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3...

2020-12-27 新華社

四、創新自然保護地建設發展機制

(十五)加強自然保護地建設。以自然恢復為主,輔以必要的人工措施,分區分類開展受損自然生態系統修復。建設生態廊道、開展重要棲息地恢復和廢棄地修復。加強野外保護站點、巡護路網、監測監控、應急救災、森林草原防火、有害生物防治和疫源疫病防控等保護管理設施建設,利用高科技手段和現代化設備促進自然保育、巡護和監測的信息化、智能化。配置管理隊伍的技術裝備,逐步實現規範化和標準化。

(十六)分類有序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對自然保護地進行科學評估,將保護價值低的建制城鎮、村屯或人口密集區域、社區民生設施等調整出自然保護地範圍。結合精準扶貧、生態扶貧,核心保護區內原住居民應實施有序搬遷,對暫時不能搬遷的,可以設立過渡期,允許開展必要的、基本的生產活動,但不能再擴大發展。依法清理整治探礦採礦、水電開發、工業建設等項目,通過分類處置方式有序退出;根據歷史沿革與保護需要,依法依規對自然保護地內的耕地實施退田還林還草還湖還溼。

(十七)創新自然資源使用制度。按照標準科學評估自然資源資產價值和資源利用的生態風險,明確自然保護地內自然資源利用方式,規範利用行為,全面實行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依法界定各類自然資源資產產權主體的權利和義務,保護原住居民權益,實現各產權主體共建保護地、共享資源收益。制定自然保護地控制區經營性項目特許經營管理辦法,建立健全特許經營制度,鼓勵原住居民參與特許經營活動,探索自然資源所有者參與特許經營收益分配機制。對劃入各類自然保護地內的集體所有土地及其附屬資源,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探索通過租賃、置換、贖買、合作等方式維護產權人權益,實現多元化保護。

(十八)探索全民共享機制。在保護的前提下,在自然保護地控制區內劃定適當區域開展生態教育、自然體驗、生態旅遊等活動,構建高品質、多樣化的生態產品體系。完善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公共服務功能。扶持和規範原住居民從事環境友好型經營活動,踐行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範,支持和傳承傳統文化及人地和諧的生態產業模式。推行參與式社區管理,按照生態保護需求設立生態管護崗位並優先安排原住居民。建立志願者服務體系,健全自然保護地社會捐贈制度,激勵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參與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建設與發展。

五、加強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督考核

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強化自然保護地監測、評估、考核、執法、監督等,形成一整套體系完善、監管有力的監督管理制度。

(十九)建立監測體系。建立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測制度,制定相關技術標準,建設各類各級自然保護地「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網絡體系,充分發揮地面生態系統、環境、氣象、水文水資源、水土保持、海洋等監測站點和衛星遙感的作用,開展生態環境監測。依託生態環境監管平臺和大數據,運用雲計算、物聯網等信息化手段,加強自然保護地監測數據集成分析和綜合應用,全面掌握自然保護地生態系統構成、分布與動態變化,及時評估和預警生態風險,並定期統一發布生態環境狀況監測評估報告。對自然保護地內基礎設施建設、礦產資源開發等人類活動實施全面監控。

(二十)加強評估考核。組織對自然保護地管理進行科學評估,及時掌握各類自然保護地管理和保護成效情況,發布評估結果。適時引入第三方評估制度。對國家公園等各類自然保護地管理進行評價考核,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將評價考核結果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體系,作為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評價及責任追究、離任審計的重要參考。

(二十一)嚴格執法監督。制定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督辦法,建立包括相關部門在內的統一執法機制,在自然保護地範圍內實行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制定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指導意見。強化監督檢查,定期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及時發現涉及自然保護地的違法違規問題。對違反各類自然保護地法律法規等規定,造成自然保護地生態系統和資源環境受到損害的部門、地方、單位和有關責任人員,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嚴肅追究責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建立督查機制,對自然保護地保護不力的責任人和責任單位進行問責,強化地方政府和管理機構的主體責任。

