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化百麗後 滔搏IPO成為高瓴兌現高額回報的關鍵一步

2020-12-25 聯商網linkshop

當KKR收購菸草和食品公司RJR Nabisco、巴西3G資本併購整合啤酒公司百威英博,這些都是私募股權基金或投資銀行不滿足於金融業本身,而涉足實業的例子。他們收購公司並介入經營,以幾十人的精英團隊管理成百上千億美元的龐大資產,獲取最高的回報。

這可以說是私募股權基金段位最高的玩法了,當然也是最難的。在國內,高瓴資本正在嘗試這條道路。

2017年高瓴聯合鼎輝一起私有化了百麗國際(1880.HK),這家昔日的鞋業大王日薄西山,股價已經連續下跌了幾年。2019年10月,高瓴將百麗中的一部分業務分拆獨立上市,新公司滔搏(6110.HK)總市值達582億港元,高於百麗私有化價格531億港元。

可以說,滔搏的成功上市已經為高瓴賺回了私有化百麗的錢,百麗剩下的業務屬於「白送」,這筆交易高瓴已經回本,後續就看高瓴能否力挽狂瀾百麗的女鞋業務,這將是高瓴能否成為中國KKR、3G資本的關鍵一步。

「私有化百麗,然後賣掉或分拆資產,一部分資產再優先上市,這是一個相當複雜的交易。」一位接近交易的金融人士對36氪說,「當然這也是國際大PE們的常規分拆操作,目標是令分拆後不同資產的價值高於現有價值。」

雖然運動鞋服業務貢獻了百麗接近一半的收入,且增長不錯。但因為女鞋業務的拖累,使得投資者給百麗的整體估值偏低,這就給分拆提供了利潤空間。

運動服飾業務曾經為百麗貢獻了41%的估值比例;圖片來源:中銀國際

那麼,滔搏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為什麼分拆上市後高瓴就能回本?下面我們來一一分析:

運動鞋服是零售業中的高增長品類

首先,滔搏是一家幫助耐克、阿迪達斯這樣的國際品牌在中國售賣運動鞋服的零售商,在268個城市擁有8343家直營門店。運動鞋服這個賽道,自2007年開始因為過度擴張而陷入庫存積壓期,直到2014年緩解,重新進入高增長至今。從2014年到2018年,平均複合增速12%,遠高於整體鞋服市場5%的水平。

鞋服的高增長也可以在龍頭公司耐克和阿迪達斯身上看到,耐克從2014年至今股價上漲了153%,阿迪達斯則上漲了200%。滔搏在這個細分領域擁有國內第一名的市佔率,2018年零售額達到375億人民幣,比第二名寶勝國際高了30%。

目前,無論是運動品牌還是頭部代理零售商,市場都已經篩選出了頭部公司,集中度比較高。在運動品牌方面,耐克和阿迪達斯領先地位突出,牢牢佔據中國運動鞋服市場前兩名。2018 年耐克(包括Air Jordan和Converse)國內市佔率達到22.9%,阿迪達斯(包括Reebok)則為19.7%。

跟品牌本身的趨勢一樣,代理零售商也呈現集中度變高的趨勢。如今前兩大零售商滔搏和寶勝國際分別佔據了15.9%和11.6%的市場份額,行業第三名就僅有1.4%。

同時,耐克和阿迪達斯是滔搏的主力品牌,在2017-2019每年貢獻公司超過87%的收入,滔搏和耐克的合作時間達20年,耐克在中國50%的門店由滔搏運作,也是耐克全球第二大零售商合作夥伴。與阿迪達斯也類似,兩者合作時間長達15年,滔搏是阿迪達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合作夥伴。

耐克和阿迪達斯在中國的業績表現將直接影響滔搏的收入。在2018至2019年,耐克和阿迪達斯在大中華區的收入平均增速為21%左右,滔搏這兩個主力品牌收入增長也差不多在這一水平,兩個主力品牌對營收佔比接近90%。

