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西地區是中國一個重要的構造成礦帶。1872年至20世紀初,法國李希霍芬、匈亞利勞策、法國樂尚德、瑞士漢威等外國學者到這個地區進行過地質調查。1914—1945年前後,中國地質界的很多老一輩地質學家丁文江、常隆慶、殷學忠、湯克誠、劉之樣、譚錫疇、李春昱、孫博明、姚瑞開、袁復禮、郭文魁、李善幫等,不辭辛勞,不畏艱險,在原西康省屬7縣和雲南省永仁縣作了大量地質調查,編寫了20多份地質礦產調查報告,提供了很多重要礦產線索,為新中國成立後大規模開展地質工作奠定了一些基礎。
1954年以來,在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關懷下,攀西地區一直是地質工作的重點。在該地區從事過地質工作的地質勘探單位有:四川省地質礦產局、雲南省地質礦產局、西南冶金地質勘探公司、四川省煤田地質公司、國家建材局、西南地質公司、地質礦產部水文地質中心、核工業部西南地質勘探局、武警黃金部隊、地質礦產部航空物探大隊、四川省水利電力局等。地質科學研究單位有:地質部礦床地質研究所、峨眉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研究所、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地質研究所、原冶金部桂林冶金地質研究所、冶金部長沙冶金地質研究院等。地質院校有:南京大學地質系、成都地質學院、長春地質學院、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成都科技大學等。
這個地區在1954—1960年、1964—1970年、1976—1980年,先後組織了3次大的地質普查和勘探會戰,最高峰時,僅四川省地質礦產局的隊伍就達8000餘人,除1961一1963年國民經濟調整時期外,經常保持的地質隊伍在6000人以上。
經過多年大規模普查勘探,這一地區已找到礦產55種,礦產地234處(不包括伴生礦產地103處)。其中已探明儲量的礦產47種,礦產地204處(包括僅有地質儲量的礦點9處),還有8種礦尚未探明儲量。在已經探明的礦產地中,有大型礦產地25處(不包括伴生的礦產地29處)、中型礦產地62處(不包括伴生的礦產地18處)。以上礦產主要分布在涼山州中、南部和渡口市境域內(各種礦床規模劃分標準,據1972年出版的《礦產工業要求參考手冊》)。釩鈦磁鐵礦是這一地區優勢礦產,截止1987年保有釩鈦磁鐵礦儲量100.16億噸,其伴生的二氧化鈦保有儲量8.98億噸,五氧化二釩保有儲量2045.2萬噸。鐵礦石儲量僅次於鞍(山)本(溪)地區,為全國儲量的第二位。鈦、釩儲量佔全國的第一位,分別佔世界的第一位和第三位。釩鈦磁鐵礦發現及勘探情況詳見表1。
渡口市境內發現的礦產有10類42種,礦產地200餘處,其中大型17處(不包括伴生的礦產地14處),中型14處(不包括伴生的礦產地5處)。黑色金屬礦產有鐵礦(釩鈦磁鐵礦、赤鐵礦等)和錳礦等,釩鈦磁鐵礦中伴生有鈦、釩、鈧、鎵、銅、鈷、鎳、鉻、錳、鉑族元素、硒、碲、硫、磷等,有色金屬礦產有銅、鉛、鋅、鎳、鋁、錫,貴重金屬礦產有金、鉑,稀有稀土金屬礦產有鈮、鉭、鋯、輕稀土、重稀土,冶金輔助原料有耐火粘土、熔劑石灰巖、熔劑白雲巖,燃料礦產有煤,化工原料礦產有磷、硫、重金石,建築材料及其他非金屬礦產有晶質石墨、水泥用石灰巖、水泥用粘土、高嶺土、硅藻土、蛙石、硯石、油石、薔微輝石、各種花崗石,特種非金屬有水晶等。
