。雖然該領域近年來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依然存在許多挑戰,如:(i)缺少過渡金屬催化以外的有效活化策略;(ii)醯胺C-N鍵不對稱活化尚未見報導;(iii)原子經濟性問題,醯胺的氨基部分作為反應副產物不能被利用。
  • :通過配體促進的羧酸鹽導向的γ-C(sp3)-H芳基化合成含大體積側鏈的胺基酸和多肽
    大體積側鏈胺基酸在Cp*Co(III)-催化的C-H活化中也表現出顯著的活性;Matsunaga課題組報導了由非手性Cp*Co(III)/雙氮原子保護的(S)-H2-BHTL催化的硫代乙醯胺的對映選擇性C(sp3)-H醯胺化反應。通過上述研究發現,側鏈的體積和保護基的結構都可以顯著影響不對稱誘導和反應性。然而,大體積胺基酸的有限利用度阻礙了不對稱C-H活化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