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中國量子通信技術達到全面領先地位

2020-12-11 中國科學院

  中國完全自主研製的世界上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了千公裡級的星地雙向量子通信,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完成了原計劃開展兩年的科學實驗目標。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說,這標誌著中國量子通信研究在國際上達到全面領先的優勢地位。

  據介紹,中國科學家利用「墨子號」開展的衛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鑰分發和從地面到衛星的量子隱形傳態,為構建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和技術基礎,同時向著空間尺度的量子物理和量子引力的實驗探索邁出了第一步。

  中國科學家最新的兩項實驗成果8月10日同時在線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上。這是「墨子號」科學團隊繼6月16日在國際上率先實現千公裡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和量子力學非定域性檢驗的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雜誌之後,取得的另外兩項重大突破。

  《自然》雜誌物理科學主編卡爾·齊姆勒斯說,這些論文的發表意味著潘建偉和其研究團隊順利完成了三項量子實驗,這些研究將會是任何基於衛星構建的全球量子網絡的核心組成部分。

  他說,這一系列實驗表明,量子技術已經突破了天空的限制。同時這也是中國在物理學方面的投入及努力的證明,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投入與努力,該研究團隊才能夠將有實用的量子通信技術研究提升到如此高度。

  「墨子號」是2016年8月16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送入500公裡高的太陽同步軌道。這顆衛星被起名為「墨子號」,是為了紀念2000多年前崇尚科學的中國古代思想家墨子。他是世界上第一位開展光學實驗的科學家。

  中國科學家原計劃在量子衛星兩年的設計壽命中完成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實驗;在相距1200公裡的尺度上測試被愛因斯坦稱為「詭異的」量子糾纏現象;在「世界屋脊」西藏阿里和衛星之間實現量子隱形傳態實驗。而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墨子號」量子衛星提前、圓滿地完成了預先設定的全部科學目標,系列成果贏得了巨大國際聲譽。

  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說,這表明中國正從經典信息技術的跟隨者,轉變成未來信息技術的並跑者乃至領跑者。

  安全的量子通信在國防、軍事、金融等領域應用前景廣闊。專家預測,量子通信技術可能在20至30年後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

  白春禮說,「墨子號」開啟了全球化量子通信、空間量子物理學和量子引力實驗檢驗的大門,為中國在國際上搶佔了量子科技創新制高點,成為了國際同行的標杆,實現了「領跑者」的轉變。

  他說,目前奧地利已經與中科院科研團隊展開合作,德國、義大利等國家的科研團隊也申請加入,領跑的量子衛星所產生的聚合效應已經顯現。

  據介紹,在完成既定科學任務後,「墨子號」也制定了後續拓展實驗計劃,包括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全天時量子通信等。預計在衛星設計壽命期內,還將有更多的科學成果陸續發布。

  白春禮說:「創新永無止境,也容不得半點懈怠,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目前,我們在量子通信研究領域保持著領跑優勢,但競爭日趨激烈。美國已經發布了新的量子科研計劃,歐盟、日本也在加緊研究,在新一輪的科研比拼中,我們面臨的形勢之嚴峻和壓力之大,都將超過以往。希望『墨子號』實驗團隊,以及更多的科研工作者,把握機遇,以時不我待的精神,艱苦奮鬥,勇攀高峰,服務國家,造福人民。」

  他說,除了「墨子號」量子衛星外,中科院在「十二五」啟動實施的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專項中其他三顆衛星均已成功發射,「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實踐十號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慧眼號」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均獲得了大量科學數據,相關科學成果將陸續發布。

  白春禮透露,中科院在空間科學先導專項中對「十三五」、「十四五」期間的科學衛星進行了安排和部署,這些計劃聚焦當前國際重大基礎科學前沿,包括宇宙的起源、黑洞、引力波、系外行星探測、太陽系資源勘探、太陽爆發機理、地球空間爆及其粒子逃逸、水循環和全球變化的關係等,其中中科院與歐洲航天局聯合支持的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衛星(SMILE)已經立項實施,愛因斯坦探針衛星(EP)、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衛星(ASO-S)已經啟動立項綜合論證。

  他說,中科院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力爭使中國在基礎科學研究領域實現更多的重大突破,同時帶動航天技術的發展,為將中國早日建成世界科技強國做出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貢獻。

  附:《自然》物理科學主編評論的全文

  Hi I'm Karl Ziemelis. I'm the chief physical sciences editor at Nature. I'd just like to share our excitement on the pair of papers that we are just about to publish.

