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校長張桂梅:能救一代人是我最大的安慰

2020-08-28 僑大教育

在雲南麗江華坪縣,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高考生正在緊張備戰。這是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招收的主要是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後無法繼續求學的山區女生。


華坪女高建校12年,已有1645名大山裡的女孩從這裡走進大學。2019年高考,華坪女高118名畢業生,一本上線率達到40.67%,本科上線率82.37%,排名麗江市第一。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離不開學校的創始人兼校長,63歲的張桂梅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哪怕我自己出錢,也一定要讓她讀書」


張桂梅是東北人,17歲那年來到雲南支邊,後隨丈夫同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鎮第一中學任教。喜洲是張桂梅丈夫的老家,張桂梅以為那裡將會是她餘生的歸宿。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1996年,張桂梅的丈夫因胃癌去世。張桂梅黯然神傷,申請從大理調出,被調到麗江市華坪縣民族中學任教。


張桂梅很快發現,這裡的教育環境和之前所在的學校相差不少。有的家長帶著一大包角票交學費;有的孩子只吃飯、捨不得吃菜;有的女孩兒從課堂上消失,回家嫁人……張桂梅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張桂梅讓村幹部跟學生家裡溝通,說自己出錢,一定讓孩子讀書。「我不讓這個班的孩子因為交不起書費輟學,我拼老命,一邊教書一邊往回找孩子。」


「像乞丐一樣」籌集經費

卻被罵是「騙子」


2001年,華坪兒童之家(福利院)成立,捐助方指定讓身為教師的張桂梅兼任院長。兒童之家收養的孩子中有一部分是被遺棄在福利院門口的健康女嬰,無兒無女的張桂梅成了她們的「媽媽」。


兒童之家和民族中學的經歷讓張桂梅萌生了一個想法:籌建一所免費女子高中。


從2002年起,張桂梅就開始四處奔走。她帶著優秀教師的證件和對自己的報導,背著孤兒院最小的孩子,滿大城市去籌集經費,就像乞丐一樣。但人們的回應常常是:騙子。


一條破了洞的褲子

成為夢想與現實的轉機


從2002年到2007年,張桂梅每年利用寒暑假到外地籌款,但總共只籌措到一萬元,遠遠不夠開辦一所學校需要的資金。


2007年,張桂梅當選黨的十七大代表到北京開會時,一位細心的記者發現,張桂梅穿的牛仔褲居然破了兩個洞,她開始了解張桂梅的故事。


接下來,一篇「我有一個夢想」的報導讓張桂梅和她的女子高中夢在全國傳開。全國紛紛支持,麗江市和華坪縣各拿出100萬元,幫助張桂梅辦校。


2008年8月,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建成,9月正式開學,教師工資和辦學經費均由縣財政保障,學校建設由教育局負責。張桂梅擔任校長,並吸引來了16名教職員工。


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首屆共招收女生100名,絕大多數是少數民族。因為入學分數沒有門檻,學生普遍基礎較差,成績始終提不上去。


張桂梅到山裡家訪時,學生的爺爺奶奶說,孫女讀高中了,他們可以放心了。張桂梅回學校就把老師集中起來說:「幹就幹,不幹就辭職走人,好不容易人家把孩子給我們了,最少教出來二本。


絕境之下

是什麼讓師生們一起「拼了」?


這個當時看起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讓不少教師打了退堂鼓,加之學校條件簡陋,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師中就有9名提出辭職。眼看學校快要辦不下去,心灰意冷的張桂梅整理資料準備交接,但老師們的資料讓她眼前一亮,剩下的8個人裡有6名黨員。


