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面對中小微企業資金鍊緊張、短期周轉困境等問題,朝陽區通過打造線上融資平臺、構建條塊服務體系、發揮財政引導作用、運用金融科技手段等舉措,為企業搭建金融「高架橋」,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線上平臺實現「普惠」
「這五千萬的貸款對我們來說就是雪中炭火。」北京電旗通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說。正是這五千萬解了疫情期間企業發展的燃眉之急。
電旗通訊配合三大通信網絡運營商對全國20多個省市主要疫情醫院、指揮所、交通樞紐等重點場所進行通信保障。但因企業屬於高科技公司,收入利潤等業績雖保持優良,卻一直面臨輕資產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導致疫情期間項目難以順利開展。
朝陽區金融辦了解企業情況後,充分發揮朝陽區中小微企業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優勢,協調多家金融機構開通綠色通道與其對接。企業兩周內順利得到建設銀行朝陽支行5000萬元低利率貸款。
朝陽區還聯合市金控集團開發建設的朝陽區中小微企業金融綜合服務平臺(以下簡稱「平臺」),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自初創期、成長期到成熟期的「全方位、全鏈條、全生命周期」的綜合金融服務。
平臺貫徹「組合金融」理念,重塑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生態,聚合銀行、股權融資、擔保、典當、小貸等內外部金融資源,通過發揮各類金融工具的協同作用,構建涵蓋貸、投、保、擔等環節的綜合服務體系,打造優勢互補、協同有序、科學高效的金融服務生態。
有相當一部分中小微企業屬於有融資需求、有還款意願和能力,但未被傳統金融服務模式覆蓋的「中間地帶企業」。平臺通過多維數據整合,結合機器學習、數據挖掘等分析手段,對「長尾」小微企業進行全息畫像和風險再評估(「長尾」小微企業:市場表現為高度分散化,數量龐大但個體資金量小的企業),可以將其中部分符合條件的「中間地帶企業」識別出來,從而擴大普惠金融的覆蓋範圍。
疫情發生後,平臺依託自身的政策優勢、信用優勢和數據優勢,在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截至4月7日,平臺已接入30家高質量金融機構,已註冊中小微企業近5000家,成功放款350餘筆,提供貸款近26億元。
銀企對接力爭「精準」
疫情期間,金融機構普遍採取彈性工作制和遠程辦公模式,線下業務收縮,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難以得到及時響應。對於保障社會民生的企業來說,及時融資周轉需求突出。
朝陽區構建「條塊結合、全面覆蓋」的服務體系,建立「區——街鄉——樓長」的三級條線服務體系,和包括中關村朝陽園、國家文創實驗區管委會等部門在內的園區塊狀服務體系,深入到全區商務樓宇和各大產業園區,開展「一對一」融資幫扶對接。
特倫醇商貿(北京)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網際網路服務和產品銷售為核心的電子商務公司,服務京東、阿里等各大電商平臺,為客戶提供品牌定位、品牌代理、商品拍攝、店鋪運營、推廣、客服、倉儲發貨等一站式服務。疫情發生後,企業回款緩慢,固定支出成本大,亟需資金支持,該企業通過小關街道將貸款需求反饋給朝陽區金融辦,金融辦結合實際情況,積極為其對接平臺上適合的銀行及產品。3月31日,特倫醇獲得了建行為其提供的230萬元信用貸款。
「目前,我們梳理出區內近600家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涉及科技創新、文化旅遊、住宿餐飲等多個領域。」朝陽區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政府主導的服務體系不但暢通了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而且打擊了意圖藉此牟利的違法助貸機構,為中小微企業節約了融資時間和成本。
金融科技解決「痛點」
不僅銀企對接精準高效,朝陽區還用金融科技解決企業發展「痛點問題」。針對中小微企業融資普遍缺乏可抵押資產和信用不足的現象,朝陽區探索金融科技在普惠領域的作用,攜手第三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通過政企銀合作,開創性地在中小微企業服務平臺上引入了「場景融資」綠色通道,目前已有多家企業通過這一模式獲得貸款。
與傳統的抵押貸款和信用貸款不同,這一模式依據「交易場景 金融」,通過金融科技手段實現了銀行對中小微企業的無抵押擔保貸款。這類貸款具備幾個特點:全程線上申請,從審批到放款最快不到24小時;管控帳戶和資金用途,使得貸款人無法將貸款挪作它用;應用區塊鏈等多種科技金融手段,做到交易數據不可篡改、帳戶資金可控、智能合約管理;不同行業均可建立場景,對於獲得貸款的企業,續貸易的同時,隨著交易數據的不斷積累,貸款額度還可以不斷提升,實現真正的數據金融。
面對企業融資之後轉貸難、轉貸貴的「痛點問題」,朝陽區發起成立了「中小微企業防疫應急轉貸基金」,優先用於抗擊疫情各類物資生產和商貿流通的相關企業,以及幫助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餐飲、交通、旅遊等民營中小微企業擺脫續貸和轉貸難困境。
基金以專項信託計劃的形式成立,為符合要求的中小微企業免費提供零利率的應急周轉短期貸款,其中單個企業貸款額度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貸款期限最長不超過3個月,企業在朝陽區中小微企業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即可獲知申請條件及辦理流程。(宋思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