第一節 黑色金屬礦
一、鐵礦
渡口市共發現鐵礦產地18處,首屈一指的是釩鈦磁鐵礦,其它還有磁鐵礦,赤鐵礦、菱鐵礦。釩鈦磁鐵礦得天獨厚,舉世矚目,儲量大,分布集中,伴生組分豐富,開採條件好。已查明的礦產地12處,探明特大型礦床有攀枝花、紅格、白馬3處,大型礦床有中乾溝、安寧村、白草3處,中型礦床有馬鞍山、彎子田、中梁子、新街4處,小型礦床有普隆半山1處,礦點有蘿蔔地1處。截止1987年底,共探明表內礦石儲量47.56億噸,表外礦石儲量31.84億噸,合計79.40億噸,約佔全國鐵礦石總儲量的14%,佔全國釩鈦磁鐵礦石總儲量的70%,佔四川省釩鈦磁鐵礦石總量的80%。其他鐵礦已發現的有米易沙壩、二灘、頭灘、斷崖山、黃泥嘴及鹽邊東巴灣等6處,均為礦點。礦物成分主要為赤鐵礦、磁鐵礦,平均品位為45—50%,共探明儲量265萬噸。
鈦資源豐富,主要伴生在釩鈦磁鐵礦中。礦產地12處,其中屬於大型礦床11處,中型礦床1處。截止1987年底,共探明鈦儲量73985萬噸,其中表內礦石中的儲量51388萬噸,表外礦石中的儲量22597萬噸。鈦資源儲量在世界和全國均佔第一位。
鈦礦用以製取海綿鈦(金屬鈦)、鈦合金、人造金紅石、鈦白粉等。鈦及鈦合金具有重量輕、強度高、耐高溫、耐超低溫、耐腐蝕等優良性能,是現代國防工業的重要金屬之一,用以製造飛機、船艦、潛艇、火箭等部件。
釩資源,也伴生於釩鈦磁鐵礦石中,市內有礦產地11處,大型礦床有攀枝花、紅格、白馬、安寧村4處,中型礦床有中乾溝、彎子田、新街3處,馬鞍山、中梁子、普隆半山、蘿蔔地4處為小型礦床。截至1987年底,共探明釩資源儲量1679萬噸,其中表內礦石中的儲量為1233萬噸,表外礦石中的儲量為446萬噸,佔全國總儲量的第一位,佔全世界的第三位。
釩在鋼鐵工業中,主要用於煉製優質合金鋼和各種合金,以增加鋼的強度和韌性。在化學工業中,釩的氧化物用作生產硫酸、精鍊石油、製造染料的催化劑。
釩鈦磁鐵礦石中伴生的其它組分,僅對部分礦區進行了儲量估算,且均列入暫難利用的表外礦對待。全區鈧2l萬噸,鎵11萬噸,鈷50萬噸,鎳154萬噸,銅99萬噸,硫1617萬噸,鉻616萬噸,磷325萬噸。
二、錳礦
錳礦資源很少,鹽邊縣有鹽水河、東巴灣2處產地。鹽水河可達小型礦床,東巴灣為礦點,有氧化錳和碳酸錳礦石兩種,共探明礦石儲量23.39萬噸。
第二節 煤 礦
煤礦產地有17處,主要分布在仁和區寶鼎和鹽邊紅坭等地,米易亦有少量,共探明表內儲量66402萬噸,保有儲量61709萬噸,表外儲量1743萬噸。
煙煤產地11處,主要分布在寶鼎,共探明表內儲量53904萬噸,保有儲量49384萬噸,表外儲量1467萬噸。
無煙煤產地6處,主要分布在紅坭地區,共探明表內儲量12498萬噸,保有儲量12325萬噸,表外儲量276萬噸。
煤尚有一定的遠景。以寶鼎礦區為例,原勘探深度僅在海拔高700米以上,如果將勘探深度加大,對大箐向斜勘探至海拔標高300米以上,預計可以增加煤礦儲量3.2—3.4億噸,這就可以保證淺部礦井接續,延長礦山開發年限。需要鑽孔132個,總鑽探進尺11.2萬米,鑽孔深度700—1250米,一般孔深800—1000米。
