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科普丨抓住敏感期,讓孩子參與多樣化的運動,終身受益

2020-09-21 躍燃體能

現在的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學習,因為他們知道孩子一定要提升學習成績,未來才會更加有出息。但他們常常會忽視孩子的身體鍛鍊,認為體育鍛鍊什麼時候都可以,不急於一時。

殊不知,身體素質的發展,對孩子一生都有著深遠影響。對各種體育運動也是有一定敏感期的,時機一旦錯過,機會就會稍縱即逝。為了孩子一生的健康,父母對孩子進行「體育」鍛鍊,要及時抓住「敏感期」。

強健素質讓人終身受益

家長們都希望孩子健康,那麼到底何為健康呢?身體健康的程度,通常在體育活動中有所體現。
專家介紹,身體健康素質(體適能)的
要素包括:身體成分、心血管系統的功能、肌肉的力量和耐力、身體的柔韌性。增強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對人一生有益。

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總量呈下降趨勢。如果經常進行力量鍛鍊,他的肌纖維會粗,肌肉的橫截面積會大,肌肉利用氧的能力會提高,從而改善骨骼狀況,防止骨質疏鬆,防止肌肉肌腱和韌帶損傷。

柔韌性好,即肌肉、肌腱和韌帶有良好的伸展能力,富有彈性,讓人增加和保持關節的靈活度,有利於速度的發揮,讓人的動作姿勢優美,防止傷重事故發生。

神經系統發育最早最快

1、小學高年級「一學就會」

人體九大系統中,神經系統的發育最早最快。新生兒出生後的1-2年,大腦發育相當快。而小腦發育到3歲時,已基本達到成人水平,能維持身體的平衡和動作的準確性,所以在崇尚「體育」的美國,孩子在3歲左右,就會開始學體操、 遊泳或滑冰。

3-6歲,大腦皮層各區域之間,增加了暫時聯繫的可能性;6歲時條件反射的形成已比較穩定和鞏固,形成動作技能的能力更加提高。

7-8歲時,大腦皮質運動區神經細胞的分化,已接近成人水平。因此人在7-8歲時,特別敏感,可塑性最大。

13-14歲時,皮質抑制調節機制達到一定強度,分析綜合能力明顯提高,所以說,小學高年級是「一學就會」的年齡,不用費力,孩子們就能學會一些新動作,如假動作、射門技術等。

13歲以後,大腦發育定型了,即使大量訓練,也很難達到13歲前的學習效果和效率了。 據了解,籃球場在美國社區隨處可見,孩子很小就在球場上摸爬滾打,很多巨星都是從這裡冉冉升起的。

2、訓練有最佳年齡

「速度」為人體美第一素質。在各項體育運動中,「速度」被稱為靈魂、核心。因為身體內外所有隨意肌的運動,均受「運動中樞」支配,因此,速度的發展敏感期,比其它素質要早。

「反應速度」的敏感期是9-12歲;「速度素質」在10-13歲時期增長最快,如果此時期不進行訓練,14歲以後肌肉收縮的速度就會緩慢下來;「動作速度」的敏感期是7-11歲,以後頻率提高就比較難了;「位移速度」,男孩7-14歲,女孩7-12歲。

因此,提高「速度素質」最佳年齡是7-11歲。發展「速度素質」的運動有:短距離賽跑、遊泳、滑冰、自行車和桌球及其它球類運動。
3、柔韌性越小越好
兒童的骨骼和肌肉彈性好,關節韌帶的伸展度較大,所以要讓身體柔韌性好,應在兒童時期及早進行訓練。有助於柔韌性的訓練有體操、遊泳、武術等。

耐力訓練並非越早越好

1、運動可提高最大攝氧量

我們在看籃球比賽時,常會看到比賽進行到末端,運動員失誤增多、投籃不準的現象,原因是此時運動量已超過他們的最大攝氧量,肌肉得不到氧,沒有了能量供應,不能聽大腦的指揮而好好工作了。

何為最大攝氧量?當運動強度增加到一定限度後,人體的攝氧和用氧能力不再繼續增加,這「氧極限」,就是最大攝氧量。

限制最大攝氧量的主要因素有3個,一是遺傳因素。血紅蛋白是血液中運輸氧的「公交車」,血紅蛋白多,攜氧能力強,往肌肉裡運輸的氧就多。
還有兩個因素,是「心輸出量」和「肌肉利用氧能力」。經過一定的有氧訓練,人的心室壁增厚,心室腔增大,從而導致泵血能力的提高,心輸出量的增加,這是提高最大攝氧量的主要手段。
耐力是人體長時間進行肌肉工作的能力,最大攝氧量值高,人的耐力就好;運動可以提高攝氧量,也就可以提高耐力。

