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麗私有化退市身價不如十年前 傳統女鞋業利潤下滑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7月25日,北京某商場百麗專櫃正在減價銷售。

  明天,將是百麗正式從港交所退市的日子。本月中,港股上市的百麗私有化方案獲得通過。按照時間表,7月27日將是百麗被正式「撤銷上市地位」的日期。百麗國際創始人、董事長和執行長二人不參與此次私有化要約收購,而選擇將手中股份賣出,套現離場。

  今年5月,百麗發布了退市前最後一份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2月28日,百麗集團營收為417.07億元,同比上升2.2%;淨利潤為24.03億元,同比下降18.1%。報告認為利潤下滑主要由於利潤更高的鞋類業務收入、盈利大幅萎縮,未能被利潤率較低的運動服飾業務的增長抵消。

  「凡是女人路過的地方,都要有百麗」。這句話曾是百麗國際擴張年代的野心寫照,也成為現實。但擴張後的百麗王國體量之大並沒有令其更加穩固,相反,擴張多年之後,這個鞋業巨無霸在必須面對的轉型挑戰前反應笨拙。最近幾年來,零售尤其是鞋服行業整體下行的大環境下,百麗也未能避免衰落的局面。

  2007年百麗上市,如今走到退市,正好十年。百麗上市首日時的市值為670億港元。

  「賤價賣盤」?百麗謝幕港股

  2017年7月25日,港股上市公司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宣布,其以協議安排方式提出的私有化建議將預計於開曼群島時間2017年7月25日正式生效。

  公告稱,此前由高瓴資本、鼎暉投資,以及百麗國際執行董事於武、盛放組成的財團所牽頭提出的建議已經順利通過。

  百麗國際私有化後,高瓴資本將持有公司57.6%的股權,鼎暉投資將持有11.9%的股權,包括於武、盛放在內的參與此次私有化的公司管理層將合共持有30.5%的股權。媒體報導稱,百麗此次私有化將成為港交所至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次私有化交易紀錄。

  百麗將以531.35億港元的估值從港交所退市,與市值一度超過1500億港元的巔峰時期相比,「身價」大幅縮水近2/3。也因如此,這場交易甚至被外界解讀為「賤價賣盤」。

  百麗國際執行長盛百椒沒有直接回應關於「賤賣」的結論,此前他曾表示,對於私有化「價格高低」,「不同人的看法不同很正常」。但對於長久持有百麗的股東「表示歉意」。

  在今年之前,對於百麗國際的私有化退市,行業和公眾似乎都還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在百麗國際2016年截至8月31日的6個月財務報告中,創始人、時任董事長鄧耀還曾對百麗下一步的「轉型」表示信心。

  「轉型有代價,目前局面不改善,公司今後的價值會越來越低」,5月16日,百麗CEO盛百椒在業績發布會上,解釋了「為何賣身」的原因,並將集團傳統鞋類業務繼續萎縮、轉型失敗的責任包攬上身,稱自己要承擔所有責任。

  從擴張到衰落,百麗持續關店

  事實上,經歷多年來的擴張併購,百麗國際已經形成擁有多個品牌的鞋類「王國」。走進任意一家大型百貨商場,會發現其中常見的鞋類尤其是女鞋品牌,可能一半隸屬於百麗旗下。

  7月25日,記者走訪了北京某大型商場的鞋類專櫃,百麗國際旗下自有及代理的多個女鞋品牌,齊齊「大減價」,優惠活動從4折、5折到各種幅度的滿減不等。主打自有品牌「百麗」女鞋專櫃裡,貨架上大約2/3數量的鞋款參與各種折價優惠活動。

  記者打開某電商APP,對比相同鞋款線上及線下的價格差異,發現在該商場進行優惠活動的百麗旗下女鞋,打完折後的價格甚至低於一向被認為經營成本更低的電商平臺。

  公開資料顯示,百麗國際目前鞋類業務的自有品牌主要包括Belle、Teenmix、Tata、Staccato、Senda、Basto、Joy&Peace、Millie's等。除了自有品牌外,百麗還代理包括Bata、Clarks等在內的品牌。有市場觀點認為,百麗國際的存在,涵蓋了國內鞋服行業的一大部分、尤其是佔據女士鞋類市場的半壁江山。