他們在學校二樓畫了一面黨旗,把誓詞寫在上面。大家還沒宣誓完就全哭了。


從那之後,每天早上5點多起床,夜裡12點後休息,3分鐘之內從教室趕到食堂,吃飯不超過10分鐘……在女高,每件事都被張桂梅嚴格限制在規定時間內。


知識在山裡人的心中究竟是什麼分量?張桂梅直言,「女孩子受教育,是可以改變三代人的。」


而為了改變命運,張桂梅與老師們付出的「幾乎是生命」。有女老師做腫瘤手術,張桂梅勸其請假,她卻說「醫生說能穿衣服我就回來,我不請假……」


2011年,華坪女高第一屆畢業生參加高考本科上線69人,綜合上線率達100%,張桂梅交出的成績單打消了人們的疑慮。從2011年起,華坪女高連續9年高考綜合上線率100%,一本上線率從首屆的4.26%上升到2019年的40.67%,排名全市第一。


「只要她們過得比我好,就足夠了」


華坪女高佳績頻出之時,張桂梅的身體卻每況愈下,她患上了肺氣腫、肺纖維化、小腦萎縮等10餘種疾病。


6年前,因為胳膊疼得抬不起來,張桂梅停止了授課,轉當後勤。她是校長,也是保安,每天拿著小喇叭,催促學生起床吃飯做操。每年寒暑假,她都堅持到貧困山區做家訪,把「知識改變命運、文化擺脫貧困」的理念帶進大山。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張桂梅說:「當聽到學生大學畢業在為社會做貢獻時,我們覺得值了。不管怎樣,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是少,她們過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夠了,這對我是最大的安慰。」


致敬!


來源:央視新聞、中國婦女報、人民日報客戶端(記者:徐元鋒)、平原公子


僑大教育

22年專注學歷提升,具有教育局備案和辦學資質,包含成人高考、國家開放大學、自學考試、網絡教育四種學歷提升方式。

不斷拓展合作院校(現有合作辦學院校20+間)先後在廣州、東莞、深圳等城市開設16個教學點)。僑大教育如今擁有在職教職員工300餘人,兼職教師約400餘人;培養學生超10萬人,目前在校生達上萬人,是廣州市大型成人學歷類教育機構之一。

