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脂肪胺C-H鍵活化登上《自然》子刊,胺基酸配體再顯神通

2020-12-16 騰訊網

▎學術經緯/報導

據統計,大約26%的醫藥及農藥分子中存在三級脂肪胺結構。三級脂肪胺具有獨特的生理活性,相關結構的藥物可影響神經傳導的途徑,有望用於治療抑鬱症、阿爾茲海默病等一系列神經疾病,如下圖中展示的藥物分子Escitalopram、ANAVEX2-73等。除此之外,該類結構在治療肥胖等代謝疾病、白血病的藥物研究中也有一定的應用。因此,從三級脂肪胺出發,通過適當的化學轉化構建複雜且多樣的分子結構在藥物研發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包含三級脂肪胺結構的藥物分子(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近年來,過渡金屬催化的C(sp3)-H鍵官能化反應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從理論上講,直接對三級脂肪胺中的C(sp3)-H鍵進行活化轉化最為簡單,可以省去繁瑣的預官能化過程。不過,完成這一轉化並不容易,主要問題在於三級脂肪胺中的氮原子給電子能力很強,許多過渡金屬鹽及氧化劑存在的情況下均可導致其氧化分解。

最近,英國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的Matthew J. Gaunt教授團隊首次通過Pd催化體系,實現了三級脂肪胺γ-C(sp3)-H鍵的區域選擇性芳基化,並初步研究了其不對稱催化模式。這種方法將為得到多種不同γ-芳基叔烷基胺結構的分子提供有效的策略,相關研究工作發表在Nature旗下子刊Nature Chemistry上。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迄今為止,人們已發展了一些催化體系實現三級脂肪胺C-H鍵的區域選擇性官能化反應。例如,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John F. Hartwig教授相繼報導了Rh、Ru及Ir催化體系完成了三級烷基胺中甲基C(sp3)-H鍵的硼酸酯化,部分情況下反應具有良好的β位區域選擇性。其他研究者也分別設計了Pt、Ru、Fe及W催化體系實現了其遠程C(sp3)-H鍵的氧化轉化。這類反應通常需要加入Br nsted酸作為添加劑將三級胺質子化,降低其氮原子給電子能力,從而避免在C-H鍵活化過程中發生氧化。由於此時脂肪胺的氮原子發生質子化,不再具有導向基團的作用,因而區域選擇性僅受到底物中不同C-H鍵反應活性差異的影響。三級烷基胺作為導向基團實現C(sp3)-H鍵官能化的反應目前尚無報導。

Matthew J. Gaunt教授設想藉助發展較為成熟的Pd催化體系實現三級烷基胺導向的C(sp3)-H鍵芳基化反應。上文我們已經提到,三級脂肪胺中的氮原子給電子能力很強,因此用作導向基團可以有效地與過渡金屬中心配位,但除了上文我們提到的其很容易發生氧化分解,氮原子被三組烷基取代基取代,空間位阻較大時不易接近Pd催化劑。另外,底物中存在β-H時也很容易發生β-H消除。

▲三級脂肪胺發生β-H消除(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作者首先以1-丙基哌啶(1a)作為模板底物,苯硼酸(2a)作為芳基化來源,使用Pd(OAc)2作為催化劑前體考察其在Pd催化劑的作用下發生γ-C(sp3)-H鍵芳基化的反應效果。不出所料,1a大量分解,體系中未觀察到預期產物形成。他們通過理論計算分析發現,在OAc-的輔助作用下,底物發生β-H消除的能壘要低於C-H鍵活化,因而導致副反應發生。而加入適當的配體可能會改變不同反應途徑的能量,從而抑制β-H消除過程。

▲不同反應途徑的理論計算分析(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TSRI)的餘金權教授在研究N-烷基磺醯胺類底物的C(sp3)-H鍵芳基化反應時發現,N-乙醯基胺基酸作為配體對反應的順利進行至關重要,否則將沒有芳基化產物形成。於是作者進一步以體系中加入N-乙醯基叔亮氨酸(4a)作為配體作為反應模型進行理論計算,4a可作為雙齒N,O-配體對Pd金屬中心螯合配位,導致反應過渡態無法有效形成β-H消除時所需的順式共平面構型,提高其能壘,使C-H鍵活化過程相比於β-H消除反應途徑更加有利。