據國盛證券分析,運動產業鏈已形成龍頭彼此對話的產業鏈格局:上遊申洲國際為全球最大的運動服裝製造商(佔耐克訂單近20%)、中遊品牌商前四名市佔率近70%、下遊兩大專業運動零售商佔中國市場25%左右,以及與各品牌封閉分銷體系並存。此特徵使得各環節龍頭優勢顯著,全國性大型零售商在渠道布局、零售管理及與品牌合作的深度上有明顯佔優。


中國主要的運動鞋服零售商可以分為三類:品牌自營渠道、全國零售商和區域零售商。品牌自營渠道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是規模較大的旗艦店及零售門店,和主要電商平臺上的線上旗艦店。這些品牌直營渠道,往往佔國際品牌在中國銷售額的10%-30%,剩下的都由國際品牌與零售商合作以拓展業務,例如滔搏或寶勝國際等,國內有能力在全國範圍開店的僅有三家,剩下則是較為零散的區域零售商。

根據沙利文的報告,2018年這三個渠道分別約佔中國2357億元運動鞋服零售市場的33.4%、28.7%和37.9%。

就零售模式而言,中國與國際不同,中國主要是單一品牌門店,而在歐美多品牌門店佔大多數。這是因為中國消費者依然處於對品牌比較認可的階段,與多品牌門店相比,單一品牌門店能夠展示品牌形象。

滔搏的增長還得益於國際運動品牌市場份額的增長。根據沙利文的報告,國際運動品牌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從2014年的46%上升至2018年的54%,這一趨勢奠定了滔搏的增長基礎。

另一方面,運動鞋服依然具有不錯的增長潛力,因為中國在這方面的人均年消費支出仍然少於其他發達經濟體。對比全球,在2018年運動鞋服佔所有鞋服人均年消費額的百分比中,英國為27.7%,美國為31.8%,日本為24.3%,韓國為25.7%,德國為27.2%,中國僅為12.5%。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各類運動鞋服公司的增長都是不錯的,但因為百麗女鞋方面的拖累,百麗在運動鞋服的業務沒有獲得較高的估值,私有化分拆後,反而能有更好的表現。

不過滔搏並非沒有風險,隨著lululemon(露露檸檬)等細分品牌的成功,品牌直營越來越被重視。比如lululemon的直營門店+電商旗艦店佔比超90%,而以分銷為主的Under Armour(安德瑪)因為核心零售商破產而深受衝擊,嚴重拖累業績。

品牌直營模式因為對終端渠道可以有效控制,能夠對消費者的需求做出快速反應,越來越受到各大品牌的青睞,即便耐克、阿迪達斯等以經銷模式為主的巨頭,其直營佔比也在逐步提升,這將是滔搏、寶勝國際等經銷商面對的核心問題。

高瓴買百麗買的非常便宜

高瓴私有化百麗若想獲得超額回報,另一大關鍵是要買的便宜。2017年百麗國際私有化時,價格為531億港元,而把百麗運動鞋服業務拆出來後,滔搏兩年後上市定價即為527億港元,可見百麗私有化價值偏低。

如果與行業平均值對比,據CCBI的估算,若按531億港幣私有化價格計算,2017財年的EV/EBITDA為6.5倍,低於中國可選消費行業7.7倍的平均值,市盈率(PE)為13倍,接近行業平均水平。若按摩根大通(J.P.Morgan)給出的估值模型,百麗的預測市盈率(PE)僅為8倍,可見當時市場普遍悲觀。

所以在當時看來,昔日的女鞋之王已經日薄西山,百麗的淨利潤已連續兩年下滑,2016年同比下滑38%,2017年下滑18%。在當時做出收購決策,是需要眼光和勇氣的。

百麗在2013年以前都處於高速發展期,在2013年初市值曾突破1500億。但2013年下半年整個行業迎來了分水嶺,市場增速開始放緩,競爭變得更加激烈,百麗品牌調性不足、缺乏創新設計的問題開始暴露,例如與近年來較流行的品牌Charles & Keith相比,在同等價格的情況下,百麗的鞋子在設計上落後許多,消費者很難買帳。

