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礦產資源管理改革須轉變觀念

2020-12-11 i自然全媒體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針對多年來礦產資源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自然資源部印發了《關於推進礦產資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項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對建立和實施礦業權出讓制度、優化石油天然氣礦業權管理、改革礦產資源儲量分類和管理方式等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制度創新,體現了礦業權管理理念的重大轉變。《意見》將於今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針對目前自然資源系統對《意見》存在的一些模糊認識,筆者認為必須切實轉變觀念,才能把部黨組關於礦產資源管理改革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並為礦法修改積累實踐經驗。

須摒棄「出讓+審批」的礦業權出讓模式

《意見》的核心是全面推進礦業權競爭性出讓。系統內一些人認為,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礦業權並不是新鮮事物。早在2003年原國土資源部就印發了《探礦權採礦權招標拍賣掛牌管理辦法(試行)》(國土資發〔2003〕197號),2006年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規範礦業權出讓管理的通知》(國土資發〔2006〕12號)。實踐中,礦業權競爭性出讓是如何操作的呢?先看一個實例。2010年前後,受原國土資源部委託,北方某省級國土資源部門招拍掛出讓了一個煤礦採礦權,某國有企業以70多億元競得了該採礦權。招拍掛結束後,該企業按競買結果支付了價款,申領採礦許可證時卻被告知,需要先辦理項目立項、申請劃定礦區範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評審、環境影響評價等一系列前置手續。因為前置手續辦理問題,一直到2017年初該企業仍未能取得該礦的採礦許可證,該企業支付了高額採礦權價款而長期無法進行採煤生產,其間的財務成本就超過了10億元。聽起來匪夷所思,但實質上是多年來自然資源系統把礦業權競爭性出讓做成了簡單的「出讓+審批」。此次《意見》提出的礦業權全面競爭性出讓,並不是對2003年以來實施的礦業權分類出讓制度的直接複製,而是要對礦業權出讓制度重新進行流程再造,切實維護礦業權人的合法權益。

一是礦業權出讓由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主動啟動。出讓和審批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管理模式。審批由當事人申請而啟動,當事人不申請的,行政機關不能主動啟動,而出讓則是行政機關主動啟動。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組織出讓礦業權,要根據礦產資源規劃和礦業權市場監測情況,結合地質調查等相關地質工作成果,制訂科學可行的礦業權出讓方案。為了增加出讓方案的科學性,在制訂過程中可以充分聽取社會投資主體的意見。

二是將「出讓+審批」調整為「出讓+登記」。不再是將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礦業權與原有的礦業權審批登記程序物理疊加,即競得人與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籤訂礦業權出讓合同後,僅獲得了申請礦業權的資格,仍需履行審批程序後,才能確定是否能夠取得礦業權。這種做法不符合基本的法理邏輯,對同一個礦業權不能既出讓又審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與競得人籤訂出讓合同,就意味著將礦業權授予競得人,之後辦理物權登記即可,無須再履行行政審批程序。

三是「出讓+登記」不等於放棄政府監管。礦產資源勘查開採活動具有很強的外部性特徵,必須由政府進行必要監管。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在擬定礦業權出讓方案時,應當將勘查開採要求、探轉採要求等相關管制性要求和條件「一攬子」寫入礦業權出讓公告和合同,給予社會投資主體充分的信息和預期。出讓礦業權後,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依據合同約定的管制性要求,對礦業權人的勘查開採活動進行監督管理。

必須全面推進「淨礦」出讓

實踐中,由於礦業權出讓與礦業用地用海制度不銜接,導致一些礦山企業雖然獲得了礦業權,卻無法實際開展勘查開採活動。為切實解決這一問題,《意見》把「淨礦」出讓確定為改革的目標和方向,切實保障礦業權人的合法權益。對於「淨礦」出讓,系統內一些人存在畏難情緒,認為難以推進。筆者認為,必須堅定「淨礦」出讓的改革方向,尊重地質工作規律和客觀實際,根據不同情況設定不同的「淨礦」要求。

出讓探礦權的,由於在出讓時不可能確定勘查開採用地用海的具體位置,因此不應要求在出讓時就同步辦理好用地用海手續。但滿足以下要求即可視為實現了「淨礦」出讓:一是權屬上的「乾淨」,即擬出讓區塊沒有權屬爭議和糾紛;二是規劃上的「乾淨」,即擬出讓區塊中沒有各類保護區、生態紅線等禁止和限制區域,這些規劃條件既要考慮自然資源管理相關規劃,也要考慮環保、安全生產等可能影響礦產資源勘查開採實施的相關部門的規劃限制和政策限制;三是要著眼於勘查、開採全過程,切實保障勘查開採作業用地用海,即出讓探礦權不僅要保障探礦權用地用海,也要保障探礦權將來轉為採礦權後同樣能夠順利開展工作。要提前做好規劃銜接,預留好礦業用地用海指標,加快辦理用地用海審批手續。

