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在」之三:美國高校見聞之創業與創新發展篇

2020-12-13 鷹視狼顧之天下

此次美國之行,收穫最大的就是我們在洛克管理學院參與的「創業與創新發展」項目交流。在雙方的交流學習中,我們不僅聽取了美方教授的相關授課,也參加了雙方學生的互動交流,還與美方管理學院等高層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布勞克管理學院是少數將商學院和公共管理學院合二為一的學院,其辦學宗旨即為私人企業和政府非營利機構培養創業型領導人才。根據《普林斯頓評論》最新排名,布勞克管理學院在創業和創新項目管理研究方面,在全美和全世界排前五名。其學術帶頭人邁克教授更是世界最優秀的創業和創新項目學者,排名世界第一。

密蘇裡大學堪薩斯分校的「創業與創新發展」項目,之所以能獲得學術界和商業企業界的認可,是因為它所包含的內容,完全符合了企業和學生的最緊迫需求。對於商界精英來說,他們渴望獲得的是具有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性的發展投資方向。而對管理學院的學生來說,他們不缺乏創新的激情和理念,也完全可能在商學院學習的過程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發現某個在未來能夠成為點石成金的投資熱點,正如當年雅虎、蘋果那樣的新企業、新科技,但由於學生自身資源的不足,本人缺乏投入實踐的資金和實際操作的經驗,往往無法將理念付諸實施。而布勞克管理學院的「創業與創新發展」項目的核心和精髓,就在於為兩者之間,搭起了一座橋梁,使之雙方能夠得以良性互動,共同雙贏。

據一位參加交流的美方學生介紹,他之所以報考布勞克管理學院的MBA,就是衝著學院的「創業與創新發展」項目。雖然美國很多高校的商學院都對學生的創業抱著很大的希望和熱情,也提供了高額的獎學金項目。但僅僅擁有熱情和希望,以及一筆用以啟動項目的獎學金,顯然還是遠遠不夠的。根據統計,在美國,大約90%的新興企業或公司,將會在3年內失敗關門。雖然我們說,美國有著相對寬鬆的商業環境、相對完善的法律和稅收政策,但面對成熟、競爭激烈的市場,很多滿懷熱情和雄心勃勃的創業者,也很難熬過這最艱苦的頭三年。而布勞克管理學院的教學目標和一切行動指南,就是針對這嚴酷競爭的企業存活率,力爭將本校學生所創建的新企業和新公司,熬過這艱苦的頭三年,將成活率由10%提升至30%。

要達到這一目標,布勞克學院所採用的方法簡單卻很有效。首先,每一個進入學院學習的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結成一個個相對親密的團隊。團隊的每一個成員,都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個體,而是凝聚成合力。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團隊成員們能夠各展所長,不論是在學習上、生活中,還是創業發展的思維碰撞中,都能獲取他人的幫助和力量,有效避免了單打獨鬥的窘迫和勢單力薄。團隊組建完畢之後,每個團隊,在經過一定時間學習和思考後,都可以帶著自己團隊的創業項目,參加學校組織的創業項目審核。

其次,學員團隊項目的審核,將不只是面對學校的導師和教授,還要面對學校邀請的評審委員會。學員團隊的創新項目申請,在經歷了院系、學校的初步評審後,實行優中選優,少數的幸運兒將有機會面臨學校邀請的特別評審委員會的審核。每一屆評審委員會,都會有20個來自當地企業、工商、法律、稅收等各方面的專家或領導擔任。這些評審委員的存在,就是來對項目進行「雞蛋裡挑骨頭」。對於每一個項目的介紹,團隊成員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以PPT的形式介紹完畢,然後接受評選委員會的輪番轟炸和嚴厲質詢。你的項目有何新穎之處?如何能吸引或打動投資者?公司成立後又如何吸引消費者?在這些各自領域的專家或「老法師」的眼中,你的項目賣點是否夠新穎?是否有足夠的吸引力?基本就代表了廣大消費群體的看法。在這樣的審核下,任何弄虛作假、不切實際、或假大空的東西,都會瞬間被掃地出門,留下的只能是確實有發展前景的項目,才可能獲得認可。當然,經歷過了這樣嚴苛評審,學校給予的創業基金是非常豐厚的,更重要的是,時刻關注新項目、新熱點的各類風險投資也會給予一定的青睞和支持!

最後,項目審核通過之後,資金落實到帳,開始進入實際操作,學校並不會就此撒手不管,而是繼續追蹤項目進展,並給予大力扶持。這種扶持並不單純是資金方面的,而是涉及法律、稅收等各方面。當然,團隊學員在獲取項目發展資金,註冊成立新公司之後,很重要的一個工作就是和學校導師聯繫。每個月,都必須完成一份工作報告,提交給導師,用以評審新公司的運營情況。在這份報告中,涵蓋了新公司的商業計劃、財務計劃、銷售計劃、投資計劃、成本管理、費用支出明細等,當然還有每月的最低銷售額,以及今後每年的利潤指標。要完成這樣的工作,對任何一個創業者來說,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是必須花費許多時間和精力,對公司的營運也會有影響。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上來說,通過學校導師的「即時追蹤」和「緊密關注」,遇到問題,雙方可以深入交流,新公司的發展就能夠始終穩步運行在良性軌道上,不至於讓缺乏經驗的學員們在實際操作中偏離方向,最終引發災難性後果。

三天的交流,顯然無法讓我們深入了解美國創業和創新發展項目的核心內容。儘管時間短暫,令人意猶未盡,但卻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感覺獲益匪淺。布勞克管理學院在此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和優秀成果,值得我們學習,更值得我們深思。通過本次交流,我相信,如何從「美國高校創業與創新發展項目」的研究和發展中汲取寶貴經驗和先進理念,因地制宜,在教學和實踐方面實現新的突破,對於國內企業和相關高校來說,同樣具有更加深遠的重要意義!

