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Am. Chem. Soc.】銥-路易斯酸雙功能催化劑的間位C-H活化反應

2021-02-20 WeeChem微觀化

過渡金屬催化C-H鍵官能化是至今構建C-C和C-雜原子鍵的最有效方法,至今也逐漸成為了合成複雜分子的有力工具。其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如何控制一個待活化分子其相似的C-H鍵之間的位點選擇性。

我們回頭來看看自然界。自然界中,酶通過非共價相互作用精確讓底物進入反應通道,使C-H鍵的活化得以具有優異的位點選擇性。

另一方面,路易斯酸(LA)催化劑,以及路易斯酸-路易斯鹼(LA-LB)雙功能催化劑,現在也已被廣泛用於控制反應選擇性。在最近對一個催化劑分子的研究中,就表明了同時含有過渡金屬和路易斯酸的TM-LA雙功能催化劑,有可能控制過渡金屬催化C-H官能化在遠程位置上的選擇性。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過去的研究中,可見通過Ir / Al的合作催化,可用於苯甲醯胺和吡啶的對位選擇性C-H硼酸化反應。該研究發現鋁路易斯酸催化劑可通過產生路易斯酸-苯甲醯胺或吡啶加合物而顯著加速反應。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近期,日本京都大學的Yoshiaki Nakao教授則進一步對這種Ir-LA雙功能催化劑進行了改良。這種新設計的雙功能催化劑包括了可用於連接Ir的bpy或菲咯啉;和連接子,讓金屬中心的位置可以控制位點選擇性;以及路易斯酸性烷基鋁基團以識別胺羰基或sp2雜化的氮。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該研究報導了使用這種帶有烷基鋁聯苯氧化物的2,2'-聯吡啶(bpy)配體,搭配銥催化,即可實現苯甲醯胺的間位選擇性C-H硼酸化反應。 

他們還證明了使用帶有烷基硼烷部分的1,10-菲咯啉(Phen)配體進行銥催化時,吡啶會有C3-選擇性C-H鍵的硼酸化反應。

 

參考文獻:meta-Selective C−H Borylation of Benzamides and Pyridines by an Iridium−Lewis Acid Bifunctional Catalyst 

J. Am. Chem. Soc., DOI: 10.1021/jacs.9b03138

 

