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洋環境信息服務

2021-02-20 海圖在線

       海洋環境信息服務是向海上或岸上的用戶提供其所需要的海洋動力環境、海洋氣象環境和有關的地球物理情報信息,以保障海上運輸和生產安全,促進海洋經濟發展。海洋氣象數據服務的原則是滿足用戶對海洋環境條件和氣象情報的要求,在保障海洋作業安全的條件下,提高海洋作業效率和減少費用開支。

       海洋動力環境數據

       我們提供的海洋動力環境數據為高精度數值模擬數據,範圍覆蓋全球海域,全球數據最高解析度為0.125度,中國近岸數據解析度為1/30度,局部可加密,最高能達到100米。要素種類包括海流、潮汐、海浪、海溫、鹽度和海冰等,單次預報時長為5天。提供全球氣象數據可視化和動力環境數據查詢服務,其中數據查詢服務包括單點單時刻環境動力數據查詢和單點多時刻環境動力數據查詢,環境動力數據可視化和數據查詢服務展示如下:

全球流場

全球海溫

全球鹽度

全球海浪

海冰厚度(北極)

       海洋氣象數據

       我們提供的海洋氣象數據為高精度數值模擬數據,範圍覆蓋全球海域,全球數據最高解析度為0.125度,中國近岸數據解析度最高能達到0.01度。要素種類包括風場、氣壓和颱風路徑等,單次預報時長為5天。提供全球氣象數據可視化和氣象數據查詢服務,其中數據查詢服務包括單點單時刻氣象數據查詢和單點多時刻氣象數據查詢,氣象數據可視化和數據查詢服務展示如下:

海洋氣象數據可視化

海洋氣象數據查詢服務

       海洋動力環境和海洋氣象數據服務可以為海洋運輸、搜救應急、軍事活動、漁業生產、港口生產與安全、海洋工程、海洋資源開發、海上旅遊、海岸重大社會活動等提供氣象保障,此外,還可根據需求針對近岸養殖、海洋牧場、海上觀光、休閒垂釣等活動提供海洋環境保障服務。

全球海洋氣象數據內容

數據類型:

(1) 風場

描述全球表面風場信息的數據,數據單位為m/s,數據解析度為10km×10km,局部區域可加密至3km×3km。數據包括風場的速度和方向,數據是由描述正北方向的V值和描述正東方向的V值兩個向量組成矢量場數據。

(2)氣壓場

描述全球表面氣壓信息的數據,數據單位為Pa,數據解析度為10km×10km,局部區域可加密至3km×3km。數據為標量場數據。

(3)潮流場

描述全球海洋流場信息的數據,數據單位為m/s,數據解析度為10km×10km,局部區域可加密至1km×1km,最高解析度可達50m。數據包括流場的速度和方向,數據是由描述正北方向的V值和描述正東方向的V值兩個向量組成矢量場數據。

(4)海水溫度場

描述全球海洋表面海水溫度信息的數據,數據單位為℃,數據解析度為10km×10km,局部區域可加密至1km×1km。數據為標量場數據。

(5)海浪高度場

描述全球海洋表面海浪高度信息的數據,數據單位為m,數據解析度為10km×10km,局部區域可加密至1km×1km,最高解析度可達100m。數據為標量場數據。

(6)颱風

描述全球檯風信息的數據,主要包括颱風位置、颱風等級、預測走向和影響範圍信息。

(7)海冰

描述全球海洋表面海冰厚度信息的數據,數據單位為m,數據解析度為10km×10km,局部區域可加密至3km×3km。數據為標量場數據。

數據相關信息:

       全球海洋動力環境和氣象環境數據主要是採用數值模擬計算得到的海洋預報數據,一般數據預報時間為240小時,前72小時的預報間隔為3小時一次,後168小時的預報間隔為6小時一次。

更新頻率

實時更新、每日更新

NetCDF(nc)

XML

Webservice

CD/DVD

FTP

Email (大小允許)

