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在」之一:美國高校見聞之校園篇

2020-12-09 鷹視狼顧之天下

隨著中國與世界各國學術交流的日益緊密,高校之間相互派遣學生和教師進行短期學術交流日漸頻繁。而由於新冠疫情的爆發,在現階段前往海外留學和出國進行學術交流,似乎已經變成了一種非常危險的舉動。但我相信,生活終究還會繼續。中國的留學生們在疫情過後,依然會大批地走出國門,四處求學。而中國高校和世界各國高校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也會很快恢復。回想自己曾經親身經歷的海外學術交流,已經是八年之前,但一切卻恍如隔日。

2012年11月,作為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MBA中心代表團的一員,我和其它幾位教授和學生代表,一起應邀前往美國密蘇裡大學堪薩斯分校參加一個學術交流活動。

密蘇裡大學堪薩斯分校(簡稱UMKC)是一所四年制公立大學,成立於1929年,1933年開始正式招生。1963年,該校加入密蘇裡州大學系統。此系統包含了四所大學,它們分別是哥倫比亞分校、蘿拉分校、聖路易斯分校和堪薩斯分校。

堪薩斯城位於美國版圖的正中央,共有約190萬人口。在城市規模與藝術文化等方面,堪薩斯城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因為在城市各處擁有200多座噴泉,故而堪薩斯城有噴泉之城的美名。而堪薩斯分校位於這樣一座寧靜優美的噴泉城市中,校園風景自然也十分獨特,綠茵環繞,楓林處處。可惜我們去的時間不對,否則初秋前往,面對一片火紅,多半就會感受到唐代詩人杜牧在《山行》中描繪的情景:「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與中國高校不同,美國高校一般都採取的無校門、無圍牆、無保安的「三無」。不管我們參加交流的密蘇裡大學,還是後來前往參觀的世界名校-史丹福大學,都是如此。如果你是第一次來到這裡,要想尋找校門,肯定會失望,因為這裡根本就沒有校門。既然沒有校門,圍牆當然更加不會存在。整個大學雖然佔地數百畝,卻和周邊的民宅以及企業完全溶為一體。綠樹環繞,芳草如茵,零星住宅和商店點綴期間。所不同的,就是校園區內,相對更加寧靜安詳。

當我們漫步在校園內,看著綠樹環繞中一棟又一棟造型別致的樓房,興致勃勃研究著路邊的銘牌。哦,這邊是法學院,那邊是計算機學院,每一棟樓就是一個學院的辦公和教學大樓,這一點和國內高校倒是完全相同。而我們訪問交流的布勞克管理學院,則是一組低矮的、古色古香的二層建築。我還在納悶,為什麼管理學院這麼小?走進門卻豁然開朗,原來這裡還有著地下三層,諸多教室和科研辦公室都在地下。而一旁正在興建的四層大廈,就是管理學院的新大樓。

不過,令人驚訝的是,諾大的校園,不管是各個學院門前還是四通八達的柏油馬路上,居然都看不見什麼行人。既無隨意閒逛的學生,也無行色匆匆的教授或校工。而堪薩斯分校可是擁有註冊學生高達一萬五千人的大學啊!這是怎麼回事?

原來,美國大學並不提倡學生全部住校,考慮學校宿舍有限,多數學生都是住在校外或自己家中。根據課表,再開車前來上學。一位美國學生就坦言,她每次上課,都要駕車40分鐘,趕到學校。下課後,如果沒有什麼活動,就開車回家。如此一來,就減輕了學校的住宿壓力,而學生也能省下一筆不菲的住宿費用。當然,這也是因為美國的油價實在便宜,要是換成中國,不要說每天開車40分鐘去上課,就是每周去那麼兩三次,油費就足以令人苦惱萬分了。

美國高校「無保安」,並不是說大學就不需要安全。而是美國高校校園的治安,一般都是完全委託給校園警察局負責。美國校園警察一般承擔兩方面的職能:一方面是執法的職能,就是依照法律規定打擊犯罪、保障學校財產和師生員工的生命財產安全。另一方面就是安全管理的職能,為安全防範、預防犯罪、為師生安全服務。平常似乎根本看不見他們的身影,有報案發生後,他們就會出現。而那個警察局的存在,也完全沒有任何顯眼之處,就是那麼普普通通的一座小樓,既無警燈閃爍的警車,也無膀大腰圓的警察忙碌進出。大概是因為工作時間,校園警察都在校園各處巡邏執勤吧!

在我們的理解中,大學應該是開放的、海納百川、包容萬象。相比中國大學爭相修建各種氣派奢華的校門,圍牆高聳、校門口保安林立的景象,美國大學的「三無」現象,似乎更加符合人們對大學的理解。畢竟,一個底蘊深厚、在學術領域獨領風騷的大學,不必依靠任何校門和圍牆,其濃鬱的學術氛圍和寧靜的學習環境,已經足以令人敬畏,為之震撼!