直接出讓採礦權的,在出讓時礦區範圍和用地用海位置基本能夠確定,因此可以要求在出讓採礦權時一併出讓土地使用權、海域使用權或者同步辦理用地用海手續。「淨礦」的程度,除了要保證權屬和規劃上的「乾淨」外,還要區分不同礦種的複雜程度,確定出讓採礦權時是一併出讓土地使用權、海域使用權,還是同步辦理用地用海手續。同步辦理用地用海手續的,要儘可能縮短辦理時限和簡化辦理條件,保障礦業權人在取得採礦權後能夠儘快取得用地用海權利,順利開展工作。2019年12月,自然資源部印發實施的《自然資源部關於實施海砂採礦權和海域使用權「兩權合一」招拍掛出讓的通知》(自然資規〔2019〕5號),就是一併出讓海砂採礦權和海域使用權的有益探索,實現了精簡、優化海砂採礦權和海域使用權出讓環節和辦事流程的改革目標。

此外,推進「淨礦」出讓,需要在現行法律制度框架下進一步拓展用地用海的方式,積極探索礦業權人通過租賃等多種方式使用勘查開採礦產資源所需的土地和海域。

同一礦種探礦權採礦權出讓登記實行同級管理

現行的礦業權出讓權限,按照礦產資源儲量規模、面積、礦種等多種標準劃分,同一礦種探礦權、採礦權審批權限不一致,探礦權、採礦權審批權限隨著儲量的變化也在不斷變化,既不利於提高管理效率,也使部省兩級的發證權限和責任始終處於不確定狀態,給處理礦業權爭議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針對這一問題,《意見》在調整礦業權出讓管理權限的同時,實行同一礦種探礦權採礦權出讓登記同級管理。今後,自然資源部負責石油、烴類天然氣等14種重要戰略性礦產的探礦權採礦權出讓登記;戰略性礦產中的大宗礦產,由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其他礦種由省級及以下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也就是說,今後凡是由部負責出讓探礦權的礦種,無論儲量發生多大的變化,採礦權出讓也由部負責,不再根據儲量的變化調整部省的出讓權限。

《意見》明確了部省兩級出讓權限的劃分,把省及以下出讓權限的劃分交由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確定。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結合本省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實際和行政管理能力,儘快明確省級及以下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的出讓登記權限。同時,部將對近年來發布的涉及探礦權採礦權出讓權限劃分的規章和規範性文件進行全面清理。凡是與《意見》不一致的,要堅決廢止,避免因文件衝突引發新的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

全面推行油氣探採合一制度

現行礦法對油氣探礦權、採礦權規定了試採和滾動勘探開發的制度。從實踐過程看,由於試採期限過短(一般為1年),企業難以在試採期間及時辦理採礦權審批登記手續,造成了大量的以探代採、無證開採的違法行為。

為切實解決這一問題,《意見》規定了油氣探採合一制度,即油氣探礦權人發現可供開採的油氣資源的,在報告有登記權限的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後即可進行開採。進行開採的油氣探礦權人應當在5年內籤訂採礦權出讓合同,依法辦理採礦權登記。這是根據油氣勘查開採的技術邏輯作出的重大制度創新。

與固體礦產勘查、開採兩個階段截然分開不同,油氣礦產資源勘查開採的階段劃分相對模糊,一般而言找到油氣後馬上就能開採。但這並不等於油氣勘查開採就是一個階段,甚至是一個權利。油氣勘查開採活動還是能夠明顯區別出勘查和開採,兩個階段的管理要求也是明顯不同的。在勘查向開採轉換的階段則與固體礦產有明顯的區別,即找到油氣後馬上就能開採。實行油氣探採合一制度使得油氣探礦權人有了更加明確的權利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賦予油氣探礦權人特殊的開採權利並不是沒有任何的限制。由於勘查工作和開採工作的管理要求不同,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在油氣探礦權出讓時,將油氣探採合一的相關管理要求,特別是如何遵守環境保護、安全生產以及及時辦理採礦權等相關要求納入出讓合同,約束油氣礦業權人依法依約開展勘查開採活動。

不得為財政出資勘查項目設定探礦權

我國礦產資源屬於國家所有。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投入了大量財政資金支持礦產資源勘查工作。為了保障國家財政出資的礦產資源勘查活動順利實施,多年以來,按照社會投資主體的管理方式,國家財政出資的勘查活動也登記了探礦權,這種做法明顯不符合礦法及《物權法》關於探礦權採礦權是物權的規定。