相關焦點

  • 「我思故我在」之一:美國高校見聞之校園篇
    隨著中國與世界各國學術交流的日益緊密,高校之間相互派遣學生和教師進行短期學術交流日漸頻繁。而由於新冠疫情的爆發,在現階段前往海外留學和出國進行學術交流,似乎已經變成了一種非常危險的舉動。但我相信,生活終究還會繼續。中國的留學生們在疫情過後,依然會大批地走出國門,四處求學。
  • 「我思故我在」之二:美國高校見聞之學習篇
    美國高校實行的開放式教育。其教育特點就在於重視引導學生和啟發學生,注重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學子,遠渡重洋,來到美國求學。很多家長都很讚賞美國式教育,當然這其中也有一定道理。但他們卻忽略了美國式的開放式教育對學生本身的要求:自律和自覺。
  • 管他垂不垂直,我就想分享點見聞,我思故我在
    但是打破常規,不落俗套,獨樹一幟自己心裡上會感覺很爽,但可能會招規則的制定者討厭,說不定討厭也談不上,因為他根本看不見你,獎勵少之又少,甚至還會有懲罰,出不了頭成年人都會去權衡利弊,統治者用規則來維護次序。這我想到了《黑鏡》第一季第二集的一個故事。
  • 近觀美國創新創業生態之樹
    陳 姚 (中國人民大學招生就業處副處長 創業學院執行副院長)斯坦福工程學院的實驗室會場外的牆上貼滿了Plug & Play公司的合作企業史丹福大學學生的創意產品 圖片由作者提供10月末,筆者應美國Plug & Play公司邀請,前往矽谷參加了其秋季峰會,並拜訪了史丹福大學等高校有關負責人,考察創新創業教育經驗成果和實踐方案
  • 陳慶貴:我思故我在,永葆思想「殺傷力」
    以時評雜文寫作為主,兼及詩歌散文,作品散見新京報、中國青年報、南方周末、南方都市報、雜文報、雜文月刊、香港大公報、成報、美國僑報等,已出版時評雜文集三部。    紅辣椒:您是什麼時候開始評論寫作的?有什麼精彩的小故事和我們分享下嗎?    陳慶貴:我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嘗試評論寫作。有數則片斷竊謂精彩,時常激勵我筆耕不輟。
  • 我思故我在?
    據說費馬(Pierre deFermat, 費馬大定理的那個費馬)也獨立構造了直角坐標系,但是沒有公開發表(小朋友們,想讓你的名字被歷史記住,名垂青史,記得一定要公開發表自己的「創新」,否則爛在你腦子中、肚子中,終究是浪費!)。也有的說歷史上Nicole Oresme (1320–1382) 使用了類似於笛卡爾坐標系的工具。但是現在,教材中要麼笛卡爾坐標系,要麼直角坐標系。
  • 我思故我在,我行故我知
    前半句是笛卡爾說的,後半句是我狗尾續貂不當真,為什麼要寫這個主題呢?還不是今年的魔幻事情太多了!上學時候老師和我們說我思故我在是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說這是把思想作為世界中事物產生和存在的根源與基礎,是不對的。
  • 我思故我在,生活之準則
    「我思故我在」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是說,我既然在思考,那麼在這個世界上一定存在著一個「我」,這個「我」是思考的主體。更簡潔明了的解釋就是,每個人都是一個「我」,都有思考的能力,因此,人人都能理性地思考。
  • 師說學涯|丁曉雯——我思故我在
    學業是大學生立身之本,是大學生應當集中精力努力掌握的知識、能力和素質體系。具備和擁有好的學業,才會有好的就業、好的職業。站在大學校園門口,我們必須思考自己的學業。對待學業,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我思故我在。進入大學後,我們究竟應該幹什麼? 一些大學生對此感到十分迷惑。還是那句老話:大學生的天職是學習,大學是學習的天堂。
  • 論笛卡爾「我思故我在」
    恰如我沒必要了解月亮的一切才能說我愛月亮,我寧可永遠不去知道它也滿目瘡痍,但是總存在一種事物是恆久存在的。正如笛卡爾所說的「我思故我在。」本文的主題即是對笛卡爾「我思故我在「的觀點進行討論。1.「我思故我在」的含義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是笛卡爾全部認識論哲學的起點,也是他「普遍懷疑」的終點。他從這一點出發確證了人類知識的合法性。
  • 我思故我在---《哲學的邀請》~1
    「我思故我在」,是法國哲學家笛卡爾提出的一個命題,早就看到過,但一直未深入去了解。這兩天聽了西班牙哲學家費爾南多的《哲學的邀請》,才對它有了一個較為深入的印象。有時候耳聞目睹人的死亡,我總會想:要是人沒有思想就好了。一美國著名哲學家普特南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曾提出過一個著名假說「缸中之腦」,他說:想像有一個瘋狂的科學家,他把你的大腦從脖子上切下來,放到一個水缸裡面。
