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科普|海洋生態環境基本特徵

2020-12-17 生態環境部

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小百科」

篇一:海洋生態環境基本特徵

海洋是地球的主體、生命的搖籃、人類文明的源泉。地球表面總面積約5.1×108km2,分屬於陸地和海洋。如以大地水準面為基準,陸地面積為1.49×108km2,佔地表總面積的29.2%;海洋面積為3.61×108km2,佔地表總面積的70.8%。海陸面積之比為2.5:1。世界大洋通常被分為四大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浩瀚的海洋蘊藏著十分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有人推算,海洋向人類提供食物的能力,相當於全世界陸地耕地面積所提供食物的1000 倍。

中國位於亞洲大陸的東南部,雄踞北太平洋西側,大陸岸線總長度達1.8萬公裡之多,主張管轄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公裡。鄰近海域陸架寬闊,地形複雜,縱跨溫帶、副熱帶和熱帶三個氣候帶,四季交替明顯,沿岸徑流多變,因而具有獨特的區域海洋學特徵。我國海洋生物多樣性豐富,近岸海域具有紅樹林、珊瑚礁、濱海溼地、海草床、海島、海灣、入海河口等多種類型海洋生態系統。

海洋生態系統是全球最重要的生態系統,影響著全球生態系統的穩定與安全,人類生存及其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均與海洋息息相關。海洋生態環境在支撐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海洋汙染(Marine Pollution)是海洋環境一個突出的問題。1982 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對海洋汙染定義為:「人類直接或間接把物質或能量引入海洋環境,其中包括河口港灣,以至造成或可能造成損害生物資源和海洋生物,危害人類健康,妨礙包括捕魚和海洋其它正當用途在內的各種海洋活動,損壞海水使用質量和傷及環境美觀等有害影響」。按此定義,海洋汙染物指的是汙染海洋的物質或能量,如石油及其煉製品、重金屬、農藥、放射性物質、熱廢水、固體廢棄物、病原生物等等。

由於海洋空間廣闊,因而有人認為海洋有無限的自淨能力,但是海洋科學研究證明,海洋環境也是強度有限的生態系統,而且,因為海洋互相溝通,動力因素極其複雜,局部海域汙染也可能逐漸波及全球,甚至可能對全球生態環境產生長期危害。

2016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屬的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就全球大型海洋生態系統的現狀發布研究報告稱,不斷加劇的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導致全球大型海洋生態系統狀況堪憂。1957~2012年,在全球66個大型海洋生態系統中,有64處海域的海水溫度持續上升。在塑料汙染方面,東亞和東南亞海域、地中海和黑海存在較高的汙染風險。在海水富營養化方面,到2050年有21%的大型海洋生態系統將面臨富營養化風險,這些區域主要集中在東亞、南美和非洲。此外,超過50%的全球珊瑚礁受到威脅,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達到90%。