《意見》明確,中央或地方財政出資勘查項目,不再新設置探礦權。今後,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都不得再為財政出資勘查項目設定探礦權。《意見》實施前已經設定的探礦權,也要在探礦權到期後儘快註銷。

《意見》的實施對礦法修改意義重大

現行《礦產資源法》是計劃經濟時期出臺的,雖然於1996年進行修改,但其主要制度並未作大的調整,已不能完全適應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和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意見》確立的以全面推進礦業權競爭性出讓為核心的礦產資源管理制度,屬於在現行礦法規定之外的增量改革,其目的是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地位,平衡好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

2018年,礦法修改列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自然資源部高度重視礦法修改工作,在深入研究、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了《礦產資源法(修訂草案)》(送審稿)。《意見》關於全面推進礦業權競爭出讓、「淨礦」出讓、油氣探採合一等相關規定,與《礦產資源法》修改思路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意見》的實施對礦法修改意義重大。全系統要進一步轉變觀念,認真做好《意見》的貫徹實施工作,為礦法修改奠定實踐基礎。同時,在實施《意見》的過程中,有一些問題可能還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實踐探索,逐步形成更加符合新時代要求的礦業權管理制度體系。

來源: 中國自然資源報

記者: 自然資源部法規司 魏莉華

編輯: 錢招東

相關焦點

  • 推進美育改革發展:轉變思想觀念很「核心」
    在今天教育部召開的「落實全教會 奮進迎華誕1+1」系列第二場發布會上,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說,轉變思想觀念,實現移風易俗,是新時代推進學校美育改革發展的最核心的一項任務。「第一個方面就要高度重視學校美育工作,充分認識美育在孩子的成長和全面發展過程中所扮演基礎性的作用,學校美育的發展對學校、對教育的基礎性作用。」
  • 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
    生態文明建設對於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既有利於破解資源瓶頸,又有利於解決環境問題,更有利於建設美麗中國。未來,我們必須樹立自然資源管理的新理念,通過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快建設生態文明  轉變資源管理方式是關鍵  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效,主要取決於資源環境問題的系統解決。
  • 推進素質教育關鍵在於轉變觀念
    本報北京8月15日電(記者汪大勇)「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首先要更新教育觀念。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素質教育學習提要》一書,對更新教育觀念、推進素質教育具有很強的指導性,社會各界要共同努力,使素質教育的思想觀念深入人心,成為廣大教師、家長的自覺行動」。
  • 寧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關於公開徵求《關於進一步明確礦產資源...
    為貫徹落實礦業權出讓制度改革,深化礦產資源管理領域「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完善礦產資源管理等有關要求,寧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起草了《關於進一步明確礦產資源管理改革有關事項的函》(徵求意見稿)》,現公開徵求社會各界意見。
  • 國土資源局:吹響規範礦產資源管理集中整治行動號角
    面對目前礦產資源開採亂象,局黨組報請縣委、縣政府在全縣範圍開展規範礦產資源管理集中整治工作。經嶽陽縣委、縣政府研究決定,在全縣開展規範礦產資源管理集中整治行動。為更好的推動整治行動,縣人民政府常務會進行了專門研究,並審議通過了《嶽陽縣規範礦產資源管理集中整治行動實施方案》和《嶽陽縣違反礦產資源管理規定責任追究暫行辦法》。
  • 建設美麗中國離不開礦產資源的有力支撐
    「十五」以來,我國地質勘查管理體制改革取得一些積極進展,引導和帶動了社會資金投入礦產資源勘查,多元化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力度得到了適度加強,石油和天然氣的剩餘技術可採儲量分別增長了16%和75%,煤炭查明資源儲量增長了18%,鐵、銅、鋁、鉛鋅和鉀鹽等急缺大宗礦產資源儲量也有所增加。
  • 對標先進經驗推動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促進改革開放創新
    他強調,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推動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迫切需要我們對標先進,發現問題,找準差距,以解放思想推動改革創新。要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改革開放創新的實際行動,在推進振興中改革開放還要大步走、不停步,以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決心和行動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
  • 煤炭地質總局:向資源綜合評價保護轉變 形成六大產業
    他介紹,目前總局已初步實現由礦產勘查向自然資源綜合評價與保護的轉變,形成了六大產業格局。徐小連表示,在堅持黨的領導方面,煤炭地質總局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以黨建「強基礎」,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統一起來,落實「一崗雙責、黨政同責」,實行董事長、黨委書記「一肩挑」;堅持以黨建「把方向」,落實黨委會議前置程序,並將黨建工作總體要求納入公司章程。
  • 重慶市礦產資源管理、水汙染防治等條例迎審
    3月25日,在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上,《重慶市礦產資源管理條例(修訂草案)》《重慶市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修訂草案)》迎來一審,《重慶市水汙染防治條例(草案)》迎來二審。該條例草案通過細化職能職責,強化責任落實,建立齊抓共管、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水汙染防治工作機制,力爭扭轉「九龍治水」「多頭管理」的局面。  對於向雨水收集系統違法排汙的行為,該條例草案的二次審議稿提高了罰款數額,將對個人的處罰從「1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調整為「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且增加了「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的規定。
