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居民騎著摩託車在新鋪裝的青石板上駛過。
從惠陽區淡水橋頭市場旁的淡水古城牆往裡走,那裡是有著百餘年歷史的淡水老街,曾是東江流域最繁華的商貿聚集地之一。
30日,記者從惠陽區方面獲悉,作為惠州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淡水老街綜合整治已經進入到了收尾階段,正義街、大魚街、米街等10條老街巷已完成了青石板鋪裝,初步還原了傳統風貌,而原有的殘舊電錶和線路也陸續改造完畢。
「青石板鋪設,是從距離淡水古城牆最近的正義街開始動工的,共涉及正義街、燈籠街等10條歷史街巷,長約800米。」惠陽區文廣新局有關負責人透露,目前,這10條歷史街巷已經完成了青石板的鋪裝。
值得關注的是,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這些街巷路面大部分仍是青石板,但後來鋪設了水泥,老街的青石板傳統風貌也由此改變,不過,本次復原工作除了儘可能地將埋藏在地下的青石板、麻石「挖出來」,還特意從外地購買了大量同類型的石料進行修補鋪裝。
30日,記者在正義街、燈籠街、米街等街巷看到,除了腳下的路面變回了青石板,沿街商鋪的招牌也大多更換為了統一制式的木製招牌,就連各店鋪門前的擋雨棚也統一了風格和款式,以達到「修舊如故」的目的。
現場施工人員介紹,這些統一風格樣式的木製招牌,均出自淡水老街一家雕刻師傅之手,目前已經完成了近60塊招牌,預計近幾天可以完成剩餘的10塊招牌製作,而招牌上的字也交由惠陽的一些知名書法家題寫。
除了已鋪設的青石板和正在製作的木製招牌,老街中縱橫分布的104處歷史建築和10處文物保護單位,如今也在加緊修復之中,這其中就包括文昌廟、崇雅書院、壺園、鄧仲元故居、淡水祖廟遺址、鄧氏宗祠、珍合樓等。
此外,記者從惠陽供電局獲悉,與青石板同步改造的老舊線路、電錶、電箱,也同步實現了更換或改造,老電度表們正式宣告「退休」,老街居民已經用上了放心電、安全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