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麗宣布退市 縮水過半的背後難掩「一代鞋王」的暗淡和無奈

2020-12-22 中投顧問

  7月27日,百麗國際(以下簡稱「百麗」) 在香港聯交所退市。531.35億港元的私有化交易創了港股歷史之最,創始人鄧耀和CEO盛百椒均不參與此次私有化要約收購,套現百億離場。相比2013年巔峰時期1500多億港元的估值,縮水過半的背後難掩「一代鞋王」的暗淡和無奈。從資本市場退出,與百麗這幾年門店經營業績不佳密切相關。現代快報記者昨天了解到,南京的線下門店目前並沒有受到衝擊,進貨、銷售等核心業務都在正常運行。

  退市

  500多億港元完成私有化,較巔峰時縮水超千億

  7月27日,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麗」)在香港聯合交易所的上市地位被撤銷,「鞋王」百麗正式退市。

  從市值數據上來看,這是港股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私有化交易。但在百麗最輝煌的2013年,其市值一度超過1500億港元,成為中國最大鞋履零售商,「鞋王」的名號由此而來。而此次退市時百麗的估值僅為531.35億港元,與巔峰時期相比縮水超過了62%。

  值得關注的是,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鄧耀和CEO盛百椒選擇出售他們所持有的25.74%的百麗股份,百麗私有化完成之後,二人將套現百億離場。而高瓴資本將成為百麗的新任大股東,持有其57.6%的股份;第二大股東鼎暉投資持有11.9%;其餘的30.5%則由百麗其他管理層共同持有。

  那麼從港股退市後,百麗未來是否會到A股謀求上市?百麗CEO盛百椒此前表示,私有化財團現階段仍未就是否在A股上市與自己溝通。市場普遍預測,百麗謀求A股上市將是大概率事件。不過,由於A股上市條例規定,百麗由於股東結構發生變化,公司至少3年內不能在A股上市。

  探訪

  商場門店進貨、銷售都正常,目前沒有裁員

  百麗退市,更多消費者關心是否會對線下門店銷售造成影響?現代快報記者探訪了南京新百和中央的百麗門店。

  南京新百百麗門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線下的門店還沒有受到影響,進貨、上新、銷售一切正常。」店員表示,店裡沒有裁員,鞋子的銷量也未受到衝擊,情況一如往常。有店員甚至表示,這兩年的銷售額不減反增了。

  記者隨機詢問了一位正在店裡試穿鞋子的顧客,她也表示,雖然前段時間看到了新聞,不過這對她來說沒什麼影響。「我平時買鞋主要看款式,不看品牌。經常會在門店裡試穿後,到網上比價,然後購買。」

  而在線上的天貓百麗官方旗艦店,客服人員告訴記者,「前兩天還有一批新品上架。」翻看店內商品,賣得最好的一款涼鞋月銷為3143筆。

  背景

  急速擴張「船大難掉頭」,受電商衝擊業績下滑

  百麗的擴張從2009年開始,當年新增鞋類自營零售網點681家。2010年到2012年,百麗每年淨增門店數目都在1500至2000家。線下門店的擴張在2011年達到了巔峰,平均不到兩天便會開設一家新店。

  然而,到了2014年,在電商的衝擊下,百麗的線下業績受到衝擊。2015年,百麗國際上市以來淨利潤首次出現大幅下滑,也是在這一年,百麗內地零售網點減少了366家。

  百麗執行長盛百椒在發布會上曾公開表示,自己仍然不會開電腦,連微信都沒有,對市場的變化沒有做出很好的預判,進而導致了百麗轉型失敗的局面。

  「船大難掉頭,急速地擴張導致百麗的資產越來越重。想要轉型,難度就很大。」有零售行業分析師說。他認為,受消費升級的影響,定位偏中低端的百麗,也逐漸難以滿足消費者對品牌、功能的需求。「國際大品牌的女鞋逐步引進國內,迎合了年輕白領的需求。越來越便捷的海外代購和海淘,也在搶走百麗這類國內品牌的市場份額。」

