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媽媽群裡看到了這樣的討論:
A:請教下各位寶媽,據說順產也得挨一刀,是真的嗎?
B:沒有呀,我就是順產的,不過是真疼,感覺差點暈過去……
C:雖然沒有剖腹產,但我也沒有躲過挨一刀,我順產的時候側切了呢,這個醫生會根據情況來決定吧。
D:說到側切,真是「難忘」!當時打了麻藥,側切和縫針都沒太大感覺,就是後來每當上廁所的時候,可痛死了,尤其是我當初還便秘,那感覺真是絕了……
相信不少孕媽媽都討論過關於順產要不要側切、側切後怎麼護理的相關問題,今天袋鼠麻麻就和大家一起學習一些相關知識,幫助大家進一步了側切。
一、什麼情況下需要側切?
我們通常所說的順產側切,其實稱為「會陰側切術」,它可以擴大陰道口,讓胎兒更順利地娩出,對準媽媽和胎寶寶是一種保護措施。
但是,這並不是說所有順產情況下,都需要進行側切。畢竟側切也會給準媽媽造成一定程度的局部損傷,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評估,只有當它能帶來明顯好處時,才會進行會陰側切術。
一般如果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可能需要進行會陰側切:
1、初產婦會陰較緊、陰道口的延展性較差或遇急產時會陰未能充分擴張、胎寶寶的頭太大等,為避免出現嚴重的會陰撕裂需要側切;
2、孕媽媽患有某些嚴重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等),不能耐受長時間的產程,當胎頭已經達到陰道口,會陰有明顯膨隆的情況下,醫生通常會進行會陰側切術。
3、早產、胎兒有明顯缺氧表現等需減輕胎頭受壓並儘早娩出者,醫生也會進行會陰側切術。
二、側切後如何護理?
為了促進傷口更快恢復,做好護理很關鍵:
1、保持會陰清潔衛生,預防感染
每次大小便後,一定要清潔會陰部,保持乾淨。清潔外陰時按照從上向下、從內向外的順序,即先擦陰阜及兩側陰唇,最後擦肛門。
為了避免感染,要勤換惡露的衛生護墊,這個時候就不要想著節省啦~
此外,採取傷口對側臥位(如會陰傷口在左側,就向右側臥),這樣也能降低惡露感染機會。
切記,傷口恢復時會有刺癢,千萬不要抓撓。
2、合理飲食,降低便秘機率
飲食保證營養均衡,合理搭配,適量攝入含粗纖維的蔬菜、水果,不僅有助於傷口癒合,也能降低便秘風險,保持大便通暢,不要用力過猛,以免傷口裂開。
3、避免久站、久坐,勿提重物
傷口恢復期不要提舉重物及過度使用腹壓;也儘量不要久坐、久站、做幅度太大的動作。
4、不要太早重溫房事
建議產後6周內,避免性生活。
注意:如果傷口處出現明顯紅腫、有膿性分泌物或發熱等,及時就醫諮詢。
三、不想挨一刀,怎樣做?
如果想要儘量避免分娩時側切,孕媽媽要做好這幾點:
1、合理飲食,避免胎兒過大
孕期要合理飲食,不能隨心所欲,大開「吃戒」!
有的孕媽媽說:
婆婆讓我吃得越多越好,這樣寶寶才能吸收更多營養。
聽說生娃後很辛苦,我得在孕期好好補補。
懷孕就像有了「特赦令」,可以敞開了吃……
如果你也是這麼想的,那可真錯了。
孕期體重過重或者增長過快,對孕媽媽的身體和胎兒健康都是很不利的。因為這不僅會增加準媽媽患妊娠併發症的風險,還有可能讓寶寶變成巨大兒,不利於順產,大大增加生產時的風險。
孕期一定要管得住嘴,均衡飲食,將寶寶的體重控制在適當的範圍內,這樣也能避免因胎兒過大而側切。
2、孕期適當鍛鍊
孕期適當進行體育鍛鍊(走路、瑜伽等),保持良好體能為分娩做準備。
3、分娩時正確用力
分娩時要配合醫生把力氣用好,掌握正確的用力方式、技巧,不能盲目使用蠻力,否則很快就沒勁了,不利於寶寶順利娩出。
一般上產床後採取半坐臥位,雙手握緊產床兩邊扶手,大腿儘量向兩邊打開,臀部往前坐,雙腳在腳踏板上踩實,腳後跟垂直向下用力。
當宮口全開,宮縮來臨時,就可以開始使勁了。發力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腹部、骨盆底部、臀部、大腿根部,深吸一口氣,憋住,然後像排便時一樣,向肛門的方向用力。當憋不住的時候,換一口氣繼續用力。一次宮縮,最好能有2~3次這樣有效的向下用力。
注意:當宮縮間歇時,孕媽媽們就不要用力了。抓緊休息,恢復體力,準備迎接下一波宮縮。
當胎頭快要娩出時,如果醫生說不要用力,一定要配合醫生建議,否則可能會導致嚴重的會陰撕裂。
袋鼠麻麻有話說:
為了迎接寶寶的到來,孕媽媽們可謂是闖過「九九八十一難」,真是不容易;「卸貨」時孕媽媽們也不要太過緊張,儘量配合醫生建議,這樣也有助於順利分娩。祝願每一位準媽媽都順順利利迎來自己的小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