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模式之爭:1對1、大班課、小班課背後的計算遊戲

2021-02-09 市場人

關於1對1、大班課、小班課的模式之爭,本質是一道圍繞規模、利潤、效果展開的大型計算題。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深響(ID:deep-echo)

作者:郭凡瑜

當所有的討論聲都集中於在線教育如何「燒錢」時,行業悄悄起了變化。

短短幾個月內,火花思維宣布完成E3輪融資,這是其在半年內拿下的第三筆融資;主打在線英語小班課的鯨魚外教培優宣布完成1.2億元B+輪融資;豌豆思維則在去年11月獲得了1.8億美元融資,並與同為小班課的少兒英語品牌魔力耳朵合併。

資本熱情依然高漲,但上述獲得青睞的企業主打的均是「小班課」,而不是此前在資本裹挾中飛速奔馳的「雙師大班課」。

所謂的小班課,指的是一個老師教幾個或者十幾個孩子,有一定的定製化和師生交互,同時不至於像1對1模式那樣難以實現規模經濟;「雙師大班課」則是由主講老師和輔導老師相搭配的大班教學,被認為是最具規模效益的商業模式,但同質化的問題也讓相關企業容易陷入以營銷為導向的燒錢大戰。

風向的轉變,折射的是投資人關注的重點從規模和高增長轉向可持續性和盈利能力。再往前追溯則會發現,資本對於不同在線教育模式的青睞已經經歷了幾次更迭:從1對1、到大班課、再到如今被認為潛力尚待釋放的小班課。

行業趨勢風雲變幻,唯一能確定的是:投資機構需要回報、企業需要盈利,但燒錢是場看不見盡頭的戰事。而現在,行業到了需要新的可能性的時候。

關於1對1、大班課、小班課的模式之爭,本質是一道圍繞規模、利潤、效果展開的大型計算題。

相比陷入燒錢困局的大班課、利潤增長路徑單一的1對1模式,小班課的資本的吸引力來自其UE(單位經濟模型)和財務狀況的健康。

UE是在線教育行業繞不開的概念,變動成本佔收入的比例是決定UE是否為正的關鍵因素。在線教育行業的變動成本主要包含了當下會發生的成本(獲客成本、銷售成本等)和未來的履約成本兩方面,其中獲客成本是最大的變數。

去年一年時間,在主打大班課的頭部機構對規模增長的追逐中,在線教育行業的外部投放成本水漲船高,相關廣告幾乎佔領了城市裡的所有廣告位(公車站、地鐵站、高樓電梯),但這些高價買來的外部流量缺乏針對性,難以提高客戶續費率和企業的品牌效應。

之所以會陷入燒錢大戰,大班課產品陷入同質化是主因。「主講老師+輔導老師」的大班課是類似於「廣播」的輸出方式,難以實現針對性(學生學習水平不一)和本地化(地域教學內容存在差別),即使加入了「輔導老師」作為補充,也很難妥善處理大量學生的學習反饋。

此情此景下,大班課產品只能靠低價課引流、加碼營銷的方式搶奪市場,獲客成本在競爭中大幅增長。規模和利潤嚴重失衡,UE成了一筆算不過來的帳。

UE同樣算不過來的還有1對1模式,只是邏輯有所不同。

相比大班課,1對1模式則代表了另一個極端——高度個性化、定製化、教學效果更好,這也是為什麼1對1模式備受家長青睞。問題在於,1對1模式需要大量老師,成本無法在規模化的過程中攤薄,UE利潤水平的提升只能依靠提高課程價格來實現,但這又勢必會影響規模增速,企業很可能陷入「有機會盈利、但損失了發展」的困局。

和上述兩種模式相比,只面向少數學生的小班課模式更容易在教學效果和經濟模型之間取得平衡:

在線教育發展至今,1對1模式和大班課模式都曾得到市場熱捧。之所以小班課此前獲得的關注相對較少,除了資本追求增長,而小班課的規模化速度不如大班課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小班課存在較高的運營門檻。

不同於1對1模式中學生可以選擇任意時間段的課程、也不同於大班課的「廣播」效果,在運營方面,小班課需要照顧學員之間的學業水平、上課時間、學情進度等等,在組班排課上的難度較大,但相關企業還是在運營手段上找到了解法。

