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淡水:東江流域繁華商貿集鎮 貢鹽由淡水河運送至京城

2020-12-19 聚熱文
 淡水老街。

淡水,南邊緊靠大亞灣,西與深圳接壤,是距香港和深圳特區最近的城鎮之一,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淡水因漁鹽而興盛,成就千年商貿傳奇。 而淡水老街,也成為惠州五個省級歷史文化街區之一,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惠州增添光彩。

貢鹽由淡水河運送至京城

淡水北宋時稱為「上圩」,後改名為「鍋篤塘」。自古以來,臨水而居是人類居住的首選。據考究,千年之前,淡水因有便利的水路、溫和的氣候、肥沃的土地,吸引人們在這裡捕魚耕種,繁衍生息。由於人口增加,農產品交易逐漸興旺起來,形成了鄉村集市貿易的場所「圩」。

淡水老街依淡水河而建,因淡水河而興。也有種說法,淡水「依河而生,因漁鹽而盛」,原因是,惠陽縣早在宋代已進行海鹽開採。當時,大大小小的鹽場遍布沿海的澳頭、稔山、平海、吉隆等地。僅澳頭鹽場就有十餘處鹽田,分布在南邊灶、巖背鄉、霞湧、大衝、媽廟、鹽灶等地,綿延20餘裡。由於這裡的水質、地質和天氣條件對發展鹽業生產有利,因而食鹽質量特別好,據說澳頭烏石村出產的食鹽曾作為貢品上送朝廷。清乾隆初年,清政府在淡水設鹽大使,管理歸善縣沿海一帶的鹽業生產,從而使惠州鹽業生產有了長足發展,擁有鹽場六處,即淡水、大洲、碧甲、稀白、石橋、小靖。1941年,國民政府設惠陽鹽場公署,隸屬粵東鹽務管理局,下設淡水分署、大洲分署、碧甲分署,是年採鹽達782887擔,成為粵東地區最大的鹽場之一,其生產的海鹽除供應本地外,還銷往香港、廣州及東江一帶。

至清乾隆初期,淡水形成了較大的集鎮,並改名為「淡水圩」,設立「司署」和鹽大使,圩市設在今淡水橋頭市場一帶。清鹹豐初年,淡水形成豬行街、大魚街、米街、燈籠街等商品交換專業街道,城四周築有民牆,長3150米,設東門、燒炮臺門、豬行門、河壩下門、木蓮橋門。

發達商貿業造就一方望族

發達的商貿業,造就了當地巨商富賈層出,成就了一個個名門望族,比如淡水鄧氏、秋長及鎮隆葉氏。

據《重修淡水鄧氏族譜後跋》(1933年版)記載,「吾族聚居淡水數百年於茲矣,族譜所載利生公於前清初葉由惠州至大鵬城營鹽業,旋遷至淡水因落居焉」,直接說明淡水鄧氏因鹽業而落戶淡水。

淡水鄧氏的鹽業生意壟斷一時、富甲一方。淡水鄧氏開基始祖鄧奕貴能承辦東江鹽務,是因其父親鄧利生在新安縣大鵬城有官職。

鄧奕貴遷到淡水定居時,才二十多歲,已娶妻,四個兒子也已出生,正當年輕有為。他在淡水剛做鹽業生意時,規模是很小的,但事實證明他是個非常有能耐的人,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把生意擴大了。淡水是個靠海的小鎮,那個年代山賊及海盜橫行,老百姓經常被騷擾,做生意的人也是小心翼翼。鹽業生意是「吃海」的生意,海盜無疑成了其最大的阻礙。而鄧奕貴能迅速將鹽業生意做大,勢必是黑白兩道都吃得開,他擺平了海盜,或者說能與海盜相安無事,為政者因此放心將鹽務交與他來經營。

淡水鄧家的鹽業生意到了鄧奕貴的四個兒子時代更是迅猛發展,奠定了淡水鄧氏家族稱霸一方的鹽商地位。鄧奕貴遷居淡水時,淡水三大姓為詹、戴、李,但鄧奕貴憑藉經商發家致富,且後代人丁繁衍興盛,使得鄧氏家族的威望和人口數量很快超過此三大姓,名震一方。

而據惠陽葉氏的族譜記載,生於明末的惠陽葉氏開基祖葉特茂是一位商人。清康熙元年(1662)驚蟄日,葉特茂和胞弟葉特盛以及一部分族人從興寧啟程南遷淡水,翻開了葉氏在淡水繁衍生息、成為當地著姓的篇章。