  憑藉龐大的品牌族群,百麗曾經有過一段輝煌年代,都市女性曾經「人手一雙百麗鞋」。而且,通過旗下的眾多品牌在商場開設眾多的店中店或專櫃,這種「佔地運動」在零售市場繁榮的那幾年裡,曾令百麗受益無窮,陷入到瘋狂開店的輪迴中,最快的時候,百麗平均每天都會開2-3家新店。

  新京報記者此前梳理百麗國際上市以來年報發現,2009年,其新增鞋類自營零售網點681家,2010年這一數據高達1562家。2011年,百麗國際新增鞋類自營零售網點1958家,達到近幾年高峰值。2014/2015財年,其在中國大陸淨新增鞋類自營零售網點876家。

  2015/2016財年,百麗國際在中國大陸淨減少鞋類自營網點366家。這是百麗國際自上市以來鞋類自營網點首次出現負增長。

  2016/2017財年年報顯示,百麗在中國大陸淨減少鞋類自營零售網點700家,淨新增運動、服飾自營零售網點543家。集團自營零售網點總數為20841家,其中20716家位於中國大陸。

  國內服裝行業營銷專家程偉雄此前分析,百麗目前的困境主要是來源於品牌老化、戰略錯誤令其庫存量不斷高企,自身轉型電商的效果也不盡理想,再加上行業寒冬,想要策略轉移謀求業績反彈,至少需要3-5年,私有化只能解決短期問題,而不是長期發展的策略。

  業內人士:回歸A股是「最好的選擇」

  從港股退市後,百麗下一步路在何方?百麗執行長盛百椒此前表示,私有化財團並沒有就是否回歸A股與自己溝通。不過,市場普遍預測,百麗謀求A股上市將是大概率事件。

  假如選擇回歸A股,百麗在A股市場是否能夠讓投資者「買帳」?

  程偉雄昨日表示,此次百麗從香港退市,對公司自身而言也許並非壞事。「現在內地資本市場已經充分發展起來。在港股市場被低估的股票回歸A股,都會獲得比以往更高的估值。」

  程偉雄說,「私有化財團又不是傻子,最終的目的一定是要獲利套現的。」他認為,參與百麗私有化的財團之所以願意接手,一定對百麗的價值有自己的研究和判斷。

  「任何行業和企業,有波峰就有低谷,我認為市場不能一看見關店、退市,就斷定這個企業要死掉了。」程偉雄說,「從港股退市、回歸A股,甚至有可能是百麗當下最好的選擇,畢竟百麗的主要市場陣地在大陸,大陸投資者對其更了解、看好的可能性更大。」

  不過,程偉雄同時也認為,假如百麗下一步的目標是A股市場,其自身必須先進行一系列改造,「比如產品線調整,拿掉一些以往過於傳統的產品線,向更時尚、休閒的路子改造。再比如更新一些營銷和包裝方式。」

  「近兩三年來,中國實體零售領域持續面臨重重壓力,時尚服裝、鞋類、配飾行業普遍面臨增長乏力、利潤下滑的困難局面。」百麗年報中這樣表示。從數據上看,同行業上市公司業績普遍不佳:紅蜻蜓2015年和2016年的營業收入分別下滑5.15%和3.19%,淨利潤分別下滑8.43%和7.03%。2016年,達芙妮國際營收同比下滑22.04%,淨利潤同比下滑116%。同期,奧康國際和星期六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同比下滑2.07%、9.61%;淨利潤分別下滑21.79%、7.52%。

  ■ 人物

  百麗「金牌搭檔」套現百億

  在一手創建和執掌百麗數十年後,百麗的鄧耀、盛百椒這對國內女鞋王國的「金牌搭檔」人物同時選擇了套現抽身。

  公開的私有化方案顯示,百麗創始人、董事長鄧耀和執行長盛百椒二人不再參與此次私有化要約收購,而是將會出售他們所持有的、佔比25.74%的百麗股份。

  在此前召開的業績說明會上,執行長盛百椒公開「服老」。他說,自己已經65歲,「能力及價值觀上難以再為公司帶來大貢獻」。盛百椒承諾,若此次私有化成功,自己將再工作兩三年,以期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幫助公司順利轉型過渡。