  大家好,我叫卡爾·齊姆勒斯(Karl Ziemelis),我是《自然》的物理科學主編。我希望藉此機會表達我們對於本周出版的兩篇《自然》論文的激動之情。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these two new papers Professor Jianwei Pan and his colleagues have completed their demonstration of a trio of quantum experiments which will be central to any global space-based quantum internet.

  這兩篇論文的發表意味著潘建偉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順利完成了三項量子實驗的展示,這些實驗將會是全球任何基於空間的量子網絡的核心組成部分。

  It's very exciting stuff and just a few weeks ago the group announced their use of the experimental quantum communication satellite "Micius" to distribute pairs of entangled photons between distant locations on earth.

  這是十分令人激動的消息。就在幾周前,該團隊宣布他們使用量子實驗通信衛星「墨子號」在地球上相隔甚遠的兩地之間分發了一對處於糾纏態的光子。

  This may sound quite exotic, but it's the ability to preserve the subtle quantum mechanical linkage between these entangled photons, however far apart they are that gives quantum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their special qualities.

  這聽起來很高深,但是,正是這種無論距離多遠,都能在相互糾纏的光子之間保持量子力學的微妙聯繫的能力賦予了量子通信網絡特殊的屬性。

  Two of these qualities are now demonstrated spectacularly in the latest work in this pair of papers.

  其中兩條屬性在這兩篇最新《自然》論文中完美地呈現了。

  In the first paper the authors use the entangled photons to securely distribute the all-important quantum key for enabling ultra-private communications.

  在第一篇論文中研究團隊用相互糾纏的光子安全地傳送了至關重要的量子密鑰,量子密鑰是保障通訊極高保密性的關鍵。

  It's impossible to read these communications without the key and what the laws of quantum mechanics enable is they guarantee an extra level of security by telling you if somebody else is intercepting the key.

  在沒有密鑰的情況下是無法讀到這些通訊的,如果有他人竊聽了你的密鑰,量子力學的原理保證了你一定會知道,從而你通訊的安全性又上了一層樓。

  In the second experiments the authors illustrate how these entangled photons can be harnessed to implement one of the most celebrated and yet mysterious aspects of quantum mechanics and that's quantum teleportation.

  在第二個實驗中研究團隊展示了如何用處於糾纏態的光子來實現量子力學中最著名卻神秘莫測的方面——量子隱形傳態。

  And in this way they're able to spookily transmit the information from one object, in this case it's quantum state, on earth or in space space to another object on earth or in space without the need for the objects themselves to move.

  研究團隊通過量子隱形傳態,遠距離地將從一個位於地球或太空的物體的量子態信息傳送給另一個在地球或太空的物體,而物體本身卻不需要移動。

  I mean you could say that the sky's the limit for quantum technologies but that is a little bit conservative actually.

  以前人們會說量子技術的極限在天邊,但這說法其實有些保守了。

  They've gone beyond the sky with these latest experiments. And it's a testament to China's investments and significant efforts in the physical sciences that this group has been able to push research in practical quantum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to such an astronomical height.

  最近發表的這些實驗中量子技術已經突破了天空的限制,同時也是中國在物理科學方面的投資及努力的證明,正因為有了這些投資與努力,該研究團隊才能夠將應用型量子通信技術方面的研究提升到如此的天文高度。

  So I hope you'll enjoy the work and thank you for your patience.

