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學校優勢與劣勢
大多數家長希望孩子能上當地的優秀公立學校。這樣做的好處有很多,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孩子的同學們基本都是當地的。你會馬上融入當地社區成為其中的一份子,也不用每天花上幾小時送孩子上下學,或者擠地鐵和公交。在大城市,很多學校都會為英語水平不好的學生提供針對性的輔導,而且這一切都是免費的。
在小學階段,公立學校不會有私立預備學校那樣的專業老師,也不會有那麼完善的設施,但優秀公立學校的教學質量卻沒有打折。如果接著能上好的綜合學校,孩子未來的發展將會很順利。
然而公立學校並不會幫孩子準備 11+ 考試,如果想要上選擇性的招生中學,可能需要讓孩子從 5 年級開始接受輔導。
招生規則
很多家庭因為父母上班、租房費用或者房價的原因對想要居住的地點有一個大致的概念,但又想要在買房 / 租房前能先找到一所好學校,但除非你能有當地地址的證明文件,公立學校是不會給孩子入學資格的。
普通小學招生程序是 3 歲進入託兒所, 4 歲上學前班,有些會被分成嬰兒和幼兒學校,後者從 7 歲開始上學。大多數中學從 11 歲開始。
普通的申請流程是先有一個當地地址,在 1 月中旬申請小學,在升中學前一年的 10 月底申請中學,搬家的學生的截止日期可以延長至 12 月中旬。要注意的是選擇性的文法學校如今會在 9 月進行入學考試,提交申請的截止日期往往在 7 月份。
大多數公立學校都傾向於先招收需要照顧的孩子、有特殊醫療和社交需求的孩子,接著是有兄弟姐妹在讀的孩子。雖然公立小學不會按照學生能力或者天資來選擇學生(除了 london oratory junior house ),但教會學校往往會更青睞經常參加禮拜活動的家庭。世俗小學則往往根據居住的遠近來招生。
中學的招生規則則不盡相同,有些按照能力,有些則按照居住地、信仰,或者包括以上三者。世俗綜合學校會按照居住遠近來招生。根據成績選擇招生的文法學校有些根據入學成績排名招生,不考慮學生住在哪裡,也有些則只招當地學生。有些學校會把一部分入學名額給有天賦的學生,另一部分給積極參加教會活動的,還有一些則根據分級招收同等數量的不同能力級別的學生。
大多數學校都會考慮居住的遠近,當地政府一般會提供前一年學校招生區域的信息
私立學校優勢與劣勢
很多地方都有預備學校,這些學校班級人數少,有專業教師,學校會幫助學生為中學入學考試做準備,並提供申請學校的建議。
由於預備學校的聲譽至少部分是來自於畢業生的去向,因此學校會努力幫助學生考上最好的學校,但這並不意味著學校的教學水平一定會高於公立學校。
如果你馬上要搬家,可以考慮在 3-7 歲上預備學校學前班。有些在 3 歲進入就讀的孩子可能會在 4 、 5 歲搬家,因此會不斷有空位出來。而這類學校的缺點就是,在高年級的時候會花大量精力在準備 7+ 入學考試上。
私立學校既有隻選拔最優秀學生的 westminster 和 st paul 』 s 這樣的學校,也有幫助學生提前學習和適應社會的學生,招生條件也會有相應的不同。家長們可以通過學校排名來了解學校招生的嚴格程度。
招生規則
預備學校一般不在乎學生的住址,只要能付得起學費就行。很多倫敦預備學校需要在孩子出生時就報名。有些選擇性招生學校的報名時間很早就截止了,或者有指定的註冊日期,其他則是先來先到。家長們應該先了解好這方面的情況。最熱門的學校也有可能會在最後一刻有空位,很多非城市地區的預備學校在任何年級都有可能有入學空位。
在有附屬中學的一貫制學校中,即使孩子在 4 歲成功入學,也不意味著中學時還能留在這個學校,甚至 7 、 8 歲入學的學生也有可能在 11 或 13 歲被淘汰。
但孩子可能必須得經歷這些考驗。 3 歲時的入學考試可能需要孩子畫一幅畫、聽一個故事再回答問題等等,很多學校會讓孩子一起玩,然後從旁觀察。這一年齡段的選擇招生並不是完全科學的,當然失敗也不意味著孩子未來就沒有了希望。
另外,很多學校會在 7 、 8 和 11 歲設置數學和英語考試,也有可能會加上推理測試。學校還往往會對申請者進行面試,了解之前的就讀情況,也可能會進行一些集體活動來進行測試。
13 歲的入學考試更加複雜,有越來越多的學校會在 6 或者 7 年級進行事先考試。被選中的往往需要在 8 年級的普通入學考試考出好成績來確保自己的入學資格。對於已經在讀 7 或者 8 年級的家長來說,也許只能考慮哪些不進行事先考試的學校。
很多學生在第六級階段會換學校,有些單性別學校會同時招收男女生就讀第六級。公立和私立學校在這一階段幾乎都有一定的招生標準,一般包括了 gcse 成績、面試和入學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