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與世界各國學術交流的日益緊密,高校之間相互派遣學生和教師進行短期學術交流日漸頻繁。而由於新冠疫情的爆發,在現階段前往海外留學和出國進行學術交流,似乎已經變成了一種非常危險的舉動。但我相信,生活終究還會繼續。中國的留學生們在疫情過後,依然會大批地走出國門,四處求學。而中國高校和世界各國高校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也會很快恢復。回想自己曾經親身經歷的海外學術交流,已經是八年之前,但一切卻恍如隔日。
2012年11月,作為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MBA中心代表團的一員,我和其它幾位教授和學生代表,一起應邀前往美國密蘇裡大學堪薩斯分校參加一個學術交流活動。
密蘇裡大學堪薩斯分校(簡稱UMKC)是一所四年制公立大學,成立於1929年,1933年開始正式招生。1963年,該校加入密蘇裡州大學系統。此系統包含了四所大學,它們分別是哥倫比亞分校、蘿拉分校、聖路易斯分校和堪薩斯分校。
堪薩斯城位於美國版圖的正中央,共有約190萬人口。在城市規模與藝術文化等方面,堪薩斯城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因為在城市各處擁有200多座噴泉,故而堪薩斯城有噴泉之城的美名。而堪薩斯分校位於這樣一座寧靜優美的噴泉城市中,校園風景自然也十分獨特,綠茵環繞,楓林處處。可惜我們去的時間不對,否則初秋前往,面對一片火紅,多半就會感受到唐代詩人杜牧在《山行》中描繪的情景:「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與中國高校不同,美國高校一般都採取的無校門、無圍牆、無保安的「三無」。不管我們參加交流的密蘇裡大學,還是後來前往參觀的世界名校-史丹福大學,都是如此。如果你是第一次來到這裡,要想尋找校門,肯定會失望,因為這裡根本就沒有校門。既然沒有校門,圍牆當然更加不會存在。整個大學雖然佔地數百畝,卻和周邊的民宅以及企業完全溶為一體。綠樹環繞,芳草如茵,零星住宅和商店點綴期間。所不同的,就是校園區內,相對更加寧靜安詳。
當我們漫步在校園內,看著綠樹環繞中一棟又一棟造型別致的樓房,興致勃勃研究著路邊的銘牌。哦,這邊是法學院,那邊是計算機學院,每一棟樓就是一個學院的辦公和教學大樓,這一點和國內高校倒是完全相同。而我們訪問交流的布勞克管理學院,則是一組低矮的、古色古香的二層建築。我還在納悶,為什麼管理學院這麼小?走進門卻豁然開朗,原來這裡還有著地下三層,諸多教室和科研辦公室都在地下。而一旁正在興建的四層大廈,就是管理學院的新大樓。
不過,令人驚訝的是,諾大的校園,不管是各個學院門前還是四通八達的柏油馬路上,居然都看不見什麼行人。既無隨意閒逛的學生,也無行色匆匆的教授或校工。而堪薩斯分校可是擁有註冊學生高達一萬五千人的大學啊!這是怎麼回事?
原來,美國大學並不提倡學生全部住校,考慮學校宿舍有限,多數學生都是住在校外或自己家中。根據課表,再開車前來上學。一位美國學生就坦言,她每次上課,都要駕車40分鐘,趕到學校。下課後,如果沒有什麼活動,就開車回家。如此一來,就減輕了學校的住宿壓力,而學生也能省下一筆不菲的住宿費用。當然,這也是因為美國的油價實在便宜,要是換成中國,不要說每天開車40分鐘去上課,就是每周去那麼兩三次,油費就足以令人苦惱萬分了。
美國高校「無保安」,並不是說大學就不需要安全。而是美國高校校園的治安,一般都是完全委託給校園警察局負責。美國校園警察一般承擔兩方面的職能:一方面是執法的職能,就是依照法律規定打擊犯罪、保障學校財產和師生員工的生命財產安全。另一方面就是安全管理的職能,為安全防範、預防犯罪、為師生安全服務。平常似乎根本看不見他們的身影,有報案發生後,他們就會出現。而那個警察局的存在,也完全沒有任何顯眼之處,就是那麼普普通通的一座小樓,既無警燈閃爍的警車,也無膀大腰圓的警察忙碌進出。大概是因為工作時間,校園警察都在校園各處巡邏執勤吧!
在我們的理解中,大學應該是開放的、海納百川、包容萬象。相比中國大學爭相修建各種氣派奢華的校門,圍牆高聳、校門口保安林立的景象,美國大學的「三無」現象,似乎更加符合人們對大學的理解。畢竟,一個底蘊深厚、在學術領域獨領風騷的大學,不必依靠任何校門和圍牆,其濃鬱的學術氛圍和寧靜的學習環境,已經足以令人敬畏,為之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