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名股東竊取公章為維權?法院判決:公司辭退合法

2020-10-03 北京海澱法院

公司高管金明(化名)入職時被授予公司股權,但由法定代表人代持。後來,金明為維護自己「隱名股東」的權益,私自取走存放在公司的公章證照和重要財務資料,結果被公司辭退。雙方因解除勞動合同是否合法訴至法院。海澱法院經審理,判決公司系合法解除勞動合同,二審法院維持原判。

隱名股東行權難,竊取證照為維權?

2017年10月,金明入職白雲公司(化名)擔任技術總監,白雲公司看重金明過硬的技術能力和多年的運營管理經驗,為留住人才,不僅給予了金明豐厚的年薪,還許諾給予金明5%的公司股權。出於保密考慮,金明與白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吳歡(化名)籤訂了「股份代持協議」,約定5%的公司股權由吳歡代持。就這樣,金明當起了隱名股東。

2019年8月,白雲公司的幾個大股東出現了股權糾紛。金明擔心自己的股權行權無期,與公司協商,希望公司以合理的價格回購其股份,但遭到了拒絕。想到自己近兩年在公司盡職盡責,承諾好給自己的股份卻越發像一張空頭支票,金明憤怒不已,漸漸有了自己的盤算。

2019年10月16日,金明與公司其他三名員工經過一番商議,在公司下班後私自利用前臺留存的鑰匙,打開了財務辦公室的門,將公司公章、營業執照、空白髮票、記帳憑證、稅務資料等打包到自己攜帶的行李箱及背包中,運出了公司大樓。次日,金明像往常一樣早早到公司上班,並打電話給法定代表人吳歡,表示當日下午有大客戶要到公司籤合同,要求與吳歡面談,務必要到公司一趟。

下午三點,滿臉欣喜的吳歡到公司後發現公司前臺及大部分員工竟然已經被安排下班。吳歡找到金明的辦公室了解情況,不料卻被金明等四人反鎖在了辦公室,並被收走了手機。金明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股權轉讓合同要求吳歡籤字,吳歡拒絕。就這樣,雙方在辦公室僵持了整整12個小時,最後不歡而散。

2019年10月21日,金明等四人與公司股東及法定代表人吳歡召開會議,將帶離公司的各類公章印章、營業執照、財務資料等悉數歸還了公司。當日,白雲公司更換公司大門為指紋密碼鎖,沒有再錄入金明等四人的指紋。此後金明等四人便一直未到公司工作。

隱名股東遭辭退,對簿公堂要返崗

2019年10月25日,金明收到了白雲公司送達的《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通知書載明:「金明,鑑於你方2019年10月16日竊取公司公章、營業執照、發票等重要財務資料,該行為已經嚴重擾亂了公司正常經營秩序,給公司造成了嚴重損失,屬於嚴重違反公司規章制度的行為,故本公司決定即日起與你方解除勞動合同……」

金明不認可解除通知內容,提起了法律程序,要求認定白雲公司系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應繼續履行。

後本案訴至海澱法院。庭審過程中,金明對私自將公司公章、證照、財務資料等帶離公司的事實未予否認,但主張其四人是在維權。金明表示,其四人與法定代表人吳歡之間是股權糾紛,其四人均是公司的隱名股東,四人的股份均由法定代表人吳歡代持。金明當庭提交了財務顧問協議、股權代持協議等文件證明了其隱名股東的身份。金明在法庭中稱吳歡在公司經營管理過程中,存在挪用資金、侵佔公司財產的行為。同時因為各股東之間的矛盾,吳歡不想兌現此前承諾的股權,不得已才將公司公章等物品私自帶離,因此屬於正常維權。白雲公司因此解除勞動合同,系違法解除。

