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賞析:七句俗語,其中一句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2020-12-11 喬沐講故事

列位看官,大家晚上好,閒話不多說,我們略過前戲,直奔主題吧。今天我們繼續賞析民間經典俗語,歡迎收看。

第一句:【打人別打心,玩笑不說真】

釋義:這句俗語意思是打人不能打要害處,開玩笑時不能說真事。王應夫《天邊》中有言:「王嬸,你別誤會,老侄媳婦開句玩笑,何必當真?有道是,打人別打心,玩笑不說真。你要真有那事,我還不說呢。」

第二句:【打人三日憂,罵人三日羞】

釋義:這句俗語的意思是打罵人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打罵者也感到憂與羞。李準《黃河東流去》中有言:「常言說得好,打人三日憂,罵人三日羞,關相雲在中華照相館鬧了一場,卻有些後悔。」

第三句:【打人不過先下手】

釋義:這句俗語意思是爭鬥時先發制人。《封神演義》第三回中有言:「主將言此人有異人傳授秘術,即此是他法術。常言有道:『打人不過先下手』。」這句俗語又作「打人先下手」。《施公案》一百六十二回中有言:「俗語說的好,打人先下手。我何不先給他個連珠鏢吃吃。」

第四句:【打蛇不死終為害】

釋義:比喻除害不徹底,給自己留下禍根秦紀文《再生緣》第五回:「常言道,打蛇不死終為害。只怕我不除他他殺我。又作「打蛇不死惹蛇毒」。《水滸後傳》第二回中有言:「那廝雖無準備,也要詳細,不要被他走脫,是打蛇不死惹蛇毒了。」

第五句:【打死一個夠本,打死兩個賺一個】

釋義:這句俗語意謂拼死搏鬥。姚雪垠在《李自成》第一卷第七章中有言:「打死他們一個我夠本兒,打死兩個我賺一個,吃什麼虧呢?我才不寒乎。」

第六句:【打生不如望熟】

釋義:這句俗語意思是到了生地方不如在熟地方方便。李準在《黃河東流去》中有言:「春義,我看你們不要去黃龍山開荒了,『打生不如望熟』,好歹我這兒有這一家飯鋪。」

第七句:【打是親,罵是愛】

釋義:對兒女或親人的打罵是出於疼愛。趙新在《發財》中有言:「罵吧,打吧,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土坷垃塊!」又作「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臭布袋」。張宇在《活鬼》中有言:「女孩兒如果再罵,他就耍無賴:「你們罵吧?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臭布袋。我算過卦啦,先生說我這輩子是怕老婆的命。」這句俗語又作「打是情,罵是愛,親得急了用腳踹」。葉文玲《父母官》中有言:「打是情,罵是愛,親得急了用腳踹,顏武強和董一宛雖然也常常勺子碰鍋沿地叮哨,但卻是蜜蜂落進花心裡,比起別的夫婦來恩愛得別有一番情趣。」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又到了今天俗語賞析的結尾時間了,以上七句俗語在生活或者著作中比較常見,這些俗語雅俗共賞,尤其是「打是親,罵是愛」很有代表性,幾乎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膾炙人口的佳句。

