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到底是順還是剖,相比是每一個臨產寶媽困擾的難題,很多都會接受醫生的意見,選擇順。與剖腹產不同,順產是需要自己用力的,這個力道也是很有講究的。
成成打定主意肚裡這個孩子要順產,但是看見電視劇裡順產那麼痛苦,覺得生孩子特別害怕,向我訴苦。
她本來就怕疼,看電視裡產婦那痛苦的樣子,她覺得很是接受不了,她對我說不如乾脆,剖腹產算了,孩子很容易就拿出來了。
我笑了,生孩子本來都是不容易的事情,無論是順產還是剖腹產,媽媽都是會疼的,只不過分個前後罷了。
而且成成經過檢查,各項指標都是很好的,醫生建議順產。我安慰她說,其實順產的過程,看著比較難熬,力道用對了,會減輕不少痛苦,而且,比剖腹產少了很多後遺症。
1. 要知道運用產力
順產用的力包括子宮收縮力、腹肌收縮力和肛提肌收縮力,反覆的宮縮有助於胎兒平安娩出。
當子宮口開全,胎位下降時,產婦會有想排便的感覺,這時候通過腹肌和膈肌的強力收縮,來給予腹腔內壓,肛提肌的兩度收縮,讓胎兒獲得了出生的力量。
孩子出生後,腹肌和肛提肌都會再次收縮,來排出胎盤。用力的時候,孕媽要以宮縮為主,而輔助力量是腹肌及肛提肌的收縮力。
2. 感覺痛,就蜷縮起來
後仰會加重宮縮的疼痛,所以儘量別後傾。可以讓手臂略微抬一點,可以減輕痛感,蜷縮這個姿勢多為寶媽都是親測有效的。
3. 不要喊,耗費體力
胎位下降到直腸部位,壓迫感會讓寶媽有想要大便的感覺。這個時候卻不是用力的時候,用力會讓子宮受到傷害,這裡用的力是不該用的力,而且也不要喊。
要知道,喊也是消耗體力的,要留住體力,在最需要的時候。
4.在憋氣時放鬆
憋氣時的用力會讓寶媽感到暈眩,那這個力道就更不好控制了,用力時要儘量閉上嘴,可以小聲吭嘰。
因為張大嘴會有很多力量隨喊聲排出,如果疼,就把身體蜷起,以腳腕之力,不斷叉開腿,在雙腿岔開後用力,用腹肌的收縮,輔助分娩。
5.聽醫生口令
接生的醫護都是專業的,生產的時候,一定要聽他們的,不要自己白費力氣,調整呼吸,不要大口喘氣,用力的時候也要留一點,不要全部使出,防止撕裂。
敏感部分受到醫護人員刺激的時候,不要覺得難為情,生孩子是大事,那是在幫助增加宮縮,促進分娩。
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顯示,全世界國家的順產率已經達到了85%之多,甚至某些發達國家差不多差兩個數字就達到了100%,而我國的順產率卻只佔了二分之一。
在婦產科學臨床之中,有數據顯示順產兒的健康率高達90%,順產仍被一致認為是最理想、最安全的生產方式,同時也是醫生最推崇的方式,如果產婦是健康的,醫院大多會鼓勵順產。
有研究表明,在順產的時候,孩子頭部會受到孕媽陰道的擠壓,這種擠壓是對孩子大腦的有益刺激,孩子會變得聰明。
而胸部受到擠壓,出生以後寶寶的胸腔突然擴大,這樣更有利於寶寶呼吸的建立。如果孩子是順產的,那麼就會從媽媽那裡獲得自然的免疫蛋白,出生後的免疫力也會因為這種蛋白而增加,不愛生病。
更有研究顯示,自然分娩的媽媽,患產後感染的概率很少,而且還不易出現大出血,順產是非常安全的生產方式,而且順產的媽媽生完寶寶後,體力恢復的也會相對較快。
1. 相信自己
國內醫學界享譽盛名的章蓉婭醫生,曾在公共平臺上直播過自己的整個順產的過程,給廣大準媽媽們樹立了標杆。
她的文章中曾提到,自己從6點在門診破水了,到急診複查B超,從胎兒體重,到自己決定順產的心情, 文字生動活潑,為自己「順」出8斤的女兒,做了很多有趣的記錄。
她還接受了記者的採訪,採訪中她語速極快,看起來非常有活力,她鼓勵準媽媽說,8斤的孩子都可以順產,為什麼有些胎寶分量小的寶媽就不行呢,因為兩個字「信心」。
2. 控制體重,注意鍛鍊
在孕早期,體重管理還是比較容易的,孕中期以後,媽媽們會發現自己的胃口越來越好了,這個時候就要注意均衡膳食了,確保自己的體重不要增長過快。
可以適當的做做孕婦體操,增加腹肌、骨盆底肌等的肌肉力量,這些肌肉的力量,會在分娩的時候派上很大用場,產程也會較短。
3. 監護胎心
孕37周,準媽媽要每周做一次胎心監護。觀察胎寶心率的變化,更好的這了解胎動,可以觀測出胎兒的健康程度,推測胎兒有無缺氧等,對胎兒的了解,更有利於孕期的調整,為今後的生產做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