鎮隆崇林世居開基祖葉文昭(號崇林)也是經商起家,靠賣鹽為生,發家致富後於清嘉慶三年(1798)開始修建圍屋,取名為「崇林世居」。葉文昭還置下了兩三千畝良田,橫跨惠陽、惠東和寶安三地,成為一方富豪。

便利水運造就發達商貿

作為東江流域最繁華的商業集鎮之一,淡水老街規模龐大,格局完整,呈現格網狀,大多以傳統商業街道和生活巷道為主,部分街巷路面仍保留原有的青石板鋪設,古香古色。

淡水依託淡水河水運便利,商業貿易發達,並且,除了採鹽業外,惠陽縣歷史上較有名的傳統商貿生意還有紡織、陶瓷、冶鑄、藤竹製品、造船業等。據資料記載,淡水的紡織業興於唐,盛於宋。到明末清初,除廣州、潮州外,其產量與質量已居其他府之上。隋唐時期,淡水已有陶瓷製品生產;到了宋代,陶瓷生產已初具規模;清光緒二年(1876),新圩約場開辦了一家官營窯。

明清和民國時期,商業購銷全由私人經營。商店分布在惠州、淡水、橫瀝、平山、多祝等集鎮,主要行業有穀米、油、糖、柴、米、副食、百貨、藥材、布匹和金銀首飾等。惠州、淡水、平山各有商鋪過千家,其他集市也有百家以上店鋪。

值得注意的是,經濟的繁榮帶來了文化的興盛。清道光及鹹豐年間,淡水文化教育興起。清光緒十六年(1890),清朝「鐵筆御史」鄧承修告老還鄉時創辦了崇雅書院。崇雅書院迄今已有120多年歷史,是今崇雅中學的前身。崇雅書院培養人才數以萬計,遍布世界各地。葉挺、鄧演達、鄧仲元、鄭士良等惠州仁人志士也是從崇雅書院走出去的,故崇雅書院有「東江革命搖籃」之譽。

新中國成立前,惠陽縣有大小商店500多間,當時,貨源主要由廣州、惠州及香港(香港來貨主要是火水、百貨等)等地供應。淡水因此成為惠西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老城街區風貌猶存

淡水河兩岸如今已高樓林立,值得慶幸的是,淡水老街風貌猶存,保留著清代及民國時期的街巷格局和商品交易專業街道,以及成片的民居院落、宗祠建築群等,較完整地體現了惠州古老集鎮的風貌。

值得一提的是,淡水老街有成片集中的傳統建築,包括十處文物古蹟和105棟歷史建築,眾多近代名人故居分布其中,如「鐵筆御史」鄧承修、「陸軍上將」鄧仲元、「革命旗手」歐榘甲等人的故居。淡水老街歷史建築涵蓋了廟宇、宗祠、書院、茶樓、客家圍屋等多種建築類型,還有大量古樹名木、古井、過街樓等,集中體現了嶺南古老集鎮的傳統風貌和生活習俗。

始於北宋,建設至清末的淡水已具備行政、貿易、防禦、教育等功能,奠定了現在的老城區整體格局和風貌基礎。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淡水老街的繁華在歷史的進程中逐漸隱退。新中國成立後,曾經繁華一時的豬行街、米街、燈籠街等商品交換專業街道已名存實亡,它們留給後人的除了一個個印證當年繁華的名字外,就是口口相傳的記憶。在「文革」時期,淡水老街區諸如大魚街、九頭王街等都曾被改過名,改革開放後,在當地居民的強烈呼聲下,又改回原名。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侯縣軍 鍾暢新