第三節 有色金屬及貴重金屬礦
攀枝花地區有色金屬礦已發現有:銅、鉛、鋅、鋁、鎳、鈷、錫、鉑、金9種,共有礦產地80處。其中屬於大型礦床7處(銅1處,鎳3處,鈷3處,都是伴生礦),中型礦床3處(鎳1處主礦床,銅1處伴生礦床,鈷1處伴生礦床),小型礦床5處(鋅、錫、鋁、金礦各1處,都是屬於主礦,銅伴生礦1處),礦點15處,礦化點50處。
銅鎳礦(銅鎳硫化物礦床):已發現的礦產地有鹽邊冷水箐、米易阿布郎當及仁和區紅格炳山箐等處。冷水箐銅鎳礦經過初勘,礦床達中型規模,阿布郎當和炳山箐為礦點。區內探明鎳金屬儲量54131噸,銅金屬19874噸。
鉛鋅礦:產地有鹽邊龍塘、仁和銀廠箐、米易廠坡、麻隴等處,僅有小型礦床1處,其它均為礦點。
鋁土礦:產地有米易二灘、雷打石、杉木洞等3處。經普查及詳查,前兩處探明礦石儲量92.86萬噸。杉木洞鋁土礦地表礦化較好,但深部未見到工業礦體。
錫礦:只在仁和區平地發現產地1處。經普查,獲得錫金屬儲量不大,品位不高,保有儲量2683噸,屬小型礦床。
金礦:鹽邊惠民發現砂金礦,平地三家村發現原生金礦。金礦化在輝綠巖脈與黑色片巖的接觸帶中,含金品位是7.7克/噸,地質工作程度不高,探獲保有儲量505公斤。
鉑:伴生於釩鈦磁鐵礦中,紅格和新街礦床工作較深,且計算了儲量,礦石品位低,規模小。
第四節 稀有、稀土、分散及放射元素礦
攀枝花地區發現的有:鈮、鉭、鈹、鋯、稀土,分散元素鎵、鈧和放射元素鈾、釷。探明儲量的有鈮、鉭、鋯、鎵、稀土和鈾,鈹只發現礦化線索。這幾種礦共發現礦產地26處,其中大型礦床1處(鎵),中型礦床2處(鈮、稀土),小型礦床l處(鋯)。
一、鈮、鉭礦
鈮礦產地11處,其中中型礦床1處、礦點3處、礦化點7處。鉭礦產地6處,均為礦點和礦化點。紅格礦床探明鈮、鉭[(Nb+Ta)2O3]表內儲量1295噸,其中工業儲量906噸;表外儲量2033噸。
二、鋯、鈹礦
鋯礦產地僅有紅格1處,系鈮鉭礦伴生的小型礦床,探明鋯(ZrO2)表內儲量7338噸,其中工業儲量4943噸;表外儲量13995噸。鈹礦化線索2處,一處的花崗偉晶巖脈沿著片麻狀花崗巖裂隙貫入,偉晶巖脈含BeO為0.085%,規模小,地質工作程度低,沒有計算儲量;另一處為鹼性偉晶巖脈沿著角閃長巖與玄武巖接觸帶貫入,含BeO為0.142%。
三、稀土礦
稀土元素分為鈰族元素(輕稀土)和釓族元素(重稀土),市內兩種都有。礦產地3處,其中中型礦床1處,礦化點2處。探明表內儲量35l0噸,其中工業儲量2497噸;表外儲量6844噸。稀土與鈮、鉭、鋯是伴生礦床。
四、鈾、釷礦
鈾礦共發現產地10處,其中礦點5處。探明表內儲量232噸,表外儲量130萬噸。集中分布在紅格釩鈦磁鐵礦中含稀有金屬鹼性正長巖脈裡,平均含鈾0.007—0.008%。
釷礦發現線索2處,位於渡口市黑古田。地質工作程度低,情況不明。另外,紅格釩鈦磁鐵礦中的稀有巖脈伴生釷,其品位為0.0008—0.0054%。
第五節 非金屬礦
非金屬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種類也比較全。除冶金輔助原料地質工作程度較高外,其它工作程度都較低,很有找礦前景。非金屬礦產可分為冶金輔助原料、特種非金屬、化工原料、建材原料、其它非金屬5類,共22個礦種,82處礦產地。其中大型礦床10處,中型礦床11處,小型礦床8處,礦點35處、礦化點18處。
