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河湖又回來了!廣州整治黑臭水體見成效

2020-12-19 大洋網

珠江穿城而過,上百條河湧匯入其中。因水得城,依水而建,水是廣州城市的靈魂。但曾經,黑臭的河湧、溝渠,也一度讓百姓頗為頭疼。

2018年以來,廣州市以納入國家監管平臺的147條黑臭水體治理工作為重點,探索特大型城市治水的有效路徑——兩年多來,當地有哪些創新實踐?居民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車陂湧率先「清汙分流」

長度超過18公裡、流經9條城中村、龍舟文化底蘊深厚……作為廣州東部一條重要的河湧,車陂湧一度是全市最黑臭的河湧之一——垃圾成堆,又黑又臭,到處都是髒兮兮的破布條和包裝袋,時不時見到偷排的汙水冒著泡兒湧出。而今,沿著河湧走,已是清流激蕩、花草吐芳、百鳥歌唱的和諧景象。

環衛工老楊負責河道清護已近3年,車陂湧的變化一直看在眼裡。臭味沒了,水質清了,魚兒也多了,老楊曾見過到一條羅非魚,估計有兩三斤重哩。去年夏天開始,晚上還能在湧邊看到螢火蟲。

車陂湧是如何實現華麗變身的?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排水用戶全接管、汙水管網全覆蓋、汙水處理全達標」。具體而言,即先進行科學的定量分析,再劃分排水單元,對汙染源「重點出擊、各個擊破」。   

首先,天河區水務部門將車陂湧流域按分水嶺劃分為58個排水分區,按用地情況劃分為872個排水單元,結合用水、人口分布和水質監測情況,對汙染源情況進行定量分析和科學研判。然後,對流域內9條城中村截汙納管,同時穩步推進住宅小區、企事業單位排水單元達標建設,最終實現全流域雨汙分流。

車陂湧也是廣州最早進行「清汙分流」的河湧之一。在「四洗」清源,即「洗樓」「洗井」「洗管」「洗河」的基礎上,通過統一調配引入山水、水庫水和處理過的中水等潔淨水源進入受汙染河道,幫助河道更好地恢復自身淨化能力。為此,當地敷設管道102公裡,每天引山水約3.9萬立方米流入主湧。

目前,「排水用戶全接管、汙水管網全覆蓋、汙水處理全達標」的願景已寫進廣州市總河長令(第4號),正面向全市推進。作為一項創新舉措,「清汙分流」也在越來越多的河湧治理中實施。

曉港湖變身「水底森林」

要想大河淨,先要小河清。今年4月份,廣州市頒發第8號總河長令,要求清理城鄉水系「毛細血管」,全面治理邊溝邊渠、風水塘、山塘、魚塘等小微水體。截至目前,市總河長令第8號下達的168宗黑臭小微水體整治任務已全部完成,全部「不黑不臭」,市域範圍內「小河清,大河淨」目標基本實現。

位於海珠區曉港公園內的曉港湖先行一步,通過全面截汙、生態治理,終於變成清澈見底的「水底森林」。夏日的午後,陽光打在碧綠的湖面上,長長的水草在湖底搖曳,一排遊船靜靜停靠岸邊,三五遊人在樹蔭下漫步,寧靜而美好。常來公園鍛鍊的陳姨說:「湖水清澈了,真是讓人心曠神怡。一到周末,小孫子就吵著要我帶他來這裡寫生。」

但其實,幾年前的曉港湖卻並不是那麼讓市民稱心。1975年,曉港公園建成開放,其中心湖曉港湖與海珠湧相連。隨著周邊建築物越來越密集,水體富營養程度不斷加重,水下生態被嚴重破壞,水體也漸漸混濁發綠。為根治曉港公園水質問題,2016年開始,海珠區以曉港湖為試點實施水生態治理。

首先,打出源頭治汙「組合拳」。當地對曉港湖實施全面截汙,拆除海珠湧沿線違法建設3922平方米,全線關停對曉港湖水質產生影響的餐飲項目,取締了公園內存在了二十多年的燒烤場,從源頭控制沿湖周邊餐飲的汙水排放。 同時,因地制宜,為湖體配置四季常綠的苦草類水下草皮,並分步投放各類魚蝦螺貝,逐步形成生態水質自淨系統,就像一座「水底森林」,從而促進水生態系統的穩定與平衡。