以小班課「三固定」模式為例,「三固定」指的是學生成班後有三次調班機會,之後固定老師、固定課表、固定同伴。雖然該模式在早期運營時比「不固定」模式要困難,但只要進入運行軌道,機構後續的運營難度將逐漸降低。

從去年開始,豌豆思維、鯨魚外教培優等主打小班課模式的企業相繼宣布「首單單位經濟模型(UE)為正」,且仍保持著一定的擴張速度,這意味著小班課模式的「可規模化可盈利」得到驗證。

根據「全天候科技」採訪,泰合資本董事蔣鎧陽認為小班課是」未來有很大潛力,但是今天市場需求被抑制的班型」,哪個團隊能夠做好運營,就能在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鯨魚外教培優CEO吳昊也和「深響」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在線教育的供給已經非常充分了,教育行業的深壁壘,就是品牌本身。」

從更大的視角來看,在線教育行業發展的主邏輯是實現規模、利潤和教學效果的齊頭並進,但這又是個難以全方位兼顧的事情。燒錢大戰是大班課頭部玩家在規模上的競爭,小班課模式則更多地從「教學效果」出發,試圖在行業中走通另一條路。

 

回顧在線教育的發展歷程,資本和行業一直在「規模-利潤-效果」的平衡中不斷探索。行業鑼鼓喧天,但格局依然存在不確定。這在很大程度是因為:純粹的生意邏輯跟「慢發展」的教育行業之間,可能很難做到完全兼容。

「對當今培訓教育行業來說,讓這麼多人投身進去,甚至把身家性命去砸進去的,最重要的原因絕對不是教育初心,而是資本、科技、人才、模式」,在去年年底的全國培訓教育發展大會上,俞敏洪如此表示。

用更直白的話講,在模式創新、技術應用、資本湧入等元素的加持下,在線教育似乎不可避免地變成了一場生意。模式之爭只是生意邏輯的一個縮影。

2013年,在線教育起步發展。憑藉個性化輔導、上課靈活、互動性強等特點,1對1模式迅速起量,少兒英語賽道湧現出的VIPKID、51Talk、掌門1對1等企業很快得資本青睞。

風口之下,很多在線1對1機構在拿到融資之後又開始了激進擴張,但在財務和競爭的雙重壓力下,在線1對1機構並未跑出相對健康的商業模式。用俞敏洪的話講,「在測試模型時怎麼都算不出來一對一能夠賺錢。業務利潤就是3%到5%,一不小心公司就虧損。」

投資人不會算不清這筆帳。2017年,以1對1模式為賣點的學霸君在急速擴張後便再也沒有拿下融資,爆雷就此埋下伏筆。

幾年時間裡,除了1對1模式本身的「規模不經濟」困境,在線教育行業還持續面臨變現難的問題。教育本身的「慢」和網際網路打法追求的「快」難以共存,外界一度認為,在線教育泡沫已經破滅。

但伴隨著在線大班課,尤其是雙師大班課模式被驗證,以及2020年疫情黑天鵝的出現,時代又一次把在線教育推到了風口浪尖。

從2017年開始,「直播主講老師+輔導老師」的模式被運用於在線大班課。憑藉名師的影響力,企業得以通過大班課的形式攤薄了師資成本和營銷成本,輔導老師的加入則補上了督學輔導能力。兼顧效率和效果、毛利高、獲客成本低、規模化盈利可實現,「雙師大班課」一度被認為有著最好的財務模型。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當一個「機會」被所有人都盯上,那麼「機會」導向的只會是紅海競爭,尤其是在資本熱情被全面點燃的時候。

在資本的密集湧入下,經歷了2019年暑期大戰、2020疫情推動的在線教育行業滲透率顯著上升,行業正價課付費用戶數從十萬量級提升到百萬量級。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將達到3.51億人,市場規模將達到4858億元。

急速增長是有代價的。雙師大班課的同質化問題、企業在低價課引流上的加碼和對外部流量的爭奪,共同將獲客成本推向天際,以至於有人戲稱,在線教育熱潮利好的不是行業本身,也不是家長和學生,而是字節跳動和分眾傳媒的廣告收入。

