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即失業」這是很多大學生即將畢業時的真實寫照。就業市場的飽和加上每年都不斷湧入社會的畢業生,導致就業壓力不斷增大。
在這樣的就業壓力下,每年這麼多畢業生是如何找到工作的,是通過什麼方法實現就業的。今天小編就帶來滿滿的「乾貨」。
即時就業
即時就業是指大學生在畢業前就通過學校推薦或者自己參加招聘會,與用人單位籤訂協議,畢業時即到籤約單位工作。
實現即時就業的方式有很多,主要表現為以下三種:
1 自主就業,雙向選擇
供需見面和雙向選擇是畢業生就業的重要方式。每年秋天各大高校都會組織雙選會供學生和企業進行雙向選擇,然後籤訂協議,等畢業後可以直接去籤約單位上班。
大學生還可以從人才市場,網上招聘平臺等渠道找到用人單位並投遞簡歷通過面試來實現就業。
2 參加公務員或事業單位考試,被錄用就業。
考試錄用是目前用人單位招聘畢業生的一種重要方式,同時也是畢業生就業的一條重要途徑,主要是國家機關考錄公務員、事業單位選用工作人員等。考試又包括面試和筆試。我國對國家機關行政人員實行公務員制度,國家每年都會招考公務員。因此報考國家公務員也成為部分大學生就業的渠道。當前參加公務員考試的大學生越來越多,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甚至出現數千名考生競爭一個崗位的現象。
3 國家項目就業國家項目就業是指大學生通過參加國家、地方就業項目來完成就業的一種方式。為促進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發揮中央和省市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引導和鼓勵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到西部、到貧困地區建功立業,制定並實施了一系列到基層就業項目,幫助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如「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三支一扶計劃」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特崗計劃」等。這些項目的實施不但鼓勵大學畢業生紮根基層,為建設小康社會貢獻聰明才智,而且促進了畢業生的就業,為畢業生的鍛鍊和成才及事業的發展創造條件。
靈活就業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順便賺點錢」靈活就業包括自由職業、意向就業等,例如作家、自由撰稿人、翻譯工作者、某些藝術工作者等。與傳統的就業模式相比,靈活就業具有靈活性強、自由度大、適用範圍廣、勞動關係比較鬆散等特點。靈活就業在一定程度上不同於正規的全日制工作,當事人與用人單位之間也沒有穩定的勞動法律關係,它的工作內容與收入相對不穩定。同時由於這類工作的「非強制性」,也要求當事人有很強的自覺性。
自主創業
自主創業是指大學畢業生不是尋求工作,而是選擇自己或與別人合作創辦公司。自主創業已成為目前大學畢業生一種新的就業途徑。它將大學生從一個僱員提升到僱主的位置,同時也對大學畢業生的個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國家各級政府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
升學深造
國內國外升學深造也是大學生就業的主要方式。國內本科生的考研,專科生的專升本,還有出國留學都可以提高大學生的知識層次,同時緩解個人的就業壓力,使就業變得輕鬆一些。
讀完這些,大家有沒有對大學生的就業渠道有一個初步了解呢?歡迎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