他們考察了一系列N-乙醯基胺基酸配體,4a作為配體時參與反應的效果最佳,能以中等的收率得到γ-芳基烷基胺產物。隨後,作者進一步對Pd催化劑前體、配體的負載量,氧化劑1,4-苯醌(BQ)的用量等反應參數進行調整,最終得到最佳的反應條件:反應以苯硼酸(2a)作為限定試劑,1-丙基哌啶(1a)的用量為2.5當量,將10 mol%的Pd(OAc)2與25 mol%的N-乙醯基叔亮氨酸(4a)配體混合於NMP溶劑中,並加入2.5當量的Ag2CO3與2當量的BQ,體系在50 ℃的溫度下進行15 h,能以81%的分離收率得到目標γ-芳基化產物。

反應可能的機理如下圖所示:1a對Pd(II)催化劑配位形成氨基鈀中間體Int-I,隨後在配體的輔助下發生協同的C-H鍵去質子化/鈀化形成鈀雜五元環中間體Int-II,由此決定了反應的γ位選擇性,Int-II2a轉金屬化得到氨基芳基鈀物種Int-III,在BQ的參與下,該物種發生還原消除得到最終產物,Pd(0)物種經Ag2CO3氧化完成催化循環。

▲可能的反應機理(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該方法對於多種結構的環狀及非環狀三級脂肪胺均具有良好的適用性,可高區域選擇性得到γ-C(sp3)-H鍵芳基化產物,大部分情況下未檢測到雙芳基化過度反應的產物出現。除了鄰位取代的芳基硼酸參與反應時效率較低,其他不同的芳基及雜芳基硼酸均可順利發生反應。該反應具有良好的官能團兼容性,不僅適用於簡單的分子,對於結構複雜的藥物分子同樣奏效。

▲底物適用範圍的考察(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複雜結構分子的修飾(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作者還結合理論計算分析,初步發現一系列前手性的N-異丁基三級烷基胺在手性4a的誘導下能以中等至良好的對映選擇性得到手性的芳基化產物,這類底物很難通過其他手段直接合成。例如,以往不對稱合成殺真菌劑fenpropidin(3ax)的方法需要6步反應,如今只需要1步。

▲三級脂肪胺不對稱γ-C(sp3)-H鍵芳基化的初步探索(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當然,目前該反應的對映選擇性還不夠理想,作者將進一步優化其不對稱催化過程,以期將這種催化體系更高效地應用於藥物研發領域。

題圖來源:Pixabay

參考資料

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內容微信團隊,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謝絕轉載到其他平臺。如有開設白名單需求,請在「學術經緯」公眾號主頁回復「轉載」獲取轉載須知。其他合作需求,請聯繫wuxi_media@wuxiapptec.com。