也可以通過訪問伺服器從網上下載數據

欲了解更多信息,請聯繫我們。 

海圖在線,為您提供專業的海洋信息服務。

相關焦點

  • 海洋環境治理研究綜述
    文章從海洋環境治理的理論基礎、海洋環境治理基本構成要素、海洋環境治理的法律制度建設及海洋環境跨區域治理與模式研究等方面探討了不同學科學者在海洋環境治理研究領域的研究進展,並指出未來應加強全球海洋環境治理演化脈絡與類型體系劃分、全球海洋環境治理的層序體系與中國話語權甄別、全球海洋環境治理利益相關者博弈機制分析、中國參與全球海洋環境治理的法律體系建設及體制機制優化等方面的研究。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大數據全球共享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大數據中心新版門戶網站正式上線運行,面向國內外用戶開放共享數據資源,提供數據共享、匯交、應用及計算服務。中心通過門戶網站首次發布特色數據產品5套,包括:全球海洋溫度格點數據集、全球海洋鹽度數據集、全球海洋層結數據集、全球海洋熱含量數據集、基於廣義回歸神經網絡的全球海洋表層二氧化碳分壓數據集。
  • 海洋經濟發展與海洋環境保護問題-環境工程
    第一類課題是海洋環境特徵對各類汙染物作用的機理和規律研究,第二類課題是海洋工程設施防災、抗災和減災研究,第三類課題是海洋工程及海洋環境工程與海洋環境的相互作用及防治措施與對策。第一類課題是海洋環境特徵對各類汙染物作用的機理和規律研究,第二類課題是海洋工程設施防災、抗災和減災研究,第三類課題是海洋工程及海洋環境工程與海洋環境的相互作用吸防治措施與對策。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全球海洋觀測系統2030戰略》
    極端天氣、自然災害以及無法緩解和適應的氣候變化已被各國視為未來10年全球所面臨的三大自然風險。實現藍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海洋長期觀測能讓人們更好地了解氣候變化和發展規律,並對氣候、天氣、海洋狀態和環境危害及其影響進行更好地預測;提高人們獲取全球和沿海地區相關信息的能力,對於滿足當地需求和恢復海洋資源至關重要。
  •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海洋環境遙感團隊」誠聘英才 |...
    網站:http://marine.sysu.edu.cn/index.html  聯繫人:艾老師  電子郵箱:abin@mail.sysu.edu.cn  研究進展簡介  海洋科學學院趙俊教授領銜的海洋環境遙感研究團隊,主要以近岸-海洋生態環境信息獲取、典型海陸場景及其功能演變過程與響應機制為研究焦點,開展輻射傳輸理論
  • 與寧波共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支持浙江海洋大學、浙大海洋學院建設...
    與寧波共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以數位化牽引全面深化改革,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基本形成。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推進浙滬海上合作示範區和甬舟一體化。 以寧波舟山港為標誌的世界級港口集群建設取得新進展,現代化江海聯運體系建設取得新突破,形成連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海上樞紐節點。  ——建設以油氣為核心的大宗商品資源配置基地。
  • 香港大學與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設立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聯合實驗室
    新華社香港11月30日電 香港大學30日宣布,該校與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於11月24日籤署諒解備忘錄,共同為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海洋環境而努力。雙方將成立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聯合實驗室,以促進內地與香港在海洋及環境等領域的科研協作。
  • 青島市政協委員關注海洋產業發展,助力創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2020年10月初,自然資源部進行相關答覆,指出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有優勢。近日發布的《中共青島市委關於制定青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將「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定為青島十四五規劃的一個重要目標。2020年以來,青島加快經略海洋攻勢,聚力打好海洋產業、海洋港口、海洋科技、對外開放、海洋生態、海洋文化六場硬仗,海洋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
  • 全球層次治理海洋問題:關於全球海洋治理的理論與實踐
    本文是以已有的全球治理通論為工具來理解什麼是全球海洋治理以及如何進行全球海洋治理——在全球的各種層次上解決日益複雜而嚴重的海洋問題。全球海洋治理也是全球治理的一個領域。但是,已有的全球治理通論往往相對忽略了海洋問題,甚至很少提到海洋問題,而以安全(如核武器等大規模毀滅武器的擴散)、經濟(貿易、投資、金融)、社會、健康、環境、氣候等領域的問題為經驗基礎。
  • 【海洋治理】龐中英:在全球層次治理海洋問題-關於全球海洋治理的理論與實踐