相關焦點

  • 惠州文脈:惠陽淡水老街:千年古城煥發新生機
    廣東省歷史文化街區—淡水老城牌匾 這裡就是淡水古城的所在,它曾是東江流域最繁華的商貿集鎮之一。淡水老街依淡水河而建,因淡水河而興。千年以前,淡水因有便利的水路、溫和的氣候、肥沃的土地,先民在淡水河邊漁獵耕織,繁衍生息。
  • 【惠州文脈】惠陽淡水老街:千年古城煥發新生機
    廣東省歷史文化街區—淡水老城牌匾這裡就是淡水古城的所在,它曾是東江流域最繁華的商貿集鎮之一。淡水老街依淡水河而建,因淡水河而興。千年以前,淡水因有便利的水路、溫和的氣候、肥沃的土地,先民在淡水河邊漁獵耕織,繁衍生息。
  • 淡水:千年古墟展輝煌 打造「三宜」魅力城
    行走在淡水老城,恍如回到往昔繁華的老淡水。李錦添今年73歲,可以說見證了淡水發展的起起落落——珍合樓喝早茶曾一位難求,雜貨街人潮湧湧,正義街戲曲演出火爆,後來崇雅商圈、開城商圈、金惠商圈等逐漸崛起,淡水已經由原來「單核」商圈演變為「多核」商圈,城市在擴容提質,生活更加便利,人民幸福指數不斷提高。
  • 「惠州文脈」惠陽淡水老街:千年古城煥發新生機
    這裡就是淡水古城的所在,它曾是東江流域最繁華的商貿集鎮之一。歷經千年時光,原先堅固的城牆如今只剩下一段殘垣,原先風光的宅院也已牆體坍塌屋頂漏水……儘管如此,老街依舊人氣十足,街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近日在惠州舉行的2019廣東旅遊文化節上,惠陽作為分會場之一,正式向外界發布此線路。不少人迫不及待前往探訪,一睹這條千年老街今日的容顏。
  • 向科技借力 惠州淡水河「截汙」「控源」不放手
    南方網訊(記者/楊智明)6月5日世界環境日來臨之際,記者走訪了惠州淡水河流域,了解汙染防治攻堅情況。在惠州半島體育公園,水域上水草豐茂,白鷺翻飛,市民坐在岸邊悠閒垂釣。惠州半島體育公園淡水街道辦主任利敏是淡水河淡水段鎮級河長,她告訴記者,流經半島體育公園的淡水河屬於中上遊段,曾經這裡的水質屬於劣五類,主要是入河排口的治理不徹底,對汙水收集不完全,沒有全部進入汙水管網,部分汙水直排進河流。
  • 惠州惠陽淡水半島一號11期在售戶型/房價/地址/電話
    惠州半島1號位於惠陽淡水中心區別墅大盤,地處深汕高速公路以北,向南與惠陽區文化行政中心隔路相望,西北緊臨北環路,與葉挺故居-秋長鎮相望,西南與棕櫚島高爾夫球場相鄰,形成了行政、休閒、文化、體育、居住的中心區。
  • 廣東惠州淡水河水質為何能連跳兩級?
    2020年廣東省「治汙攻堅一號令」明確,全力推進惠州淡水河紫溪等5個國考斷面水質消除劣Ⅴ類。今年1月-8月,淡水河紫溪斷面氨氮、總磷濃度大幅下降,水質躍升至Ⅲ類水標準。「看到檢測結果時有些不敢相信,像是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惠州市生態環境局惠陽分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敏感慨,並特意將微信頭像設為淡水河風景照。這個「不可能」的任務如何完成?
  • 惠州大亞灣2020年房價-惠州淡水天安瓏城
    深圳地鐵14號線與惠州城軌1號線規劃建設中,天安瓏城平淡住所產權為70年物業種別,被淡水河分隔為南北兩個地塊,惠州大亞灣2020年房價-惠州淡水天安瓏城        天安瓏城位於惠陽主幹道人民路東側!
  • 淡水天安瓏城好不好-惠州淡水天安瓏城
    由開發商高額出資針對一期外立面進行美化升級,天安瓏城樓盤樓寬間距達217米。戶業主的相同好評獲得一期300多繽紛TOWN,更風雅的存在大城為業主打造更完竣,距離深汕淡水高速路口約740米。深圳地鐵14號線與惠州城軌1號線規劃建設中,天安瓏城是由天安中國集團投資建設,更風雅的存在大城為業主打造更完竣。
  • 深調研|惠州淡水河:異味沒了,遊魚多了,水鳥回來了
