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抗擊疫情!同濟科研團隊定位了新型環狀病毒受體基因

2020-12-23 新民晚報

圖說:ACE2及各類型細胞特徵標記基因在亞裔個體中表達情況 來源 採訪對象供圖

新民晚報訊(記者 易蓉)抗擊疫情,基礎研究也在推進,這個春節,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左為研究團隊沒有休息。在獲悉中科院巴斯德所郝沛等學者及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的研究,接連將新型冠狀病毒的受體基因指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之後,團隊連日利用高通量單細胞測序分析技術,研究了共計四萬三千多個肺臟細胞,進一步發現80%ACE2受體主要在II型肺泡聚集。研究成果已在預印本網站科塔學術(bioRxiv)上發布(趙宇和趙子賢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研究數據公開、程序代碼開放,這支平均年齡只有28歲的年輕研究者團隊希望通過數據共享和科研交流團結各方力量,爭分奪秒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

「ACE2受體就是病毒進入人體『大門』。搞清楚這個『門』開在哪裡、開了多大,對於防止感染具有重要意義。」研究團隊整合分析了公開資料庫中近兩年來積累的肺臟單細胞測序數據,發現ACE2在0.64%的肺細胞中表達,且80%以上都集中表達於II型肺泡細胞;表達ACE2的II型肺泡佔其總數量的1.4%。在其他細胞類型如I型肺泡、支氣管上皮細胞、成纖維細胞、內皮細胞和巨噬細胞中零星可見。而且通過對基因功能的分析,研究者還發現,這1.4%的ACE2+ II型肺泡細胞還表達至少20多個與與病毒組裝複製相關的功能基因。

「利用近年興起的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我們可以把肺部的整體到細節都看清楚,就像用手機GPS和地圖做尋寶遊戲,這是多年前SARS研究時無法實現的。」左為說。

這些數據令研究團隊相信,新型冠狀病毒攻擊的主要目標能夠鎖定II型肺泡。左為認為這與目前公開的一些臨床觀察相關聯,例如此次冠狀病毒肺炎少有「卡他」症狀,或許正是因為病毒沒有攻擊上呼吸道(上呼吸道的分泌細胞和纖毛細胞只表達很少的受體ACE2)。

左為團隊還比較了8例不同個體中ACE2的表達和分布情況。結果顯示ACE2表達與個體的年齡和吸菸情況無明顯相關性。但2例男性表達水平均高於其他6例女性,總體在三倍以上,在肺內的分布也更廣泛。這與目前流行病學觀察到的新型冠狀病毒男性患者為女性數量的三倍大致吻合。此外,唯一一例亞裔(男性)標本的ACE2表達水平遠高於其他所有人(包括非洲裔和白種人),在平均值的五倍以上。

左為也強調,這項研究仍有很多不足,仍需更多數據和實驗進行驗證,但這場「疾病之門」的細緻探尋或將為預防、治療及其他基礎研究提供思路。「如果我們能人工合成ACE2蛋白,然後將它通過血管注入肺泡,理論上是可以『以假亂真』幹擾病毒,或者開發抑制ACE2的特異小分子幹擾其功能,都能保護肺細胞上不被病毒侵擾。」

圖說: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左為研究團隊負責人左為

記者:結果顯示ACE2在0.64%的肺細胞中表達……0.64%看上去是個很小的數字,但ACE2表達的這些「易感」細胞又呈現出對疾病的「幫助」似乎非常巨大。如何幫助我們理解,人體存在這樣的「病毒幫手」?

左為:這一點也是我最為迷惑的地方。只能說我們目前所知的還非常少,不太理解這類細胞是否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我推測,如果這一現象不是巧合的話,那可能意味著這些細胞本來是人類用於處理類似病毒物質的,例如體內產生的游離DNA或者RNA等。結果病毒「狡猾」地利用了這些細胞。SARS病毒和NL63冠狀病毒毫無疑問應該也是利用這些細胞感染人體的。流感病毒則不同,它們有自己的受體和自己特定的靶細胞。

記者:距離能夠明確病毒靶細胞的結論還有多遠,還需要什麼樣的工作?