一、冶金輔助原料
熔劑石灰巖:區內分布廣泛,量多質佳。已進行地質勘查的礦產地有大火山、巴關河、大水井、掛榜、小水井、沙壩等6處,前3處屬大型礦床,後3處屬中型礦床,共探明礦石工業儲量25685.4萬噸。資源集中分布在沿金沙江北岸,東起新莊向西經大水井、巴關河、土司墳至龍洞河一線,長達幾十公裡,經過地質工作評價的,僅佔一小部分。巴關河石灰巖礦區,陽新灰巖厚度110米,分上下兩個礦層,中間夾白雲質灰巖,質量符合熔劑灰巖一級品要求,保有儲量14039.1萬噸,其中工業儲量10506.1萬噸,已露天開採。
熔劑白雲巖:區內分布廣泛、質量好,除已進行地質勘查的大水井和米易觀音兩礦區外,大都未進行地質勘查工作。大水井為大型礦床,觀音為中型礦床,共探明礦石儲量5061.1萬噸。大水井白雲巖礦區屬於上震旦統燈影組的白雲巖和下二疊統陽新灰巖之間的夾層—白雲巖,前者控制厚度56—66米,後者平均厚度9.6米,按工業要求屬於特級熔劑白雲巖。
耐火粘土:礦產地有2處,都是中型礦床,保有儲量1145.6萬噸,其中工業儲量587.1萬噸。米易二灘耐火粘土礦區,主要層位是下二疊統梁山組,保有儲量885.7萬噸,(其中工業儲量546.3萬噸。大火山粘土礦,探明儲量259.9萬噸,其中工業儲量40.8萬噸。
二、特種非金屬
水晶:礦產地1處,在米易縣餘家溝。水晶產於花崗偉晶巖中,由於地質工作程度低,沒有計算儲量。目前發現37條巖脈,形態複雜,多呈樹狀和透鏡狀,脈長一般在100米以內,寬度1米左右。水晶多在巖脈的膨脹部位,水晶單體大小在7—15釐米。1984年在5條礦脈的22處晶洞中,共取得水晶303.75公斤,其中無色透明水晶43.40公斤,半透明水晶225.80公斤,煙、紫晶34.55公斤。在該礦區外圍的松林坪、青槓坪以西的仰天窩都有這類巖脈發現,同時發現零星水晶。
瑪瑙:鹽邊縣朵格、菁河一帶二疊紀玄武巖裡零星分布有瑪瑙,個體大小不等,一般在3—4釐米,以乳白色為主,少量為粉紅、紫色等。由於含礦率低,個體小,未作進一步評價。
三、化工原料
硫鐵礦:礦產地7處,均為礦點和礦化點。地質工作程度都低,沒有計算儲量,只有估算的地質儲量26.5萬噸。鹽邊朵格黃鐵礦,產於二疊紀玄武巖內的斷裂破碎帶裡,具有明顯的綠泥石化和黃鐵礦化;礦體不規則,長約60米,厚2米;礦石以黃鐵為主,目估含硫20—25%。米易濫壩溝黃鐵礦,產於前震旦系鹽邊群第二段的角閃斜長片麻巖中礦體呈透鏡狀,長約120米,寬7—8米;礦石呈緻密塊狀、浸染狀及細脈狀,含硫5—22%,一般11%,含少量銅、鎵、錳。大埡口、魚鮓等地也有礦化線索。
伴生硫:產地2處,均與釩鈦磁鐵礦伴生,而且都是大型礦床。探明儲量1925.22萬噸,其中在工業儲量礦石裡的伴生硫為1435.67萬噸,表外礦石的伴生硫127.98萬噸。
磷:礦產地4處,其中大型礦床(屬伴生)1處,礦化點3處。探明儲量1231.10萬噸,其中伴生在鐵礦石工業儲量中的為722.15萬噸。
重晶石:礦產地1處,由於地質工作程度低,估算地質儲量119萬噸,在鹽邊紅寶鄉。礦產在燈影組白雲巖的節理裂隙中,重晶石縱橫交錯穿插其間,礦脈長350米,寬14—62米,平均32米;礦體兩端出露高差40米。屬於低溫熱液型重晶石礦床,礦脈沿扭性結構面充填。