2、小學生要進行「 有氧運動 」

小學生運動,應該是「有氧運動」。如短距離60米、100米、200米的中速跑,各種活動性遊戲和徒手操等;而對一些長時間緊張的運動,重量過大的力量練習,對身體消耗過大耐力性練習等,則不宜過多採用。

13~14歲以後,心血管機能逐漸接近成人水平,可以承受更大的運動負荷,但也要注意循序漸進。

從小打好技能基礎

基本技術掌握得越多,越熟練,新的運動技能就掌握得越快,越自如。因為,動力定型建立得越多,大腦皮質的靈活性越高。


1、素質著重要練——「步頻」
奔跑速度主要取決於步頻和步長,而決定步頻的一個最主要因素是神經系統靈活性和協調性,所以步頻提高應儘早進行。可以讓孩子在下坡路上跑,或者大人拍手,有節奏地指揮著孩子的腳步。


2、上肢的技術學習——先練「打水漂」

學會甩鞭動作,用肩部帶動上臂再帶動前臂和手腕做協調的甩鞭運動,如果這個動作學好了,建立起了穩固的神經通路聯繫,以後有利於很容易地學習和掌握一系列含有諸如此類甩鞭動作的運動項目,終生受益。如打排球、羽毛球、網球、棒壘球、高爾夫球、遊泳、標槍等運動。

在河邊打打水漂、在操場擲擲沙袋、擲擲網球等都有助於甩鞭動作的學習。


3、下肢的技術學習——先學「車輪跑」

先高抬腿至水平甚至更高,然後大腿下壓,小腿放鬆,接著小腿和腳做扒地,這個動作,是短跑、跨欄、三級跳等很多運動的基礎,練好了,對孩子的下肢協調活動一輩子受用。

孩子從小將基本動作練好了,以後球類、田徑學啥會啥,他自己也會很自信。所以,除了帶孩子學奧數、學鋼琴 、學外語、學繪畫、學書法等,更重要的是,不要錯過運動的敏感期,讓孩子終生有一個強壯的體魄和矯健的身影!

孩子早期的運動要多樣化

兒童早期的運動方法,首先要遵循一個原則,讓孩子接觸多樣化的運動項目。這個原則與很多家長的想法和做法是完全不同的。身邊很多家長覺得,要從小鍛鍊孩子的意志力,在運動這件事上也貫徹著這個精神,其實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

因為參與多樣化的運動項目,能夠全面提升孩子的各項能力,包括速度素質、反應速度、位移速度、柔韌性、肌肉耐力等等。

當一個孩子掌握的運動基本技術越多,越熟練的時候,就越容易學會一項新的運動。同時,參加的運動項目越多,孩子的大腦皮質的靈活性越高。所以,這一時期家長也要收起自己的功利心和錯誤的認知,鼓勵孩子多「玩起來」。

培育孩子的運動興趣,遠比培養孩子在專項技能上的成績更重要。

本期運動語錄

只要不放棄,你永遠都是強者!

As long as you don't give up,you will always be strong!

