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本文為@柯米育兒 原創文章,歡迎大家關注評論轉載。
母乳是媽媽能給寶寶最好的禮物!但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國內母乳餵養率特別低。
平時在網上和很多媽媽聊天,不少新手媽媽甚至已經帶大一兩個孩子的媽媽,對母乳餵養都有好多錯誤的認識,當我看到媽媽們提出疑問,我都會回復。
其實一天中,關於母乳餵養的問題,我經常是在不同的群重複回答同樣的問題,但作為一名孩子的母親,我不忍心不管其他母親的問題。
我希望所有寶寶都能吃媽媽的母乳長大,鑑於此,我就把新生兒母乳餵養的常識整理一-下,一共有如下6點,希望能幫到新手媽媽們。
一、分娩後什麼時候開始給寶寶吸奶呢?
寶寶出生後半小時就可以給寶寶吸奶,不管有沒有奶水出來,寶寶多吸就下奶,寶寶的吮吸還可以疏通乳腺管(奶眼)。
寶寶吸通後再下奶,媽媽開始漲奶後就不怕脹痛難受。我生完寶寶住院時,隔壁床一個二胎媽媽,寧願手把金黃色的初乳擠出倒掉,給寶寶吃奶粉,也不讓寶寶吸奶。
我問她為什麼不給吸奶,她說等回家後用吸奶器吸通再讓寶寶吃。這個媽媽的做法很明顯是錯誤的,寶寶的嘴巴是最好的吸奶器。
我當時是堅持讓寶寶吸,我的初乳持續了五天,初乳是比黃金還寶貴的,可以幫寶寶建立抵抗病毒的免疫屏障。寶寶的第一口奶應該是母乳, 而不是水、葡萄糖或者奶粉。
二、寶寶的胃到底有多大?請看這個圖
其實寶寶的胃很小,媽媽們完全不需要擔心會餓著寶寶。我接觸到一個媽媽說她十幾天大的寶寶胃口的確大,晚上餵完奶,再給餵50毫升葡萄糖,50毫升奶粉,然後寶寶就安靜的睡著了。
我馬上告訴她,寶寶是被撐暈了。吃了奶的寶寶,你再給餵100毫升奶,他一樣能撐下去,寶寶吃奶瓶沒有控制能力,只是這樣會把寶寶撐壞,會把撐寶寶腸道壞,而且是難以恢復的。
很多時候媽媽想堅持母乳,但家裡的爺爺奶奶爸爸就怕餓著寶寶,一聽到寶寶哭,就說餓了,就讓加奶粉。
其實寶寶哭不一-定餓,只是有吮吸需求。媽媽只需要用自己的乳頭安撫寶寶就可以。
三、媽媽怎樣讓奶水多起來?
在我沒生寶寶之前,我所聽到的催奶方法都是拼命喝各種湯,比如豬蹄湯,鯽魚湯,雞湯,讓媽媽大吃大喝,或者吃下奶的中藥。很多時候,奶水沒多起來,媽媽卻胖了不少。
其實寶寶的嘴巴是最好的催奶神器。寶寶多吮吸,就會對身體發出信號,寶寶需要更多的奶水,身體就相應的多產奶。很多媽媽說奶水少,給加奶粉了,奶水更少,加的奶粉更多了,然後就說自己沒奶夠給寶寶吃。
因為給了奶粉,寶寶吸母乳的次數少了,身體會認為寶寶不需要那麼多奶,就會產奶少。我的寶寶吃奶比較頻繁,都是一小時半小時那樣就喂。也從來不管他會不會餓到,按需喂,他想吃奶就喂。
除了讓寶寶多吸奶,媽媽每天的飲食要正常,餓的話就多吃飯多喝湯。另外餵奶前喝杯開水媽媽要補充身體的水分。關鍵一點勤吸奶,不加奶粉。
四、判斷母乳不足的標準是什麼?
寶寶一天尿量達不到6次,而且不是因為大量流汗而水分流失,可認為是母乳不足。寶寶有沒吃飽,就看尿量,不能憑感覺去判斷。
吃奶後哭鬧;,吃奶頻繁,間隔不到2小時;或者半小時又要吃奶,夜醒頻繁,睡著放下就醒;寶寶一次吃奶要吃上一-小時多;媽媽感覺不到奶漲,不溢奶,沒有奶陣.這些都不是母乳不足。
我寶寶前2個月的時候,我餵奶簡直餵崩潰了,每次餵奶得餵上一小時,特別是夜裡,困得眼睛都打架了,寶寶還是要吃,狠心不讓吃了,寶寶睡沒幾分鐘又要醒來吃奶。躺著餵奶時,腿都躺到抽筋,抱著餵奶時,屁股坐到坐骨痛。
五、奶水供需平衡才是王道
不少媽媽說乳房總是軟軟的,或者擠不出多少奶水,怕奶水不夠給寶寶吃。其實不是奶水不夠,而是身體很聰明,寶寶需要多少奶水就產多少奶水。而且奶水是寶寶一邊吃一邊產的。
我一直供需平衡, 看到有的媽媽每天可以擠出好幾百毫升多餘的奶水,我心裡也暗暗想自己會不會奶水少。
直到寶寶5個半月時,他突然吃奶比較少,我個乳房有硬塊,痛,低燒,自己折騰了好幾天都好不了,最後找了催乳師疏通,我才明白供需平衡才是最好的狀態。
六、母乳營養一直在調整
傳統觀點認為,母乳6個月後就沒營養了,其實是錯誤的。母乳的營養一直隨著寶寶的生長而調整,奶粉分一段二段三段就是仿母乳。
母乳是一種智能食物。媽媽們大可不必因為怕母乳沒營養而給寶寶斷奶。還經常遇到不少媽媽,因為奶水少,而被家人要求給寶寶斷奶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讓我感到比較痛心。寶寶接受奶粉也就算了,不接受奶粉的,寶寶受罪,媽媽心疼。若實在是奶水少,混合奶粉餵養也可以。
媽媽寄語:
母乳,是每個新生兒出生後都應該受到的禮物,尤其是初乳,就像是給寶寶打的天然的預防針,提高寶寶的抵抗力,完善寶寶的免疫系統,是後期無論吃什麼有營養的食物都補不上的。母乳不僅僅是為寶寶提供食物,還給寶寶充分的安全感。媽媽要多學習,媽媽要強大,才能給寶寶更好的保護。
關注 ,在育兒的這條漫漫長路上,同為媽媽,柯米為您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