  未來

  底子還在,新資本入局增加想像力

  業績持續下滑的不止百麗一家。品牌定位比百麗低端的達芙妮7月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達芙妮同名品牌「達芙妮」和「鞋櫃」品牌於中國內地的業務同店銷售增長率同比下滑10.7%。而在門店方面,達芙妮上半年淨減少門店306家,幾乎達到了平均1天關2店的程度。

  品牌女鞋千百度的日子同樣不好過,雖然公司2016年在營收上實現了5.3%的增幅,但淨利潤出現了近20%的下滑;而此前一直推進轉型的星期六,也在2016年出現了營收、利潤總額和淨利潤三者俱跌的情況,而且期內淨關店233家。

  百麗私有化前的最後一份年報顯示,2016年度,儘管公司鞋類零售網點減少了700家,但運動、服飾類自營零售網點增加了543家,整體仍保持穩定,2017年2月28日,百麗自營零售網點總數為20841家。「百麗的底子還在,自有品牌百麗、他她、思加圖、森達、百思圖、天美意等,加上代理的Bata、Clarks、HushPuppie、Mephisto等品牌市場認可度仍在。」上述分析師認為,短期內百麗的行業地位還難以撼動。

  新的資本方高瓴和鼎暉的入局也增加了想像力。根據百麗國際此次發布的私有化公告,要約方計劃向百麗國際投入財務和運營資源,與公司探索、嘗試新的零售模式,並在技術、物流及人才方面投放大量資源。