經過2年多的治理,2018年8月,經檢測,曉港湖幾大主要水質指標(透明度、氧化還原電位、溶解氧、氨氮)皆由劣Ⅴ類水體變成Ⅲ類水,湖區中心水體透明度已達2.2米。目前,曉港湖水體已穩定保持Ⅲ類水,個別月份水質監測可達到Ⅱ類水。今年,海珠湧東段已達到Ⅲ類水質,西段達到Ⅳ類水質……

「曉港湖的湖水就是海珠湧的水,通過整治可讓湖水達到Ⅱ類、Ⅲ類水的標準,這也說明了,海珠湧的水也是可以達到這樣的標準。」海珠區住建局局長陳偉鋒和海珠區水務局局長肖烈南倆人同時表示,曉港湖水體的幾大主要水質指標由地表劣V類水變成Ⅱ類水,水體透明度達到2米,湖水清澈見底且無任何異味,水體生態狀況得到大大改善。「曉港湖的湖水量大約是海珠湧水量的1/4,根據曉港湖試點治理的效果,我們很有信心讓海珠湧及其他區內河湧的水質也變得如此清澈。」

大源村建設「惠民碧道」

碧道蜿蜒,清水悠悠,直通深山。

「從前那條清澈見底的小溪終於回來了!」發出感慨的年輕媽媽腳下正是白雲區太和鎮大源村沙坑湧。談起它的變化,在這兒出生長大的徐麗紅深有感觸地說:「終於可以帶上孩子們到溪邊戲水捉蝦了,就像回到自己七八歲那會兒。」

立冬時節,草木蔥蘢、花果飄香,大小街巷整潔有序,口袋公園小巧玲瓏……如今的大源村,一片秀麗風光。但其實就在兩年前,這裡還是另一番景象:河湧黑臭,路窄坑多,大貨車橫行……

去年以來,大源村強力推進涉水違建整治工作,將沙坑湧上遊大源支流沿河的窩棚、工廠和小作坊全部拆除,此舉不僅改善了河湧水質,也為「惠民碧道」拓寬了道路。很快,一條集河道防洪、群眾休閒娛樂、人文歷史薰陶為一體的休閒碧道,出現在村民面前。白雲區副區長蔡勝表示,拆除違建後,騰出的公共空間則建起休閒公園、體育公園、文化廣場,並配套籃球場、輪滑場和休息驛站。

綠色的樹蔭,白色的欄杆、清澈的流水、開心的笑聲......每到清晨或傍晚,村民們或駐足,或小坐,或慢行,或跑步,「惠民碧道」儼然成為村中老人、運動愛好者、大小朋友每天的打卡地。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杜娟 通訊員 趙雪峰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李鳳荷

