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師者,要想得到孩子的尊重和愛戴,首先要學會尊重孩子的人格,要儘量多的愛一個人,儘可能多地尊重一個人。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2004年上映的法國音樂電影,是電影史上教育題材的經典之作。故事發生在一所被稱為「池塘之底」的學校,相對學校來說,這裡實則更像是一個問題少年聚集中心。
這裡的學生,他們是外界眼中的壞學生,抽菸,盜竊,惡作劇是他們日常的行為。正如學校的名稱一樣,這裡是被所有人遺棄的角落,他們只能待在池塘深處,看不到未來看不到天空。
沒有天生就頑皮的「壞孩子」,他們只是淘氣的天使
在馬修先生沒出現之前,面對這群問題少年,家長們的做法是放任自流,學校的教育方式是嚴厲的懲罰。但這群孩子終究還是等來了他們的良師—馬修老師。
馬修先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不過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這所「池塘之底」學校的助理教師。
到任後馬修發現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體罰在這裡司空見慣,而令他更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所以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馬修認為這些孩子並非天生就是「壞孩子」,他們身上都有著自己的閃光點,只要予以正確的教育引導,他們依舊是那個可愛的小天使。
堅持尊重學生
不同於其他人對孩子的體罰,馬修先生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給予著每一個孩子尊重。他認真地找尋著每一個孩子身上的優點,引導著他們走向正確的路途。
因為尊重,馬修獲得那個總是很膽小又固執的佩皮諾的信任,結束他漫長的周六等待,成為他人生中「父親」形象。
因為尊重,他不丟下任何一個學生。在組建合唱團之後,他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來。並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音色,給他們安排相對應的位置。即使是總是走調的學生和不會唱歌的學生,他也能夠讓他們成為樂譜架和指揮助理。
堅持寬容學生
在馬修先生剛剛來到這所「池塘之底」時,他揪出導致麥神父受傷的罪魁禍首,葛賀克。但卻沒有上報院長,而是讓葛賀克親自去照顧麥神父。
馬修要讓葛賀克明白,我可以寬容你所犯的錯誤,但每個人都要承擔自己的所作所為,即使最初這個錯誤是一個漫不經心的惡作劇。
當莫杭治在黑板上畫他的樣子以逗樂全班學生的時候,他沒有生氣,而是以回畫莫杭治的方式巧妙地解決。而即使是在被莫杭治用墨水包砸中之後,他仍然在指揮時溫柔地看向莫杭治。
他的寬容就像音樂,讓人放鬆,也引導著人走向更加光明、更加有希望的方向。
電影最後的結局並不是傳統意義上那麼圓滿,因為一個孩子的惡作劇,馬修老師被迫離開了這個校園。
當馬修老師落寞地走出學校,一架又一架的紙飛機伴隨著學生們動聽的歌聲落下。他彎腰拾起承載著學生們心意的字句,一張一張看過去,心中悲傷漸漸被歡喜所取代。那一刻他知道,他所堅持這麼久的事情是多麼的有意義,這群淘氣的孩子終於變成了純潔的天使。
面對這樣一群問題學生,如果家長和老師都選擇了放棄他們,可能他們的未來真的就如校名一樣,永沉池塘之底。希望家長和老師們對待那些心智尚未成熟的淘氣孩子們,多一點耐心,多一點寬容。而你的堅持,有可能會就此改變孩子的一生。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內容,想要了解更多教育方法,點擊作者頭像查看更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