相關焦點

  • 7項運動不僅助長高,還能讓孩子終身受益
    現在的家長們都關心孩子的教育和成長,都希望孩子能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生活中也常看到父母會給孩子報各式各樣的興趣班,比如跆拳道、舞蹈課、籃球、足球、桌球、輪滑等等運動類的項目。一開始或許僅僅是興趣,但是孩子可能終身都會參與這項運動,並特此不疲。這裡就要講到一個終身體育的概念。
  • 運動對孩子至關重要,更有助於大腦發育,不要錯過孩子運動敏感期
    文丨趙松珍聊育兒 (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一個人活一輩子,除了生死之外,其他的事情都是可以用力去爭取或者說盡人事的。人要走到最後一分鐘,才知道自己的結局是好還是壞,而一個強健的體魄,才能幫助人走到最後的勝利。對於孩子也是如此,一個發育強壯的身體和靈活的大腦,是一個優秀孩子的必備武器。
  • 蠢萌動物體育課,讓孩子愛上運動,讓運動賦能大腦
    但我國兒童青少年的運動狀況不容樂觀。根據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資料顯示,9-18歲學生每天體育鍛鍊時間達到1小時的比例僅有22.7%。孩子運動意識、運動習慣的養成,以及運動技能和體育知識的積累,並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運動也要從娃娃抓起」,也要進行科普。
  • 從世界盃看,想要學好專項運動 如何打牢體能基礎?
    而專項運動,是以比賽為目的,運動的時間和地點形式等都有嚴格規定的體育項目。如短跑、跳高、足球、籃球、羽毛球。【體能課】卓躍兒童運動館的體能課,是以兒童生長發育的基本規律為課程基礎,以兒童正確運動模式的建立和身體素質提升為教學核心,通過多樣化、趣味化的球類、田徑、體操等運動技術的練習,幫助兒童培養良好運動習慣、掌握正確運動方法、養成良好身體姿態及心理健康 的運動課程
  • 孩子為何不愛讀書?育兒專家:抓住孩子閱讀敏感期,愛上讀書不難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煩惱,孩子越長大越不愛看書。這其實,是家長沒有重視孩子的閱讀敏感期。只有抓住這個敏感期,孩子的閱讀習慣才會伴隨他們的一輩子。那麼家長們要怎麼抓住呢?以下的幾個方面需要好好先了解一下。在《天才背後的科學中》提到,抓住閱讀敏感期,孩子才能在今後養成愛讀書的習慣。當孩子產生閱讀興趣的時候,他們就會自覺去學習,並且樂於學習。而如果孩子沒有閱讀興趣,想讓孩子讀書就會很困難。
  • 孩子3個「成長敏感期」,家長抓住了,孩子將來更出色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有很多的敏感期。敏感力產生時,孩子的內心會有一股無法遏制的動力,驅使孩子對他所感興趣的特定事物,產生嘗試或學習的狂熱,直到滿足內在需求或敏感力減弱,這股動力才會消失。蒙臺梭利稱這段時期為「敏感期」,有引起教育家則稱為學習的關鍵期或教育的關鍵期。
  • 聰明的父母,抓住孩子的8個敏感期,能讓孩子更優秀
    這個敏感期會持續比較長的時間,家長如果聽到一些機構或者早教鼓吹,要抓住寶寶2-3歲這個階段的關鍵期,心裡要明白,這個時期,不單單只是2-3歲,而是可以持續到6歲,千萬不要因此引起焦慮。 家長只要在這個期間,跟孩子做語言的啟發,平時多跟他們互動,聊天,說話,讓他有足夠的輸入,就不怕會錯過了。
  • 動因體育解決家長們的疑惑:3-17歲孩子如何科學參與運動?
    今天,動動就來為家長們科普:孩子成長的每一階段,該如何科學健康的運動。*圖片來源於 動因體育籃球訓練課這個階段的孩子參與運動的關鍵在於具體動作的熟悉以及體態的糾正有條件的話,可以參與一些集體運動,如羽毛球、籃球等。家長們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定期與孩子一起打球,鍛鍊的同時也可以增進親子關係,如果時間不允許,參加動因體育少兒籃球、羽毛球、網球課程,也是不錯的選擇。
  • 多樣化體育遊戲促幼兒全面發展
    多樣化的體育遊戲才是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可以實現幼兒體育外在目的和內在動機的趨同,培養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增強體質,真正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幼兒體育應以遊戲為基本的活動形式,融入幼兒一日生活之中,教師針對班級幼兒身心發展的具體實際,與幼兒共同創設適宜的體育遊戲環境,鼓勵幼兒自主探索,在多樣化的體育遊戲中習得基本動作技能,培養興趣。多樣化的、基於幼兒身邊資源生成的體育遊戲,更具有實施和發展的可行性。
  • 滬推進小學體育興趣化、初中體育多樣化改革!指導意見9月1日起施行