  盛百椒還設想了「私有化不成功」的可能性,他說,若此次私有化不成,決定不再糾結短期利益,而以公司長遠發展為主。

  百麗的創始人兼董事長鄧耀更早已表現出「力不從心」。公開資料顯示,鄧耀出生於1934年,眼下已83歲。比自覺衰老的盛百椒還「老」了將近20歲。

  關於鄧耀的發家史,公開資料中難以找到太多關於其獲得「第一桶金」的細節。鄧耀出身寒微,50年代從學徒做起,逐漸成長為擁有自己工廠、鞋店、品牌,直至「鞋王」稱號的業界大佬。在201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鄧耀排名港臺富豪第9位。

  從公開可查的過往報導中大致可以看出,內地市場是鄧耀的財富「福地」。上世紀70年代,鄧耀將香港及國際流行的製鞋業設計和行業信息帶到內地與人「分享」,為其後來開拓內地市場打下了最初的基礎。

  改革開放後,鄧耀開始與內地建立合作,委託內地廠家為他的設計進行代工,90年代初,鄧耀開始將百麗品牌鞋銷往內地,這一時期,盛百椒剛剛加入百麗不久。到了90年代後期,在鄧耀、盛百椒二人的搭檔與配合下,內地市場超過香港成為百麗的主要市場。2007年5月,百麗國際在港成功上市。

  也許是鑑於年歲已高,近年來,百麗的創始人鄧耀已經退居幕後,公司多數經營和決策事務由盛百椒擔綱。也正是因為如此,百麗目前的經營困境以至於不得不考慮退市,盛百椒在多個場合都自認為難辭其咎。