競爭究竟有多瘋狂?業界流傳,2020年暑期,在線教育公司總計投入了超60億資金,而2020年在線教育的瘋狂投放甚至是從年初一直持續到了年末。

按在線教育平均續報率70%-75%,行業客單均價1000元測算,拉新一個正價課學員終身毛利潤為2300元。數據顯示,目前K12在線教育大班課賽道在外部投放的獲客成本普遍在3000元左右。這也就意味著,如果繼續燒錢下去,部分在線教育企業將面臨無法收回成本的處境。

簡而言之,規模化換來的不是盈利而是虧損,但在激烈競爭和熱錢湧入中,沒有誰願意先往後退一步。

雖然在線教育目前在資本市場上已經顯現馬太效應(據IT桔子數據統計,2020年在線教育K12賽道融資近400億元,其中頭部在線教育公司作業幫、猿輔導共融資約380億人民幣),但行業目前仍然處于格局未定的局面。

昂貴的外部投放成本難以換來客戶續費率和品牌忠誠度,企業和資本正在探索更多解法。除了外部投放,目前不少在線教育企業也在利用自有流量獲客(如作業幫依靠作業幫APP的自有流量)。資本重新看到小班課的可能性,推動力同樣來自行業競爭導致的「規模-利潤-效果」失衡。

但教育本身是個「慢發展」的行業,高舉高打的「資本+網際網路」打法能否長期奏效,一切都還有待時間來檢驗。而目前看來,行業在生意邏輯驅動下,消費端仍有痛點等待解決。

吳昊告訴「深響」,家長在選擇課程時首先看重的是跟著什麼樣的老師學習,其次是用什麼教材,培養目標是什麼,最後是課程的性價比。目前,行業在讓家長、讓孩子持續了解學習效果方面,解決的還不是很好。

「在學習效果的衡量上,整個行業其實對於如何實現更好的學習效果沒有那麼強的認知和共識,怎麼能夠讓家長按照他期待的方式和頻率感受到學習效果,這都是還沒有被解決得很好的。」吳昊表示。

儘管所有的聚光燈都給了行業頭部玩家,給了追逐規模的燒錢大戰,但在線教育還遠未走到終點,新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與此同時,行業如何走出燒錢困境、如何回歸教育初心,一切塵埃未定。