左為:目前這個研究不足的地方還很多,我在論文裡面也都提到了:首先我們只研究了8例樣本,樣本數肯定是比較少的。然而單細胞測序目前很貴,每一例要3~4萬,所以如果自己做大樣本,成本和時間要求都太高了。其次我們主要看了RNA的表達情況,但RNA和真實蛋白表達不一定完全一致。另外,目前雖然各種證據均指向ACE2是新型冠狀病毒的受體,但還有待動物實驗的進一步證實,特別是通過ACE2敲除實驗來證實其對於病毒感染是必需的。

記者:團隊春節不停工推進這項研究的初衷是什麼?此前工作有何具體相關的內容為此次研究提供基礎?

左為:看到鍾南山院士講話之後,我們馬上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場非常重大的公共衛生事件。後來看到武漢也封城了,身邊好多醫生朋友也上了疫區前線,我們覺得自己也應該做點什麼,為國家出力。

我在清華念博士的時候跟著導師陳曄光院士研究SARS病毒和細胞信號轉導的關係。在國外做H1N1流感病毒和肺再生修復相關的研究,回國以後則是專注於肺幹細胞與再生修復研究。加上我們平時的研究和臨床結合也非常緊密,所以對這一領域比較熟悉,也比較敏感。

很快中科院巴斯德所新型冠狀病毒和SARS病毒的比對結果出來了,預測出受體是ACE2。我就馬上跟學生說看一下單細胞測序數據裡ACE2在哪裡表達。因為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是最近兩三年才興起的一些新技術,可以一下子把整個肺裡由整體到細節的情況都看得比較清楚。

記者:有科學家提出了現階段中國科學家積極攻關的意義,也指出共同抗擊病毒,需要更多的數據共享和更高效的科研交流,對此您怎麼看?

左為:我一直認為這次疫情不應該是中國自己在戰鬥,必須要和全世界科學家一起密切合作。全人類在這個問題上是命運共同體,病毒是不分國界的。

我們這次的工作就完全是基於國外科學家無私共享的單細胞測序數據而完成的。所以成果出來之後我們也沒有按慣例投稿,而是直接掛到bioRxiv平臺上公開所有數據,包括我們的程序代碼也是可以提供給任何需要的人的。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需要的人第一時間可以看到論文,讓大家可以齊心協力,抓緊每一分鐘阻止病毒的繼續蔓延。當然,正式投稿和同行評審(peer-review)也必不可缺,我們這個論文後續肯定還會有相應的改進更新。

最後,我想再多提一句。我們國內的科研方向和選題導向應該還是要藉助這個時機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國家每年投入巨額資金來支持科研,不能只換來一篇又一篇發表在國外期刊上的論文。我們需要的,是真正實用的能提升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同濟老校長裴鋼院士就反覆多次指導我們,要求我們生物醫學領域的研究要更多圍繞臨床問題,更多圍繞藥品研發來開展。 這次疫情給了我們一個認真反思的機會。

