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記者 王晨 通訊員 周美娥
大連,別稱濱城,地處黃渤海之濱,是一個因海而生的城市。它是東北亞航運中心,貨物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又因海岸線長達2211公裡,是中國海岸線最長的城市。這裡港口多、海島多,海上航運繁忙,擁有「獐子島」等眾多大型海洋養殖企業。在濱城近3萬平方公裡的海面上,海洋經濟新動能,因有氣象而驅動;海上勞作者,因氣象得以護佑;海上客滾航線,因海洋氣象服務而四通八達。
經過幾代氣象工作者的精心耕耘,大連海洋氣象服務已具有鮮明的特色。
「專」在服務內涵
如果預報不準確,漁船受氣象因素影響而晚抵達港口一天,一車廂的海蠣子就可能臭掉;若是在海運過程中突遭雨淋,大豆會脹起「肚皮」,曬乾後又會變得皺巴巴,賣不上好價錢;天氣不好導致客輪無法開航,乘客們容易著急上火、心生牢騷。
大連受海洋和大陸的雙重影響,各種天氣現象比較活躍,本就是氣象災害的多發地區。在上世紀90年代初,大連市氣象局意識到,單純的公益氣象服務滿足不了各方需求,要「靠海吃海」,根據用戶需求提供個性化的專業氣象服務。
服務要專業,就要了解需求,腿就得「跑起來」。市專業氣象臺臺長王健、副臺長李江華等帶領大家製作出專業用戶氣象需求調查表,列出的內容很細,譬如,在預報時間段上,詢問對方需要5天預報、逐小時預報還是特約預報;在終端接收方式上,了解對方需要通過電話還是網絡接收。他們用了大量時間去各行業、領域的專業用戶那裡實地走訪,了解需求。
「需求」被帶回來後,要進行量化,形成指標,建立針對每個用戶的服務指標體系,最終形成基於指標的氣象影響預報產品。市專業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於德華說,服務產品是針對每個用戶的「氣象要素敏感度」制定的,充分考慮了天氣條件可能產生的影響,因而,在拿到服務產品後,用戶可以將其作為安排生產、經營活動的依據。
為了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市氣象局已建成由都卜勒天氣雷達、地波雷達、衛星遙感及42個沿海氣象站(距海岸線2公裡之內)、13個海島氣象站、2個浮標站、7個強風觀測站、39個能見度觀測站、4個船載移動氣象站等組成的海洋氣象觀測網;加大海洋氣象服務產品研發力度,依託海洋氣象和專業氣象兩個創新團隊,提供針對港區、航線、海區的專業氣象預報,進一步提高海洋氣象預報服務精細化水平。
「寬」在服務領域
履職8個多月,市氣象局局長王志華深有感觸:「大連的海洋氣象服務需求非常多元化;海上大風、大霧天氣多,海洋氣象防災減災任務重。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有1999年的『11·24』海難,它曾使煙大航線受到重大打擊。當務之急是要從保障海上航運安全、港口運營安全、海上工程設施安全、海洋漁業安全等『四個安全』入手,進一步提升海洋氣象服務能力。」
王健告訴記者,市氣象局已開展大連至煙臺、威海、東營、龍口、蓬萊、天津及大連各陸島11條航線的航運安全氣象保障服務,並為大連六大港區的15個作業區提供點對點的個性化氣象服務。
在傳統航線和港區氣象預報服務基礎上,大連海洋氣象服務領域正在不斷拓展。在保障海上工程設施安全方面,市氣象局目前已開展新機場、大連灣跨海大橋等重大工程的氣候可行性論證服務,在星海灣跨海大橋上安裝了自動氣象站。
在保障海洋漁業安全方面,市氣象局與市保監局、人保財險大連分公司聯合研發海參養殖天氣指數保險產品,為獐子島集團等20餘家大型海產養殖加工企業提供精細化氣象服務;與市海洋漁業局合作,利用北鬥衛星系統向2000餘艘漁船發布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為了保障涉海旅遊景區遊船服務的安全運行,市氣象局還將與市海事局在沿海旅遊景區建立自動氣象站。
隨著服務在面上的鋪開,變化悄然發生。已經工作多年的市氣象局業務科技處處長王玲玲最直觀的感受是:「以前用戶少,現在用戶多了;以前服務領域窄,現在越來越寬了。」
「好」在服務效益
如今,大連海洋氣象服務已成為遼寧海事局等海事部門履行海上交通安全管控的主要依據。只要氣象部門監測或預報有大風天氣,海事部門就會實施海上交通安全管制。當出現5級風時,涉海旅遊船停航;當出現7級風時,部分客滾船舶停航;當出現8級風時,全部船舶停航。精細化的海洋氣象監測預警服務和高效應急聯動機制,確保了大連近20年海上航運平安與暢通。
在大連,海洋氣象服務成為涉海企業安排經營活動的主要依據,為企業創造了可觀經濟效益。
據了解,航運企業每組織一個航班,都涉及售票、車輛安排和旅客上船等多個環節。航線預報一旦發出,便不能更改,否則會給企業的航班組織帶來混亂和經濟損失。大連至長山島的陸島航線,在氣象部門提供航線氣象保障服務後,每年通航日數增加近100天,為企業帶來直接經濟效益超過1000萬元。更為重要的是,陸島交通不暢的問題得以解決,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
在新中國第一座現代化30萬噸級原油碼頭——大連港油品碼頭公司,船舶作業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而這裡已開展專業氣象服務超過15年。碼頭有時東南風較大,如果不把大風時間報準,油輪就可能折返停靠,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少則幾十萬元,多則上百萬元。該公司業務部部長萬世濤說:「氣象服務是整個單位科學管理、科學計劃、科學組織、科學指揮的組成內容之一。尤其是大風預警,對科學組織整個生產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沒有氣象保障,別說做不好工作,可能都做不了工作。」在渤海輪渡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李宏祥為氣象服務的準確度「點讚」。他說,類似風、浪、霧這些要素,只有提前準確掌握,才能安排好航班事宜。在中遠海運(大連)公司,運營管理中心副總經理王洪峰認為,「氣象服務對營銷工作非常重要。」在他記憶裡,只要天氣狀況不太好,市氣象局就會專門打電話告知,多年來已成為一種習慣。
前不久,我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在大連下水。大連氣象部門將圍繞海洋這一主題,堅持需求引領,強化科技創新、機制創新,從「四個安全」入手打造海洋氣象服務的「國產航母」。
(來源:《中國氣象報》2017年5月11日一版 責任編輯:張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