近期重點文章推薦

第二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完成下沉階段督察任務

「回頭看」典型案例通報(十七)丨 遼寧鞍山市監管不力 大量油泥油渣傾倒坑塘汙染嚴重

「回頭看」典型案例通報(十六)丨安徽亳州譙城區弄虛作假 應付督察

「回頭看」典型案例通報(十五)丨 湖北荊州市排汙囗「一堵了之」 造成生活汙水倒灌街面 群眾反映強烈

「回頭看」典型案例通報(十四)丨山東東營市20萬方危廢固廢非法填埋問題 虛假整改竟成正面典型

相關焦點

  • 海洋環保科普(7)|中國海的環流,一起來了解下
    海洋環保科普(7)|中國海的環流,一起來了解下 2019-11-04 10: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海洋環保法執法「大體檢」構建史上最嚴海洋生態保護
    「護海」行動再加碼8月27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海洋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啟動海洋環保法執法檢查的目的,正是為構建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制度,保護和改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海洋資源。
  • 廣東珠三角新增兩個「國字號」科普基地,環保產業園和生態公園
    據了解,早在2009年的時候我國便提出了「如何利用社會資源為群眾提供學習環保知識的場所」這一概念;並且提出了建立國家環保科普基地。我國於2009年建立了首批國家環保科普基地:北京排水科普展覽館、上海市浦東新區環境監測站、上海東方綠舟和杭州西溪國家溼地公園。目前,我國已經進行了第七批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的評比。其中,廣東省珠三角地區有兩個項目榜上有名。
  • 提升生態環境科學素養,又添好去處
    黑龍江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如果你想感受海洋魅力,了解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知識,那麼,地處遼寧省大連市的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是上佳之選。  如果你想感受垃圾分類後端處理工藝,了解垃圾資源化、減量化先進經驗,廣東省南海固廢處理環保產業園會給你留下直觀震撼的深刻印象。  這些不同特色、不同功能的場所,在地域分布上也許或南或北,在功能類型上也各有不同,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稱號——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
  • 青島海底世界開展海洋科普環保主題教育進校園活動
    9月4日,青島海底世界來到青島西海岸新區齊魯第一實驗小學,開展海洋科普環保主題教育進校園活動,通過科普講座與「Plogging」淨灘行動相結合的形式,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樹立保護海洋環境的良好意識。上午八點,在齊魯第一實驗小學報告廳,一場生動的科普講座正在進行中。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水族館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青島海底世界副總經理王士莉正在通過圖文並茂的課件,從海洋垃圾的種類,塑料垃圾對海洋環境、海洋生物的影響,如何保護海洋等方面為孩子們講述塑料垃圾對海洋環境的危害。
  • 海洋大省:公益訴訟破解海洋生態環境難題
    、海島違建……近年來,人類經濟活動給海洋生態環境造成的威脅越來越大,成為世界性難題。作為擁有約210萬平方公里海洋面積、1900多公里海岸線、定位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海洋大省,海南也長期被這些難題困擾。如何解決海洋生態環境難題?2017年7月,海南檢察機關全面開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檢察官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開始向逾越海洋生態紅線、破壞海洋環境的違法者「宣戰」,向履職不力的行政執法部門「亮劍」。
  • 山西地質博物館入選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
    (記者關振瑛 通訊員張艦)近日,生態環境部和科學技術部聯合發文公布了第七批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名單,山西地質博物館名列其中,成為全省首家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近年來,山西地質博物館致力於生態環境科普教育及宣傳,舉辦「美麗山西生態家園——山西自然生態資源科普展」等專題展覽,開展「生命的搖籃——水資源的小知識」「為了美好的明天——垃圾分類我能行」等環保科普活動,利用世界地球日、世界環境日等節日面向社會公眾開展環保科普宣傳,在弘揚生態文化以及引導人們特別是青少年樹立珍愛生態環境意識、養成保護生態環境良好習慣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 「美人魚姐姐」現身廣西書展現場 呼籲關愛海洋生態環境
    然而大多數家長,平時都沒有精力和時間經常帶孩子去看海,偶爾帶娃去趟海洋館,面對寶貝的一堆問題,也往往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只能說海好藍、魚好大、顏色好漂亮……為了充分保護小朋友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本次活動用多媒體技術+超炫舞美+驚奇特效,營造立體海洋環境,給小朋友們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 美國環保協會總裁:人和技術是保護海洋環境的關鍵因素
    美國環保協會總裁:人和技術是保護海洋環境的關鍵因素 2017-122017年會上圍繞「全球海洋治理與生態文明」展開討論 美國環保協會 攝   中新網北京12月10日電 (王慶凱)「治理全球海洋過渡捕魚問題,人和技術是關鍵因素。」
  • 昨日,呈貢鬥南街道海洋科普活動在昆明花都海洋世界圓滿落幕!
    2020年6月5日早9:00,鬥南小學數名老師及優秀少先隊員到達昆明花都海洋世界外廣場集合,並由15名青年黨員及12名團員分別帶隊組織學生參與鬥南街道青年人才黨支部主題黨日暨慶「六一」海洋科普活動。2020年6月是第70個「六·一國際兒童節」,為讓青少年過一個有意義的兒童節,鬥南街道青年人才黨支部聯合鬥南街道團工委、鬥南學校、昆明花都海洋世界等單位,通過青年人才黨支部搭臺,各社區團總支唱戲,引領學校少先隊員開展海洋科普活動,通過活動提高社會公眾對海洋知識與海洋文化的認知,引導公眾加大對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參與。
  •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關於印發《上海市海洋工程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