相關焦點

  • 一代「鞋王」百麗退市後獲了個獎,有望華麗轉身?
    一代「鞋王」百麗退市後獲了個獎,有望華麗轉身?此外,百麗還拿到了Bata、Clarks等國際品牌在華代理權。據統計,百麗集團擁有國內女鞋市場排名前10名中的6個品牌,並且曾連續13年拿下中國女鞋銷售榜冠軍,當之無愧為中國鞋業規模最大的公司。  去年7月完成私有化從港股退市後,外界對百麗的前景曾有一些爭議。
  • 「鞋王」百麗退市:港交所史上最大私有化交易
    另外一個優勢是,百麗鞋類業務的毛利率始終保持在行業領先的60%左右,這主要與其自有鞋類品牌採用全價值鏈模式有關。也就是說,在產品研發、採購、生產製造、分銷及銷售各個環節加強運營管理,都可以轉化為可觀的利潤。  強大的渠道控制、彈性的供應鏈管理以及靈活的運營能力,將百麗推向了「一代鞋王」的位置。
  • 百麗退市,達芙妮關閉,下一個隕落的「鞋王」是誰?
    一代「鞋王」宣布徹底告別實體店,這是要去當「網紅」的節奏嗎?「愛上SHE、愛上達芙妮」這句廣告詞,相信很多人70、80後應該都不會覺得陌生,說起達芙妮這個品牌,大家恐怕印象最深刻的就是SHE、劉若英等明星都曾經為它代言。
  • 盛百椒與鞋王的26年:1500億市值到賤賣退市 這是他和百麗的最好結局?
    7月27日,百麗國際(01880.HK)以531.35億港元完成私有化交易,正式在香港聯交所退市。在資本市場上馳騁10年的百麗私有化後,高瓴資本將成為其控股股東,持股56.81%,鼎暉投資及部分管理層通過智者創業分別持股12.06%和31.13%。而原本共持股25.74%的CEO盛百椒和創始人鄧耀,則套現136.76億港元(約人民幣117億元)離場。
  • 「鞋業大敗退」,為何百麗能夠涅槃重生?
    經歷過2017年黯然退市的百麗,正在上演「鞋王歸來」:從巨虧當中艱難回血涅槃重生,在資本的加持下,百麗的突圍路徑可圈可點。千億鞋王陌路:百麗黯然退市2017年7月27日,百麗官方網站發布公告,宣布私有化建議生效並正式退市,這標誌著資本市場上叱吒風雲的「一代鞋王」終場落幕。選擇退市,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無奈。
  • 達芙妮告別線下、富貴鳥破產、百麗退市……昔日「鞋王」為何紛紛...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張利瑤陳玉堯文圖一代鞋王達芙妮跌下王座像你的青春一樣,達芙妮、Esprit、美特斯邦威……這些帶有青春記憶的鞋服品牌,也正在遠去。同時,達芙妮國際還宣布,將徹底退出實體零售。8月27日,記者走訪市場發現,曾經風靡鄭州大街小巷的一代「鞋王」達芙妮專櫃,如今已罕見蹤影。達芙妮宣布退出實體零售,鄭州多家門店去年已撤出從一二線大都市到低線小縣城,一代「鞋王」達芙妮的門店曾四處開花。
  • 達芙妮、奧康、百麗……這些曾經的「鞋王」你還穿嗎?
    作者:姚露達芙妮、百麗、紅蜻蜓、富貴鳥……他們都曾封號「鞋王」,但如今,卻鮮少一直屹立山巔。「大眾鞋王」達芙妮,過去3年關店3000家,市值從195億港元縮水至不足6億港元;稱霸一時的百麗,「平均不到兩天便會開出一家新店」的盛況成為傳奇,常規操作是關店止損;而一代男鞋巨頭富貴鳥如今債臺高築,27年崢嶸換來的只有42億巨額債務……商場即戰場,「鞋王」們曾打下的江山,已經改朝換代。
  • 百麗私有化是線上衝擊之下最好的策略嗎?
    如今,時移勢易,市場的不景氣加上百麗本身轉型不利,最終昔日的「一代鞋王」日漸沒落。十年資本市場跑馬圈地,重回起點近日,「一代鞋王」百麗以531.35億港元的估值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正式退市,這是港交所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私有化。
  • 達芙妮、百麗……曾佔中國女鞋半壁江山的它們為何沒人買了?
    圖片來自CNSPHOTO達芙妮、百麗、紅蜻蜓、富貴鳥……他們都曾封號「鞋王」,但如今,卻鮮少一直屹立山巔。「大眾鞋王」達芙妮,過去3年關店3000家,市值從195億港元縮水至不足6億港元;稱霸一時的百麗,「平均不到兩天便會開出一家新店」的盛況成為傳奇,常規操作是關店止損;而一代男鞋巨頭富貴鳥如今債臺高築,27年崢嶸換來的只有42億巨額債務……「鞋王」們逐漸從神壇跌落,徹底迷失。提起達芙妮,大家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S.H.E當紅的青春時代,每走過一個商圈都能看見一家達芙妮店。
  • 百麗私有化退市身價不如十年前 傳統女鞋業利潤下滑
    百麗謝幕港股  2017年7月25日,港股上市公司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宣布,其以協議安排方式提出的私有化建議將預計於開曼群島時間2017年7月25日正式生效。  公告稱,此前由高瓴資本、鼎暉投資,以及百麗國際執行董事於武、盛放組成的財團所牽頭提出的建議已經順利通過。