    小學低年級教學應注重體育遊戲融入各種身體基本活動類型、活動方法及活動規則為主的教學內容選配,抓住身體素質發展的敏感期,採用多種方法與手段發展學生靈敏、柔韌、協調等能力;小學高年級注重集體性趣味運動遊戲開發,讓集體運動趣味遊戲走進教學,做到每堂課在主教材中引入3-5個遊戲性手段,突出體育遊戲的教學元素植入,注重以基本動作技能、身體素質、練習方法和運動規則融入體育遊戲手段為主的教學內容選配。
  • 運動小貼士|讓孩子受益一生的體育精神
    蔡元培說:完美人格首在體育,運動不是別的,只是靈魂的操練。一場體育運動不僅僅是輸贏那麼簡單,更要的是我們在競技的過程中學會平等、尊重、團結……在前段時間的世界錦標遊泳賽上,中國選手孫楊兩次遭受合影被拒,在第一次的霍頓事件中,孫楊進行了理性的媒體回復,表示站在領獎臺上是神聖的時刻,就算不尊重他本人也要尊重他的祖國。
  • 運動科普 | 為什麼孩子不能過早進行專項運動
    如今在獎盃和獎金的誘惑下,體育訓練變得越來越功利,很多孩子很早就開始了專項訓練(通常在10歲之前)。青少年運動變得越來越職業化,家長們或許有些忘記了運動的本質,在成績方面給了孩子過多的壓力。許多家長擔心如果不及時讓孩子展開專業訓練,會「跟不上」或「無法提高」。
  • 孩子體育訓練的最佳年齡,家長們千萬別錯過了!
    背後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縱觀優秀的運動員,他們大多都抓住了身體素質發展的敏感期。 為了孩子一生的健康,體育鍛鍊應及時抓住孩子的「敏感期」,體育鍛鍊應從娃娃抓起。 01 鍛鍊提升身體素質 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那麼何為健康? 人體的健康水平,常常是在運動活動中表現出來的。
  • 專注兒童敏感期教育 奇卡讓孩子一生受益
    何為敏感期?兒童在某一階段由於智力、秩序感、節奏感、行走、觀察力等方面的發育特徵而產生的對環境,秩序,感官,動作,社會規範等一系列井噴式的興趣愛好現象,被稱為敏感期。在相應的敏感期,給孩子提供豐富多元的環境刺激。例如:活動、遊戲、音樂等等。
  • 科學育兒:抓住語言敏感期,讓孩子從「無話可說」到「出口成章」
    科學育兒:抓住語言敏感期,讓孩子從「無話可說」到「出口成章」科學育兒:抓住語言敏感期,讓孩子從「無話可說」到「出口成章」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是當代很多家長的想法。殊不知,孩子成長期間,有幾個敏感期,才是作為家長需要特別重視起來的,需要家長幫助通過各種可行的手段激發孩子最大的潛力。
  • 共譜體育教育未來圖景 | 2019「以體育人」高峰論壇圓滿落幕
    讓更多家庭受益......如果能抓住敏感期實施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成長將事半功倍。如果沒有利用好敏感期事後再彌補,會付出沉重的代價。一旦錯誤幹預或反向操作,將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傷害,甚至扼殺他們未來的求知和創新欲望。
  • 全國愛眼日|抓住視覺發育敏感期,保護孩子的眼睛!
    我們的視覺發展是有敏感期的,並且這個敏感期不可逆轉,所以我們必須要抓住視覺發展敏感期,從小為孩子打下堅實的基礎。視覺發育不可逆視覺是孩子最先發育的感官,在母親孕後期,肚皮變薄之後,孩子就可以感受到外界微弱的光了。
  • 抓住孩子「識字敏感期」,認字1000並不難!這3個方法父母快收藏
    或許有些父母是因為沒有及時捕捉孩子敏感期的信號,這才導致孩子落後於其他的同齡人。那麼現在就來看看如果孩子處於識字敏感期,會有哪些明顯的表現呢? 孩子處於「識字敏感期」的表現 一般來說,處於識字敏感期的孩子會很喜歡指著繪本中不認識的字詞來對父母進行提問。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會表露出明顯的充當「小老師」的欲望,迫切希望自己能夠教會父母。
  • 閱讀讓寶寶受益一生,可別錯過閱讀敏感期
    抓住閱讀敏感期共讀從胎教開始,可以讓孩子習慣爸媽的聲音。一般來說,新生兒對圖形已經有了知覺。到半歲左右,親子閱讀的方式更容易被寶寶接受。讓孩子覺得閱讀是多麼快樂,多麼豐富有趣的事情。此外父母也應該以身作則,讓孩子看到自己閱讀。如果營造出全家都愛閱讀的家庭氛圍,很容易就能培養出愛閱讀的孩子,也更能讓孩子找到閱讀的樂趣。
  • 抓住孩子關鍵時段的「敏感期」,培養「雙商高」的孩子更容易
    但根據規律,在孩子的發育過程中,會有很多神奇神秘的敏感期,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捕捉到呢?蒙特梭利說,要尊重孩子的敏感期。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四個孩子敏感期的一些秘密,以及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如果家長抓住了孩子關鍵時段的&34;,培養出&34;的孩子會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