  所以我希望你們會喜歡他們的論文,謝謝。

相關焦點

  • 量子通信,毫無疑問中國就是第一
    30秒快讀1、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此前,中國發射了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並開通了世界第一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2、當量子技術大規模商用後,未來會怎樣?由此,中國首次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而在2016年至2017年間,中國分別發射了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並開通了世界第一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預示著中國在量子通信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 中國量子通信是精心謀劃的騙局?這是胡扯!
    可以說,中國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一直以來(尤其是2016年我國成功發射世界上第一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以來),由於量子通信的技術門檻高,絕大多數人不了解其原理,中國量子通信的科學實踐因此受到了一些誤解和非議,這可以理解。
  • 國盾量子今日登陸科創板!中國量子中心誕生「量子通信第一股」
    從「無人區」起步 壯大中國量子通信產業2009年,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合肥高新區創立,主要從事量子保密通信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技術服務等,為各類光纖量子保密通信網絡以及「星地一體」廣域量子保密通信地面站的建設提供軟硬體產品。
  • ...量子網下半年交付 量子衛星7月升空 中國將率先應用量子通信技術
    此外,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將於今年7月擇機發射,將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一個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中國將成為國際上率先實現高速星地量子通信的國家。 在量子通信方面,潘建偉院士帶領的團隊近年在實用化光纖量子密鑰分發、自由空間量子密鑰分發、量子糾纏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實驗方面不斷取得國際領先的突破性成果。
  • 前沿科技 | 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本期欄目聚焦量子通信技術發展,歷時3年,中國建成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絡,實現了地面跨度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的大範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驗證了構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可行性。近年來,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屢破世界紀錄,509公裡光纖量子通信世界最遠傳輸距離新紀錄;國際首個集成化的多通道量子頻率轉換晶片;國際首個雙波導方案的寬譜顏色無關單光子探測器.這一系列的成就表明,中國在量子科技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已成功打造「殺手鐧」技術。
  • 量子保密通信技術發展及應用前沿報告2020
    近年來,我國在基於光纖網絡的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和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技術方面開展了系統性的深入研究,在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實用化和應用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並在金融、電力等相關行業領域成功開展了應用示範,總體上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 遠距離量子通信關鍵技術獲進展 有望鋪開範圍
    據中國科學報消息,中國科大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教授史保森小組在量子存儲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重要進展,實現了兩個存儲單元之間的高維糾纏和多自由度的超糾纏。量子糾纏是實現遠距離量子通信、可擴展線性量子計算的核心,而量子糾纏的存儲則是實現量子計算和量子網絡通信的關鍵技術之一。
  • 前沿|潘建偉:量子通信不會取代現有通信方式 量子計算正從「玩具...
    30多年前,在科學家們對量子疊加、量子糾纏等量子力學基本問題的研究過程中,精細的量子調控技術逐漸發展起來,使得人類從對量子規律的被動觀測跨越到對量子狀態的主動精確操縱,由此我們現在所說的「量子科技」便誕生了。量子科技是融合量子調控和信息技術而產生的新興學科。在這一領域,我國已經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並在部分方向實現國際領先。
  • 中國領先世界的5項頂尖技術!厲害了,我的國