致力於打造更有溫度的學生服務,幫助學生獲得學歷提升提高社會競爭力,讓教育成就美好生活。

免費定製專屬你的學歷提升方案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相關焦點

  • 大山裡的女校校長張桂梅:我想改變一代人
    「她們喊我『魔鬼』『周扒皮』,半夜雞叫。」張桂梅笑道,因為要求嚴格,她被學生們起了許多外號。張桂梅不是校工,而是一所學校的校長。那一刻,張桂梅心裡覺得,就算再難,她辦女高都是對的。籌款路漫漫,不負苦心人華坪縣的教育經費本就緊張,專門辦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在旁人看來是太過瘋狂的想法。從2002年起,張桂梅就開始為這個不切實際的夢想四處奔波。她帶齊所有的證件,到城市去募捐:我想辦一所學校,您能不能支持我五塊、十塊,哪怕兩塊都行?「騙子!
  • 女校長送考十年,讓1600多名女孩子走出大山:我救了一代人
    :女校長張桂梅在2008年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級中學,如今12年過去了,算上今年,她已經送走了十屆畢業生。她說:&34;女孩子受教育,改變的不僅是一代人,還可以影響三代人。現如今已經有1600多名女孩子從這裡考上大學,走出大山。1600多個家庭從此脫離了貧困,享受著女兒成材帶來的幸福。
  • 央視點讚:63歲無兒無女,改變1600多女孩命運的女校長張桂梅
    不管怎麼著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是少,她們後面過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夠了,這對我是最大的安慰。」張桂梅,中國的特蕾莎女士,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的校長,建校 12 年,和她的教師們已經帶領了1645 名女孩走出大山,走進了大學的校門。2019 年高考,華坪女高 118 名畢業生一本上線率達到 40.67%,本科上線率 82.37%,排名麗江市第一。有今天這樣的成績,63 歲的張桂梅幾乎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 張桂梅 | 大山裡的女校長
    她就是華坪女子高中的校長——張桂梅。2008年8月,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級中學在華坪建成。這所學校的建成凝聚了張桂梅無數的汗水和淚水,也承載了她要改變一代人的夢想。張桂梅是東北人,17歲那年來到雲南支教,後隨丈夫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鎮第一中學任教。喜洲是張桂梅丈夫的故鄉,張桂梅一度以為那裡將會是她的歸宿。
  • 張桂梅:乘風破浪的女校長
    這個為大山裡的女孩子逆天改命的女校長,收穫了社會的尊敬和讚嘆。然而,在榮譽加身之前,張桂梅窮一己之力,篳路藍縷在貧困山區辦女子高中,已經堅持多年。這個樣貌酷似德蕾莎修女的中國女校長,同樣散發出一種慈悲和堅忍的氣質。從資財等身外之物,直至全副精神,乃至整個生命,張桂梅為辦學付出了一切。
  • ,被稱為「魔鬼校長」,卻救了整整一代人
    還是一位記者發現,也由此了解到了張桂梅正在做的事情,記者深受觸動,寫下一篇報導:《我有一個夢想》,藉此說出了張桂梅最大的心願:辦一所女高「我想救她們,我想讓這些山裡的女孩讀書,見世面,救一個女孩,實際上是救了三代人,能救一個是一個」她竭盡心力,華坪女高終於迎來第一批學生,一共100名。但是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學生基礎差,差到什麼程度?
  • 大山裡的女'校長,狠人張桂梅,豁上一條命,要救一代人。
    2020年,「張桂梅」的名字和她的事跡傳遍了大江南北。「培養一個女孩,最少可以影響三代人。」「哪怕我自己出錢,也一定讓她讀書」「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11年,這位「奇蹟校長」讓1645名女孩考上大學走出大山,今年她159名學生只有五人沒上本科線升學率達到驚人的94%全校只有一個人不滿意那就是張桂梅。
  • 我能預支喪葬費嗎?63歲雲南女教師張桂梅,可敬的免費女高校長
    前幾天,一位拿著喇叭的63歲女教師&34;的視頻在網絡上引起熱議,視頻中的這位老人就是她——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校長張桂梅老師。作為校長,這是張桂梅老師最高興的。但是張貴梅老師也時時刻刻都需要操心另一件事——錢。想辦一所免費的高中,談何容易?教學樓、宿舍樓、日常運營,哪個不是一大筆開支?而且還是一直不收費!從籌建學校開始,錢就一直是最大的問題。
  • 空姐寫信表白張桂梅:這名校長改變1800名寒門女孩的命運
    她追的是 「時代楷模」張桂梅。原來,她看了張桂梅校長的事跡,被深深感動,恰逢在飛機上偶遇張桂梅,她決定要向偶像表白,悄悄寫好一封信。 為不打擾張校長休息,等到飛機落地她才將信件交到了張校長手上。
  • 張桂梅:讓孩子有方向,有出路,有希望!央視:她救了一代人
    01命運多舛很多平凡的人物,做著偉大的事情,張桂梅校長是萬千校長中的一員,她為鄉村的女孩子撐起了一片天,女生親切地喊她「老媽」。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張老師出生在東北,快成年時就去南方支教,她的丈夫也一起過去了,她的命運並不是很好,丈夫在20多年前因病離世,那段時間可以想像她有多傷心。