相關焦點

  • 四川:德陽市啟動城市黑臭水體整治
    近日,德陽市政府辦印發《德陽市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正式拉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大幕。黑臭水體整治以城市內河、渠、堰等封閉水體為重點,將採取控源截汙、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態修復等措施,統籌推進城鄉水環境治理,提升城市河道、湖泊水環境質量,改善城市人居環境。
  • 又見白鷺歸來!蝦子河黑臭水體治理工程初見成效
    蝦子河黑臭水體治理工程自開工建設以來,備受遵義市民的關注。目前,通過對蝦子河源頭黑塘子水庫清淤,建設市政汙水管道和小區汙水管道,以及修建排汙泵站等措施,蝦子河水質實現達標。多年來,由於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沿線居民聚集,排汙系統基礎薄弱老化,出現汙水直排、滲漏等現象,加上水體循環動力較差,造成河流水質不斷惡化。根據環保部門2016年環保監測資料顯示,蝦子河水質為劣V類,屬於黑臭水體水質。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紅花崗區把蝦子河治理作為改善中心城區生態環境和市民居住環境的重要民生工程。
  • 廣東廣州全市147條黑臭水體已全部消除!
    廣州市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等聯合制定的《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工作部署,系統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取得明顯成效。目前,全市城市建成區147條黑臭水體已全部消除黑臭,治理後的河流煥發新活力、呈現嶄新面貌,時隔多年重現晴日「白鷺成行」、夜晚「螢火蟲飛舞」的美麗景象,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認同感、幸福感。縱觀廣州治水的奮戰之路,前瞻治理攻堅未來可期,離不開「抓源頭、補短板、保生態、強機制」四個關鍵。
  • 臭水溝如今變「藍寶石項鍊」,烏沙河整治見成效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於璧嘉攝還市民綠水青山,烏沙河整治迫在眉睫「行人遇河繞路走」,這是烏沙河當時情況的真實寫照。「我們不希望新建區人民的母親河永遠這麼臭下去」,為了還市民一條清澈的烏沙河,2012年,烏沙河綜合整治工程啟動。
  • 嶽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北港河、南港河 黑臭水體整治銷號情況公示
    按照嶽陽市政府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部署,我區2018年開始實質啟動北港河、南港河黑臭水體整治工作。當年,我區範圍內的北港河、南港河沿河截汙管網實現全覆蓋,日處理能力5萬噸的羅家坡二期汙水處理廠正常運行。
  • 廣州這些河湖如何成為全國整治樣本?答案是……
    廣州「因水得城,依水而建」,一條珠江穿城而過,上百條河湧匯入其中。水是廣州城市的靈魂,也是生態環境治理中難點。廣州列入國家監管平臺的黑臭水體達147條,數量位居全國第二。在全國全面打響汙染防治攻堅戰以來,廣州迎難而上、精準施策,面向粵港澳大灣區重塑雲山珠水新活力,探索出一條特大型城市治水新路徑。
  • 一河兩岸成了親水樂水的好去處 高新區黑臭水體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果
    為確保各項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有效落實,高新區堅持把城市黑臭水體治理作為重要政治任務、重大民生工程,通過領導掛帥、徒步巡河、專題督辦等方式,「一河一策」定方案、「一河一臺帳」定措施,按生活、   與此同時,高新區還嚴格執行水汙染防治納管制,落實排水戶雨汙分流,出臺《高新區河長制河長名錄》《高新區河長工作手冊》,建立「一河(湖)一檔」。
  • 整治黑臭水體 漳州打造中心城區「五湖四海」
    南星村由於地處薌城區西橋街道和龍海市九湖鎮的城鄉結合部,多年來一直是「髒亂差」的集中地,水體黑臭,治理難度很大,連千年古剎南山寺邊的放生池也堆積著陳年垃圾。為徹底斬斷南星村黑臭水體,在南湖建設過程中,我市以「溯源普查、截汙分流、面源防治」為核心,以「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活水保質」為重點,全面清除河溝、泥塘淤泥,並啟動區域內社區、村莊和國有單位及企業的退讓拆遷。同時,通過科學種好水生植物和岸邊植物、完善綠地系統、引入九龍江活水三個方面,逐步恢復水體水質。
  • 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情況、存在問題與治理措施
    「十三五」期間,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天越來越藍了,山越來越綠了,水越來越清了。在即將到來的「十四五」,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情況是什麼樣的?存在著哪些問題?主要有哪些治理措施?近期,生態環境部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專家柏楊巍,就相關話題開展研討。