以上便是今天的俗語賞析,不足之處,還請批評指正。

相關焦點

  • 俗語賞析:十句俗語,句句都是金口玉言
    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跟什麼人在一起,或者處於什麼環境,就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七回中有言:「俗語說『挨金似金,挨玉似玉』,今番親家太太的談吐就與往日大不相同了。」這句俗語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異曲同工之妙。第二句:八竿子打不出個屁來釋義:這句俗語比喻人過於老實,缺乏反抗精神。
  • 俗語賞析:言簡意賅,寓意深刻,發人深省
    列位看官,大家上午好,本文繼續我們的俗語賞析欄目,歡迎收看。第一句:比著葫蘆罵瓢釋義:這句俗語的意思是指桑罵槐。郭萍在《早春》中有言:「兒媳婦就憑這一點拿捏我,比著葫蘆罵瓢。」第七句:吃紂王俸祿,不說紂王無道釋義:這句俗語比喻吃誰家飯,為誰說好話。《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有言:「啟翁,百姓倘能安居樂業,斷然不會造反。許多人只是因為吃了紂王俸祿,不肯說紂王無道,將百姓造反看成是罪不容誅,而誰逼百姓造反倒不問了。」
  • 俗語:「千年的王八萬年龜,百年的兔子無人追」,其中有何含義?
    很多人喜歡將成語運用在自己的話語當中,這樣才能顯示出自己的才華,而除了成語之外我們的一些俗語很是很貼近生活的。只是很多人會認為俗語都是以前農村人在講的,現在再用會顯得自己很庸俗,總會對俗語帶有一種輕蔑的態度。可是我們要是仔細去品味這些俗語的話,我們會發現這些俗語雖然講起來是很粗糙,但是他其中蘊含的道理還是很不錯的。
  • 俗語賞析:好吃不如餃子,下一句你可能不知道
    列位看官,大家上午好,本文我們繼續俗語賞析,歡迎收看。第一句:和尚沒兒孝子多釋義:這句俗語比喻有的人雖然無兒無女,卻有很多像女兒一樣的人孝敬他。俗語說的好『好吃不如餃子,好受不如躺著』,你就不會躺一會兒?」這句俗語又作「舒服不如躺著,好吃不如餃子」。第四句:好漢不打倒漢釋義:這句俗語是說英雄好漢不打軟弱無力之人。金速的《他在黎明前出走》中有言:「好漢不打倒漢,我即使是一把鋼刀,對著一攤稀泥又能施展多大勁兒呢?」
  •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但下一句,幾乎無人知道!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但下一句幾乎無人知道!古時候的人們運用他們的智慧,在生活中總結出來了很多的經驗,而一會流傳到現在,而我們現在統稱這些經驗為「俗語」,可能有些人會認為現在已經是科學的時代了,這些俗語有的就會有點封建迷信的感覺,但是有一些俗語對於我們來說並不是迷信,就像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一樣,遠親不如近鄰,但是下一句幾乎無人知道,大家不要著急,接下來小編就告訴你們下一句是什麼。
  • 農村裡那些流傳至今的俗語,話糙理不糙,句句都是智慧!
    說起俗語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人人都能來上幾句,什麼「飽漢不知餓漢飢」、「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等等,都可列為俗語。農村,作為我們的根,雖然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已經換了面貌,不過仍有一些膾炙人口的俗語流傳下來,易懂好記,字裡行間流露出的智慧,那是老祖宗的智慧,是他們多年生活經驗摸索出的道理,雖是話糙,但道理卻不糙,一如明月當空,照耀著今人,給我們以些許啟發。下面就為大家整理了一些農村流傳至今的俗語,句句扎心。第一句:好事不背人,背人沒好事。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
  • 李清照的一首《如夢令》,全詞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她就是——李清照,今天,我們要一起來欣賞的就是她著名的一首《如夢令》,全詞如下: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碧水清波,荷塘春色,宛若一幅詩意的山水畫。李清照的這首《如夢令》,短小精幹,帶我們領略了少年時期的童真與美好,讓我們重拾了兒時的快樂,語言清麗、活潑,可以說是宋詞學習的啟蒙之作,可以稱得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 農村俗語:「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這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這句俗語也是農村人茶餘飯後嚼舌根的談資,實際上也些有道理。不光是在舊社會適用,放在現社會也不無道理。由於男女比例失調,男性的數量遠遠大於女性,再加上天價的彩禮,有的甚至已經達到了幾十萬了,這讓很多農村大齡男青年叫苦不迭。
  • 農村俗語:千年王八萬年龜,百年的兔子無人追,原來是這樣的寓意
    在農村的諸多俗語之中,有很多的老話,都是正話反著說,也有的是帶有相當大的誇大語言,將一些我們日常生活之中常見的,或者是不常見的事情,誇大的進行描述,這也是讓我們更好地在第一時間,對於這句俗語有相當深刻的印象,起到讓人極易難忘的作用,按照過去的說法,很多動物、植物都是長壽的象徵,老人過生日使用最多的一句話叫做: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 俗語:閨女上墳,娘家無人,啥意思?知道實情讓人心裡很不是滋味
    俗語:閨女上墳,娘家無人,啥意思?比如說我們常常可以聽到的這句俗語,「閨女上墳,娘家無人」,大家知道他是何道理嗎?   這句俗語也有兩種解釋,第一,我國古代很多的老人們都認為如果閨女嫁到了遠方,那麼還回到娘家來上墳,就會給自己的原生家庭帶來一定的災禍。