  • 張桂梅女校誓詞太震撼:「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於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傑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雲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中誓詞日前,中宣部授予雲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桂梅時代楷模稱號。↑張桂梅說過的那些質樸又直擊人心的話語63歲的張桂梅,是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高校長。
  • 張桂梅平凡而偉大,讓1600多名女子走出大山
    她就是堅守滇西貧困地區40多年的張桂梅。她說:「我的學生可以考到浙大、廈大、川大、武漢大學,都可以上。」 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招收的主要是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後無法繼續求學的山區女子,創辦人張桂梅通過教育,用一生的時間拯救了山區的一代人。
  • 當南航空姐遇見張桂梅:所有溢美之...
    第一次見到張桂梅老師的朱靜怡,更加堅信是信仰的力量支撐著這位瘦小羸弱的女子,為山區女孩子們的教育奮鬥著。22歲的朱靜怡大學畢業後,就一直在中國南方航空公司北京分公司工作,出入社會後,值得尊敬的人很多,但是能對她人生有所觸動的很少,張桂梅老師是其中一個,她將以張桂梅老師為榜樣,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盡職盡責,做一名合格優秀的乘務員。
  • 一個人真能無私無我嗎?張桂梅校長做到了,讓我們看見教育的希望
    我很難想像,被查出患有骨瘤、血管瘤、肺氣腫、小腦萎縮等17種疾病的張桂梅校長竟然可以做那麼多事情。過去12年間,她讓1800多名來自貧困家庭的女孩考入大學!張桂梅校長是一個有使命感的人,她創辦的雲南華坪女高是全免費女子高中。她與山裡的孩子共同承受痛苦,就是走在善的路上。大多數人對於張桂梅校長的了解,還停留在她的傳奇經歷。不容忽視的是,她的事跡每天都在更新。
  • 當南航空姐遇見張桂梅:所有溢美之詞都顯得蒼白…
    第一次見到張桂梅老師的朱靜怡,更加堅信是信仰的力量支撐著這位瘦小羸弱的女子,為山區女孩子們的教育奮鬥著。22歲的朱靜怡大學畢業後,就一直在中國南方航空公司北京分公司工作,出入社會後,值得尊敬的人很多,但是能對她人生有所觸動的很少,張桂梅老師是其中一個,她將以張桂梅老師為榜樣,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盡職盡責,做一名合格優秀的乘務員。
  • 大山裡的女人,狠人張桂梅,豁上一條命,要救一代人。
    2020年,「張桂梅」的名字和她的事跡傳遍了大江南北。「培養一個女孩,最少可以影響三代人。」「哪怕我自己出錢,也一定讓她讀書」「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11年,這位「奇蹟校長」讓1645名女孩考上大學走出大山,今年她159名學生只有五人沒上本科線升學率達到驚人的94%全校只有一個人不滿意那就是張桂梅。
  • 央視點讚「扒皮」校長張桂梅
    我幾乎付出的是生命。最美鄉村教師,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校長,送1600名女生出雲南貧困山區。張桂梅要求食堂飯不能太燙,菜炒出來,要及時扣上鍋,不能過涼,她計算,一分鐘能有30個學生打飯,159人5分鐘能全部打完,最後一個學生也能有5分鐘吃飯時間。為了加快遞碗的速度,張桂梅不允許學生就餐過程中說話。在這個教育資源落後的地方,他們只有一個辦法,拼了!往死裡學習,往死裡做題。
  • 央視專訪張桂梅,她卻說出這樣的話
    在採訪中,張桂梅的聲音幾乎哽咽:「我的學生可以考到浙大,可以考到廈大、川大、武漢大學,都可以上。我們老師說,別人教書付出的是什麼?我們這裡是用命換來的,確實是的。」,我不管這麼著,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還是少,畢竟她們後面比我走得好,比我幸福就足夠了,這就是對我最大的一個安慰。」
  • 「燃燈」校長張桂梅的新學期
    9月5日,張桂梅在給學生們上「校課」時落淚。 2008年,張桂梅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華坪女高招收的學生大多來自貧困山區,不少學生基礎差,甚至中考分數遠低於當地高中的最低錄取線。
  • 這所大山裡的高中校長:我不滿意
    然而,華坪女高校長張桂梅卻對這個成績不滿意。2020高考期間,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學生們在張桂梅的護送下,走進高考的考場,這也是她堅持陪考的第10個年頭。為了圓山區女孩的讀書夢,張桂梅曾四處奔走。她直言,從綜合情況看,該校今年高考成績比往年好一點,一些指標「無論在華坪縣,還是在麗江市,都排在前列」。但張桂梅並不滿意:「和其他一些大城市相比仍存在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