  「做出這個選擇,是給公司找機會,也給我自己找機會。」盛百椒總結退市和將公司進行私有化這一選擇時說。

  盛百椒沒有進一步解釋「給自己找機會」的內在含義。按正常步驟估算,此次私有化實施完成後,鄧耀和盛百椒二人將落袋百億。

  大約十幾年前,鄧耀曾經對外亮明過自己的經商邏輯。他說,「我的目標只為賺錢,誰來做董事長,又有何關係?」

  新京報記者 張泉薇

相關焦點

  • 百麗私有化是線上衝擊之下最好的策略嗎?
    但百麗退市還是挺令人扼腕嘆息的,它昔日所創造的輝煌,堪稱傳奇。畢竟數年前百麗CEO盛百椒曾經說過這樣的豪言壯語,「凡是有女人路過的地方,都要有百麗」。巔峰期的百麗確實做到了,對於中國的女孩子來說,很長一段時間內只要買女鞋,十有八九會買到百麗和它旗下的品牌。彼時職場女性的腳上大都是天美意、他她、思加圖、百思圖等,這些品牌佔據了商場鞋類專櫃的半壁江山,但其實都來自同一家公司——百麗集團。
  • 「鞋王」百麗退市:港交所史上最大私有化交易
    從2007年上市到2017年私有化,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01880.HK,已退市,下稱「百麗」)先是一路衝到1500億港元市值,繼而急轉直下,近兩年營收同比增長僅在2%左右,淨利潤出現負增長。2017年7月27日,百麗以531.35億港元估值完成私有化交易。CEO盛百椒在致員工的信中表示「公司真的處於危機中」。
  • 「鞋業大敗退」,為何百麗能夠涅槃重生?
    事實上,在電商的強勢衝擊下,「鞋業大敗退」正在整個行業內蔓延:曾經煊赫一時的富貴鳥、玖熙等品牌相繼宣告破產。陷入水逆周期的鞋業,正在經歷一場早已開始卻遠未結束的寒冬。但下行周期之中,也有贏家。經歷過2017年黯然退市的百麗,正在上演「鞋王歸來」:從巨虧當中艱難回血涅槃重生,在資本的加持下,百麗的突圍路徑可圈可點。
  • 傳統女鞋頻遇「滑鐵盧」:百麗私有化 Nine West撤出長沙
    前有電商鯨吞市場,後有同質化商品迫近,加之消費市場千變萬化,多重夾擊之下,傳統女鞋品牌難掩頹勢。(資料圖片) 7月25日,百麗集團宣布,其私有化計劃已於開曼群島時間7月24日獲得了大法院批准。 ■記者 朱蓉 實習生 江巧涵 石璇 行業動態 百麗私有化通過 高管選擇賣股套現 7月25日,一直備受關注的百麗私有化有了最新進展,百麗集團發布公告稱,此前公司的私有化計劃已於7月24日獲得大法院批准,因註銷及剔除計劃股份而削減公司已發行股本亦獲得大法院確認
  • 盛百椒與鞋王的26年:1500億市值到賤賣退市 這是他和百麗的最好結局?
    7月27日,百麗國際(01880.HK)以531.35億港元完成私有化交易,正式在香港聯交所退市。在資本市場上馳騁10年的百麗私有化後,高瓴資本將成為其控股股東,持股56.81%,鼎暉投資及部分管理層通過智者創業分別持股12.06%和31.13%。而原本共持股25.74%的CEO盛百椒和創始人鄧耀,則套現136.76億港元(約人民幣117億元)離場。
  • 百麗宣布退市 縮水過半的背後難掩「一代鞋王」的暗淡和無奈
    7月27日,百麗國際(以下簡稱「百麗」) 在香港聯交所退市。531.35億港元的私有化交易創了港股歷史之最,創始人鄧耀和CEO盛百椒均不參與此次私有化要約收購,套現百億離場。相比2013年巔峰時期1500多億港元的估值,縮水過半的背後難掩「一代鞋王」的暗淡和無奈。
  • 高瓴只用2年,讓被迫531億港元私有化的一代鞋王重生,張磊靠什麼
    2017年7月27日,創立40多年的一代鞋王從港交所退市,以高瓴資本為主的買方以531億港元的價格完成了百麗鞋業的私有化,這是港交所至今最大的私有化,百麗私有化的價格相比於高峰市值1500億港元已經跌去大半,私有化完成後,高瓴資本持有百麗56.81%的股份,是百麗鞋業的控股股東。改革開放元年,鄧耀創立百麗品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
  • 百麗退市,達芙妮折翅,星期六苦撐,你所熟知的女鞋品牌這些年怎麼了?
    消費者只是用腳投票,就足以讓一個鞋業巨頭從神壇跌落。   近年來國內鞋業不斷遭受衝擊,百麗退市,哈森預跌,星期六業績下滑……新興品牌不斷崛起,傳統女鞋品牌老化,不再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直線下滑。
  • 一代「鞋王」百麗退市後獲了個獎,有望華麗轉身?
    一代「鞋王」百麗退市後獲了個獎,有望華麗轉身?此外,百麗還拿到了Bata、Clarks等國際品牌在華代理權。據統計,百麗集團擁有國內女鞋市場排名前10名中的6個品牌,並且曾連續13年拿下中國女鞋銷售榜冠軍,當之無愧為中國鞋業規模最大的公司。  去年7月完成私有化從港股退市後,外界對百麗的前景曾有一些爭議。
  • 女鞋巨頭銷售數據下滑 鞋業傳統銷售模式受衝擊
    南都記者 方光明 攝  李先生是虎門宴崗百麗鞋廠的員工,其反映自去年12月份以來,原本每月3000多的工資驟降到一兩千。3月10日,千名工友因為對工廠這一行為表示不滿而反映了訴求。百麗連續10多年在中國女鞋銷售中居榜首,是許多都市女白領喜歡的品牌,然而3月19日發布的公告顯示,四季度作為核心業務的鞋類業務同店銷售下降6.2%,三季度這一數據也下降了13.4%。