六、保障措施

(二十二)加強黨的領導。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四個意識」,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擔負起相關自然保護地建設管理的主體責任,建立統籌推進自然保護地體制改革的工作機制,將自然保護地發展和建設管理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各相關部門要履行好自然保護職責,加強統籌協調,推動工作落實。重大問題及時報告黨中央、國務院。

(二十三)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加快推進自然保護地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建設,加大法律法規立改廢釋工作力度。修改完善自然保護區條例,突出以國家公園保護為主要內容,推動制定出臺自然保護地法,研究提出各類自然公園的相關管理規定。在自然保護地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或修訂前,自然保護地改革措施需要突破現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要按程序報批,取得授權後施行。

(二十四)建立以財政投入為主的多元化資金保障制度。統籌包括中央基建投資在內的各級財政資金,保障國家公園等各類自然保護地保護、運行和管理。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結束後,結合試點情況完善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經費保障模式;鼓勵金融和社會資本出資設立自然保護地基金,對自然保護地建設管理項目提供融資支持。健全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將自然保護地內的林木按規定納入公益林管理,對集體和個人所有的商品林,地方可依法自主優先贖買;按自然保護地規模和管護成效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加大對生態移民的補償扶持投入。建立完善野生動物肇事損害賠償制度和野生動物傷害保險制度。

(二十五)加強管理機構和隊伍建設。自然保護地管理機構會同有關部門承擔生態保護、自然資源資產管理、特許經營、社會參與和科研宣教等職責,當地政府承擔自然保護地內經濟發展、社會管理、公共服務、防災減災、市場監管等職責。按照優化協同高效的原則,制定自然保護地機構設置、職責配置、人員編制管理辦法,探索自然保護地群的管理模式。適當放寬艱苦地區自然保護地專業技術職務評聘條件,建設高素質專業化隊伍和科技人才團隊。引進自然保護地建設和發展急需的管理和技術人才。通過網際網路等現代化、高科技教學手段,積極開展崗位業務培訓,實行自然保護地管理機構工作人員繼續教育全覆蓋。

(二十六)加強科技支撐和國際交流。設立重大科研課題,對自然保護地關鍵領域和技術問題進行系統研究。建立健全自然保護地科研平臺和基地,促進成熟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加強自然保護地標準化技術支撐工作。自然保護地資源可持續經營管理、生態旅遊、生態康養等活動可研究建立認證機制。充分借鑑國際先進技術和體制機制建設經驗,積極參與全球自然生態系統保護,承擔並履行好與發展中大國相適應的國際責任,為全球提供自然保護的中國方案。(完)