2013年之後,百麗即陷入衰落期,市佔率在2013年的頂點後一路下滑,利潤自2014年以後開始負增長。特別是在電商的衝擊下,實體資產眾多的百麗雪上加霜。

百麗也曾嘗試過進軍線上,在2011年成立了垂直電商平臺優購網,主要銷售百麗旗下的時尚服飾、鞋包類商品,並從京東挖來當時的副總裁徐雷(現任京東商城CEO)、和凡客誠品副總裁張小軍任職 CMO、COO。

據華泰證券分析,優購網在初期發展不錯,但百麗整體戰略布局仍以線下為重,需優先保障線下門店的利益,並嚴格區分線上線下貨品,許多應季新款僅供線下門店售賣,導致優購網淪為「尾貨處理」、「打折銷售」的平臺。2012年底徐雷、張小軍相繼離開,同時垂直電商模式也不再被市場看好,同類型平臺樂淘、好樂買、酷運動等皆走向末路,優購網也逐漸銷聲匿跡,百麗對電商的嘗試以失敗告終。

銷量、利潤下滑,導致百麗暫停了渠道擴張,開始出現大面積關店,2016年百麗關閉門店366家,平均一天就要關閉1家,此後甚至變成了一天關閉4家。

百麗市值也一路縮水,從2013年的高位每股18港元下跌至4港元,縮水接近80%,直到2017年高瓴與鼎輝私有化。

不過華泰證券認為,對於長期戰略投資者而言,百麗雖然處於衰落期,但其穩定的現金流、優秀的供應鏈管理、龐大的線下網絡、可觀的用戶群體依然有足夠價值。據高瓴資本在2016年一份估算,百麗當時擁有2萬多家門店,日均可帶來600萬客流量,可被視為600萬的日活躍用戶,隨著線上流量獲取成本日益昂貴,百麗所擁有的2萬多家線下渠道越來越珍貴,如果這些渠道能夠有效的科技改造,所發揮的價值將不可小覷。

目前,滔搏的門店依然比較賺錢。據招股書披露,新門店需要三個月時間即可達到收支平衡點,16個月時間達到投資回報點,這在零售業中屬於不錯的水平。

滔搏門店布局;圖片來源:招股書

最難的一步:改造提升資產價值

對於如何改造百麗,高瓴講的最多的就是科技化。具體怎麼做,通過滔搏可略知一二。

2018年,滔搏在其中一家門店安裝了智能門店系統。在觀察期內,通過分析數據,店長發現女性消費者佔進店消費者的50%,但女性消費者的貢獻收入僅佔門店收入的33%。此外通過該系統記錄的消費者店內行動數據,店長發現70%的消費者從未踏足門店後部的購物區。

基於這些觀察,店長增加了女性產品SKU,重新安排了店面布局,以增加後部購物區的可視度,並在門店前後區域之間擺放了更多陳列架以改變消費者流向。在經歷了這些改變一個月後,女性產品SKU月銷售額增長了40%,後部購物區的月銷售額上漲了80%,全店同期月銷售額增長了17%,並且該店的女性產品SKU的月銷售額顯著高於其他可比門店。

2018年,滔搏的直營門店單店平均銷售額為380萬元,在中國前五大運動鞋服零售商中排名第一。滔搏的庫存管理效率也不錯,在2019Q1為115.2天,顯著低於行業平均值180天。當然,高瓴對百麗女鞋業務的重構一定遠比滔搏複雜。

在談及併購後整合,一位接近高瓴的PE界人士對36氪表示,中國現階段最好的併購方式,並非巴西3G資本對啤酒公司百威英博的操作手法,即完全收購,然後自己介入日常管理,系統性的砍成本,然後再想辦法增加銷售。但現階段很多中國公司,管理層還處於上一代,他們缺乏對新商業的理解。

所以此時的整合重點並不在砍成本,而是提高管理效率和科技化能力。本質上中國市場還有不錯的增長,應該去想如何通過競爭拿到更大的市佔率。現在高瓴就是這一思路的嘗試者,高瓴構建了百麗的戰略部,還調派了幾百名技術人員去做門店的信息化技術,而百麗原來業務的管理團隊都還在。「這是在做加法,把原來沒有的東西加進來。」上述PE人士說。