而白雲公司則表示,金明等四人將公司公章、營業執照和重要財務資料帶離公司後,導致公司數日無法正常運轉,屬於嚴重違反公司規章制度和勞動紀律,公司系合法解除勞動合同。為此,白雲公司當庭提交金明的《勞動合同》及公司《員工手冊》。《勞動合同》第十八條約定:「乙方(金明)應嚴格遵守公司規章制度,服從公司管理,愛護公司財產,遵守職業道德及勞動紀律,如存在嚴重違反行為,公司可據此解除勞動合同……」;第三十五條約定:「本合同附件:《員工手冊》等為本合同附件,與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員工手冊》第11.9條中規定:「嚴禁私拿公司的物品,洩露公司的機密,否則一律按照盜竊行為論處,公司將予以開除並追究賠償責任」;第11.10條規定:「凡私蓋公章或盜竊公章,一經發現予以解除勞動合同,造成損失的,一發賠償……」金明表示認可《勞動合同》和《員工手冊》內容。

法院:辭退不違法,維權需合理

法院經審理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條第二款規定,勞動者應該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勞動者嚴重違反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本案中,白雲公司的《員工手冊》及各類規章制度均是金明勞動合同的附件,金明等人擅自將存放在公司財務部門的公章、營業執照、財稅資料等重要文件取走,已經違反了《員工手冊》的規定。金明雖表示其行為系與吳歡之間股東糾紛所致,但公司出資人之間因公司經營等問題產生的爭議也應該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通過合法途徑解決。金明等人採取的方式明顯已經超過了合理限度,可以認定為嚴重違反公司規章制度。退一步講,即便白雲公司的規章制度中沒有相應的禁止性規定,勞動者在未經用人單位許可的情況下,將用人單位的公章、營業執照、稅務資料等重要證照文件取走並掌控,勢必會影響到白雲公司的生產和工作秩序,金明的行為也構成了嚴重違反勞動紀律,因此法院最終認定白雲公司所做出的解除決定並無不當,雙方無需繼續履行原勞動合同。

法官釋法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勞動者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是用人單位制定的組織勞動和進行勞動管理的規則和制度的總和,是用人單位自主經營權的集中體現。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而勞動者也應在工作中按照規章制度規範自己的職務行為,遵守基本的勞動紀律。

《勞動法》第三條第二款中規定:「勞動者應當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這是對勞動者的基本要求,即便在規章制度未作出明確規定、勞動合同亦未明確約定的情況下,如勞動者存在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職業道德的行為,用人單位可以依據《勞動法》第三條第二款的規定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ß

同時,法官提醒,如勞動者認為用人單位管理不當,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訴諸法律尋求救濟措施,切莫通過違反公司規章制度甚至法律法規的形式「維權」。

