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瀾不驚 只因有你——大連特色海洋氣象保障服務紀實

2020-12-18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 王晨 通訊員 周美娥

  大連,別稱濱城,地處黃渤海之濱,是一個因海而生的城市。它是東北亞航運中心,貨物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又因海岸線長達2211公裡,是中國海岸線最長的城市。這裡港口多、海島多,海上航運繁忙,擁有「獐子島」等眾多大型海洋養殖企業。在濱城近3萬平方公裡的海面上,海洋經濟新動能,因有氣象而驅動;海上勞作者,因氣象得以護佑;海上客滾航線,因海洋氣象服務而四通八達。

  經過幾代氣象工作者的精心耕耘,大連海洋氣象服務已具有鮮明的特色。

  「專」在服務內涵

  如果預報不準確,漁船受氣象因素影響而晚抵達港口一天,一車廂的海蠣子就可能臭掉;若是在海運過程中突遭雨淋,大豆會脹起「肚皮」,曬乾後又會變得皺巴巴,賣不上好價錢;天氣不好導致客輪無法開航,乘客們容易著急上火、心生牢騷。

  大連受海洋和大陸的雙重影響,各種天氣現象比較活躍,本就是氣象災害的多發地區。在上世紀90年代初,大連市氣象局意識到,單純的公益氣象服務滿足不了各方需求,要「靠海吃海」,根據用戶需求提供個性化的專業氣象服務。

  服務要專業,就要了解需求,腿就得「跑起來」。市專業氣象臺臺長王健、副臺長李江華等帶領大家製作出專業用戶氣象需求調查表,列出的內容很細,譬如,在預報時間段上,詢問對方需要5天預報、逐小時預報還是特約預報;在終端接收方式上,了解對方需要通過電話還是網絡接收。他們用了大量時間去各行業、領域的專業用戶那裡實地走訪,了解需求。

  「需求」被帶回來後,要進行量化,形成指標,建立針對每個用戶的服務指標體系,最終形成基於指標的氣象影響預報產品。市專業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於德華說,服務產品是針對每個用戶的「氣象要素敏感度」制定的,充分考慮了天氣條件可能產生的影響,因而,在拿到服務產品後,用戶可以將其作為安排生產、經營活動的依據。

  為了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市氣象局已建成由都卜勒天氣雷達、地波雷達、衛星遙感及42個沿海氣象站(距海岸線2公裡之內)、13個海島氣象站、2個浮標站、7個強風觀測站、39個能見度觀測站、4個船載移動氣象站等組成的海洋氣象觀測網;加大海洋氣象服務產品研發力度,依託海洋氣象和專業氣象兩個創新團隊,提供針對港區、航線、海區的專業氣象預報,進一步提高海洋氣象預報服務精細化水平。

  「寬」在服務領域

  履職8個多月,市氣象局局長王志華深有感觸:「大連的海洋氣象服務需求非常多元化;海上大風、大霧天氣多,海洋氣象防災減災任務重。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有1999年的『11·24』海難,它曾使煙大航線受到重大打擊。當務之急是要從保障海上航運安全、港口運營安全、海上工程設施安全、海洋漁業安全等『四個安全』入手,進一步提升海洋氣象服務能力。」

  王健告訴記者,市氣象局已開展大連至煙臺、威海、東營、龍口、蓬萊、天津及大連各陸島11條航線的航運安全氣象保障服務,並為大連六大港區的15個作業區提供點對點的個性化氣象服務。

  在傳統航線和港區氣象預報服務基礎上,大連海洋氣象服務領域正在不斷拓展。在保障海上工程設施安全方面,市氣象局目前已開展新機場、大連灣跨海大橋等重大工程的氣候可行性論證服務,在星海灣跨海大橋上安裝了自動氣象站。

  在保障海洋漁業安全方面,市氣象局與市保監局、人保財險大連分公司聯合研發海參養殖天氣指數保險產品,為獐子島集團等20餘家大型海產養殖加工企業提供精細化氣象服務;與市海洋漁業局合作,利用北鬥衛星系統向2000餘艘漁船發布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為了保障涉海旅遊景區遊船服務的安全運行,市氣象局還將與市海事局在沿海旅遊景區建立自動氣象站。

  隨著服務在面上的鋪開,變化悄然發生。已經工作多年的市氣象局業務科技處處長王玲玲最直觀的感受是:「以前用戶少,現在用戶多了;以前服務領域窄,現在越來越寬了。」

  「好」在服務效益

  如今,大連海洋氣象服務已成為遼寧海事局等海事部門履行海上交通安全管控的主要依據。只要氣象部門監測或預報有大風天氣,海事部門就會實施海上交通安全管制。當出現5級風時,涉海旅遊船停航;當出現7級風時,部分客滾船舶停航;當出現8級風時,全部船舶停航。精細化的海洋氣象監測預警服務和高效應急聯動機制,確保了大連近20年海上航運平安與暢通。