相關焦點

  • 在線教育模式之爭:1 對 1、大班課、小班課背後的計算遊戲
    再往前追溯則會發現,資本對於不同在線教育模式的青睞已經經歷了幾次更迭:從 1 對 1、到大班課、再到如今被認為潛力尚待釋放的小班課。行業趨勢風雲變幻,唯一能確定的是:投資機構需要回報、企業需要盈利,但燒錢是場看不見盡頭的戰事。而現在,行業到了需要新的可能性的時候。關於 1 對 1、大班課、小班課的模式之爭,本質是一道圍繞規模、利潤、效果展開的大型計算題。
  • 1對1、小班課、大班課,在線教育三大模式的機會和挑戰在哪裡?
    從2013年的在線教育元年開始,國內在線教育行業經歷了從野蠻生長到理性發展的周期,七年間先後誕生了在線1對1、小班課、大班課等多種不同的在線教育新模式以及各條賽道模式下的眾多選手。而新冠疫情的暴發,更是把在線教育推到了聚光燈下。經歷了疫情期間的流量潮後,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國內在線K12教育的各條賽道,看看它們未來的發展都有哪些機會和挑戰。
  • 1對1太貴,大班課太擠,在線小班才是好生意!
    兩家公司所處細分領域不同,但都屬於在線小班課賽道,其中火花思維本輪融資打破了該賽道融資規模記錄。 伴隨學霸君的暴雷,業內圍繞在線1對1模式的質疑聲不斷,與之形成對照,資本與市場的目光開始頻頻投向在線小班課。
  • 大班課,在線教育的終局之戰?
    雙師大班課,真的要成為在線教育的終局之戰了嗎?01 技術驅動在線教育轉彎國內在線教育的起源,要追溯到20世紀末期,除了國家主導的一系列高校開設遠程教育平臺以外,市場化的行業動作就只有新東方在線網校於2000年的上線。但依靠傳統培訓盈利支撐的網校模式一直探索了將近十年。
  • 十張圖了解2020年在線少兒英語市場競爭格局 1對1模式仍佔主導
    從授課模式的競爭格局來看,1對1的授課方式仍然是市場的主流,超過小班課和大班課佔據在線少兒英語市場超過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1對1授課中主要的授課外教來源分為北美籍外教和菲律賓籍外教,其中北美外教由於發音等優勢佔據主導地位,佔據在線少兒英語市場47%的市場份額;菲律賓籍外教1對1授課僅佔
  • K12在線教育「天問」:學霸君暴雷,1對1模式被劃上句號?
    開春全國學生網上集體上課的驚喜,暑假招生時燒錢大戰的火爆,秋涼季報紛紛虧損的反思,入冬後融資與破產傳聞不時傳出的一驚一乍……這一年,K12在線教育領域開始兩極分化,認準雙師直播大班課模式的猿輔導、作業幫,金錢滾滾,招生大戰從年頭打到年尾;堅守1對1在線名師輔導模式的海風教育、學霸君,一個老闆成了老賴,一個公司瀕臨破產,似乎只剩下掌門這棵獨苗在寒風中挺著……2018年風頭猶盛的在線1對
  • ...1對1魔咒 」,VIPKID成國內唯一百億級規模收入的在線教育企業
    其中,已連續三年上榜的在線青少兒英語教育平臺VIPKID格外引人注目。  作為業內較早提出「北美真人外教1對1」的在線青少兒英語教育平臺,VIPKID已成為國內唯一一家收入在百億元級規模且實現UE轉正的在線教育企業。
  • 未來在線教育主流教學模式
    這幾年來,在線教育行業經歷了大班課、小班課、一對一教學等教學模式,其中雙師直播大班課已成為行業內主流教學模式。在線教育行業雙師模式就是主講老師在大班課上統一教學,輔導老師通過觀看孩子在上課中的狀態,找到學員的興趣和遺漏點所在,及時幫助孩子進行查漏補缺實現精準輔導。
  • 對話泰合資本:在線教育燒錢大戰至少還要持續1-2年
    泰合資本在教育賽道耕耘已久,目前除了作業幫,凱叔講故事、VIP陪練、百詞斬等耳熟能詳的教育項目融資背後都有它們的身影。近日,全天候科技對話了泰合資本董事蔣鎧陽,探討了在線教育行業當前格局、燒錢大戰、盈利模式等問題。
  • 啟迪巨人教育發布三項在線外教產品,主打1對4在線外教小班課
    鯨媒體訊 (文/琴不白)6月10日,在啟迪巨人教育以「教育新姿態,課堂新模式」為主題的在線外教產品發布會上,啟迪巨人教育宣布對歐文思英語課程體系進行全面升級。發布會上,啟迪巨人教育共發布了中外聯教課、1對4在線外教小班課和在線外教閱讀錄播課三項在線外教產品。
  • 在線少兒英語教育市場規模達到260億元 1對1教學模式受青睞
    在線少兒英語教育市場規模達到260億元 1對1教學模式受青睞 談到2020年的在線教育發展,可以說疫情加速了大眾對在線教育的認知,為在線教育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2月至4月,在各創投市場動力不足、各行業發展受限的情況下,在線教育逆勢而行,需求火爆。同比去年,融資總規模增長275%,行業滲透率快速提升。