四、建材原料
白雲母:有3處礦點和礦化點,即米易撒蓮菩薩巖、鹽邊紅坭大廟溝、仁和同德,都是偉晶巖脈侵入晉寧期花崗閃長巖中,脈長4—70米,脈寬0.26—1.8米,撤蓮品位稍好,l—2公斤/立方米,其它兩處較低,僅為0.3—0.5公斤/立方米。
石棉:有礦化點5處,都在鹽邊縣境內(陸平、國勝、後園、新坪、大阱溝),均為基性、超基性巖脈的蛇紋石石棉,橫纖維型和縱纖維型都有,長度約7毫米,含棉率不高,陸平礦化點僅0.16%。
石膏:礦化點2處,規模小,地質工作程度低,沒有計算儲量。石膏產在上白堊統小壩組的鈣質泥巖、砂巖、頁巖中,呈透鏡狀,長250—500米,厚2—3米;呈纖維狀,質量較好。兩處產地在仁和區跌打和石坎子,均為晚白堊世湖泊相沉積礦床。
高嶺土:礦產地5處,其中4處為礦點,1處礦化點,地質工作程度低,規模小,估算地質儲量78萬噸。5處產地情況:米易頂針村西,礦體長400米,寬200米,厚5米。米易橫山陶瓷廠,礦體長100米,寬50米。米易草場,礦體長450米,寬200米,平均厚度l0.72米。米易大草壩,礦體長200米,寬100米,厚1.5米。鹽邊後山,礦體長146—185米,寬1—10米,巖脈風化形成高嶺土。
石墨:礦產地有中壩、新生、大箐溝、田坪、大田等5處,其中小型礦床1處,礦點3處,礦化點1處。有的礦床規模較大,但地質工作程度低,尚不能確切反映實際規模。地質儲量1105.8萬噸。幾處石墨礦均為早元古代沉積變質礦床,石墨產在綠泥石英片巖、雲母石英片巖、含石墨雲母石英片巖、石墨石英石片巖、石墨片巖中,呈晶質鱗片狀(屬晶質石墨,局部為穩晶質)。礦石含石墨礦物各處不同,最低4%,最高達50%,一般5—15%;晶片直徑一般在0.1—0.5毫米。遠景較好的礦產地有中壩和新生2處。
水泥用石灰巖:礦產地8處,其中大型礦床2處,中型礦床2處,小型礦床3處,礦點1處。保有儲量為24927萬噸,其中工業儲量19708萬噸。兩個大型礦床是仁和區龍洞巖(儲量14232萬噸)和米易縣上半坡灰巖(儲量5166萬噸),含礦層都是下二疊統石灰巖,礦層厚度一般在數十米百餘米,礦石均為優質,埋藏深,露採條件好。
水泥配料:礦產地12處,其中大型礦2處,中型礦床1處,小型礦床1處,礦點7處,礦化點1處。保有儲量11611萬噸,其中工業儲量4484萬噸,地質儲量215.1萬噸。2處大型礦床均在大型水泥灰巖礦區附近,拉羅箐礦床距龍洞灰巖礦山僅1.2公裡,探明粘土質原料4445萬噸,矽質原料768萬噸,合計5213萬噸。其中工業儲量4172萬噸。礦床產於第三系昔格達組,拉羅箐段,厚60餘米。
建築石料:礦產地7處,均為礦點。建築石料主要巖石有:大理石、角閃石英正長巖、石英正長閃長巖、白雲質灰巖和矽質白雲巖等。地質工作程度不一,少數礦產地進行了評價,提交有地質儲量報告,多數未進行正規工作,保有儲量965.2萬立方米,地質儲量2910.97萬立方米。正長一閃長巖礦產地在弄弄溝,保有儲量418.9萬立方米;白雲質灰巖—矽質白雲巖礦產地在清香坪,保有儲量124.4萬立方米;大理石礦產地有5處,納拉箐保有儲量39.9萬立方米,炳草崗保有儲量382.0萬立方米,新莊地質儲量109萬立方米,務本猴子山地質儲量201.97萬立方米,米易縣茅坪地質儲量1700萬立方米。
五、其它非金屬