密蘇裡州立大學堪薩斯分校
堪薩斯分校BLOCH管理學院

相關焦點

  • 「我思故我在」之二:美國高校見聞之學習篇
    美國高校實行的開放式教育。其教育特點就在於重視引導學生和啟發學生,注重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學子,遠渡重洋,來到美國求學。很多家長都很讚賞美國式教育,當然這其中也有一定道理。但他們卻忽略了美國式的開放式教育對學生本身的要求:自律和自覺。
  • 「我思故我在」之三:美國高校見聞之創業與創新發展篇
    此次美國之行,收穫最大的就是我們在洛克管理學院參與的「創業與創新發展」項目交流。在雙方的交流學習中,我們不僅聽取了美方教授的相關授課,也參加了雙方學生的互動交流,還與美方管理學院等高層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 管他垂不垂直,我就想分享點見聞,我思故我在
    但是打破常規,不落俗套,獨樹一幟自己心裡上會感覺很爽,但可能會招規則的制定者討厭,說不定討厭也談不上,因為他根本看不見你,獎勵少之又少,甚至還會有懲罰,出不了頭成年人都會去權衡利弊,統治者用規則來維護次序。這我想到了《黑鏡》第一季第二集的一個故事。
  • 我思故我在,我行故我知
    前半句是笛卡爾說的,後半句是我狗尾續貂不當真,為什麼要寫這個主題呢?還不是今年的魔幻事情太多了!上學時候老師和我們說我思故我在是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說這是把思想作為世界中事物產生和存在的根源與基礎,是不對的。
  • 論笛卡爾「我思故我在」
    恰如我沒必要了解月亮的一切才能說我愛月亮,我寧可永遠不去知道它也滿目瘡痍,但是總存在一種事物是恆久存在的。正如笛卡爾所說的「我思故我在。」本文的主題即是對笛卡爾「我思故我在「的觀點進行討論。1.「我思故我在」的含義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是笛卡爾全部認識論哲學的起點,也是他「普遍懷疑」的終點。他從這一點出發確證了人類知識的合法性。
  • 重新審視我思故我在
    思來想去十多天,還是決定寫下這篇。記得高中政治老師在講到唯心主義的時候,大家都不以為然,覺得唯心論很搞笑,然而我卻將這句「我思故我在」深深刻在了腦子裡,不時便思考其含義。終於2020年的年初,一系列的事情出現,網絡上是風起雲湧,輿論導向隨波逐流,終究消失在3月1號,讓我重新審視了這句話,我思故我在,作為一個人,要對事物有自己的思考與判斷,而不是盲目跟風,被別人當槍使。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多的數不勝數,尤其是今年開始,幾乎每天都會發生這樣的事,堪稱魔幻。
  • 我思故我在,我醜故我學
    歡迎收看文韻未央第1142期原創精英文學作品文 | 宸奕 · 編輯 | 沫子本期音樂 | The Real Slim Shady - Eminem「I think, therefore I am」.中文譯作「我思故我在
  • 我思故我在——人存在的意義
    微笑著思考著畢業已將近3年了,平時逛知乎,驚嘆這麼多大神「人在美國,剛下飛機,謝邀」!所以我想在這裡分享我的所感所想,聖人曾說:我思故我在!現在思考這句話說得很實在!西方哲學家笛卡爾說過「我思故我在」,人因為聯繫互動而存在,微信、QQ、釘釘、郵箱、各類網站,不一而足,都是為了人們的聯繫互動。因為聯繫互動,我們有所思有所感,思維的碰撞,不斷進步完善,這是生活積極的信號。
  • 我思故我在?
    除了直角坐標系,笛卡爾留給我們的還有「我思故我在」的哲學,以及在方法論、物理學、天文學、邏輯學、幾何學、代數學、心理學、生理學等諸多方面的建樹(甚至設計了矯正視力的透鏡)。他從自己的學術生涯中總結4條規則:1.絕不承認任何事物為真,對於我完全不懷疑的事物才視為真理; 2.必須將每個問題分成若干個簡單的部分來處理;3.思想必須從簡單到複雜;4.我們應該時常進行徹底的檢查,確保沒有遺漏任何東西。笛卡爾強調科學的目的在於造福人類,使人成為自然界的主人和統治者。
  • 我思故我在---《哲學的邀請》~1
    「我思故我在」,是法國哲學家笛卡爾提出的一個命題,早就看到過,但一直未深入去了解。這兩天聽了西班牙哲學家費爾南多的《哲學的邀請》,才對它有了一個較為深入的印象。有時候耳聞目睹人的死亡,我總會想:要是人沒有思想就好了。一美國著名哲學家普特南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曾提出過一個著名假說「缸中之腦」,他說:想像有一個瘋狂的科學家,他把你的大腦從脖子上切下來,放到一個水缸裡面。
