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本科畢業生進入公務員隊伍,按照目前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副職晉升正職,需在副職崗位上任滿兩年,下一級正職晉升上一級副職,需在下一級正職崗位上任滿三年」的規定,公務員想五年內從科員晉升正科,理論上時間是不夠的。因為公務員錄用後,有一年的試用期,試用期結束後轉正定級才算任職年限,也就是說,假設一個公務員新兵入職後,一年試用期轉正定級,三年副科,兩年正科,前後需要六年才能從科員晉升正科。即便不是晉升實職,一年試用期轉正後定一級科員,兩年晉升四級主任科員,然後兩年時間從四級主任科員直接提任正科實職,前後也需要五年,試問,有多少人能做到這樣一步不落?
不可否認,過去特別是2000年前,因為幹部選拔任用政策不是很規範,有些地方也是很透明,各級黨政機關在選拔任用幹部的時候,的確存在打擦邊球的行為,五年從科員提拔正科的大有人在。現在隨著政策規範和程序的透明已經很難做到。可以這麼說,以現行的政策和依據,體制內至少99%的人做不到到五年從科員升正科。但是如果具備一定條件,現實中其實是有渠道可以實現的,這也就是那其中的1%。
第一,以學歷做敲門磚。比如碩士入職,一年試用期轉正後定副科級,接下來轉副科實職,四年時間走得順,足夠從副科提正科。如果是博士,按照新錄用公務員轉正定級規定,試用期結束後即可定級正科,不用五年,一年足夠了。以前中西部地區有政策,可以作為人才引進,博士試用期轉正後可以定副處,五年時間甚至足以解決正處。本地一個博士選調生,86年的,今年34歲,他27歲博士畢業,28歲定副處,到縣裡幹了兩年副縣長後,31歲提正處,目前已經在團市委書記崗位上幹了3年,前後用了不到5年從一個公務員新丁爬到了正處,這就是學歷的價值。
第二,破格提拔晉升。部分優秀的公務員符合條件,有重大立功表現,也可以申請破格提拔,五年時間從科員提拔正科也有很大概率。前不久,本地某縣剛提拔一名副科級領導幹部,其進入公務員隊伍也就剛滿兩年,後期走得順,再用三年時間解決正科也不是不可能。
第三,走「便捷通道」。比如到國企任職,用業績說話,因為提拔晉升的條件沒有機關事業單位那麼嚴格,可以很快解決正科,然後再調任機關事業單位,將等效身份轉為實質級別,不失為一種方式。現實中也有不少人走這條道路。另外像團委系統,因為有任職年齡要求,在體制內堪稱提拔晉升的「快車道」,也是一條路子。
當然不管是怎麼走,用哪種方式,最關鍵是要有領導欣賞。領導願意用你,沒有條件在政策範圍內也會創造條件,反之有條件等於沒條件。有些事不是簡單用任職年限可以解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