相關焦點

  • 抗疫科研攻關進展怎麼樣了?我們採訪了武漢市華中科技大學科研團隊
    原標題:抗疫科研攻關進展怎麼樣了?我們採訪了武漢市華中科技大學科研團隊疫情發生以來,科技部會同衛健委、藥監局等13個部門組建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技攻關組,先後部署42個國家應急項目,組織動員全國優勢科技力量開展疫情防控科技攻關。
  • 江蘇疾控部門發現新型環狀單鏈DNA病毒
    江蘇疾控部門發現新型環狀單鏈DNA病毒 2016-12-16 19  病原所實驗室人員通過對送檢樣本用高通量測序技術檢測發現其中含有一種新型環狀單鏈DNA病毒片段,後根據高通量測序reads序列設計特異引物,對病人咽拭子樣本進行PCR擴增,產物經過sanger測序、序列組裝,於10月26日獲得該病毒全長基因序列3018nt。
  • 與病毒賽跑!饒子和團隊破解新型冠狀病毒關鍵水解酶晶體結構
    此次疫情爆發,在拿到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的一周時間內,饒子和/楊海濤課題組就快速表達了2019-nCoV水解酶(Mpro)並獲得了高解析度晶體結構。課題組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的3CL水解酶與SARS的相似度達到96%,而當年SARS病毒被攻破,3CL水解酶恰是突破口。
  • 北京為抗擊疫情提供科研利器
    疫情就是命令。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戰鬥中,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北京的高校、科研機構和科技企業迅速行動起來,在快速診斷試劑、診療藥物、疫苗研製、智能測溫設備與系統開發等方面進行科研攻關,爭分奪秒與病毒「賽跑」,為抗擊疫情提供利器。
  • 28個科研團隊一起上,華中科技大學研發一批「抗疫神器」
    此次抗擊疫情中,該校是全國投入最多床位和醫護人員的高校,附屬協和、同濟兩所醫院收治的危重患者超過5000人,佔湖北省危重的一半。在抗擊疫情中,該校在科技攻關上做了大量工作,研究方向集中在新冠病毒的流行病學、快速診斷檢測與試劑、藥物疫苗研發、臨床診治、疾病防控機制、防護產品及裝備、心理幹預、公共衛生治理現代化綜合研究等重大科學問題。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57期:科學家人工合成活新冠病毒 瑞士團隊...
    人類首次人工合成活新冠病毒:瑞士團隊利用已知基因序列構建近日,瑞士一個科研團隊在已知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的基礎上,通過反向遺傳學手段在酵母菌中快速構建出了活的新冠病毒。該技術能高效合成新冠病毒,尤其在新暴發病毒尚未被成功分離出之前,可以幫助科學家儘快向衛生部門和實驗室提供傳染性病毒毒株,且該替代方案更為高效、安全。
  •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研利器在抗擊疫情中大顯身手
    據報導,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戰鬥中,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北京的高校、科研機構和科技企業迅速行動起來,在快速診斷試劑、診療藥物、疫苗研製、智能測溫設備與系統開發等方面進行科研攻關,爭分奪秒與病毒「賽跑」,為抗擊疫情提供利器。
  • 抗擊疫情又獲世界級成果
    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團隊發現首個靶向刺突蛋白N端結構域的高效中和單克隆抗體, 我國科學家在新型冠狀病毒抗體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北京時間6月22日22:00,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了該項研究結果。
  • 新冠病毒與野生動物究竟有啥關聯?我們梳理了最近的科研成果發現…
    在當前全國一盤棋、眾志成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下,這個決定顯然與新冠肺炎疫情密切相關。蝙蝠可能是新冠病毒源頭人類對冠狀病毒引發的傳染病並不陌生。2002年冬季至2003年流行的SARS冠狀病毒,經研究確認起源於自然宿主蝙蝠,經中間宿主果子狸繼而傳給人類。
  • 抗擊疫情,蘇州這個「國家隊」名不虛傳!
    該超敏試劑盒為早期確認感染、評價治療效果、判斷病毒轉陰等病毒性肺炎診療關鍵環節,均可提供堅實支持。 目前,海苗生物已經向上海臨床檢驗中心發出申請,在公司已遞交的產品質量測評項目中,優先對該超敏試劑盒進行質量評價,力爭早日投入到抗擊疫情的一線發揮作用。
  • 全球病毒獵手「拆解」新冠病毒,反駁陰謀論:RNA不會撒謊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實驗室病毒洩漏」、「人工合成新病毒」等流言在網絡上持續傳播,其中大部分圍繞中科院武漢病毒所。該所石正麗研究員率領的團隊是蝙蝠病毒研究領域的權威,是中國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病毒的源頭攻克團隊,在此次新冠病毒科研攻關中也已率先揭示新冠病毒與來源於中國菊頭蝠樣本的一株冠狀病毒(RaTG13 )序列一致性達96%。
