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電視劇發展的黃金年代來看,香港同胞應該是不看大陸電視劇的,熟悉香港電視劇的人應該都知道當年香港無線電視臺真的是人才濟濟,很多實力派都只能當配角和丑角。例如早期香港《西遊記》裡面的豬八戒扮演者黎耀祥,雖然演技好,但一直等到2009年《巾幗梟雄》才鳳凰涅槃獲得視帝,1996年到2009年,整整13年才熬出來,難怪他在巾幗梟雄裡面大喊「人生有幾多個十年」。
我認為是因為大陸的廣電局的限制,導致現在除廣東以外的大陸地區很難看到TVB的劇集。失去了廣大的觀眾群體,收視率下降了不少。再加上現在的TVB人才流失嚴重,有不少的大牌明星都去大陸發展了,人們看大陸的電視劇也可以看到香港明星,所以更加少大陸人看香港的電視劇了。
當然巔峰期的港劇在大部分劇迷心目中肯定是無法超越的,上個世紀90年代很多朋友的童年幾乎被港劇所佔據,而這也形成了現在不少人說的港劇情懷,當年一部《天龍八部》十幾家衛視同時在播,當時幾乎換到哪個臺都是《天龍八部》,據說也正是因為這部劇讓港劇永遠撤出了衛視的黃金檔,其實也是那時起港劇在內地的影響也開始走向下坡路。
但近年來香港電視劇越來越不行,反而大陸的資金充足,拍出來的電視劇質量也越來越提高,但是大陸電視劇在香港的收視率仍然不高,就是香港人仍然不太喜歡大陸產的電視劇。一方面是收視頻道的限制,香港能夠直接看到的大陸電視臺不多,很多需要另外購買電視盒子才能收看,而且眾所周知香港同胞的普通話水平大多還是比較普通,對於普通話為主的大陸電視劇很難找到共鳴。這一情況近年來有所改善,香港無線電視臺也會購置大陸電視劇的版權重新配音成粵語版然後重新播出,之前的《武媚娘傳奇》《琅琊榜》《射鵰英雄傳》都用這種方式播出。
但在內地爆紅的琅琊榜在香港卻收視率平平,語言的改編並沒有提升內地電視劇在香港的歡迎程度,這反映了香港電視劇與內地電視劇風格差異的問題。一直以來,香港電視劇更多地是反映港人生活習慣和「港味」的風格,即使是古裝戲也將著重點放在搞笑元素和宮鬥部分,劇集通常較短,大陸這邊劇集中的伏筆較多,劇集數也較長。同時,大陸的明星演員在香港的知名度也較低,如此一來,香港觀眾在收看過程中由於收視習慣、文化差異等等因素,久久未能get到電視劇的精彩點,自然收看的人數也會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