  • 高瓴531億港元私有化一代鞋王,只用2年讓其重生,張磊靠什麼
    2013年後,百麗的業績開始下滑,2014年首次負增長。私有化前的2016年財年,百麗營業收入已降至407.9億元;歸母淨利潤降至29.34億元,利潤較2013年業績幾乎腰斬。百麗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面對電商的崛起,百麗4年的轉型失敗了,加上鞋服市場趨冷,百麗的利潤連年下滑,2014年-2016年,淨利潤分別為60.1億元、34.85億元、27.13億元港幣,幾乎每年腰斬一次。百麗私有化也是不得做之舉。私有化之後,不受業績壓力,可以專心數位化轉型。張磊做了哪些事情,讓百麗獲得重生?
  • 私有化百麗後 滔搏IPO成為高瓴兌現高額回報的關鍵一步
    2017年高瓴聯合鼎輝一起私有化了百麗國際(1880.HK),這家昔日的鞋業大王日薄西山,股價已經連續下跌了幾年。2019年10月,高瓴將百麗中的一部分業務分拆獨立上市,新公司滔搏(6110.HK)總市值達582億港元,高於百麗私有化價格531億港元。
  • 百麗退市,為什麼百貨一樓的老牌女鞋不行了?
    7 月 27 日下午 4 點,1992 年創立,旗下擁有 Belle、Staccato、Joy & Peace 以及 Tata 等 14個女鞋品牌的百麗集團正式從香港退市。早在今年四月末,百麗國際已經收到私有化通知,所計劃的私有價格為 6.3 港元/股,公司的總估值為 531 億港元。而相比曾經最高市值的 1500億港元,市值縮水了近 2/3。
  • 私有化退市2年後,昔日「鞋王」百麗重返港股重返港股
    核心提示:10月10日,百麗旗下滔搏國際在港股上市,截至10月14日收盤,報9.58港元/股,總市值達到594億港元,已超2017年私有化時531億港元的價格。 圖/滔搏國際招股書截圖 雖然線下擴張放緩,但高瓴資本給百麗國際開出的藥方——數位化轉型,似乎頗有成效。
  • 消費者報告|百麗搞什麼?旗下多款女鞋抽檢不合格
    消費者所熟悉的百麗旗下多款鞋品被點名。其中,Bata綿羊皮革女休閒鞋、JOY PEACE女皮鞋被查出剝離強度不合格,這一指標考核的是產品鞋幫與鞋底結合牢度,如果不達標,將影響消費者的正常穿著,鞋子在短時間內造成黏膠部位出現開膠、脫膠現象。剝離強度其實也是日常消費者投訴中較為常見的質量問題之一。
  • 國產女鞋品牌業績低迷達芙妮百麗平均每天關3家店
    深受女性追捧的知名女鞋品牌達芙妮、百麗,近日先後發布或預告2016年度業績,雙雙遭受業績重創,深陷利潤下滑和關店的泥潭。達芙妮國際(00210.HK)發布的2016年業績公告顯示,全年營業額下滑22.4%至65億港元,淨利潤虧損8.19億港元。達芙妮宣布全年淨減少1030個銷售點,平均每天大約關閉3間店鋪。
  • 盤點:2013年度中國鞋業十大品牌新聞
    2013年,作為全球最大的鞋類生產國出口國的中國,其鞋業註定是跌宕起伏、頓挫波折,註定是光影四射、唏噓不已:本土運動品牌的集體沉淪,利潤下滑;傳統品牌進軍電商,突飛猛進;代工鞋企紛紛外遷、另闢蹊徑……站在2013年寒冬的冰點,中國鞋業品牌觀察員譚儒回望2013年之後,對2013年度中國鞋業十大品牌新聞進行了如下點評。
  • 達芙妮、百麗……曾佔中國女鞋半壁江山的它們為何沒人買了?
    圖片來自CNSPHOTO達芙妮、百麗、紅蜻蜓、富貴鳥……他們都曾封號「鞋王」,但如今,卻鮮少一直屹立山巔。「大眾鞋王」達芙妮,過去3年關店3000家,市值從195億港元縮水至不足6億港元;稱霸一時的百麗,「平均不到兩天便會開出一家新店」的盛況成為傳奇,常規操作是關店止損;而一代男鞋巨頭富貴鳥如今債臺高築,27年崢嶸換來的只有42億巨額債務……「鞋王」們逐漸從神壇跌落,徹底迷失。提起達芙妮,大家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S.H.E當紅的青春時代,每走過一個商圈都能看見一家達芙妮店。
  • 森達入贅百麗 百麗國際16億併購森達皮鞋
    5家公司為:江蘇森達鞋業有限公司、秭歸永旭鞋業有限公司、江蘇森達集團三峽鞋業有限公司、上海百思圖鞋業有限公司和上海璽威登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等。江蘇森達將在被收購前以轉讓土地和物業的方式向上述5家公司中的一家注資,以及轉讓與森達、百思圖、好人緣和森達集團所擁有的其他品牌相關的若干商標和智慧財產權給新百麗。  總部位於深圳的百麗國際,連續十年為中國女鞋的第一品牌。
  • 百麗布局童鞋領域 打造鞋業沃爾瑪
    百麗布局童鞋領域 打造鞋業沃爾瑪 2012-04-16 17:10:53 來源:網上輕紡城 以「百變,所以美麗」為廣告語的百麗國際這次真要大變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