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文言文來說分手,你第一時間想到的會是什麼呢?
我斷不思量,你莫思量我。
南宋文學家謝直,原名謝希孟,是理學家陸九淵的徒弟,頗有才氣,文章寫得好,人也聰明,二十八歲就中了進士,在官場沉浮多年後,謝直就對爾虞我詐的政壇厭倦了,因此經常到秦樓楚館放縱自己,情寄風月,與歌妓們談詩唱和。
才華橫溢的才子正好是青樓女子的最愛,彼時謝直和一位陸姓歌女交好,好到闊氣地為她建了座鴛鴦樓。不過說到底,謝直只是逢場作戲而已,日夜流連溫柔鄉之後,有一天謝直忽然厭了,也就麻溜地收拾東西走了。
可那陸姓歌女應是對他動了真心,一路哭哭啼啼地追隨著他,謝直往日溫情不再,反倒覺得煩悶,於是無情地寫下了這麼一首分手詩——《卜算子·贈妓》:
雙槳浪花平,夾岸青山鎖。你自歸家我自歸,說著如何過。我斷不思量,你莫思量我。將你從前與我心,付與他人可。
你我各自回家去吧,又沒緣分,何必說什麼一起過日子的話,我不會想念你,你也不用想念我,回去再尋覓你的有緣人,將你之前放在我身上的心思,也放在他人身上就好了。謝直真的完美地詮釋了什麼叫冷漠無情。
此情應是長相守,你若無心我便休。
這是一句更絕情的詩,全詩如下:
清水寒潭落葉浮,忍將往事下眉頭。縱然桂魄都圓缺,況復萍蹤不去留?
孤枕偏生蝴蝶夢,吟鞋怕上鳳凰樓。此情應是長相守,你若無心我便休。
其實這首詩還有很多版本,比如:
你若無心我便休,青山只認白雲儔。飛泉落韻怡然夏,飄葉成詩好個秋。
十五情形憐月冷,三千願望對星流。前塵影事皆如幻,浩氣當初貫鬥牛。
還有:
為誰消瘦為誰憂?二月桃花五月榴。燕舞鶯歌翻寂寞,鳳衾鴛枕憶溫柔。
水因有性山難轉,你若無心我便休。紅淚箋成何處與?天涯渺渺路悠悠。
這首詩雖有全貌,但出處卻無從得知,有人說這是一首佛偈,也有人說這是某些不知名文人的消遣之作,大概是在行酒令的時候,拿一句「你若無心我便休」來創作,於是出現了這麼多首,所以也有將上面幾首都合在一起當作一首的,然后冠以張若虛的大名。
張若虛寫了多少詩不清楚,但流傳下來的就兩首,這首自然不是他創作的。儘管如此,這首詩的遣詞用典都很精妙,尤其是「此情應是長相守,你若無心我便休」這句,頗有名家風採。
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摧燒之,當風揚其灰!
這應該是最狠的一句了,如果按現在的話來講,那應該是:如果你變心了,骨灰都給你揚了。
看起來像是現代網友創作的小詩,其實不然,這句詩出自兩漢的《有所思》,全文如下: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
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
摧燒之,當風揚其灰!
從今以往,勿復相思,相思與君絕!
雞鳴狗吠,兄嫂當知之。
妃呼狶!秋風肅肅晨風颸,東方須臾高知之!
這是漢代的《鐃歌十八曲》之一,鐃歌是一種軍樂,但題材不限於軍隊,也有寫祥瑞、寫愛情的主題。這首詩就是用第一人稱的方式,來展現一個女子從熱戀、失戀到懷念的波折愛情過程,人物的心理可以說是拿捏得死死的。
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說起分手的古言,相信大多數人第一想起的還是那句「一別兩寬,各生歡喜。」這句話出自敦煌出土文物「放妻協議」,也就是古代的離婚書,文中寫到「願娘子相離之後,重梳嬋鬢,美掃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選聘高官之主。解怨釋結,更莫相憎。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相比起休書之類的絕情之語,這句話就多少顯得比較溫情了,這就是夫妻間最好的分別方式——好聚好散。這兩句小短語,簡潔明了,字雖少,但該表達的情感卻一個不漏,這種和平分手式的說辭,也迅速被大家接受,最後成了網絡上最流行的古言分手語。
你印象中最深刻的分手詩是哪一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