    一場大雨過後,泛起的泥沙讓惠州惠陽區半島文化公園旁的淡水河顯得渾濁,但這絲毫不影響林先生釣魚的心情。「以前水髒,還有臭味,沒人願意來河邊,現在水沒味道了,魚也多,一下都釣了好幾條。」說話間,林先生拋餌入河,不時有居民從河邊的棧道散步經過。幾年前,汙染嚴重的淡水河一度讓半島文化公園失去人氣。
  • 串聯紅色景點 惠州10條紅色記憶精品文旅線路約定你
    惠州紅色旅遊資源豐富,革命遺存遍布山水之間。紅色精神流淌在這座城市的血脈中,水乳交融,生生不息。在近代中國革命歷史中,惠州一直是東江地區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 線路2 遊將軍故裡品客家文化 行程規劃 Day1:惠陽區淡水老城牆(東徵軍淡水之戰舊址)——淡水祖廟(惠陽縣第二區(淡水)行政委員會成立大會舊址)——全嘉福
  • 大亞灣樓盤-惠州淡水御城水都怎麼樣
    御城水都雄踞深惠交界、淡水城央,位於惠陽區半島公園旁,納公園盛景為私家庭院,毗鄰淡水河,攬一河盛景,享一城繁華。  御城水都緊鄰惠陽區府,以城央為鑑,擁攬精華璀璨生活,周邊天虹、沃爾瑪、家樂福、人人樂,吉之島、萬達廣場諸大商超環伺。
  • 御城水都在哪-惠州淡水御城水都怎麼樣
    御城水都雄踞深惠交界、淡水城央,位於惠陽區半島公園旁,納公園盛景為私家庭院,毗鄰淡水河,攬一河盛景,享一城繁華。  御城水都緊鄰惠陽區府,以城央為鑑,擁攬精華璀璨生活,周邊天虹、沃爾瑪、家樂福、人人樂,吉之島、萬達廣場諸大商超環伺。
  • 淡水天安瓏城業主論壇-惠州天安瓏城
    引入各類特色美食餐飲,一層為黃金珠寶首飾與休閒餐飲,天安中國就免費高額出資一期美化事宜告知廣大業主,美化工程費用由天安瓏城全額出資,主寓居安閒感全力完竣業,淡水天安瓏城業主論壇-惠州天安瓏城        天安瓏城項目行動踐行信念。
  • 東江流域六市河長辦負責人交流跨界治水 新豐江水庫跨界合作治理...
    12月6日,廣州、深圳、韶關、惠州、河源、東莞六市河長制辦公室負責人齊聚河源,召開東江流域河長制湖長制工作第二次聯席會議,推動河長制湖長制從「全面建立」走向「全面見效」。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東江流域河長已超4.7萬人,現場籤署包括新豐江水庫在內多個跨界水域的合作治理協議。
  • 惠陽天安瓏城有什麼弊端端-惠州淡水天安瓏城
    亭臺樓閣取孩子散步社區園林中,惠陽天安瓏城有什麼弊端端-惠州淡水天安瓏城        擁有4D影廳和巨幕影廳,一直是惠灣的標誌性大城,被淡水河分隔為南北兩個地塊,致力完善業主居住舒適感,一層為黃金珠寶首飾與休閒餐飲!
  • 御城水都業主論壇-惠州淡水御城水都怎麼樣
    御城水都雄踞深惠交界、淡水城央,位於惠陽區半島公園旁,納公園盛景為私家庭院,毗鄰淡水河,攬一河盛景,享一城繁華。  御城水都緊鄰惠陽區府,以城央為鑑,擁攬精華璀璨生活,周邊天虹、沃爾瑪、家樂福、人人樂,吉之島、萬達廣場諸大商超環伺。
  • 惠州淡水保利陽光城-惠陽保利陽光城三期
    保利陽光城位於惠陽區淡水內環路西側(棕櫚島對面),總建面約86萬㎡,分四期開發,二期佔地約3萬㎡,建面約15萬㎡,除了緊鄰棕櫚島高爾夫優質資源外,項目依託淡水河優勢,打造惠陽美的河畔公園,實現內外公園體系的交相輝映,把家放在公園裡。
  • 廣東惠陽淡水老街整治收尾 10條街巷還原青石板
    廣東惠陽淡水老街整治收尾 10條街巷還原青石板 2014-07-31 10:34:10  從惠陽區淡水橋頭市場旁的淡水古城牆往裡走,那裡是有著百餘年歷史的淡水老街,曾是東江流域最繁華的商貿聚集地之一。  30日,記者從惠陽區方面獲悉,作為惠州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淡水老街綜合整治已經進入到了收尾階段,正義街、大魚街、米街等10條老街巷已完成了青石板鋪裝,初步還原了傳統風貌,而原有的殘舊電錶和線路也陸續改造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