    雖然現在的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但是在我國某些技術領域卻已經領先於世界水平了,那麼下面就帶各位網友了解一下中國領先世界的幾大頂尖技術,看完之後大家都發表一下感想!一,量子通信技術可能很多人對此不太了解,其實它主要指的就是用量子糾纏效應來進行信息傳遞的一種通訊方式。它和傳統的通訊方式相比更安全更隱蔽。
  • 璧山在西南地區率先布局量子通信技術
    在「京滬幹線」這條國家示範性骨幹線路建成近3年後,量子保密通信網絡正在全國各大城市加快布局。重慶日報記者日前從璧山區了解到,該區正搶抓量子科技發展機遇,在西南地區率先布局量子保密通信技術。依託國科量子通信網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科量子),將量子保密通信技術落地璧山區,並首先在該區實現政企試點。量子通信是什麼?它是指利用量子態進行信息傳遞的一種新型通信方式,利用基本粒子的量子態實現量子密鑰協商,從而保證密鑰的共享。量子通信具有不可竊聽、不可破譯的特點,能夠保證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性和自主可控維度。
  • 光迅科技公司點評報告:與科大國盾聯手,布局量子通信上遊
    事件:17年11月3日,光迅科技以900萬自有現金,與科大國盾量子合資成立國迅公司(光迅科技參股45%,不合併財務報表)。  點評:布局上遊核心器件。實用化量子通信的系統實現需要藉助經典光通信網絡,產業鏈結構與光通信行業具有一定相似性。
  • 中國電信推「量子密話」,量子通信邁出民用關鍵一步,這些廠商已...
    文 | 財聯社 木森財聯社1月8日訊,中國電信近日在安徽省內招募「量子密話」友好體驗客戶,標誌著我國量子信息技術邁出民用關鍵一步。據報導,中國電信近日宣布推出行業內首款量子安全通話產品「量子密話」,使用量子信息技術保護通話安全,安徽首批嘗鮮。
  • 韓國5G量子加密技術正式商用,是真領先還是蹭領先
    日前,在5G還正忙著建設拓展之期,業內突然傳出另一個更勁爆的消息,韓國下月將商用 5G 量子加密技術。這無疑讓很多人驚掉了下巴。「比4G多1G的5G都還沒全整明白,咋地又來個量子技術呢?」網上更是還有「遇事不決,量子力學」的常用吐槽梗。那麼,韓國SK電訊此番消息,到底是真有超級領先的黑科技,還是想炒作;或是韓國背著全世界偷偷補了課,還亦或是事情本身就別有玄機呢?
  • 厲害了我的國:中國量子通信技術全球頂級水平,西方遙不可及的夢
    並在今年6月首次成功實現千公裡級的星地雙向量子通信,為構建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和技術基礎。2016年9月29日,北京和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進行了首次量子加密視頻通話。可不要小看這次通話,這可不是一次普通意義上的通話,它是使用量子技術進行電話安全加密的現場演示。這是我國標誌著量子通信領域的巨大突破,並展示了我國量子技術對信息傳輸和保護的巨大影響。
  • ...地量子通信網,通信距離擴展1400多萬倍;首例MSTN基因編輯湖羊誕生
    推薦國內全貨機機隊規模領先的順豐控股,積極開展航空物流相關業務的華貿物流和中國外運。 (來源:一財) 02 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通信距離擴展1400多萬倍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7日宣布,中國潘建偉等學者構建了4600公裡、從地面到太空的多用戶量子通信網,將通信距離擴展了1400多萬倍。
  • 量子信息行業專題報告:布局量子信息,開啟未來信息技術之爭
    (3)未來:為了搶佔未來的科技高地,包括美國在內的主要發達經濟體都將不遺餘力大力發展量子網際網路。雖然量子信息領域仍然處於發展初期,但是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已經佔據了領先地位,同時有望和美國在量子計算領域一較高下。2.
  • 研究:丹麥在高科技應用領域居世界領先地位
    研究:丹麥在高科技應用領域居世界領先地位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19日 15:4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4月15日專電 世界經濟論壇近日公布的一項研究表明,丹麥目前在高科技應用領域居世界領先地位。
  • 浙江九州量子:用量子「盔甲」打造量子通信商業化標杆!
    在應用示範上,《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11月10日 第 05 版 中國量子科技加快實現天地一體化)報導時提到的:蕭山區量子應用「盔甲」,蕭清大道超載治理項目便體現出融合基礎設施的亮點,打造了量子通信的商業化標杆!該項目在智慧交通建設的開展過程中,保障了交通大數據的安全。最近,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用上了量子「盔甲」。
  • 中國又一項頂尖科技領先全球,美科學家直言:發展速度太快了
    中國頂尖科技領先全球國內的科學技術水平一直都是無數國人非常關心的問題,因為之前我國在很多領域都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雖然沒有太大的落後,但是也沒有明顯的優勢。不過,隨著時間的推進,國內開始大力發展各種核心技術,也終於取得了一些了不起的突破!
  • 潘建偉《自然》發文:量子通信技術大規模應用已成熟
    北京時間1月7日凌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題為「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論文,驗證了廣域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條件已初步成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表示:「我們的工作表明,量子通信技術對於大規模的實際應用已經足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