癌症突破

智慧之光

熱門前沿

相關焦點

  • C-H鍵活化再登《自然》,餘金權教授一把萬用刀,實現C-H鍵多種官能化
    反應的底物從最初修飾不可消除的強配位導向基團(DG)至可消除的弱配位DG,再到瞬態DG(transient directing group),最終發展成為無DG參與的反應。C-H鍵活化的位點從近程發展至遠程活化,又從化學、區域選擇性的探索升級為具有立體選擇性的不對稱C-H鍵活化。C-H鍵官能化的種類也從C-C鍵偶聯拓展為C-O、C-N鍵等其他C-X鍵的形成過程。
  • 餘金權教授與Houk教授聯合再發《自然》子刊,遠程C-H鍵活化取得新...
    如此看來,先利用模板配體進行遠程導向,將催化劑引導至底物的特定區域,再藉助Pd/降冰片烯催化的Catellani反應進行精細調控,通過接力鈀化的方式實現目標C-H鍵的活化更為實用。我們仍舊以喹啉為例,先通過模板配體策略引導C5位C-H鍵鈀化,隨後經接力鈀化實現C6位C-H鍵活化。
  • MacMillan組《自然》子刊:Cu/光氧化還原雙催化體系實現脂肪烴C-H...
    MacMillan教授團隊在以往研究工作的基礎上,以Cu/光氧化還原雙催化體系實現了脂肪胺非活化C(sp3)-H鍵及苄位C(sp3)-H鍵的三氟甲基化。該反應具有優異的β位選擇性,脂肪胺參與反應時無需保護基修飾,並可用於複雜結構分子的後期修飾。相關工作發表在Nature旗下子刊Nature Chemistry上。
  • 過渡金屬催化的C-H鍵活化簡介
    C-H鍵的鍵能非常高,碳元素與氫元素的電負性又很接近,因而C-H鍵的極性很小,這些因素使得其具有惰性,在溫和條件下將C-H鍵選擇性催化活化、構建其它含碳化學鍵存在熱力學和動力學的雙重挑戰,是化學研究的一個基本問題,也是制約分子合成和製備獲得重大突破的瓶頸問題。
  • ...與實驗強強聯合,餘金權教授與Houk教授共同探索芳基間位C-H鍵活化
    2012年,餘金權教授課題組設計了一種U型模板配體,該配體具有鄰羥基苯乙腈結構,羥基部分與苄基類底物縮合共價鍵連,苯乙腈的氰基作為導向基團,在Pd催化劑的作用下可實現芳香烴間位C-H鍵的烯基化。作者認為,反應過程中經歷關鍵的Pd雜十二元環狀過渡態,導向基團與間位C-H鍵的距離及相應環狀過渡態的幾何構型對反應的區域選擇性均具有重要的影響。
  • :通過配體促進的羧酸鹽導向的γ-C(sp3)-H芳基化合成含大體積側鏈的胺基酸和多肽
    最早,Hashimoto課題組將一系列鄰苯二甲醯亞胺保護的胺基酸衍生物作為二銠(II)絡合物的有效配體用於carbenoid的對映選擇性C-H插入。因此,迫切需要開發新的合成策略用以構建含大體積側鏈的手性胺基酸。毫無疑問,通過易得的大體積叔亮氨酸的直接官能團化可以快速實現胺基酸空間體積的增加,這可能在不對稱反應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儘管利用共價連接的外源導向基團(DG)對脂肪族羧酸衍生物進行直接官能化已經開展了充分的研究,但是由於羧基的弱導向能力導致的低反應性,在不引入外源DG情況下進行羧酸的脂肪族C-H鍵直接轉化仍然充滿挑戰。
  • 一支穿雲箭,遠程「射中」C-H鍵
    然而,在我們為C-H鍵直接官能團化帶來的「便捷」而翹首以盼的同時,C-H鍵活化存在兩個很嚴峻的問題亟需我們去解決:第一,選擇性問題:如何在活化過程中對不同的C-H鍵進行識別和區分;第二,反應活性問題:很多C-H鍵鍵能高、活性低,如何利用催化劑提高C-H鍵的活性,使其能在溫和條件下斷裂、轉化。
  • Soc.】銥-路易斯酸雙功能催化劑的間位C-H活化反應
    過渡金屬催化C-H鍵官能化是至今構建C-C和C-雜原子鍵的最有效方法,至今也逐漸成為了合成複雜分子的有力工具。
  • ...自然·通訊》發文報導有機小分子催化的醯胺C-N鍵活化最新進展
    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上以「Organocatalytic asymmetric N-sulfonyl amide C-N bond activation to access axially chiral biaryl amino acids」為題在線發表,文章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
  • Hartwig教授《自然》子刊,首次實現非活化芳香烴對非活化烯烴的反...
    Hartwig教授研究團隊在以往發展的Ni催化體系的基礎上,首次利用廉價的第一行過渡金屬催化劑完成了非活化芳香烴對非活化烯烴的氫芳基化,其關鍵在於催化過程中引入空間位阻較大的氮雜環卡賓(NHC)L4作為配體,反應能以優異的區域選擇性得到反馬氏加成的直鏈烷基芳香烴產物。
  • 鎢氧酸鹽光催化活化低碳烷烴C(sp3)−H鍵的研究--中國數字科技館