當然,這樣的「加法」需要建立在能夠快速「收回本金」的基礎上,滔搏的上市完成了這關鍵的一步。細讀滔搏招股書可以發現,2018年滔搏突然增加了22.2億元應付關聯公司款項,這比上一年增長了非常多。而滔搏上市募資所得款用途,其中45%用於上市後償還應付百麗國際和同系附屬公司的未償還款項,26.8%用於償還短期銀行借款,僅有20%用於公司營運資金或科技化、數位化改造。

數據來源:滔搏招股書

順著資本市場對運動服飾高增長性的認可,滔搏上市獲得了較高估值,市值已超越了原來的母公司。相比之下,百麗自有品牌業務的提升需要系統性的改造,包括產品設計、品牌形象和門店改造,肯定需要更長的時間。可以說滔搏的成功上市,為高瓴改造百麗提供了更加寬鬆的環境。

(來源:36氪 作者:劉一鳴)



相關焦點

  • 百麗旗下運動板塊滔搏上市,過度依賴單一品牌存隱患
    來源:藍鯨財經10月10日,百麗旗下運動板塊滔搏(06110.HK)正式在港交所上市。滔搏宣布以定價8.5港元/股在全球發行約9.3億股股票,共融資約76.22億港元。截止到2019年5月底,滔搏在全國已擁有8372家直營門店。滔搏能有今天多虧了高瓴資本「慧眼識珠」。2017年4月28日,百麗國際(01880.HK)發布公告稱:管理層、高瓴資本、鼎暉組成的財團擬對百麗國際實施私有化。
  • 高瓴鼎暉坐鎮,「鞋王」百麗又收穫一個IPO,市值超550億港元
    自2006年成為百麗旗下的子公司後,滔搏國際一直獨立運營。大家在國內商場可見的阿迪耐克零售店鋪,背後大多都是滔搏。 值得一提的是,此番滔搏國際上市,是百麗自2017年7月私有化後重回港交所,大股東高瓴資本、鼎暉投資仍舊站在身後。兩年前,鼎暉聯手高瓴收購併私有化百麗,締造港交所史上最大規模的私有化交易,在中國PE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
  • 私有化退市2年後,昔日「鞋王」百麗重返港股重返港股
    核心提示:10月10日,百麗旗下滔搏國際在港股上市,截至10月14日收盤,報9.58港元/股,總市值達到594億港元,已超2017年私有化時531億港元的價格。 10月10日,百麗旗下滔搏國際在港股上市,截至10月14日收盤,報9.58港元/股,總市值達到594億港元,已超2017年私有化時531億港元的價格。 兩年資本運作之後,高瓴資本和鼎暉投資成功將百麗帶回港股。「作為投資機構,高瓴資本未來可能會擇機退出」,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
  • 高瓴只用2年,讓被迫531億港元私有化的一代鞋王重生,張磊靠什麼
    2017年7月27日,創立40多年的一代鞋王從港交所退市,以高瓴資本為主的買方以531億港元的價格完成了百麗鞋業的私有化,這是港交所至今最大的私有化,百麗私有化的價格相比於高峰市值1500億港元已經跌去大半,私有化完成後,高瓴資本持有百麗56.81%的股份,是百麗鞋業的控股股東。改革開放元年,鄧耀創立百麗品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
  • 高瓴531億港元私有化一代鞋王,只用2年讓其重生,張磊靠什麼
    2013年後,百麗的業績開始下滑,2014年首次負增長。私有化前的2016年財年,百麗營業收入已降至407.9億元;歸母淨利潤降至29.34億元,利潤較2013年業績幾乎腰斬。百麗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面對電商的崛起,百麗4年的轉型失敗了,加上鞋服市場趨冷,百麗的利潤連年下滑,2014年-2016年,淨利潤分別為60.1億元、34.85億元、27.13億元港幣,幾乎每年腰斬一次。百麗私有化也是不得做之舉。私有化之後,不受業績壓力,可以專心數位化轉型。張磊做了哪些事情,讓百麗獲得重生?