原文作者:Lichen Yang, Nao Uemura, and Yoshiaki Nakao*

相關焦點

  • 廉價FeCl3作為催化劑實現芳香烴間位C-H鍵胺化
    導向基團大多誘導鄰位C-H鍵活化,相比之下,受空間及幾何構型的影響,間位C-H鍵活化更加具有挑戰性。 最近,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的John R.
  • Chem. Soc. Rev.主編綜述:受阻路易斯酸鹼對催化反應
    有機分子催化目前正成為新興催化領域,通過小型有機分子作為催化劑,進行有機轉化反應。同時,主族催化劑得到了關注,並在多種有機反應中得以應用,比如烯烴聚合反應、氫胺基化反應、磷化反應、矽氫化反應、硼氫化反應、對映手性反應等。此外,Lewis酸鹼對催化劑同樣受到了廣泛研究,這個階段中的Lewis酸鹼對催化劑中Lewis酸和Lewis鹼是通過配位鍵相互連接。
  • 雙功能超薄Fe-Nx-C單原子催化劑用於同時製備乙烯和芳基氯化物
    為了降低1,2-二氯乙烷電催化還原脫氯體系中的氯離子濃度,作者設計了耦合反應體系,在陽極引入苯甲醚的氯化反應,將陰極產生的氯離子在陽極重複利用,並且同時以單原子Fe-N-C催化劑為陰極和陽極。作者發現,陽極苯甲醚氯化反應的引入顯著降低了體系中氯離子濃度,使得陰極反應速率顯著提升。並且經過實驗和理論計算分析發現,Fe-N4為陰極和陽極反應的雙功能位點。
  • ...與實驗強強聯合,餘金權教授與Houk教授共同探索芳基間位C-H鍵活化
    2012年,餘金權教授課題組設計了一種U型模板配體,該配體具有鄰羥基苯乙腈結構,羥基部分與苄基類底物縮合共價鍵連,苯乙腈的氰基作為導向基團,在Pd催化劑的作用下可實現芳香烴間位C-H鍵的烯基化。作者認為,反應過程中經歷關鍵的Pd雜十二元環狀過渡態,導向基團與間位C-H鍵的距離及相應環狀過渡態的幾何構型對反應的區域選擇性均具有重要的影響。
  • 【文獻推送】J. Am. Chem. Soc.| 光還原法實現甲硫氨酸的選擇性功能化
    傳統的生物綴合方法依賴於親核胺基酸殘基和小分子親電子試劑之間的取代反應,主要集中在賴氨酸和半胱氨酸等高度親核殘基上。然而,在基於親核性的反應性範式下,難以控制修飾的蛋白質混合物的結構均質性:賴氨酸殘基的表面豐度使位點選擇性生物綴合具有挑戰性,而基於半胱氨酸的修飾則需要對天然蛋白質進行預處理,以減少無法獲得游離半胱氨酸殘基的二硫鍵(圖1左圖)。
  • J. Am. Chem. Soc. | 色氨酸殘基特異性標記技術
    通過條件篩選,作者發現,這一反應完全可以在純水或者生理條件下進行,不需要有機溶劑或者光催化劑的輔助。這意味著,這一反應很有可能運用於細胞裂解液等生理條件的標記中。一方面,通過篩選,這樣的標記反應不會對其他通常認為具有較高化學反應活性的胺基酸殘基造成影響,具有較高的色氨酸特異性,且在含有穀胱甘肽(GSH)環境中反應有著明顯的增強現象。另一方面,將吡啶鎓鹽上的R基替換成甲基、叔丁基、生物素基團和帶有連接基團的炔基後,這一反應都可以非常有效的進行,轉換率大都在94%以上。
  • Chem. Res. 銀催化活化端炔 •...
    但炔烴中sp雜化的碳原子使其反應性較低,因此,如何活化炔烴的C≡C鍵是其合成轉化的關鍵。根據C≡C鍵上的取代基,炔烴可以通過π活化(內炔)或σ活化(端炔)。與內炔相比,端炔往往缺乏有效的催化活化方法,因而在有機合成中的研究進展相對有限。銀鹽可以用作有效的軟π-路易斯酸催化劑,通過銀絡合物選擇性地活化C≡C鍵,因此銀催化活化端炔研究逐步引起化學家們的關注。
  • C-H鍵活化再登《自然》,餘金權教授一把萬用刀,實現C-H鍵多種官能化
    反應的底物從最初修飾不可消除的強配位導向基團(DG)至可消除的弱配位DG,再到瞬態DG(transient directing group),最終發展成為無DG參與的反應。C-H鍵活化的位點從近程發展至遠程活化,又從化學、區域選擇性的探索升級為具有立體選擇性的不對稱C-H鍵活化。C-H鍵官能化的種類也從C-C鍵偶聯拓展為C-O、C-N鍵等其他C-X鍵的形成過程。
  • 銥催化香豆素的不對稱插烯烯丙基烷基化反應
    儘管銥催化的不對稱烯丙基烷基化(AAA)反應在過去幾十年中得到了良好的發展,插烯類親核試劑參與的AAA反應報導卻非常少。2014年,Hartwig團隊報導了第一例插烯類底物的AAA反應。2015年,Jørgensen團隊報導了有機小分子二烯胺活化與銥催化相結合的AAA反應。
  • 【有機】基於鄰位釕環策略實現間位的醯基化反應
    化學家通過引入導向基團,利用導向基團與過渡金屬的配位活化鄰位的C-H鍵,從而形成金屬環,進一步通過氧化加成/遷移插入和還原消除等過程高選擇性地實現了鄰位C-H鍵的官能化。但如何高效、高選擇性地實現遠程(間位/對位)C-H鍵的活化依然是化學家面臨的巨大挑戰之一。另一方面,芳香酮廣泛存在於醫藥、農藥、染料等功能有機材料中,也是眾多天然產物的重要結構單元和合成中間體。
  • CCS Chemistry | 硝基甲烷——親電氟化試劑活化的秘密
    令人欣喜的是,該反應系統能夠兼容不同種類的親核試劑,包括水、醇類、磺醯胺甚至是極具挑戰性的羧酸類化合物,從而實現氟羥化、氟醚化、氟酯化等多種分子間氟官能團化反應(圖2 C)。值得一提的是,該反應系統還能夠實現芳香化合物的氟化反應和一些藥物分子的後期氟化修飾(圖2 D)。通過一系列的機理實驗,作者確證了硝基甲烷作為一種路易斯鹼實現親電氟化試劑的活化。