相關焦點

  •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解讀《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負責人今天就《指導意見》有關問題進行解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負責人介紹說,出臺《指導意見》,是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大舉措,是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根本遵循和指引,標誌著我國自然保護地進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階段。
  •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
    新華社北京6月26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全文如下。
  • 國家公園怎麼建?院士專家建議儘快建立統一規範高效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6月1日,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組織的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專家諮詢會上,相關專家學者認為,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是彌補我國自然保護短板的重要行動,是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舉措。 去年9月,中辦、國辦印發《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明確提出要構建統一規範高效的中國特色國家公園體制,建立分類科學、保護有力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 【觀察家】讀懂構建自然保護地體系的「兩個前置詞」
    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是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大舉措,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務。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意見的出臺有哪些現實意義、我國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的這一頂層設計該如何落地?請聽《觀察家》的聲音。
  • 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什麼樣?來青海看看吧
    來源:經濟日報大通北川和源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記者從3月31日召開的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獲悉,國家林草局與青海省共同啟動示範省建設工作以來,積極探索具有青海高原特色的保護、管理和建設之路,在自然保護地管理機構職能改革創新
  • 對關於在山西省建立中條山國家公園和五臺山國家公園的提案復文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對「關於在山西省建立中條山國家公園和五臺山國家公園的提案」復文「關於在山西省建立中條山國家公園和五臺山國家公園的提案」復文(2020年第2562號(農業水利類217號))一、關於「將中條山國家公園、五臺山國家公園作為國家公園優先區,納入全國國家公園空間布局,優先開展試點」問題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重點改革任務,是我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
  • 唐小平:建立國家公園體制——中國自然保護領域的新裡程碑
    2016年以來,全程參與了國家公園體制改革,參與了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指導意見等重大文件的起草,牽頭編制了國家公園設立標準、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等,主持編制了東北虎豹、大熊貓、祁連山等國家公園總體規劃,指導全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摘要國家公園是最重要的自然保護地之一。
  • 中國已建立萬餘處自然保護地 約佔陸地國土面積18%
    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鵲鴨。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王守波 供圖新華社呼和浩特7月23日電(記者朱文哲、王靖)記者23日從正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舉行的2019年國際自然保護地聯盟年會上獲悉,截至目前,中國已建立超過1萬處自然保護地,面積約佔中國陸地國土面積的18%。
  • 中國自然保護地新政速覽
    2019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就構建科學合理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立統一規範高效的管理體制、創新自然保護地建設發展機制、加強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督考核及保障措施等問題,提出了明確的指導意見,是我國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的一份綱領性文件。
  • 2019年中國自然保護地十件大事揭曉
    一、《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政策支撐  2019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緊緊圍繞回答「為什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立一個什麼樣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怎樣建立自然保護地體系
  • 自然保護地政策法規知識問答
    自然保護地是生態建設的核心載體、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美麗中國的重要象徵,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中居於首要地位。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是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大舉措,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務。
  • 「中國自然保護地十件大事」揭曉 看看2019年都有誰入選?
    一、《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政策支撐2019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緊緊圍繞回答「為什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立一個什麼樣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怎樣建立自然保護地體系
  •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國家公園及自然保護地委員會成立
    成立大會現場【本刊訊】2018年12月8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在雲南昆明舉行野生動物保護區委員會換屆暨國家公園及自然保護地委員會成立大會,標誌著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國家公園及自然保護地委員會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為更好發揮協會及委員會職責,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國家公園及自然保護地公益事業,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提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原國家林業局)同意,將「野生動物保護區委員會」更名為「國家公園及自然保護地委員會」。
  • 【專題 | 國家公園】國家公園政策「路線圖」
    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的核心目標是解決各類保護地交叉重疊、多頭管理的碎片化問題,保持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具有國家代表性的大面積自然生態系統,形成自然生態系統保護的新體制新模式,促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新的自然保護地管理體系優勢何在
    新的自然保護地管理體系優勢何在——訪北京林業大學國家公園研究中心主任張玉鈞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針對如何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了重要要求。
  • 中國自然保護地新政速覽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19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就構建科學合理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立統一規範高效的管理體制、創新自然保護地建設發展機制、加強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督考核及保障措施等問題,提出了明確的指導意見,是我國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的一份綱領性文件。
  • 劉超|「自然保護地」法律概念之析義與梳正
    【 基金資助】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立法研究」( 批准號: 19BFX196) 。【文章來源】本文原刊載於《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10期。(一)作為包容性概念的「自然保護地」(二)作為排他性概念的「自然保護地」四、構成與要素:「自然保護地」的概念結構(一)「自然保護地」法律概念的構成(二)「自然保護地」法律概念的要素展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於2019年6月印發的《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
  • 構建山東黃河流域國家公園體系 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為保護黃河流域重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完整性,依據《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山東省應以自然保護地生態價值高低為依據,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包括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與自然公園 3 種類型的體系。一是在重要自然保護地設立國家公園。
  •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就《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工作暫行辦法...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先後印發《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等文件,要求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強化自然保護地監測、評估、考核、執法、監督等,形成一整套體系完善、監管有力的監督管理制度。
  • 我國首個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地學院為何落戶東北林大?
    7月28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建龍、黑龍江省副省長王永康在東北林業大學為全國首個「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地學院」共同揭牌。自然保護地是我國自然生態系統最重要、最精華、最基本的部分,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中居首要地位。6月15日,《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指導意見》正式發布,其中指出:建立分類科學、布局合理、保護有力、管理有效的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確保重要生態系統、自然遺蹟、自然景觀和生物多樣性得到系統性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