  • 「鞋業大敗退」,為何百麗能夠涅槃重生?
    在百麗退市私有化的過程中,高瓴資本砸下三百億重金,持有57.6%的股份,成為百麗的新任大股東;另一國內頂級的知名投資機構鼎暉投資持有11.9%股份。從這個意義上講,資本的熱捧,為百麗的此次退市,保留了最後的尊嚴。突圍與救贖:資本加持的「鞋王歸來」私有化之後的百麗,並未放棄重返資本市場的嘗試。
  • 百麗私有化退市身價不如十年前 傳統女鞋業利潤下滑
    「凡是女人路過的地方,都要有百麗」。這句話曾是百麗國際擴張年代的野心寫照,也成為現實。但擴張後的百麗王國體量之大並沒有令其更加穩固,相反,擴張多年之後,這個鞋業巨無霸在必須面對的轉型挑戰前反應笨拙。最近幾年來,零售尤其是鞋服行業整體下行的大環境下,百麗也未能避免衰落的局面。  2007年百麗上市,如今走到退市,正好十年。百麗上市首日時的市值為670億港元。
  • 國內最大品牌經銷商滔搏國際上市,同時滔博資訊即將發布!
    10月10日,百麗國際旗下的滔搏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滔搏國際),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發行價為8.5港元/股。截止發稿時,報9.54港元/股,市值591.60億港元。作為由百麗國際拆分出的運動業務線,滔搏國際的上市,距離百麗國際私有化退市剛過兩年。2007年,百麗國際就已經在港交所敲鐘上市,公司市值一度超過1400億港元。
  • 聊聊高瓴的投資邏輯(一)百麗國際
    是來看看他當年是何如投資改造百麗國際的案例,梳理一下他的手法,供大家參考。二.高瓴的賦能方法高瓴的手法,他們其實做的已經不是簡簡單單的價值發現了。他們做的可以說是更深的一步,那就是價值創造,對企業進行賦能,這個我們一般小散還做不了這個事情。高瓴的賦能就是通過以下幾點來做的。第一,他提供的都是超長期資本。不會隨隨便便就賺個波段就走的。第二,有人才以及技術團隊的支持。
  • 「鞋王」百麗退市:港交所史上最大私有化交易
    從2007年上市到2017年私有化,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01880.HK,已退市,下稱「百麗」)先是一路衝到1500億港元市值,繼而急轉直下,近兩年營收同比增長僅在2%左右,淨利潤出現負增長。2017年7月27日,百麗以531.35億港元估值完成私有化交易。CEO盛百椒在致員工的信中表示「公司真的處於危機中」。
  • 高瓴資本擊敗厚樸,格力會成為百麗第二嗎?
    看到昨晚格力電器發布的公告後(請參考虎嗅此前報導),估計很多人都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會是高瓴資本?從歷史戰績來看,高瓴資本確實戰績顯赫,無論是在一級市場押注京東,還是二級市場投資騰訊,包括選中藍月亮、後來重振百麗,都是拿得出手的成績。但是請各位注意,高瓴資本確實是資本中少有的精通零售業的PE機構,無論是京東,還是後來的百麗,都具有很強的零售業基因。
  • 百麗私有化是線上衝擊之下最好的策略嗎?
    不過,與2013年巔峰時期1500多億港元的估值,縮水接近六成,近千億港元蒸發,甚至低於百麗國際十年前IPO時的總市值。值得關注的是,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鄧耀和CEO盛百椒選擇出售他們所持有的25.74%的百麗股份,百麗私有化完成之後,二人將套現百億離場。
  • 傳統女鞋頻遇「滑鐵盧」:百麗私有化 Nine West撤出長沙
