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兩個孩子的寶爸,我不敢說自己作為父親很稱職,但是從對待孩子身體不適的方面來說,我認為自己是比較理性的。而我最最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理性對待孩子病情這件事。說在前頭,每次我的理性對待都會被全家人反對,真的心累。反正在我的努力抗爭下,事實是在儘量少的藥物治療下,孩子很舒心地控制了病情。不是我有什麼獨特療法,而是因為我理性的看待病情。
一到轉季,是不是孩子經常不舒服?做父母的都有這樣的經驗吧?有些體質差的,還經常反覆有沒有?恨不得破門而出找醫生要消炎藥,立馬治好孩子的有沒有?我老婆甚至會因為半夜照顧小孩搞得發瘋狂罵。將心比心,孩子也不想這樣好吧?
我不懂什麼深奧醫理,但是我懇切希望各位父母能有點常識地看待孩子生病。就算沒讀過書,也知道生老病死從來都是生命變化的常態吧?有誰不會生老病死嗎?就算明星外表不老,身體年齡也不允許啊。總之,生病恰恰是正常的,不生病才是不正常的。可是很多父母都是反著看待,覺得孩子就不該生病。工作忙壓力大也不能因為孩子病了而嫌麻煩,至少我覺得這是身為父母的基本態度。試想結婚還允諾生死與共呢,難道你家孩子病了就當包袱,不在承諾範圍嗎?
不要為了快點治好病而把孩子盲目送進醫院,而要考慮孩子的生活質量優先的方案。比如一點小病小痛或者咳嗽幾下流點鼻涕的,先觀察一兩天或者通過注意飲食生活習慣等看看孩子有沒好轉再考慮就醫,別一個勁衝醫院要醫生開弔針消炎藥,美其名曰預防病情加重???
我爸就是這樣的人,有次我兒子低熱兩天,38度以下還真不能叫發燒,我看孩子也沒啥事就別折騰了。結果老人家急了,說怕燒壞腦子,硬是帶了去醫院開了一堆藥。兩天後沒好,又換了個醫生開了一堆藥。兩天後他又又又……我看不下去了,把藥停了,仔細問了孩子哪裡不舒服,孩子說喉嚨熱。於是我就試著給他水果和鹽水漱口看看情況,幸運的是翌日他就退熱了。這個例子不是治療方案!我要說的是父母要對孩子不適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判斷就醫與否。不要盲目就醫,否則徒增煩惱。
一方面,不是說醫生不好,確實牛逼的醫生也少,更現實的情況是,醫生也沒那麼閒,一天幾百個病號算少的,也不可能每個都看仔細啊。況且醫生不是神,不可能保你藥到病除,能做保證的是巫醫好吧。強調各位父母別斷章取義啊,我的意思是沒什麼典型明確症狀的,先了解清楚再決定是否就醫。有明確病情的,肯定要及時就醫。打個比方,孩子半天內直飆38.7度了,你還不給藥或就醫嗎?難道要賭它漲到39嗎?
另一方面,孩子來這世界有才幾個年頭?能不能給點時間和機會讓孩子的免疫系統適應一下?像病情時好時壞,這種不明確的情況,一般都是免疫系統在努力抗衡病情,我建議大家優先考慮孩子的生活質量,看看他自身抵抗力是否能處理好病情,或者簡單的物理輔助或運動等是否能改善病情,反正就是別急著用藥。試想從小身體就積累很多藥物,他長大身體會好嗎?還是說你打算讓他長大後靠藥物代替免疫系統?
我聽說厲害的外科醫生,不是一味的切切切,而是優先考慮病人手術後的生活質量,才決定手術的方案。雖然我不知道這是不是真的,但是我覺得作為家長是很有必要從這個角度去看待孩子的病情。大家都想孩子有個好的未來,難道這未來不包括健康的考量嗎?他的未來是靠藥物還是靠自身免疫力來開拓,現在不是把握在你們大人的手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