  • 陳慶貴:我思故我在,永葆思想「殺傷力」
    以時評雜文寫作為主,兼及詩歌散文,作品散見新京報、中國青年報、南方周末、南方都市報、雜文報、雜文月刊、香港大公報、成報、美國僑報等,已出版時評雜文集三部。    紅辣椒:您是什麼時候開始評論寫作的?有什麼精彩的小故事和我們分享下嗎?    陳慶貴:我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嘗試評論寫作。有數則片斷竊謂精彩,時常激勵我筆耕不輟。
  • 我思故我在,生活之準則
    「我思故我在」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是說,我既然在思考,那麼在這個世界上一定存在著一個「我」,這個「我」是思考的主體。更簡潔明了的解釋就是,每個人都是一個「我」,都有思考的能力,因此,人人都能理性地思考。
  • 「我思故我在」到底是什麼意思?
    「我思故我在」是被稱為現代哲學之父的笛卡爾的一句名言,這句話拉丁文原文是 Cogito ergo sum ,對於這句名言如何解釋學者們目前還是爭論不休,比較權威的解釋如下:     「我思故我在」是笛卡爾全部認識論哲學的起點,也是他「普遍懷疑」的終點。比較權威的解釋是:「我無法否認自己的存在,因為當我否認、懷疑時,我就已經存在!」
  • 「我思故我在」的笛卡爾
    笛卡爾說:「當我把一切事物都想成是虛假的時候,這個進行思維的『我』必然非是某種東西不可。」由此,笛卡爾在懷疑的思維中認識到「我思故我在」。這句「我思故我在」就成了笛卡爾的名言。在思維中發現了自己的存在,而且只有在思維中"我"才是存在的。因此,「我」的本質在於思維。懷疑、理解,肯定、否定,設想、想像都是思維。思維是精神的本質,而精神永遠在思維。
  • 談談對「我思故我在」的理解
    【背景一】我思故我在屬於唯心主義觀點,法國哲學家笛卡爾的哲學命題,意思是:「當我懷疑一切事物的存在時,我卻不用懷疑我本身的思想,因為此時我唯一可以確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比較權威的解釋是:「我無法否認自己的存在,因為當我否認、懷疑時,我就已經存在!」
  • 「我思故我在」的命題,對還是錯?
    法國哲學家笛卡爾提出了著名的論斷:「我思故我在」,笛卡爾不僅僅是一位哲學家,還是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在科學方面有所建樹的研究者,跟純粹在只在文學哲學上「深耕」的人,還是有區別的,他們會更嚴謹,更理性,理論會更紮實。
  • 笛卡爾|我思故我在,我在故上帝在
    獨斷論者萊布尼茨首先笛卡爾是位數學家,相傳他用一個數學函數式給一位公主表白,聰明的公主用表達式畫出了相應的曲線,於是發現那是一顆心的形狀,馬上就明白了笛卡爾的求愛之心。我思故我在主觀傾向的」我思故我在「笛卡爾認為要想發現確切的真理,就不能再依賴過去任何的哲學家,他必須從自己的理性出發,發現理智確定性的基礎。
  • 香海禪音 | 我思故我在
    於是他得出一個可以為真的起點——「我思」,「我思」需要一個主體——「我在」,結論是「我思故我在」。這位年輕人從「火爐」中爬出來後,宣稱自己解決了人類理性的難題。大家想必已經知道,這位愛思考——或者說愛懷疑——的年輕人,名叫讓內·笛卡爾。各位在中學學解析幾何的時候,聽說過作為數學家的笛卡爾。事實上,笛卡爾還被公認為近代哲學及近代心理學的開創者。
  • 我思故我在-這不是一句空話
    「我思故我在」而我的生活,奠定了我生活在沒有光明的世界。我生活在一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高一那年舅舅看不下去,將自己家破舊的電腦送給我了,說是有了電腦會方便我查閱資料,更好的學習。但是我直到高二下半年,才真正使用了這臺電腦。
  • 師說學涯|丁曉雯——我思故我在
    學業是大學生立身之本,是大學生應當集中精力努力掌握的知識、能力和素質體系。具備和擁有好的學業,才會有好的就業、好的職業。站在大學校園門口,我們必須思考自己的學業。對待學業,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我思故我在。進入大學後,我們究竟應該幹什麼? 一些大學生對此感到十分迷惑。還是那句老話:大學生的天職是學習,大學是學習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