  在大連,海洋氣象服務成為涉海企業安排經營活動的主要依據,為企業創造了可觀經濟效益。

  據了解,航運企業每組織一個航班,都涉及售票、車輛安排和旅客上船等多個環節。航線預報一旦發出,便不能更改,否則會給企業的航班組織帶來混亂和經濟損失。大連至長山島的陸島航線,在氣象部門提供航線氣象保障服務後,每年通航日數增加近100天,為企業帶來直接經濟效益超過1000萬元。更為重要的是,陸島交通不暢的問題得以解決,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

  在新中國第一座現代化30萬噸級原油碼頭——大連港油品碼頭公司,船舶作業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而這裡已開展專業氣象服務超過15年。碼頭有時東南風較大,如果不把大風時間報準,油輪就可能折返停靠,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少則幾十萬元,多則上百萬元。該公司業務部部長萬世濤說:「氣象服務是整個單位科學管理、科學計劃、科學組織、科學指揮的組成內容之一。尤其是大風預警,對科學組織整個生產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沒有氣象保障,別說做不好工作,可能都做不了工作。」在渤海輪渡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李宏祥為氣象服務的準確度「點讚」。他說,類似風、浪、霧這些要素,只有提前準確掌握,才能安排好航班事宜。在中遠海運(大連)公司,運營管理中心副總經理王洪峰認為,「氣象服務對營銷工作非常重要。」在他記憶裡,只要天氣狀況不太好,市氣象局就會專門打電話告知,多年來已成為一種習慣。

  前不久,我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在大連下水。大連氣象部門將圍繞海洋這一主題,堅持需求引領,強化科技創新、機制創新,從「四個安全」入手打造海洋氣象服務的「國產航母」。

  (來源:《中國氣象報》2017年5月11日一版 責任編輯:張林)