  • 文獻推文|高活性的ZnO-ZrO2氣凝膠與h-zsm-5集成用於二氧化碳合成芳烴
    我們報導了一種由ZnO-ZrO2氣凝膠和沸石H-ZSM-5組成用於CO2加氫成芳烴的高活性雙功能催化劑,ae-ZnO-ZrO2/h-zsm-5催化劑在340℃、40bar的反應條件下,芳烴的空時產率可達0.24g·goxid-1·h-1,優於之前報導的改性Fischer Tropsch催化劑。
  • 路易斯酸/Brønsted鹼催化的羰基化合物α-位不對稱胺化反應
    最近十幾年隨著有機雙官能團小分子催化劑的蓬勃發展,手性碳氮鍵的構建也越來越多樣化和高效化。雖然這些催化劑對高活性的α-羰基化合物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但對於未活化的羰基化合物卻表現出很低的催化活性。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來自美國波士頓學院的Masayuki Wasa博士等人發現了由強路易斯酸B(C6F5)3和大位阻的鹼PMP(1,2,2,6,6-五甲基哌啶)組成的FLPs類型催化劑,成功實現了未活化的羰基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的胺化反應(Scheme 1)。
  • 【高考原創模擬題】考查反應原理:二氧化碳加氫製備甲醇
    公告:《化學教育》官網啟用新網址http://www.hxjy.chemsoc.org.cn,建議大家認準網址及網站模樣,以免被假網站欺騙!潘雄風( 武漢市常青第一中學  湖北武漢  430000)二氧化碳加氫合成甲醇是化學固碳的一種有效途徑,不僅可以有效減少空氣中的CO2排放,而且可以製備出甲醇清潔能源。反應如下:
  • 科學網—發現雙金屬協同效應可降低反應活化能
    研究人員採用微波輔助熱解法高效製備了Re-Pt和Re-Rh雙金屬催化劑,從動力學角度研究了雙金屬協同效應在丁二酸催化轉化當中的作用。研究發現雙金屬協同效應可以顯著降低反應的活化能,促進雙羧酸基團的加氫轉化。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催化科學與技術》。 金屬間的相互作用可以促進金屬原子上中等強度的氫氣吸附與活化,進而促使內酯加氫開環,選擇性地增加1,4-丁二醇的形成。
  • 謝毅院士&孫永福教授團隊Chem. Soc. Rev.綜述超薄二維光催化劑在...
    考慮到這一點,構建這些催化劑的超薄二維結構可能是一個極具潛力的方案,因為它們具有以下的優勢:a)原子級厚度可以縮短載流子遷移路徑;b)獨特的電子結構可以促進電子轉移;c)豐富的低配位表面原子可以提供大量的高活性位點、d)均一暴露的晶面可以提供幾乎一樣的活性位點以及e)便於化學修飾來擴展其光吸收範圍。
  • 三級脂肪胺C-H鍵活化登上《自然》子刊,胺基酸配體再顯神通
    Hartwig教授相繼報導了Rh、Ru及Ir催化體系完成了三級烷基胺中甲基C(sp3)-H鍵的硼酸酯化,部分情況下反應具有良好的β位區域選擇性。其他研究者也分別設計了Pt、Ru、Fe及W催化體系實現了其遠程C(sp3)-H鍵的氧化轉化。這類反應通常需要加入Br nsted酸作為添加劑將三級胺質子化,降低其氮原子給電子能力,從而避免在C-H鍵活化過程中發生氧化。
  • 黃延強&劉彬Angew:鎳單原子催化劑模型揭示二氧化碳還原反應機理
    本文中,研究者設計了一種結構均勻、清晰的單原子催化劑,並在導電碳載體上對其進行了研究。在近邊緣結構吸收光譜、拉曼光譜和近環境X射線光電子能譜研究的基礎上,發現Ni單原子催化劑中的Ni+是通過Ni2+原位還原所產生,並對反應物CO2的活化表現出很高的活性,Ni+是CO2還原反應(CRR)真正的催化活性位點。此外,通過與動力學研究相結合,確定CRR的控速步驟為*CO2-+H+→*COOH。
  • 餘金權教授與Houk教授聯合再發《自然》子刊,遠程C-H鍵活化取得新...
    以喹啉為例,C2位C-H鍵官能化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受氮原子吸電子誘導效應的影響,其C-H鍵的酸性增強,加上鄰近導向基團,很容易在多種不同過渡金屬催化劑的作用下實現選擇性活化。相比之下,這類分子中還存在多個遠離相應氮原子的C-H鍵,其電子特性差異較小,實現其他位點C-H鍵的選擇性官能化則相對困難。
  • 浙大史炳鋒課題組Chem. Sci.:通過配體促進的羧酸鹽導向的γ-C(sp3)-H芳基化合成含大體積側鏈的胺基酸和多肽
    大體積叔亮氨酸(Tle)衍生的催化劑Rh2(S-NTTL)4通常具有最佳的對映體控制,除胺基酸側鏈的空間體積外,鄰苯二甲醯亞胺保護基的種類在不對稱誘導中也起關鍵作用;Müller和Dauban等人報導1,8-萘甲醯基保護的Tle衍生的催化劑Rh2(S-NTTL)4是進行高度非對映選擇性分子間C-H胺化的最佳催化劑;Davies課題組合成了大體積催化劑Rh2(S-PTAD)4和Rh2(S-TCPT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