  • 《細胞》在線發表華中大研究結果 為抗擊新冠再添依據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胡豫、夏家紅、聶秀團隊與合作團隊(西湖大學郭天南課題組)1月9號在《細胞》(Cell)在線發表了題為「Multi-organ Proteomic Landscape of COVID-19 Autopsies」的最新研究論文
  • 55家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原料廠家匯總——分子診斷篇
    8、廣州復能基因有限公司 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核心酶(Taq DNA 聚合酶)和編碼新型冠狀病毒受體(hACE2)基因的表達載體。 翊聖生物為新冠肺炎診療全流程和藥物開發提供試劑解決方案,涵蓋核酸提取、RT-PCR法檢測、NGS法檢測、疫苗開發等相關產品,助力抗擊疫情。
  • 鳳凰衛視 猛獁基金會 華大基因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公益行動籤約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範圍內蔓延,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當中,時間就是生命,做到早確診、早隔離、早救治,是世界各國應對疫情的關鍵。核酸檢測,就是抗擊疫情戰鬥的重要「前哨」,也是臨床確診和患者康復出院的重要依據。此次戰疫中,以華大基因為代表的基因檢測機構加入「戰疫」,打通檢測「堰塞湖」,彌補了醫療資源短缺的難題。
  • 泰康+同濟醫院,「英雄聯盟」攜手助力提升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能力
    泰康同濟(武漢)醫院是泰康保險集團為迎接長壽時代的到來,布局武漢大健康領域的心血之作,是由泰康保險集團投資建設,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託管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醫院提前開業火線入列,充分體現了「危難當頭,匹夫有責,救死扶傷,實現偉大的人道主義精神」的泰康醫療文化內核和價值觀底色。
  • UCASer最新科研進展有這些...
    科學技術的進步日新月異科學探索的道路永無止境11月 國科大各研究組團隊又有許多新的科研進展啦~聚力抗擊疫情 著眼自然生態電荷分離現象研究中獲得重要進展13在氮循環氣候變暖的響應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14在細菌細胞信號轉導研究中獲新進展(點擊下文標題可進一步閱讀相關內容)>> 新冠出院患者的肺功能無創評估國科大博士生導師、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周欣科研團隊聯合武漢同濟醫院
  • 嘉會、領星、《NEJM醫學前沿》攜手,助力抗擊新冠疫情
    作為肩負社會責任的醫療集團,嘉信醫療集團旗下擁有嘉會國際醫院和具備國際先進檢測能力的領星醫學檢驗實驗室,有義務也有能力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 目前,嘉會醫院和領星醫學已開展生物安全操作準備工作和臨檢中心檢測的能力比對,同時積極聯繫上海和江蘇地區疾控部門,期望在政府的監管和調配下,為上海以及江蘇地區有迫切需求的醫療機構提供檢測支援,為解決病毒檢測通量不足盡最大力量。 抗擊新冠,我們在行動!
  • 華南理工大學 |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科研在行動,疫情防控技術產品推介
    疫情防控技術產品推介疫情爆發以來,為響應國家、省市抗擊新型冠狀肺炎的號召,充分發揮科技優勢,在園創業的科研人員勇於擔當,多家企業積極投入到病毒防治和病人康復的技術產品研發,產出一批市場亟需的防疫抗疫產品,陸續向市場推出,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
  • 除了雙黃連,金銀花、綠茶、沐舒坦等都被列入抗擊病毒的研究中!
    除了雙黃連,金銀花、綠茶、沐舒坦等都被列入抗擊病毒的研究中!,「什麼能治疫情」是大家最大的期待。因此,金銀花、黃柏、大青葉等有望用於新型冠狀病毒的預防與早期治療。4、沐舒坦據中國科學報報導,1月25日,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王月丹、初明團隊通過計算機輔助藥物高通量篩選,發現氨溴索等藥物有望用於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治療。
  • 陌陌捐資 1000 萬,首筆 500 萬助力鍾南山醫學基金會
    1月29日晚間消息,陌陌科技今天宣布,設立抗擊疫情科研公益金,將捐資1000萬元,助力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治和防控的相關科學攻堅,並為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醫療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提供幫助和支持。首筆捐贈款500萬元撥付鍾南山醫學基金會,將用於鍾南山院士團隊開展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相關科學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