相關焦點

  • 服務海洋經濟 打造大連氣象名片
    建設海洋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海洋氣象服務是大連氣象服務融入海洋強國建設的重中之重。」大連市氣象局原局長孟慶楠回憶,一直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大連市氣象局緊跟國家海洋發展戰略形勢,找準專業氣象服務和海洋經濟發展契合點,實現了氣象服務和海洋經濟效益雙豐收。
  • 大連:搭建海洋氣象業務發展交流平臺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李倩報導 11月23日,第二屆海洋氣象論壇暨大連市氣象學會2018年學術年會在大連召開,來自多個沿海城市的氣象科技工作者齊聚大連,聚焦海洋氣象業務發展,圍繞海洋氣象服務技術和發展規劃等方面進行深入交流研討
  • 第四屆海洋氣象論壇暨大連市氣象學會學術年會召開
    12月8日,第四屆海洋氣象論壇暨大連市氣象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在大連市氣象局召開。  此次論壇主題為「推進氣象科技創新 助力東北亞海洋中心城市建設」,是大連科協年會分論壇。
  • ——大連夏季達沃斯論壇氣象服務側記
    作為保障部門和現場服務指揮部成員單位之一,大連市氣象局圍繞「規劃未來,精緻服務」夏季達沃斯論壇氣象服務理念,為此次盛會提供了精細、動態、準確、高效的氣象服務,受到市委、市政府和夏季達沃斯論壇組委會的充分肯定。  「今天天氣晴好,上午風力稍有些大,下午以後減弱,氣溫為20℃到28℃。
  • 南海氣象觀測網絡初具服務保障能力
    新華社記者 趙穎全攝   據新華社北京6月19日電 記者19日從中國氣象局獲悉,截至目前,我國南海區域已逐步建立多種觀測設備、手段相結合的氣象觀測網絡,初步具備對我國南海區域關鍵天氣氣候要素的觀測和服務保障能力。
  • 國防科技大學氣象海洋學院加快培養新型保障人才
    國防科技大學氣象海洋學院加快培養新型保障人才來源:解放軍報作者:王握文 王微粒責任編輯:丁楊2018-05-22 09:14 國防科技大學氣象海洋學院加快培養新型保障人才
  • 歡迎報考廣東海洋大學海洋與氣象學院!
    廣東海洋大學是廣東省人民政府和原國家海洋局共建的省屬重點建設大學,學校與中國氣象局籤署局校全面合作協議並共建南海海洋氣象聯合實驗室。海洋與氣象學院是廣東海洋大學重點建設和優先發展的學院之一,肩負著發展海洋學科的歷史重任,在海洋科學和大氣科學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已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和優勢。學院是廣東省本科高校海洋科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
  • 大連海洋學校 2018年招生簡章
    ,創建於1958年,是經遼寧省政府批准成立的東北地區目前唯一的一所以航海技術、海洋漁業、船舶修造、高星級飯店運營與管理(郵輪乘務)專業為特色,面向全國招生的省級示範公辦中專學校。學校位於大連星海公園西部的凌水河畔。學校師資力量雄厚,辦學設施先進,編制100人,有正高級職稱教師15人,副高級職稱教師27人,省市骨幹教師13人。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面向市場、服務經濟、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努力打造海洋特色品牌專業,積極探索有效教學改革與實踐,不斷提升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
  • 東方來風不畏風雨 國際進口博覽會氣象保障服務紀實-中國氣象局...
    完美的進博會有著近乎完美的氣象服務。在沒有高影響天氣的情況下,氣象部門對分散性弱降水定時、定點、定量的精細化預報,以及更有針對性的氣象服務,為進博會錦上添花。  主場外交,氣象保障服務成為中國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中國氣象局成立進博會氣象保障服務領導小組;上海市氣象局組建了保障服務工作運行指揮組。
  • 氣象保障服務隊在珠峰大本營開展高空探測保障服務演練
    5月10日,西藏自治區氣象局2020珠峰衝頂測量氣象保障服務隊(簡稱「氣象保障服務隊」)前往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在此進行了保障服務演練,以檢驗保障服務流程和探測儀器設備的性能和運行狀態。當日,氣象保障服務隊抵達珠峰大本營後,按照保障服務方案,架設高空探測設備、調試儀器、氣球灌氣、放球、採集高空數據、製作發布服務專報。各個環節銜接有效,隊員們操作熟練,儀器設備運行正常,演練達到預期效果。氣象保障服務隊隊員在珠峰大本營的自動氣象站檢修觀測設備。
  • 精準氣象服務 保障民族大聯歡
    作為繼民族運動會開幕式之後的又一場參與人數多,持續時間長,體現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大型戶外盛會,對氣象條件的要求較高,氣象保障服務工作就顯得格外重要。為了迎接這一場民族大團結的盛世活動,全體氣象幹部職工辛勤付出,日夜堅守,以及時、準確、精密的氣象服務成功保障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 大連有兩所「海大」:大連海事大學和大連海洋大學
    大連有兩所簡稱是「海大」的高校,分別是大連海事大學和大連海洋大學,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兩所名稱相近,校址相鄰的大學。【屬性】:交通運輸部直屬的「211工程」重點大學【特色】:以航運為特色,多學科綜合發展的理工類高校。
  • 全球海洋環境信息服務
    海洋環境信息服務是向海上或岸上的用戶提供其所需要的海洋動力環境、海洋氣象環境和有關的地球物理情報信息,以保障海上運輸和生產安全,促進海洋經濟發展
  • ——廣東氣象官方微博服務探索紀實
    廣東氣象人「潮」,因為他們順應「民生優先」的時代大潮,在服務理念、預報水平、人才技術保障、科學化管理等方面不斷探尋新的突破口,提升氣象現代化水平,積極推進氣象為民惠民服務。  當微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捲而來,廣東氣象人抓住機遇,敢為人先,勇迎挑戰,開設全國第一個省級氣象官博,帶來新鮮的惠民服務新手段,打造3G時代氣象服務新品牌。
  • 重慶:啟動智博會氣象保障服務 發布首期專報
    中國氣象報記者李俊報導 日前,隨著第一期中英文版《2019智博會氣象服務專報》的發布,重慶市氣象局正式啟動2019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智博會)氣象保障服務。
  • 中國氣象局:氣象服務滿意度再創歷史新高
    工人日報客戶端1月12日電 全國氣象局長會議今日閉幕,中國氣象局長劉雅鳴稱 過去一年氣象系統大力開展智慧氣象服務,智能化提供天氣信息,推送生活參考及風險評估等個性化服務。氣象影視服務覆蓋人群超過10億,「兩微一端」氣象新媒體覆蓋人群超7.23億,「中國天氣」網日瀏覽量突破1億人次。成功舉辦第二屆智慧氣象服務創新大賽。氣象服務公眾滿意度達91.9分,再創歷史新高。
  • 大連海事大學與大連海洋大學僅一字之差,兩校有何區別?
    大連是一個充滿魅力的海濱旅遊城市,這裡依山傍水,氣候宜人,環境優美,一直是著名的港口。所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同樣獨特的水土也能夠培養出一些特色的高校,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大連海事大學和大連海洋大學就是兩個例子。
  • 雲南:專題研討氣象為高原特色農業服務工作
    中國氣象報記者馮穎報導  9月17日,雲南省氣象局召開氣象為高原特色農業服務需求諮詢會,邀請雲南省高原特色農業各個學科方向的專家,專題研討如何更好地開展雲南氣象為高原特色農業服務工作。農業氣象業務服務工作逐步專業化、規範化,全省已擁有一支由151人組成的專業農業氣象服務隊伍,製作並發布農用天氣預報、農作物產量預報、現代農業氣象情報,開展現代農業氣象災害監測及預警和評估、農業氣候資源利用與農業適應氣候變化工作等,為開展氣象為高原特色農業服務工作奠定了基礎。
  • 大連海洋大學介紹
    大連海洋大學(Dalian Ocean University ),是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遼寧省一流大學重點建設高校,學校原為農業部直屬的四所水產類高等院校之一,是一所以海洋和水產學科為特色的高等院校。
  • 大連機場精心保障春運工作 運輸生產實現開門紅
    大連機場精心保障春運工作 運輸生產實現開門紅 發布部門:大連國資委 信息來源:大連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