供稿:海澱法院 景言

相關焦點

  • 隱名股東變更登記為顯名股東的條件
    以下主要討論:1、隱名股東如何變更為顯名股東,即,隱名股東請求公司變更其為顯名股東應當具備何種條件;2、隱名股東是否有權申請查閱公司會計資料。但吳增福對邵正益、法姬娜公司的借款系借貸關係,現債權債務關係仍然存在,並未作為註冊資本金。(二)吳增福主張1900萬元註冊資本金系虛假出資,但即使該1900萬元未出資到位,股東仍負有補充出資的責任,並不影響公司經營和對外承擔責任。(三)2013年5月31日邵正益、曹宗祠與王增國三人籤訂的協議書意思表示真實,內容合法,已經過一審庭審質證,吳增福無證據證明該證據為虛假。二、二審判決適用法律正確。
  • 籤訂隱名股東協議,顯名股東事後反悔,如何維護合法權益?
    協議籤訂後,我就出資了20萬元,公司也給我蓋了收據。之後,我利用我的優勢,給公司拉了不少客戶,並領取了分紅。一年過去後,公司的效益大增,王先生和張先生覺得我付出比他們少,便不再承認我是股東,他們跟我說,我交的是借款,公司章程上也沒有我的名字,要求我退出公司。我很生氣,但也很無奈,請問我能否請求法院確認我股東身份?
  • 外國人委託中國人隱名代持上市公司股份發生糾紛,法院這樣判
    近日,上海金融法院審結了一起股權轉讓糾紛案。7月4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金融法院獲悉,該案系全國首例對外國人委託中國人隱名代持境內上市公司股權行為效力以及相關投資收益分配原則作出認定的案件。
  • 隱名股東離婚時,如何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隱名股東,也稱為「實際投資者」,是指在公司章程,股東名冊,工商登記及其他材料中沒有出現但實際向公司注資的人。隱名股東的出現主要是由於他們的身份不允許,對股東數量的限制,政策要求等,因此他們主動或被動地選擇隱藏,不願或無法在公共信息中被提及。
  • 最高院:代持狀態在債權前,隱名股東不能對抗名義股東債權人執行
    名義股東債權人享有的利益是動態利益,而隱名股東享有的利益是靜態利益。同時根據權利形成的先後時間,如果代為持股形成在先,則根據商事外觀主義,債權人的權利應當更為優先地得到保護;如果債權形成在先,則沒有商事外觀主義的適用條件,隱名股東的實際權利應當得到更為優先的保護。
  • 上海金融法院審結一起外國人隱名代持上市公司股份的股權...
    中證網訊(記者 徐昭)7月4日,上海金融法院發布消息稱,國外投資者委託中國公民代持上市公司股份,雙方為代持股份的利益發生糾紛。近日,上海金融法院審結了這起股權轉讓糾紛案。該案系全國首例對外國人委託中國人隱名代持境內上市公司股權行為效力以及相關投資收益分配原則作出認定的案件。
  • 隱名股東如何成為顯名股東
    隱名股東是指為了規避法律或出於其他原因,借用他人名義設立公司、受讓公司股權或者以他人名義出資,但在公司章程、股東名冊和工商登記中都不記載自己為股東的實際出資人。相對應的,代隱名股東持有股權,記載於公司章程、股東名冊和工商登記上而沒有實際出資的,是名義股東。
  • 小股東權益該如何保障?廈門集美法院發布中小股東維權典型案例
    近日,集美區人民法院發布三個中小股東維權典型案例,包括中小股東的知情權、決策權和請求解散公司的權利等。法官分析說,中小股東在資本多數決的方式下,難以真正參與到公司決策和公司事務管理中。而這三個中小股東維權的典型案例,可以為中小股東合法維權提供借鑑。當前,我國有限責任公司越來越多呈現出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的結構,一些中小股東不參與公司日常經營決策。
  • 隱名股東身份的認定問題探析
    隱名股東為實際出資人,其出資是以顯名股東或稱掛名股東的名義投入公司,隱名股東與顯名股東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通常以合同或契約的約定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且不具有對抗第三人的效力。個人合夥是指兩個以上的公民按照協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夥經營,共同勞動。公司股東與其邀請投入資金的行為人並不符合名義出資人與實際出資人主體的法律特徵,雙方形成民法意義上的個人合夥民事法律關係。
  • 陝西高院:隱名股東無權排除申請執行人對顯名股東名下股權的執行
    應該說這種觀點是一種主流的司法實務觀點:最高人民法院(2019)最高法民再45號民事判決、山東高院(2019)魯民終1829號民事判決、江蘇高院(2019)蘇民申991號民事裁定、重慶高院(2019)渝民終240號民事判決等大多數判決都認為隱名股東無權排除申請執行人對名義股東名下股權的執行。
  • 誰可以發起訴訟來確認隱名股東的股東資格?