  • 自然資源部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
    為推進政府職能轉變,貫徹落實國務院「證照分離」改革要求,近日,自然資源部發布「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自12月1日起,分類推進涉及自然資源管理的18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審批制度改革,對所有自然資源管理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全部納入清單管理,清單之外不得違規限制企業進入相關行業或領域。
  • 江西省人民政府 規劃計劃 江西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8—2015年)
    切實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宏觀調控,規範礦產資源管理,促進礦產資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轉變,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整體與局部的關係。(四)堅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大力培育礦業權市場和礦業資本市場,利用市場機制,優化資源配置。進一步建立健全礦業市場制度和礦業權準入與退出機制,規範和完善礦業權管理。
  • 社會管理創新:從倫理觀念、管理理念到思維方式的轉變
    多年來,我國高度重視研究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問題,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目標和三個「最大限度」的總要求,積極推進社會管理理念、體制、機制、制度、方法創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改革開放30年的實踐表明,處於急劇轉型的社會變革時期,一切改革與創新的首要前提條件都是理念、觀念和思維方式的轉變,即先進文化的引領。因為,只有代表時代發展方向的先進文化才能給改革創新的各項事業以方向的引導、精神的支持和智慧的保障。
  • 端正教育思想 轉變教育觀念
    下面,我談幾點體會:一、以江總書記談話精神為指導,端正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知識和人才、民族素質和創新能力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成為推動或制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
  • 把握轉變思想觀念的「總開關」
    剛剛閉幕的集團公司市場營銷工作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進一步明方向、增意識、轉方式、強能力,動員百萬石油員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以市場營銷工作的高質量發展,引領帶動集團公司建設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踏上新徵程
  • 慶祝改革開放40年丨資源開發保護並重 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嚴格礦產資源開發保護,推進礦業發展綠色轉型  湖南省礦產資源豐富,享有「有色金屬之鄉」和「非金屬之鄉」的美譽。改革開放以來,湖南礦業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基礎性支撐作用。40年來,我省累計投入地勘資金107億元,新發現大中型礦產地48個,探獲資源潛在經濟價值達3.6萬億元。
  • ...政府辦公廳關於成立省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協調...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中直駐粵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加快政府職能深刻轉變,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成立國務院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協調小組的通知》(國辦發〔2018〕65號)要求,省政府決定將省推進職能轉變協調小組的名稱改為廣東省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
  • 高目標引領轉變思想更新理念
    上世紀90年代末期,因市場轉軌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白銀公司一度陷入困境,無奈壯士斷腕,實施政策性關閉破產。  面對艱難困苦,白銀公司大膽轉變觀念,真刀真槍地全面推進改革,生產經營浴火重生。2011年公司重返中國企業500強,生產經營實現了年年有提高、年年有進步的目標,2015年,公司在中國500強排名中上升至273位,在中國100大跨國公司中位列74位。
  • 山東推進"一次辦好"改革:最需要提速的是思想觀念
    >  一些地方推行「一次辦好」改革,七分是因為上級有考核,二分是因為涉及本部門利益,只有一分是為了方便群眾  當前,全省各地、各部門正大力推進「一次辦好」改革。下一步怎樣深入推進這一改革?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調研,發現當下最需要提速的是幹部的思想觀念,首先需要打通的堵點是保守、官本位等思想。  浙江民政廳順利登記,山東以20年前政策「擋駕」  破除保守、四平八穩觀念  今年6月,由廣東省山東商會發起的山東省魯商聯盟會,在歷經一年周折後成立。
  •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修訂草案)》公開徵求意見了!
    12月17日,自然資源部就《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現行《礦產資源法》(以下簡稱礦法)於1986年頒布實施,並於1996年作了部分修改。國務院先後制定發布一系列行政法規,共同構建了我國礦產資源管理的法律法規體系。
  • 礦產、礦產資源基礎知識
    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列出了我國已發現的礦產資源分類細目,共有能源礦產、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和水氣礦產四類168種,其中地下水具有礦產資源和水資源雙重性質。礦產資源是賦存於地殼內部或表面的,呈固態、液態或氣態的地質作用產物。它既包括在當前的技術經濟條件下可以開發利用的物質,又包括在未來的條件下具有潛在價值的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