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報記者 李軍
通訊員/袁天峰
一年以前,建寧港荷塘鋪水系裡,還是黑水腐臭、垃圾堆積、蚊蟲飛舞,渠道內黑水裹挾著生活垃圾滾滾而下。
一年後的今天,當這裡的黑臭水體整治項目完工後,水「活」了,景美了,清流中苔石靜臥、水藻搖曳。
憶往日:雨汙混排變黑臭
「1989年我上小學一年級時,這是一條清澈的小溪;1995年小學畢業時,渠水成了黑黃色的濁流;2018年,小渠腥臭翻滾,水呈灰黑色;2020年,恢復清澈見底的原貌。」朋友圈裡這條微信,描述了建寧港荷塘鋪水系的變化過程。評論留言裡「點讚」數過百。
這條朋友圈的發送者周理,正是荷塘區住建局的項目牽頭負責人、荷塘鋪水系黑臭水體整治的參與者、「蝶變」的見證者與受益者。
建寧港荷塘鋪水系,曾是荷塘區人的一塊「心病」。它是建寧港的一級支流,曾經溪渠清澈,魚蝦歡遊。由於荷塘區老城區汙水處理系統建設滯後,長年雨汙混流,匯水區內居住、商用及工業用地交雜,相關單位和小區的廢水均直排荷塘鋪水系,讓清澈溪渠變成了黑臭水體。
2019年,我市打響黑臭水體整治攻堅戰。當年11月,建寧港荷塘鋪水系黑臭水體整治項目正式開工。
歷經10個月奮戰,項目於今年9月底完工。
看今朝:截汙截流引活水
回首攻堅路,荷塘鋪水系黑臭水體整治困難重重。
項目設計之前,管網排口摸底是痛點。
荷塘鋪水系上中遊是城市建成區的暗渠,下遊是荷塘鋪村菜地旁的明渠,一個個雨汙錯接混接口和渠道汙水排口像藏起來的烏賊,稍不注意就噴「墨汁」。
全面排查,摸清黑臭底數。荷塘區提出「先管網排口詳查,再項目設計」的原則,堅決不走只做末端截流的老路,委託測繪單位全面地對流域片區進行管網探查,做好道路雨汙分流。
施工進行之中,截汙截流成為焦點,其關係整治項目的成敗。周理介紹,同濟醫院到智能分流井的上遊渠段,短短100多米,就有暗排口有20多個,渠道上有旱廁12個(糞便直排渠道)。下遊菜地面源汙染和初雨汙染同樣是難題。渠段不同,應對方式也要調整,這對施工技術是考驗。
不同渠段情況各異,必須「各個擊破」。項目相關負責人郭佯介紹,處理原則是明渠暗渠各個汙水排口通過支管全面截汙,再通過架構在渠道內的截汙主幹管進入大型化糞池再流入1.0m汙水主幹管。靠近金鉤山路的中遊明渠段,落實管道情況後,用蛛網般的數十根截汙支管截走汙水。對菜地面源汙染和初雨汙染,則創新性地將水溝末端設置固化集水坑,溢流進入汙水管道。
項目收尾之際,活水是最後的痛點。汙水截走了,雨水洪澇控制了,渠道裡水清了,但量少了,活水從哪來?
得知建寧港PPP項目要實施活水工程,荷塘區主動對接市局和建寧港實施單位中交二航局,通過數輪商討和兩次專家部門方案會,最終敲定實施方案,從建寧港引入1.6km的DN300mm的活水管道,加壓泵送到明渠起點。
有了這清澈的源頭活水,荷塘鋪水系將迎來香荷綻放的美景。
【來源:株洲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