  • 知道「貧居鬧市無人問」的下一句嗎,這些俗語太有智慧了
    中古自古至今像再這樣的俗語非常的多,很多這樣的話已經找不到出處,都是老百姓之間口口相傳的俗語,但是千萬不要小看這些話,每一句都暗含著深刻的道理,古人的智慧都隨著這些俗語被保留的下來。前言和古代流傳下來的詩詞以及古文不同,這些俗語都是非常淺顯的,沒有什麼生僻字也沒有拗口的話,但是細細讀下來就能夠感受到一種大智慧在裡面。
  • 俗語「老屋住人百年不塌,無人居住五年就垮」,古人為啥這樣講?
    而作為漢語成員之一的俗語,雖然通俗易懂,低調內斂,但其同樣包羅萬象,其中有講民俗民風的、修身齊家的、為人處世的、獵漁稼穡的、生活經驗的等等。時至今日,俗語依舊指導著我們的生活,就比如這句俗語「老屋住人百年不塌,無人居住五年就塌」,其描述的就是一種生活現象!那麼這句話為什麼這麼說?有沒有道理?且聽我一一道來!
  • 俗語賞析:舉手不打無娘子,開口不罵賠禮人
    列位看官,大家上午好,本文我們繼續俗語賞析,歡迎收看。第一句: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釋義:這句俗語是說能躲過初一這一天,躲不過十五那一天。比喻遲早逃脫不了。這句俗語又作「奪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躲得過初一,逃不過十五」、「跑的了初一,跑不過十五。」第二句:東扯葫蘆西扯瓢釋義:這句俗語是指東拉西扯,毫不關聯。
  • 古人俗語:閨女上墳,娘家無人,其中深意很心酸,卻少有人知
    說到俗語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這是我國一種很獨特的文化。它雖然從古代流傳至今,但是大多數卻並不是被人們記在書本之上,而是通過口口相傳的模式傳到了如今。通過這些俗語,我們除了能夠學習古人的經驗之外,還可以了解他們一些古時候的特殊的習俗。
  • 俗語:「荒年不養子,實收年成無人收」,蘊含著老祖宗的智慧
    俗語作為我國民間傳統文化的瑰寶,曾是農村很多家庭的生活向標,指引著人們的生活。隨著國家的科技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俗語對於農村家庭也變得不再那麼重要了。但是俗語仍存在著很多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成為了人們飯後的閒談。就比如這句「荒年不養子,實收年成無人收」,相信大家都聽自家的老人們講過這句俗語。可是你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嗎?
  • 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上半句更有深度,不可不知
    俗語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口口相傳。而我國自古以來又是禮儀之邦,人們也一直遵循禮法來辦事,而這些約定俗成的規矩,慢慢就和俗語有了很大的關聯,對我們的日常生活,起到了很多引導作用。
  • 俗語:「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字字戳心
    讀者朋友們大家好,這裡是《笑對農哥》欄目每日為大家分享的最新三農資訊與故事,如果喜歡農村話題的朋友可以點擊上方關注,今日話題:俗語:「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字字戳心社會不斷在發展,農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農村土地房基地確權
  • 俗語「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是啥意思?有什麼依據嗎
    俗語「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是啥意思?有什麼依據嗎俗語是我們民間文化的一種體現,它沒有非常優美華麗的詞句,很多也沒有什麼非常波瀾壯闊的意境,但是這些俗語是蘊含的大道理是非常現實的,很多的俗語也是教會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很多長輩也會經常說一些非常道理的俗語來教育我們,今天小編也是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俗語,想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這句話就是「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相聲八德」,當年相聲界的扛把子,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張三祿收徒三人,其中大徒弟就是朱紹文。真正把相聲普及開的,要算第二代朱紹文。朱紹文,漢軍旗人,少讀詩書,後於北京天橋撂地,藝名「」窮不怕,光緒年間北京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時人尊稱「窮先生」,號天橋八怪之首,相傳如今「說學逗唱」四門功課就是他定下來的。因朱紹文收徒較多,而他二位師弟門丁不旺,如今京津地區的相聲演員,按照師承關係大都能溯源到朱紹文身上,因此今日相聲業界多尊「窮不怕」朱紹文為祖師爺。
  • 俗語:閨女上墳,娘家無人,是何意?好在如今這種思想已蕩然無存
    除了很多名人名言,詩詞歌賦以外,民間也流傳著很多俗語,而且這些俗語通俗易懂,是勞動人民通過實質性的總結才組成的句子,讓大家能夠知道當時的社會形勢,體會當時人們的思想觀念。而這些俗語雖然簡單,也給後世留下了值得參考的歷史價值,那麼其中有一句「閨女上墳,娘家無人」,這說明了一個什麼現象跟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