    這種烷烴預活化過程普遍存在產量低、反應選擇性差等問題, 同時反應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用於產品的分離、純化和再循環工藝, 並產生大量有毒有害廢棄物(圖1(a))。因此, 實現溫和反應條件下選擇性活化多種低碳烷烴成為化學家不斷追求的目標。
  • 浙師大簡繼文博士在苯環C-C鍵活化 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浙師大簡繼文博士在苯環C-C鍵活化 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2020-05-11 11: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廉價FeCl3作為催化劑實現芳香烴間位C-H鍵胺化
    實現芳基C-N鍵偶聯的方法很多,其中過渡金屬催化芳香烴C-H鍵的直接胺化反應在近年來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相比於其他手段,C-H鍵胺化無需對芳香烴底物進行預官能化,原子及步驟經濟性更加理想,但由於芳香烴不同位點的C-H鍵常常具有相似的反應活性,如何實現區域選擇性C-H鍵官能化便成為人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 長春應化所在金屬C-H鍵活化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C-H鍵活化是近年來發展最迅速的研究領域之一。C-H的直接官能團化反應由於其具有突出的優點和巨大的挑戰性,一直以來是科學研究的熱點。從分子水平上研究金屬催活化C-H鍵的反應機理,有助於我們了解催化反應歷程,揭示催化劑結構與催化活性
  • 上海藥物所利用C–H鍵活化構建螺環骨架研究獲新進展
    C–H鍵活化策略的化學合成具有簡化原料、縮短反應流程,可實現結構多樣性分子的快速合成與修飾等優勢,並能有效克服合成螺環化合物底物複雜、步驟冗長、條件苛刻、普適性差等問題。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戴輝雄課題組長期致力於新型C–H鍵活化反應探索及其在新藥研發中的應用研究。
  • 席振峰和張文雄課題組發表過渡金屬催化的碳-氮鍵活化與應用綜述
    在許多有機基本反應和生命化學過程中,碳-氮鍵的切斷和形成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過渡金屬催化的惰性化學鍵活化,如碳-氫鍵、碳-碳鍵和碳-氧鍵活化,因選擇性好、反應條件相對溫和、官能團容忍性較好而在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然而,由於碳-氮鍵相對較高的解離能及含氮化合物(如胺類)自身相對較高的穩定性,過渡金屬催化的碳-氮鍵活化與應用研究相對較少。
  • Nature子刊(IF=30)| 溫州大學等單位合作,張立明/錢鵬程首次在溫和條件中的分子內轉化實現合成手性炔丙基修飾的醇
    對惰性炔丙基進行C-H鍵活化同醛進行一步不對稱加成反應,是一種原子經濟性的構建手性高丙炔醇的可行方法
  • 如何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發《自然》子刊?炔烴多步轉化,一次串聯搞定
    烯烴的C=C雙鍵由一組C-C σ鍵與一組C-C π鍵構成,兩個中心C原子均呈sp2雜化;炔烴的C≡C叄鍵則由一組C-C σ鍵與兩組C-C π鍵構成,儘管比烯烴多一組π鍵,但兩個中心C原子呈sp雜化,電負性比前者大,因而與電子結合更為緊密,不易給電子。
  • 通過成環C-H/C-H偶聯反應四步全合成(±)-Russujaponol F
    在該文中,研究人員報導了一個自由脂肪羧酸間的成環C(sp3)–H/C(sp2)–H偶聯反應,該反應是通過一個環戊烷基的N端單保護的β-胺基酸配體發生的。該反應使用廉價的過碳酸鈉(Na2CO3·1.5H2O2)作為單一氧化劑,並且副產物只生成水。一系列有重要生物學意義的分子模板,如四氫化萘、色滿和茚滿,都可以通過該方法方便地製備。
  • 胺中N-H鍵在內烯烴上的催化不對稱加成反應
    Hartwig研究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找到了將胺中N-H鍵不對稱加成到內烯烴上的催化體系,相關論文發表在2020年11月3日的《自然》雜誌上。 該課題組人員報導了一個陽離子含銥體系,用於催化包括環內和直鏈烯烴在內的一系列未活化內烯烴發生分子間加氫胺化反應,產生高光學選擇性的手性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