硅藻土:主要分布在米易回漢溝、新民村、沙壩及仁和區大田、紅格等地。米易境內回漢村、新民村、沙壩3處,經地質探查,分別探明礦石儲量為329萬噸、255萬噸、333萬噸,共917萬噸。沿安寧河谷兩側新第三系分布較廣,有一定的找礦遠景。
天然油石:有礦點l處,產於鹽邊荒田—回龍一帶,賦存於前震旦系鹽邊群第一段綠片巖(變質火山巖)中,天然油石呈似層狀,約有5—6層,每層厚2—5米。油石是質地堅硬的矽質巖,呈淺綠、灰綠、乳白色。
薔微輝石、碧玉:有礦點1處,產於鹽邊惠民回龍,薔微輝石呈透鏡狀,長為15米,寬1.6米(一般0.1—0.5米);呈黑色、肉紅色,其底板為碧玉巖紫紅色,緻密堅硬,主要礦物成份玉髓,含量80%左右,賦存於前震旦系鹽邊群第一段綠片巖中。
蛭石:有礦點2處,其中仁和區同德,當地農民已開採利用。另處在仁和區啊喇鄉官房坪子,礦體分布在大田花崗閃長巖體之中,呈透鏡狀、脈狀、網脈狀等,礦石含蛭石礦物80—90%,一般晶片為3—8毫米,蛭石礦石量2.4萬噸(地質儲量)。
攀西地區釩鈦磁鐵礦發現及勘探情況簡表
礦區名稱 | 礦床 規模 | 勘探 程度 | 勘探單位及時間 | 發現單位(個人)及時間 | 備 注 | ||
單 位 | 時 間 | 單 位 | 時 間 | ||||
攀枝花 | 大型 | 詳勘 | 531地質隊 | 1955—1958 | 常隆慶、殷學忠 湯克誠、劉之祥 | 1936—1940 |
|
白馬(及及坪田家村礦段) | 大型 | 詳勘 | 106地質隊 | 1964—1969(勘探) 1984—1968(補勘) | 531地質隊 302物探隊等 | 1955—1956 | 曾有會理隊、109隊作過工作 |
太和 | 大型 | 詳勘 | 113地質隊 | 1965—1970 | 309物探隊 | 1957 | 冶金609隊 後來作過工作 |
紅格 | 大型 | 詳勘 | 106地質隊 | 1966—1980 | 302物探隊 531地質隊 | 1957 | 力馬河地質隊曾作過工作 |
安寧村 | 大型 | 初勘 | 106地質隊 | 1979—1984 | 西昌地質隊 | 1958 |
|
中乾溝 | 大型 | 詳查 | 106地質隊 | 1976—1981 | 106地質隊 第七物探大隊 | 1966 |
|
白草 | 大型 | 詳查 | 106地質隊 | 1982—1986 | 西昌地質隊 | 1958 |
|
馬鞍山 | 中型 | 詳查初勘 | 106地質隊 | 1971—1972 | 西昌地質隊 | 1958 |
|
中梁子 | 中型 | 詳查 | 106地質隊 | 1977—1978 | 531地質隊 | 1958 |
|
彎子田 | 中型 | 詳查 | 106地質隊 | 1977—1960 | 531地質隊 | 1957 |
|
秀水河 | 中型 | 詳查 | 冶金603地質隊 | 1978—1980 | 第一區測隊 | 1966 |
|
新街 | 中型 | 詳查 | 106地質隊 | 1978—1981 | 第一區測隊 | 1965 |
|
白馬(夏家坪礦段) | 中型 | 詳查 | 106地質隊 | 1988—1989 | 302物探隊 53l地質隊 | 1955—19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