    最喚起人們危機感的是英國《經濟學人》的一篇評論,「人類正在摧毀大洋」、「海洋滋養人類,人類卻以怨報德」。而由全球各界要人組成的全球海洋委員會(GOC)在其最終報告中強調,「全球海洋環境惡化」,呼籲根本性的「救助」措施,例如,「佔全球海洋64%的公海,如同一個失敗的國家一樣。
  • MSC地中海郵輪榮獲2020年北美海洋環境保護協會海洋環境保護獎
    中國旅遊新聞網11月30日訊 近日,300年航海世家MSC地中海郵輪宣布,其行業領先的可持續發展項目榮獲北美海洋環境保護協會(NAMEPA)2020年海洋環境保護大獎航海業嘉獎。基於公司長期發展目標,該報告強調了MSC地中海郵輪致力於成為全球航海業環保領軍者的願景,為公司全面邁向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繪製藍圖,並總結了過去一年在可持續發展領域所取得的關鍵性進展。
  • 三機構發布《海草——海洋之肺:海草對環境和對人類的價值》報告 |...
    三機構發布《海草——海洋之肺:海草對環境和對人類的價值》報告 | "世界海洋日"綠訊 2020-06-11 11: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環保科普|海洋生態環境基本特徵
    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小百科」篇一:海洋生態環境基本特徵海洋是地球的主體、生命的搖籃、人類文明的源泉。海洋生態系統是全球最重要的生態系統,影響著全球生態系統的穩定與安全,人類生存及其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均與海洋息息相關。海洋生態環境在支撐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 海洋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新視角
    但是,相比未受到保護的海洋,這還遠遠不夠。目前,全球海洋保護區發展怎樣?成效如何?又存在哪些發展問題?  「海洋保護區的建立和有效管理落後於陸地上的自然保護區,但它們同樣重要。世界迫切需要一個全面的海洋保護體系,以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和重建海洋生產力。」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索爾海姆說,「自2016年以來,國際社會在建立海洋保護區上的努力給予國際海洋環境保護行動以巨大的動力。」
  • 姜文獻聲海洋 邀請人們傾聽海洋聲音、呼籲保護環境
    此次,姜文不僅為「海洋」傾力獻聲,還於4月8日,保護國際基金會「大自然在說話」系列公益影片項目發布會上,首次展現了自己的墨寶,親筆書寫「大自然說話」,表達他對此次這次公益活動的重視,呼籲大家聆聽大自然的心聲,關注大自然與人類的共同命運。姜文邀請人類傾聽海洋心聲 配音極富感染力「我是海洋。我是水。
  • 2019全球海洋科技創新指數發布 中國排名第五
    &nbsp&nbsp&nbsp&nbsp頂尖級人才思維交鋒 多形式報告學術饕餮&nbsp&nbsp&nbsp&nbsp兩天的會議日程中,與會科學家圍繞海洋動力過程與觀測模擬技術、海洋生命過程與生態環境、海底過程與礦產資源、海洋生物資源及其利用、海洋工程裝備與技術、海洋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六個專題
  • 海洋參考|2018年全球海洋熱含量創新高
    近日,20國集團(G20)科學院向本屆G20峰會提交了《沿海和海洋生態系統面臨的威脅及海洋環境保護——特別關注氣候變化和海洋塑料垃圾問題》的共同科學聲明。聲明認為,健康的海岸和海洋環境對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海洋在諸多方面為人類福祉做出了貢獻,如從漁業中提供蛋白質以及維持各種自然循環。
  • 深圳定航「十四五」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
    《決定》提出3個階段目標,為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未來30年航程錨定方向:到2020年,海洋經濟實現高質量增長,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生態環境穩步改善,海洋綜合管理水平國內領先,海洋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奠定堅實基礎;到2035年,重點提升在亞太地區海洋領域的影響力,基本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到21世紀中葉,實現海洋發展達到全球一流水平,全面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成為彰顯海洋綜合實力和全球影響力的先鋒
  • 三機構發布《海草——海洋之肺:海草對環境和對人類的價值》報告|...
    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2020年6月8日發布的新聞,海草床作為「海洋之肺」,對環境與人類具有重大的價值。報告發布的日期恰是2020「世界海洋日」,今年全球這個紀念日的主題為「為可持續海洋創新」(Innovation for a Sustainable Ocean)。在我國,今年的活動主題是「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筆者認為,較之公眾更了解的紅樹林,海草床的關注度遠遠不夠。
  • 世界海洋大會呼籲全球共同承擔保護海洋責任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胡星):首屆世界海洋大會於5月11號至15號在印尼萬鴉老舉行,來自70多個國家的官員、學者和12個國際組織的成員共1800多人參加了本次大會。大會重點討論海洋在全球氣候變化過程中的作用及氣候變化對海洋的影響,呼籲全球共同承擔保護海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