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紀念白求恩
文 | 毛澤東
《紀念白求恩》是毛澤東為悼念白求恩的逝世而寫的一片紀念性的文章。文章對白求恩的逝世表示沉痛悼念,高度讚揚了白求恩的國際主義精神,號召全體黨員學習白求恩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共產主義精神。全文以說理為主,兼敘述和抒情,是幾年文章的典範之作。
①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產黨員,五十多歲了,為了幫助中國的抗日戰爭,受加拿大共產黨和美國共產黨的派遣,不遠萬裡,來到中國。去年春上到延安,後來到五臺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職。一個外國人,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批註]設問句有怎樣的作用?第一段作者運用設問句式,概括白求恩同志的精神,號召每個中國中共產黨員學習毫不利己的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的精神。運用設問的修辭手法,一起讀者的注意,有強調的意思在其中。這是國際主義的精神,這是共產主義的精神,每一個中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這種精神。列寧主義認為: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要擁護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鬥爭,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無產階級要擁護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的解放鬥爭,世界革命才能勝利。白求恩同志是實踐了這一條列寧主義路線的。我們中國共產黨員也要實踐這一條路線。我們要和一切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聯合起來,要和日本的、英國的、美國的、德國的、義大利的以及一切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聯合起來,才能打倒帝國主義,解放我們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這就是我們的國際主義,這就是我們用以反對狹隘民族主義和狹隘愛國主義的國際主義。[批註]全文四個自然段,分為3個層次?概括每個層次的內容。答:三個層次:①(1)總寫:概述事跡,發出學習號召,有敘有議;②(2-3)分寫:集中闡述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敘議結合;③(4)總寫:先敘後議,抒發情感,強調學習。
②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每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他。不少的人對工作不負責任,拈輕怕重,把重擔子推給人家,自己挑輕的。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後再替別人打算。出了一點力就覺得了不起,喜歡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對同志對人民不是滿腔熱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關心,麻木不仁。這種人其實不是共產黨員,至少不能算一個純粹的共產黨員。從前線回來的人說到白求恩,沒有一個不佩服,沒有一個不為他的精神所感動。[批註]本段中的雙重否定句起到怎樣的作用?答:敘述白求恩同志的工作事跡,運用雙重否定句式加強肯定語氣,證明白求恩大夫的工作受到讚揚的程度。表明每一個共產黨員學習白求恩真正共產主精神的基礎。晉察冀邊區的軍民,凡親身受過白求恩醫生的治療和親眼看過白求恩醫生的工作的,無不為之感動。每一個共產黨員,一定要學習白求恩同志的這種真正共產主義者的精神。[批註]第二段的第一句話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此段中對比手法,有什麼作用?答:第二段首句概括白求恩的毫不利己的精神表現在對工作極端熱忱,對人民極端負責任上,進而運用對比手法,指出共產黨工作隊伍中不負責任的現象,因而再次強調一定要學習讚揚白求恩同志的精神。
③白求恩同志是個醫生,他以醫療為職業,對技術精益求精;在整個八路軍醫務系統中,他的醫術是很高明的。這對於一班見異思遷的人,對於一班鄙薄技術工作以為不足道、以為無出路的人,也是一個極好的教訓。
④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見過一面。後來他給我來過許多信。可是因為忙,僅回過他一封信,還不知他收到沒有。對於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現在大家紀念他,可見他的精神感人之深。第四段總結全文:①敘述往事,表達對白求恩逝世的悲痛心情;②闡述學習白求恩的重大意義。思考:這個段落的兩個層次是怎樣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前四句按時間順序寫作者與白求恩的交往,感情真摯;進而概括白求恩精神的核心:毫無自私自利之心;接著闡述學習白求恩的意義,更是對白求恩的人格的崇高評價。前一個層次寫作者個人對白求恩犧牲的悲痛心情;下個層次跟進,寫大家對白求恩的紀念,這樣由個人寫到集體,由此及彼,層進系聯,嚴密的邏輯推進把兩層意義緊密連接在一起。我們大家要學習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從這點出發,就可以變為大有利於人民的人。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批註]作者怎樣闡釋學習白求恩精神意義的?從哪些方面高度評價白求恩的?答:運用排比句式,以磅礴、無可辯駁的氣勢,多角度闡釋學習白求恩精神的意義。「高尚」指人格,「純粹」指品質,「有道德」指修養,「脫離了低級趣味」指興趣,「有益於人民」指人生意義。
㈠字音字形
1.派遣(qiǎn)
2.以身殉職(xùn)
3.動機
4.狹隘(ài)
5.極端
6.熱忱(chén)
7.拈輕怕重(niān)
8.冷冷清清
9.漠不關心
10.麻木不仁
11.純粹(cuì)
12.佩服
13.晉察冀(jì)
14.精益求精
15.高明
16.見異思遷
17.鄙薄(bǐ)
18.出路
㈡字詞釋義
1.以身殉職:為忠於本職工作而犧牲生命。殉:為了某種目的而死。
2.狹隘:(心胸、氣量、見識等)局限在一個小範圍裡;不寬廣;不宏大。
3.熱忱:熱情。
4.拈輕怕重:接受工作時挑揀輕鬆容易的,害怕繁重的。
5.漠不關心:形容對人或事物冷淡,一點也不關心。
6.麻木不仁:肢體麻痺,沒有感覺,比喻對外界的事物反應遲鈍或漠不關心。
7.純粹:不摻雜別的成分的。
8.精益求精:(學術、技術、作品、產品等)好了還求更好。
9.見異思遷:看見別的事物就想改變原來的主意。指意志不堅定,喜愛不專一。《管子·小匡》:「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異:不同的。遷:改變。
10.鄙薄:①輕視;看不起;②淺陋微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