    隱名股東提起訴訟,確認自己享有股東資格,這在審判實踐中較為常見。那麼,如果隱名股東出於公司或自身債務考慮、不願意提起訴訟,其他人是不是有機會提起對他的股東資格確認之訴呢?答案是:有機會,名義股東、公司、公司債權人、隱名股東的債權人以及隱名股東轉讓股權後的受讓人,都有可能成為股東資格確認之訴的原告。
  • 隱名股東能否在執行異議訴訟中直接請求確認其股東資格和身份
    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隱名股東能否在執行異議訴訟中直接請求確認其股東資格和身份?故隱名股東對強制執行顯名股東股權提出執行異議之訴時,可以同時請求法院確認其股東資格。案情簡介一、中盛公司成立於2010年11月9日,股東包括顏明才、滕秀明、郭建生、徐名忠,其中出郭建生出資490萬元,持股比例為24.5%。
  • 996不合法,員工不接受加班被辭退,法院判支付賠償金!
    實務案例分享:劉某輝陳某輝拒絕接受強迫加班,傳動公司傳動公司以此為由將劉某輝辭退,法院認定傳動公司以此為由辭退劉某輝,系違法解除勞動關係,判決傳動公司向劉某輝支付違法解除勞動關係的賠償金4.8萬元。被告傳動公司答辯稱:傳動公司認可仲裁裁決,原告劉某輝作為質檢總經理,拒絕接受工作安排,屬於重大違紀,以此辭退原告劉某輝,合理合法,無需支付賠償金。
  • 十年經營,協議和決議上都是股東,還分紅,最高法院判決不是股東
    這個案件起訴是在2017年,一審法院是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原告姚明義請求法院:確認姚義明是天行健公司股東,享有天行健公司25%的股權;判決天行健公司、巨龍公司協助辦理姚義明為天行健公司股東的工商變更登記手續;本案訴訟費用由天行健公司、巨龍公司負擔。
  • 關聯交易損害公司利益,小股東如何訴訟維權?
    關於關聯交易侵權在實踐中也發生了很多,主要是大股東濫用自己的控制地位進行關聯交易,從而侵犯了公司利益,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維權呢?結合最新的《公司法司法解釋五》,本律師介紹一下基本的訴訟維權策略。一、關聯交易合法的前提司法實踐中,關聯交易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公平合理的關聯交易可以分散公司的風險、降低公司的經營成本。
  • 《民法總則》實施後隱名股東可對抗法院執行(特殊情形)
    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公司法》第32條第3款規定:「公司應當將股東的姓名或者名稱及其出資額向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登記事項發生變更的,應當辦理變更登記。未經登記或者變更登記的,不得對抗第三人。」而《民法總則》第65條的規定則把「不得對抗第三人」修正為「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
  • 隱名股東在執行異議之訴中可否同時請求確認股東資格呢?不同的法律...
    案情簡介 一、中盛公司成立於2016年11月9日,股東包括顏明才、滕秀明、郭建生、徐名忠,其中出郭建生出資490萬元,持股比例為24.5%。 二、郭建生與謝優春籤訂《協議書》、《補充協議書》,約定郭建生轉讓4.5%中盛公司股份給謝優春,並代其持有。
  • 浩碩民商法律實務丨產生爭議時,隱名股東的股東身份該如何確認?
    浩碩民商法律實務丨產生爭議時,隱名股東的股東身份該如何確認?隱名股東是指自己以另一個人的名義參與公司投資,自己是實際股東但不出現在工商登記或股東名冊上。舉例來說,A是顯名股東,B是隱名股東,A是公司登記的股東,但實際上的股東是B,A只是一個身份代理,不享有股東的實際權益。
  • 公司公章被私佔 該如何維權?
    青島新聞網5月9日訊(記者 陳志偉)公司公章被私佔,該如何維權?日前,萊西市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因公司公章佔有、使用而產生的糾紛,對實踐有一定參考意義。原告劉某某與被告宋某某系青島某物流有限公司的股東,分別佔股45%、55%。
  • 「一人公司」股東請求勿追加其為公司債務被執行人?法院判決:駁回...
    一人有限責任公司也就是俗稱的「一人公司」,公司財產與股東財產混同的情況時有發生,公司及股東未通過有限責任形式合理控制經營風險,導致產生財產混同後股東個人與公司共同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近日,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寶山法院)審結了一起執行異議之訴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