  • 在線教育的無限遊戲,VIPKID如何突破邊界?
    2013年,被稱為中國在線教育元年,「無限的遊戲」也就此開啟。梳理整個在線教育簡史,不難發現,在線教育發展已步入第三階段。1.0時代(2013-2015年):這一階段,鮮少有人相信用網際網路能做好教育,提出質疑的不止是從業者,也包括投資人。
  • 在線少兒英語教育市場規模達到 260 億元 1 對 1 教學模式受青睞
    70%的受訪者對在線少兒英語教育表示滿意,這也意味著在線少兒英語教育獲得了絕大部分家長的認可。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家長對少兒英語在線教學模式的肯定和信賴,將會促使其成為線上教學模式的有力補充,加速在線少兒英語教育的發展,逐漸滲透進更多消費者的生活中。
  • 豌豆思維合併魔力耳朵:爭奪在線教育最後一顆明珠 欲規模化複製...
    在一對一和直播大班課賽道,達到或接近100億美元市值的公司均已出現,但目前頭部的在線小班課機構的市值尚相差甚遠。豌豆思維與魔力耳朵恰恰都是以小班課為主營產品的機構。   行業普遍認為,在線小班課的運營難度極高。「行業內普遍質疑在線小班課如何科學排班,實現滿班,因為每個學生的習慣不一樣,隨著時間的推演學習程度也不一樣,魔力耳朵在創業前兩年花了很大精力解決這個問題。」
  • 在線教育下半場,口碑、技術、還是平臺?
    2007年加入麥奇教育科技,帶領在線英語品牌 TutorABC 進軍中國大陸市場,快速建立知名度,掀起在線英語學習潮流。作為在線教育領域的資深老將,賴榮明戰績顯赫,曾帶領TutorABC在線上線下成人英語品牌異常激烈的競爭中,始終保持優勢地位。如今在成人英語培訓機構紛紛陷入困境之時,TutorABC依然發展勢頭良好。
  • 超過1.2萬家在線英語教育機構宣布破產
    01 — 1.2萬多家在線英語教育機構破產 政策門檻的提升,加速了行業的整合,資質不合規的企業逐步退出賽場,超過1.2萬家在線英語教育機構宣布破產,而市場佔有率高、資質合規的品牌發展更為穩健,品牌頭部效應更加明顯。
  • 品牌勢能爆發,VIPKID 打破魔咒,開啟在線英語1對1盈利新路
    在線青少兒英語教育品牌VIPKID已開啟了在線英語一對一盈利新路,成為國內唯一一家收入在百億級規模且實現UE轉正的在線教育企業。中科院今年6月發布的《2020年中國在線青少兒英語教育市場報告》顯示 ,中國在線青少兒英語培訓市場包括北美外教一對一、菲教一對一、小班課、大班課和輕課等產品模式。其中,一對一模式收入規模佔行業總體收入的58%。而在這個領域中,VIPKID一家佔據的份額遠超其他品牌之和。同時在師資方面,數據顯示8成以上家長願意選擇北美外教,VIPKID也超越其他知名品牌位列第一。
  • 不擔心模式只專注效果 看伴魚如何領跑英語啟蒙在線教育
    在教育行業成為熱點的同時,大家討論最多的是課程的模式問題。最常見的四種模式是:1v1、小班、大班、AI。圍繞他們的討論此起彼伏,比如最常見的一種討論:1v1規模不經濟,1v4、1v6的小班課可能更好,可小班課運營的複雜度高,相比之下大班課可能會更高效。但大班課互動好像又不夠理想,不如徹底用AI解決互動和師資的問題。
  • 在線教育按下快進鍵:VIPKID連續兩月新增用戶超100萬
    大班課或與1對1形成長期PK格局據行研機構預測,到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將突破3000億元,達到3150億元,教育內需將帶動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張峰瑞資本認為,目前在線教育最受歡迎的三個業態是,大班課、小班課和1對1。其中大班課和1對1模式發起較早,發展時間也較長。大班課課程單價更低,但缺乏互動性和針對性,學生學習效果參差不齊,更適合主動性強,學習能力高的學生。
  • 機構加快布局在線英語小班課市場 明年或迎爆發期
    現狀實踐難度大 尚無龍頭品牌近兩年,多家機構湧入在線小班課賽道,推出在線少兒英語小班課產品。其中既有知名在線英語教育品牌、老牌線下英語機構,也有涉足教育領域不久的創業公司。從商業模式上看,隨報隨學、教研成本低、對老師要求相對低等優勢讓一對一在市場搶跑階段有其獨特優勢,在家長的選擇上,一對一由於VIP理念和簡單易懂的模式等容易在市場發展初期實現客戶積累,但隨之而來的,其「規模不經濟」的困境也逐漸凸顯。喬蕾透露,從線下經驗看,在整個新東方教學體系中,個性化一對一業務只佔集團整體業務的30%。過去,線下英語培訓從大班課、一對一過渡到小班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