  • 治水「速度」——四年消除50條黑臭水體
    2016年5月,廣州市下達全市152條黑臭水體治理任務,其中番禺區黑臭水體有50條,2018年7月,番禺區39條黑臭水體被納入住建部監管平臺,要求2018年底前實現「初見成效」目標,2020年底前實現「長制久清」目標。任務之重、難度之大、時間之緊迫,史無前例。
  • 青島整治完成12處黑臭水體 有你家附近的嗎
    青島新聞網記者從市城鄉建委獲悉,截止目前,我市14處黑臭水體整治已完成12處,包括昌樂河、水清溝河、杭州路河、海泊河下遊、李村河下遊、李村河中遊、朱家窪明渠、鐮灣河、孟家莊河、黑頭河、護城河支流、西流峰河支流,完成率達到85.7%。剩餘2處中尚未完成的市北區湖島河和李滄區的樓山河計劃本月完工。
  • 見河長 見行動 見成效——景德鎮市2019年深入推進河長制湖長制...
    中國江西網/景德鎮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汪 濤報導:2019年,景德鎮市緊緊圍繞「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深入推進河長制湖長制,各級河(湖)長履職盡責,各級各部門密切配合,不斷健全完善組織領導體系,紮實開展系統整治行動,水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河湖治理保護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 廣東2019年度河長制湖長制工作考核結果公布
    央廣網廣州7月25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粵河清)廣東已全面建立河長制湖長制兩年多,各地在工作中表現如何?近日,廣東省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公布2019年度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工作考核結果。 逾8萬名河長湖長年巡河湖484萬人次考核發現,2019年,廣東全力推進河長制湖長制從「有名」到「有實」,河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明顯提升,省、市全面建立了河長制工作述職機制和考核機制,全省五級80430名河長、476名湖長全年共巡河湖484萬人次;深入開展河湖「清四亂」「五清」專項行動,並取得決定性成效
  • 福州加速整治城區黑臭水體
    福州加速整治城區黑臭水體 2017-05-02 16:01:01  據了解,在歷年整治的基礎上,福州市內河環境雖然有改善,但仍然存在內澇、黑臭、部分沿河環境髒亂差等問題。  自去年9月以來,福州堅持「系統、科學、管用」原則全力開展攻堅行動,推進水系綜合治理。屏東河治理正是城區水系綜合治理眾多項目之一。
  • 北京五大水系:多數黑臭水體還清 部分覆滿綠色水藻
    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記者體驗五大水系治理情況,大多黑臭水體質量改善,個別地點仍有垃圾和惡臭  北京共5大水系,卻分布著141段,長度約665公裡黑臭水體。2016年開始,北京「重拳出擊」治理黑臭,還水清湖秀。根據水務局今年6月份發布監測結果,141條段黑臭水體中,已有75條段「臭水」經治理還清,佔53.2%。根據規劃,今年底前消除建成區黑臭水體。
  • 龍江鎮昨召開炮臺湧、橫坑湧黑臭水體綜合整治驗收工作會議
    珠江商報訊 記者何蘊瑤報導:昨日上午,龍江鎮組織轄區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以及相關村居、辦所負責人等召開黑臭水體綜合整治驗收工作會議,對近期完成整治的炮臺湧、橫坑湧進行了實地驗收2020年12月21日上午,龍江鎮舉行炮臺湧、橫坑湧黑臭水體綜合整治驗收會議,圖為炮臺湧現場。
  • 揭陽這個城區一黑臭水體,重現水清岸綠好風光
    曲溪河,曾經是揭東區曲溪人民的母親河,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卻慢慢變為黑臭水體,令人惋惜。近年來,揭東區聚焦解決群眾期盼的熱點問題,疏通城市發展痛點,集中力量啟動曲溪河黑臭水體整治。目前,曲溪河整治初見成效,水體復清,兩岸風景如畫,群眾紛紛點讚。
  • 水清岸綠繪就碧水生態畫卷 打造黑臭水體治理中山樣本
    昔日的臭河湧,今日變身為濱水公園、城市風景線,中心城區白石湧、馬恆河、黃邊坑等河湧的變化是中山市治理黑臭水體成效的縮影。近年來,中山以問題和目標為導向,加大投資,補齊汙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開展黑臭水體全流域、全系統治理。
  • 邯鄲市復興區郭安新副區長組織召開渚河、輸元河黑臭水體整治推進會
    11月1日下午,郭安新副區長組織召開渚河、輸元河黑臭水體整治推進會。區財政局、水利局、戶村鎮、彭家寨鄉、西苑街道、石化街道、施工單位、監理、代建單位參加了會議。會上設計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分別匯報了進展情況、下步工作計劃和倒排工期情況。
  • 黑臭水體整治需完善檢測標準 現場採樣應規範
    《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作為我國黑臭水體整治的國家標準和規範,對黑臭水體的定義、識別與分級、整治方案編制、治理技術及評價標準等做了具體規定,其核心任務是控源截汙和就地處理。不過,黑臭在水裡,根源在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