  • 從達芙妮到百麗,昔日大眾鞋王們的挑戰與困境
    1、女鞋之王 1990年,達芙妮成立,只用了五年時間,飛速登陸港股,此後的業績可以算是一路飆升。 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是,達芙妮在中國女鞋市場的佔有率一度接近20%,也就是每5個女孩子當中,就有1個在穿達芙妮。 這是一個相當可怕的數字,達芙妮也因此獲得了「鞋王」的稱號。
  • 日均關店6家,一代「鞋王」達芙妮徹底退出實體零售
    在營收不斷下滑,門店日趨減少後,一代「鞋王」達芙妮國際再次交出虧損成績單。近日,達芙妮國際發布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6個月業績,營業額同比減少85%至2.12億港元;股東應佔溢利同比增長63.77%,但仍虧損1.41億港元。與此同時,達芙妮國際在公告中宣布,將徹底退出中高檔品牌的實體零售業務(包括中國大陸及臺灣)。
  • 達芙妮宣布徹底退出實體零售:一代鞋王,就此落幕
    原創 專注視覺營銷 陳列共和共和君說⁃一代鞋王,就此落幕陳列共和出品 | 轉載請註明出處太慘了!達芙妮,宣布徹底退出實體零售了!一代鞋王達芙妮,再次交出了虧損成績單——2020年上半年,虧損1.41億港元。在這樣的嚴峻形式下,它終於沒扛住,宣布徹底退出包括中國大陸,及臺灣市場的實體零售業務,關閉旗下所有其他品牌銷售點。事實上,今年上半年,達芙妮就已經關閉了132個銷售點。
  • 高瓴鼎暉坐鎮,「鞋王」百麗又收穫一個IPO,市值超550億港元
    據了解,滔搏國際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涉足運動產品經營,2006年成為百麗國際旗下的子公司,此後一直作為百麗國際的一項獨立業務運營。 滔搏國際最大的亮點,在於它是國內阿迪、耐克等品牌的銷售商,在國內商場可見的阿迪耐克零售店鋪,背後大多都是滔搏這個中間商。
  • 百麗退市,達芙妮折翅,星期六苦撐,你所熟知的女鞋品牌這些年怎麼了?
    曾幾何時,百麗、達芙妮等知名品牌佔據了女鞋市場的大半江山,其中以深圳的百麗、佛山的星期六為代表的廣東女鞋品牌做得尤為風生水起,蓬勃興旺。   然而山一程,水一程;此一時,彼一時。   「再見!鞋王!百麗創始人套現100億宣布退市!」
  • 高瓴只用2年,讓被迫531億港元私有化的一代鞋王重生,張磊靠什麼
    2017年7月27日,創立40多年的一代鞋王從港交所退市,以高瓴資本為主的買方以531億港元的價格完成了百麗鞋業的私有化,這是港交所至今最大的私有化,百麗私有化的價格相比於高峰市值1500億港元已經跌去大半,私有化完成後,高瓴資本持有百麗56.81%的股份,是百麗鞋業的控股股東。改革開放元年,鄧耀創立百麗品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
  • 百麗退市,為什麼百貨一樓的老牌女鞋不行了?
    7 月 27 日下午 4 點,1992 年創立,旗下擁有 Belle、Staccato、Joy & Peace 以及 Tata 等 14個女鞋品牌的百麗集團正式從香港退市。早在今年四月末,百麗國際已經收到私有化通知,所計劃的私有價格為 6.3 港元/股,公司的總估值為 531 億港元。而相比曾經最高市值的 1500億港元,市值縮水了近 2/3。
  • 消費者報告|百麗搞什麼?旗下多款女鞋抽檢不合格
    消費者所熟悉的百麗旗下多款鞋品被點名。其中,Bata綿羊皮革女休閒鞋、JOY PEACE女皮鞋被查出剝離強度不合格,這一指標考核的是產品鞋幫與鞋底結合牢度,如果不達標,將影響消費者的正常穿著,鞋子在短時間內造成黏膠部位出現開膠、脫膠現象。剝離強度其實也是日常消費者投訴中較為常見的質量問題之一。
  • 「鞋王」百麗純利下跌18% 女鞋品牌日子都不好過
    「鞋王」百麗純利下跌18% 女鞋品牌日子都不好過 2017-05-昨天,中國最大時尚零售商、最大鞋企百麗發布其在公開市場的最後一份年報,截至2017年2月28日的2017財年,百麗集團純利下跌18.1%,由29.341億元跌至24.034億元。這份財報顯示,「鞋王」的鞋類業務表現持續疲軟,收入、毛利以及淨利潤較去年同期下降明顯。
  • 曾經的「中國真皮鞋王」,不再「富貴」!負債42億,黯然退市!
    它曾經獲得「中國真皮鞋王」稱號,是中國三大商務休閒鞋品牌之一,被譽為「縣城男鞋扛把子」;它在中國各個小縣城遍地開花,最多時候擁有3000多家門店,公司員工近萬人。同時,因為鞋品具有高質量保證被國家質檢總局等權威機構評為「首屆中國鞋王」, 富貴鳥的皮鞋產品更是多次榮獲「中國真皮鞋王」,加上請來當紅影星陸毅代言,富貴鳥一時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