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三巨頭2020年業績堪憂,轉型助貸之路坎坷,結局將是天堂還是地獄?
2020年一季度,不少行業疫情的影響下受到了沉重的打擊,P2P網貸無疑是受影響最為深遠的行業之一。在疫情與監管清退下,P2P雷聲不斷。
時至今日,仍在正常運營的平臺已經寥寥無幾,部分頭部平臺仍在堅持轉型助貸模式。
其中,三家在美股上市的P2P龍頭企業,宜人金科(宜人貸)、小贏科技及玖富作為轉型助貸模式的排頭兵,它們的發展情況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P2P行業的發展現狀。
2020年1季度財報數據露端倪
通過近期這三家發布的財報,可以看出P2P轉型之路並不容易。
營業收入與淨利潤雙雙暴跌
第一季度宜人金科實現總營收為人民幣10.237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幣19.804億元下降近50%;而小贏科技的第一季度營業收入5.29億,同比下降31.9%。
宜人科技的一季度淨利潤僅為人民幣1920萬元,相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幣3.691億元下降高達94.8%。小贏科技更為慘澹,一季度直接虧損,虧損額高達1.963億元人民幣(2770萬美元),而2019年同期則為淨收益2.09億元人民幣,淨利潤暴跌193.78%。
放貸規模萎縮嚴重
3家P2P巨頭在2020年第一季度的放貸規模均呈現不同程度的萎縮,小贏科技萎縮程度較低,平臺撮合貸款總額達到68.23億元,比去年同期的96.29億下降了29.1%,比去年第四季度環比下降了23.2%。
宜人金科2020年第一季度的貸款總發放量萎縮到人民幣18億元(約合3億美元),與2019年第四季度的人民幣80億元相比下降77.0%。
而最慘的是玖富,雖然它仍未披露2020年1季度財報,但是從日前的發布2019年財報時提到,2020年1季度的放款總量只有可憐的23億元,呈斷崖式下跌。
3M+逾期率暴漲
在逾期率方面,疫情期間貸款的逾期率普遍上升。2020年一季度的3M+逾期率,宜人金科同比上漲67.74%,而小贏科技上漲39.33%。
雪上加速,機構資金紛紛撤退
通過財報可以看出,3家P2P龍頭第一季度的放貸規模萎縮嚴重,除了應對新冠病毒疫情影響而主動採取更嚴格的風險政策而導致交易量減少外,更為重要的原因是機構資金的萎縮。
金融機構轉投自營產品
整體來看,之前普遍看好的助貸業務,在2020年以來卻漸漸遇冷。金融機構由於本身就具備放貸資質,對比P2P具有不可比擬的牌照優勢(銀行牌照、消金牌照等),在市場現狀、政策、流量差等一系列原因影響下,紛紛建立自家產品,既能自己把控風險,又能獲得更高的利潤,減少中間商賺差價。
今年以來,招聯消金、興業消金、民生銀行、渤海銀行等一眾資金方,更是紛紛賣力吆喝自家的自營產品。
現金貸抗風險能力差
眾所周知,宜人金科、小贏科技及玖富三家的拳頭產品均為現金貸,在消費金融這個領域,場景貸款的抗風險能力和真實性要遠強於現金貸。目前很多金融機構於是選擇和深耕具體場景的產業系公司合作。
而出於對風險的考量,多數金融機構開始縮減助貸敞口,拋棄了更難以把控的渠道,提高自營產品比例。
助貸生力軍信託資金遭壓縮
本來由於P2P的收益率相對較高,吸引了不少信託資金入駐,據Finx科技2020消費金融及助貸年度觀察報告,在近幾年間有越來越多的信託公司專門開設了消金事業部。
然而據相關媒體報導,6月份銀保監會及派出機構對多家信託公司一把手進行窗口指導,口頭通知內容包括,要求壓降通道類資產、壓降融資類信託、壓降風險資產。主動管理融資類業務壓降不低於20%的規模。總體算來,全行業在年內將壓降1萬億元的規模。
監管對於融資類信託業務的把控,導致信託資金的撤退或萎縮,更進一步加大了助貸機構獲取資金的難度,將給P2P轉型助貸模式蒙上一層厚重的陰影。
P2P轉型之路坎坷,最終結局是天堂還是地獄
在疫情與強監管下,宜人金科、小贏科技均在2020年1季度給投資者呈上了上市以來的最差業績,玖富更是由於與保險公司糾紛導致2019年巨虧數十億,2020年一季度放貸量斷崖式暴跌。
5月9日,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劃定商業銀行與合作機構開展網際網路貸款的業務邊界和具體規範;緊接著的5月28日,銀保監會發布《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業務監管辦法》,對融資性信保業務的業務模式,槓桿比例以及保險公司要求等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在金融機構助貸業務在不斷規範的同時,3家P2P龍頭如何調整適應將成為重中之重,否能持續獲得金融機構青睞或許才能使自身贏得更長期的發展機遇。
隨著監管整治不斷趨嚴,P2P轉型之路越來越不好走,在P2P平臺適應不斷加碼的監管之前,受疫情的影響不斷高漲的逾期率與望而卻步的機構資金,讓各大平臺入不敷出,資金流能否維持可能率先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P2P行業將會有更加重量級的爆雷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