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網9月7日訊(記者 林福龍 吳嘉曉 文/圖)一個班級39名同學考進清華、北大、中科大、天大、武大、復旦、廈大等知名高校,同學們精心製作出一張遍布大江南北的「畢業去向圖」,這就是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學2020屆K三19班的「蹭飯地圖」。如此特別的聯繫方式,一時間刷爆朋友圈。昨天記者走進南安一中,探訪這張學霸「蹭飯地圖」背後的故事。
電腦高手自告奮勇 製作了好幾個版本
「高考結束後,蘇洪波同學在班級群裡提出製作『蹭飯地圖』的建議。我之前看到過類似的,覺得蠻有意義的,就自告奮勇領了這個任務。」這張「蹭飯地圖」製作者黃怡琳,高考成績優異,英語單科滿分,最終被復旦大學錄取,就讀軟體工程專業。平常擔任班委的黃怡琳,曾獲得全國中學生信息學奧賽福建賽區一等獎,在同學眼中是一名電腦高手。接下這個任務後,她找了幾個適合的軟體,「前後製作好幾個版本」。
在黃怡琳眼中,高中三年生活雖然結束,但一起奮戰高考的同窗情誼絲毫未減。這張「蹭飯地圖」不僅是同學們的去向圖,也是同學情的見證,「地圖直接有趣,方便同學之間聯絡,很有紀念意義」。
小小「蹭飯地圖」 師生情誼躍然紙上
蔣新徵是南安一中的化學名師,也是這個班級的班主任。他告訴記者,其實在往屆的高三畢業班中,也有不少同學做過「蹭飯地圖」。在他提供的2018屆「蹭飯地圖」裡,他的學生還別出心裁地將各地的美食手繪標註出來,命名「老蔣實驗室」,濃濃師生情誼,頓時躍然紙上。
「這些孩子好學聰明,又有創新想法,往往一件事件提出來,這方面擅長的人都會積極主動站出來承擔,讓人很放心。」物理老師楊宏偉說,這種能力擔當的精神,本身就是一筆財富,更是他們今後面對人生的資本。
制地圖也是表率 「畢業去向圖」成傳承
其實,南安一中高三畢業班製作「畢業去向圖」已有數年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15屆高三畢業生,如今已然成為學校畢業生的一種風尚傳承。
「提出地圖做法的初衷,只是讓大家報上各自錄取的學校,留個聯繫方式。」王春波是英語老師,2015年他擔任高三18班班主任,他們班同學製作的「緣起十八 緣不斷十八」地圖,可謂是南安一中「蹭飯地圖」傳統的首創。「這既是一張方便同學、師生間聯絡的地圖,對下一屆學生而言,更能起到表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