    第二條(適用範圍)   本辦法適用於本市管轄海域範圍內海洋工程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驗收(以下簡稱海洋工程環保設施驗收)工作。   第三條(主管部門)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和沿海各區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按照審批權限,負責海洋工程環保設施驗收工作。
  • 紙杯吸管變身八爪機器人 這個科普展教孩子用科技保護海洋
    深圳新聞網9月18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何靜)9月18日上午,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指導,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深圳賽格壹城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2019年「全國科普日」主題活動——「保護生態環境,守護共同未來」科普展在「Skyland未來科技館」舉行。
  • 興隆熱帶植物園獲評「第七批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
    近日,生態環境部和科學技術部公布第七批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名單,海南興科興隆熱帶植物園上榜,收穫又一國家級殊榮。據悉,2007年11月6日,國家環保總局科技標準司在北京主持召開了「國家環保科普基地評審會」,國家環保科普基地評審工作正式啟動。
  • 海洋慕課 | 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海洋生物學基礎
    《海洋生物學基礎》課程擬面向海洋科學專業及非專業社會人員講授海洋生物的基礎內容,通過對海洋中不同典型生物的生理特徵及其生活環境的可視化講解,科普並推廣海洋生物知識,使更多的聽眾能夠了解海洋生物、珍視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海洋。
  • 構建全球化海洋保護生態文明公益平臺「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發布...
    「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發布品牌新形象。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供圖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8月19日消息(記者 譚琦)近日,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推出全新品牌形象。新形象創意源於「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的品牌名稱與「無窮大」符號,是二者的生態創新性相結合,不僅融入了新時代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的使命與戰略,也為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的品牌建設注入了更為豐富的內涵和戰略。據了解,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是一家以「保護海洋生態,人海和諧共生」為使命、以海洋保護為主旨的中國民間公益社會團體,系海南省成立的第一家海洋保護公益機構。
  • 家門口的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成了國家級生態環境科普基地
    2021年1月6日,記者從福田區生態生態環境局獲悉,福田新添了深圳市第一個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這裡將成為向公眾普及生態環境科技知識、宣傳生態文明建設成就、提高全民生態與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陣地。據悉,2020年12月22日,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正式入選第七批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同時成為深圳市第一個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
  • 生態環境部通報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就生態環境監測等有關...
    為全面反映我國2019年生態環境狀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規定,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完成了《2019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和《2019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今天 ,我們邀請到生態環境監測司柏仇勇司長、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肖建軍副站長,介紹2019年中國環境狀況和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 海洋生態保護警鐘長鳴:全球海洋治理中國在行動
    海洋環保,環境治理向深層拓展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要步伐。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廣袤的管轄海域和豐富的海洋資源的中國,海洋事業發展進步取得矚目成就。不容忽視的是,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也面臨海洋生態災害頻發等帶來的壓力和挑戰。
  • 2021•寒假海洋保育親子/單飛營 | 廣西北海潿洲島海洋生態科考研學營6天5晚
    由於紅樹林具有熱帶、亞熱帶河口地區溼地生態系統的典型特徵以及特殊的鹹淡水交迭的生態環境,為眾多的魚、蝦、蟹、水禽和候鳥提供了棲息和覓食的場所。因此,紅樹林蘊藏著豐富的生物資源和物種多樣性。珊瑚礁對海洋的生態意義,就像森林與山峰的關係,森林可以防風固沙、保育生命,沒有森林,山峰將成為一片死寂的不毛之地。珊瑚礁被譽為海底熱帶雨林或海洋生命發動機,其覆蓋面積不到海底千分之二,卻為近30%的海洋物種提供生活環境,是地球上最多樣化的生態系統之一。潿洲島的珊瑚跟我國南海的珊瑚有著怎樣的「親緣」關係?潿洲島珊瑚礁的研究如何服務於我國南海島礁的生態修復?
  • 「珊瑚長好了,獅子魚來了」深圳梅沙海洋生態漸恢復
    近日,深圳市鹽田區梅沙街道海洋生態環保服務中心的鯊哥發來獅子魚的視頻,告訴南都記者梅沙這片海正在逐漸恢復生態環境,還原回小時候看到的繽紛多彩的海底世界指日可待。近年來,鹽田區形成了官方和民間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合力,以鯊哥為帶頭人的海洋生態環保服務中心多次出動船艇,種植了10000多株珊瑚,清理珊瑚區海底垃圾7噸多,保育珊瑚海域2.5平方公裡,使鹽田區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提升,鹽田海域的海水質量持續保持穩定優良,引來海豚、獅子魚等屢屢「造訪」。潛水員志願者珊瑚種植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