  • 《創業秘訣三部曲》之靈感篇:創新與約束並行,找對時機創業才重要
    具體內容請參見《創業秘訣三部曲》之評估篇:挑戰與競爭並存,如何孕育偉大的創業靈感?今天我們將推出三部曲之靈感篇,向大家分享改如何產生並適時運用靈感。「創造力和約束才是絕配。」——瑪麗莎·梅爾有個關於創造力的重要理論叫生成探索(Geneplore)。根據這套理論,世界上有一種促進創造性思維的結構,叫做發明前框架。
  • 重新審視我思故我在
    思來想去十多天,還是決定寫下這篇。記得高中政治老師在講到唯心主義的時候,大家都不以為然,覺得唯心論很搞笑,然而我卻將這句「我思故我在」深深刻在了腦子裡,不時便思考其含義。終於2020年的年初,一系列的事情出現,網絡上是風起雲湧,輿論導向隨波逐流,終究消失在3月1號,讓我重新審視了這句話,我思故我在,作為一個人,要對事物有自己的思考與判斷,而不是盲目跟風,被別人當槍使。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多的數不勝數,尤其是今年開始,幾乎每天都會發生這樣的事,堪稱魔幻。
  • 出差 | 兩岸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訪問交流行
    ,福建省創新創業教育訪問團赴臺灣地區開展兩岸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交流,並推介第四屆大賽。感謝主辦方的邀請,很榮幸作為全國高校創新創業投資服務聯盟的代表,參與其中。此行也成為了我的臺灣處女行。這兩天找周末的時間終於把這篇遊記寫完了。一來趁熱打鐵,趕緊把此行的收穫和記憶為自己記錄下來;二來也希望通過我的視角和文字把所見、所思和所感分享給更多關注高校雙創的同仁。
  • 我思故我在,我醜故我學
    歡迎收看文韻未央第1142期原創精英文學作品文 | 宸奕 · 編輯 | 沫子本期音樂 | The Real Slim Shady - Eminem「I think, therefore I am」.中文譯作「我思故我在
  • 我思故我在——人存在的意義
    微笑著思考著畢業已將近3年了,平時逛知乎,驚嘆這麼多大神「人在美國,剛下飛機,謝邀」!所以我想在這裡分享我的所感所想,聖人曾說:我思故我在!現在思考這句話說得很實在!西方哲學家笛卡爾說過「我思故我在」,人因為聯繫互動而存在,微信、QQ、釘釘、郵箱、各類網站,不一而足,都是為了人們的聯繫互動。因為聯繫互動,我們有所思有所感,思維的碰撞,不斷進步完善,這是生活積極的信號。
  • 康德對笛卡爾「我思故我在」的批判
    不過在康德以後哲學家們對此不以為盡然,並在康德的肩膀上對其學說改造創新,比如黑格爾及後來發展黑格爾學說的卡爾·馬克思。我們知道,在康德之前的17世紀有位出生於法國後來流亡在荷蘭的解析幾何的創始人笛卡爾。他曾提出過一個非常著名的命題:我思故我在。意思是除了從我的思想知道我在之外一切的存在都可懷疑。
  • 高校如何開展創新創業教育?
    大學治學當崇尚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有追求真理的決心。要在學生心裡埋下創新的種子,讓有志於創新創業的學生『求教有門』。」華東理工大學經過多次研討,確定了雙創教育的目標,將雙創教育內容分解為創新創業基本素養與意識、創新創業專業知識、創新創業專業能力與技能等3個一級指標和15個二級指標。雙創課程的開設,要讓所有學生獲得創新創業的基本能力。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成為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
  • 做「實」高校「創新創業」的基礎之二:學生創業項目及方向的引導
    做實高校「創新創業」的基礎是校園內「創新創業」氛圍的營造,讓更多的學生有意願去了解並能參與進來,然後才有針對性的賦能,開設相關的賦能課程與培訓。對學生參與的」創新創業「項目,無論是學生自發的,還是通過校企合作引進校園的,對項目本身及項目方向需要有管理和監督,學校做好監督員和服務員的角色。因此這個引導就非常重要。
  • 「我思故我在」到底是什麼意思?
    「我思故我在」是被稱為現代哲學之父的笛卡爾的一句名言,這句話拉丁文原文是 Cogito ergo sum ,對於這句名言如何解釋學者們目前還是爭論不休,比較權威的解釋如下:     「我思故我在」是笛卡爾全部認識論哲學的起點,也是他「普遍懷疑」的終點。比較權威的解釋是:「我無法否認自己的存在,因為當我否認、懷疑時,我就已經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