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研哉,無印良品(MUJI)的藝術總監。無印良品能在全球範圍內獲得如今的關注度,與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他的名字如此為人熟知,在某種程度上也與無印良品的走紅有關。他曾多次來過中國,出過書,辦過展覽,參加過各種論壇和講座。在很多場合,他不止一遍地回答以下問題:「什麼是好設計?」「無印良品的哲學是什麼?」
今年早春,在參加北京服裝論壇期間,他需要接受若干家媒體的採訪,想必回答性質相同的提問也在所難免。他始終保持鎮靜、耐心。一如既往,他身著簡潔而剪裁得體的黑色西裝,頭髮花白,目光如鷹,回答問題,也觀察在座者。
「他很有個性,高個子,有著嚴苛、精準的好品位,如神父般穿黑色衣服,行為舉止如同一劑鎮靜劑。」這是埃因霍溫設計學院主席李·埃德爾庫特對他的形容。面對面坐在一起,他給人的正是以上印象。不過,他講話的語速和態度又相當柔和。
原研哉擔任無印良品的藝術總監已經有十三個年頭。松井忠三被任命為社長後,他與設計師深澤直人共同參與品牌的設計工作。在這家公司裡頭,藝術總監個人的思想、審美、理念不會具體體現在產品上,原研哉的工作,更多地是跟產品設計師和相關負責人一起思考、推動各種工作。在這次對談中,他與我們分享了他心目中的無印良品,以及他所倡導的「無設計的設計」理念。這一理念體現在無印良品產品的多個方面。
什麼是「無設計的設計」?
無印良品在中國深入人心,很多人被它返璞歸真、簡單生活的哲學所吸引。在原研哉眼中,無印良品的競爭優勢或者說不同之處,就在於它的產品能夠引發人們的思考。換句話說,無印良品不提供答案,而是提供一種思考和啟示。
「我們的產品,會在無形中讓消費者思考什麼是真正的幸福、真正的生活豐富感,什麼是地球的未來。我們通過產品和設計給人們這樣的意識。」原研哉指出,除了產品,無印良品在說明書的設計上也花費了不少心思,「消費者拿到手中,慢慢就喜歡上了我們的產品,好像被一種魔法徵服了。」
如今的無印良品已有 7000 多種產品。拿在手裡,它們顯得簡潔、樸素,毫無奢華感。原研哉強調,無印良品特地拿掉了商標,省去了不必要的設計,去除了一切不必要的加工和顏色,簡單到只剩下素材和功能本身。「我們並沒有做太過度的努力,」 他笑著說,無印良品的產品之所以讓人感到舒適,是因為「讓人在觸摸之前,首先就產生一種『這個東西真的很好』的視覺意識,讓人們先產生美感,再去實際使用和觸摸」。
這種無形的感受其實達成不易。無印良品的許多產品看似普通,設計好似無特別之處,可在使用中,又能感受到設計師的用心。原研哉以優衣庫(需求面積:1800-2000平方米)作比較:廣告片和宣傳冊中,優衣庫聘請的模特腿都很長,長得也很帥氣,而無印良品的模特大多是日常生活中所見之人——這也是他一直以來刻意追求的方向。
「如同喝水,看到清冰的山泉水盛在透明的玻璃杯中,喝了就會倍覺甘美。同樣的水,如果盛在塑料水瓶中,可能就沒有這麼強烈讓人難忘的感覺。我想,如果說無印良品有魔法,那就是在這樣一些人們很容易忽視的小地方用盡心思。」
低調的設計如何吸引眼球?
原研哉強調,東西只做到八分就夠了,所謂「物的八分目」。人類的欲望往往太過頭,追求百分之百是不對的,應該有一個合適的度。日本和中國都有句古話叫飯吃八分飽。「設計也是,八分就好。」在原研哉看來,完美的東西不如看起來有缺陷的。「比如一隻大蘿蔔,與其洗得乾淨光滑,還不如帶著斑駁泥土,會讓人覺得更好吃。一件襯衫,與其熨得平平整整,倒不如讓它有些褶皺,更有生活實感。」
這個時代八面來風,喧鬧而嘈雜,簡約的東西往往因低調而留不住人們的眼球,閃亮的東西則總能最先吸引目光。有人提問,習慣了簡約的設計,怎麼能給消費者新意?又如何把握服裝中體現的時尚度?
與原研哉在論壇上同臺而坐的深澤直人說,人們既想要時裝,又想要無印良品所展現的生活本色的元素,他的做法就是在人的搖擺不定中找平衡。服裝設計並沒有固定模式,可以隨時調整與修正。而原研哉認為,果實長在樹上,樹生長在土壤裡,能夠展現能量的,並非果實,而是樹所生長的土壤。他的回答簡潔乾脆,毫不拖泥帶水:「衣服總是與時尚相關,但我們有 7000 多種產品,衣服是其中一種,時裝並不代表未來。」
為什麼喜歡白色?
要說到原研哉最喜歡的設計元素,那無疑就是「白」。原研哉認為,以「白」為背景可以凸顯事物的本質,還包含一種似有似無的抽象概念。「它的對立面不是黑,而是將一切混同起來的灰。空白,不含一絲雜物,所以在呈現時才有著最多的表達。」
作為設計師,原研哉花費了大量時間寫作。從 2003 年的《設計中的設計》開始,之後又相繼有了經典著作《白》、《欲望的教育》等。在《白》這本書中,他講的不是顏色本身,而是嘗試探究一個叫做「白」的實體。換句話講,他試圖找到通過「白」的概念營造的簡潔和微妙的日本美學的源頭。
原研哉對於「白」的強烈感受性,源於長久以來從事藝術總監這個職業的經歷。他長期與白紙以及印刷用紙打交道,排版和字體也都是文字與餘白的組合。他說:「不刻意地使用顏色,除非非用不可,這使我漸漸地感覺到,不用色彩也可以很好地完成表達。」他對於白的思考,其實是從思考「空白」開始。極簡主義是人們日漸崇尚的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日漸興起的美學。可能只有白,才能更精準地詮釋極簡主義和空的含義。
本文轉載來自:騰訊時尚,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