    前有電商鯨吞市場,後有同質化商品迫近,加之消費市場千變萬化,多重夾擊之下,傳統女鞋品牌難掩頹勢。(資料圖片) 7月25日,百麗集團宣布,其私有化計劃已於開曼群島時間7月24日獲得了大法院批准。 ■記者 朱蓉 實習生 江巧涵 石璇 行業動態 百麗私有化通過 高管選擇賣股套現 7月25日,一直備受關注的百麗私有化有了最新進展,百麗集團發布公告稱,此前公司的私有化計劃已於7月24日獲得大法院批准,因註銷及剔除計劃股份而削減公司已發行股本亦獲得大法院確認
  • 「鞋王」百麗純利下跌18% 女鞋品牌日子都不好過
    參與互動    北京晨報訊(記者 陳瓊)在上市十年後,
  • 新股消息|百麗旗下滔搏控股通過港交所聆訊,兩大主力品牌商銷售...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據港交所9月8日披露,國內最大鞋履零售商百麗國際旗下滔博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美林美銀和摩根史坦利為其聯席保薦人。滔搏國際旗下囊括了幾乎所有一線運動品牌,是耐克全球第二大零售合作夥伴、阿迪達斯的全球最大零售合作夥伴,從2017-2019年度及2019年5月31日止三個月的數據看,這兩大主力品牌貨品銷售分別佔銷售貨品收入總額的90.0%、89.4%、87.4%及88.8%。
  • IPO日報:斯迪克被質疑玩「貓膩」滔搏過於依賴主力品牌
    弗裡德曼稱,納斯達克市場的一大關鍵核心在於對所有符合上市要求的企業提供非歧視和公平的準入,這也是納斯達克得以創造出一個有活力的市場,並為美國投資人提供多元化的投資機會的基礎。(第一財經)年內123家企業獲IPO,7家退市,哪類股票有可能存在退市風險?國內股票市場退市率不高的現象,在最近一兩年時間內得到了適度緩解。
  • 張磊和高瓴資本的魔幻時刻:基金規模超4千億 強調長期價值投資
    我們來簡化一下事件要素,高瓴始終宣稱相信價值投資的意義,而投資京東這個案例,又在過去漫長的時間裡對此承擔著解釋職能,因此,當高瓴選擇減持京東,就等於放棄這種解釋口徑,因此勢必要求張磊對價值投資有個新的說法,抑或拿出新的標杆案例。黃仁立覺得百麗可能是那個新的答案,他對此事的看法很有代表性,如果說是京東和騰訊定義了高瓴最初十年,那麼備受矚目的百麗私有化,很可能將是高瓴未來再塑格局和高度的關鍵。
  • 盛百椒與鞋王的26年:1500億市值到賤賣退市 這是他和百麗的最好結局?
    7月27日,百麗國際(01880.HK)以531.35億港元完成私有化交易,正式在香港聯交所退市。在資本市場上馳騁10年的百麗私有化後,高瓴資本將成為其控股股東,持股56.81%,鼎暉投資及部分管理層通過智者創業分別持股12.06%和31.13%。而原本共持股25.74%的CEO盛百椒和創始人鄧耀,則套現136.76億港元(約人民幣117億元)離場。
  • 百麗退市,為什麼百貨一樓的老牌女鞋不行了?
    7 月 17 日晚,百麗國際正式發布公告稱股東大會上,有 98% 股東投票贊成私有化方案,隨即開曼群島大法院批准了私有化計劃,公司將於 7 月 27日下午正式取消上市。所以 7 月 18 日已經是百麗最後一個交易日,收盤價位 6.24 港元。而百麗此次的私有化計劃被認為是港交所至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次私有化交易紀錄。
  • 一代「鞋王」百麗退市後獲了個獎,有望華麗轉身?
    一代「鞋王」百麗退市後獲了個獎,有望華麗轉身?此外,百麗還拿到了Bata、Clarks等國際品牌在華代理權。據統計,百麗集團擁有國內女鞋市場排名前10名中的6個品牌,並且曾連續13年拿下中國女鞋銷售榜冠軍,當之無愧為中國鞋業規模最大的公司。  去年7月完成私有化從港股退市後,外界對百麗的前景曾有一些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