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專題 | 這些成語可千萬不能光憑字面理解就去用,不然要丟分!(內含20個成語用法)

2021-02-19 詩酒與文

點擊上方藍字,即可關注「詩酒與文」

成語辨析題是高考必考題,與病句辨析題同為語言文字運用板塊穩定性最高的兩個題型。題目有不同的呈現形式,如判斷正誤型(多為四選一或六選三),以及選詞填空型,但實質沒有差異。

成語辨析一共有10種方法:看是否用錯對象、看是否褒貶誤用、看是否敬謙錯位、看是否有語法偏差、看是否符合使用習慣、看是否望文生義、看成語是否有多重含義、看是否搭配不當、看成語中的關鍵字詞、看是否形近混淆。

這一篇,我們先來介紹一部分常見的容易望文生義的成語。

這是指不了解某一詞句的確切涵義或來源緣由,光從字面上去牽強附會,做出不確切的解釋。

比如看這一句:


美國政府在臺灣問題上的危言危行,勢必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棄。

「危言危行」?散布危險言論,做危險之事?嗯,好像是對的哦。——要是這麼理解,就大錯特錯啦,因為「危言危行」的本義其實是「說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危」也有「正」的意思,比如咱們常說的「正襟危坐」。

再看這一句:


他心愛的書籍,經過再三處理,還是沒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屈辱和窘困,無出其右

「無出其右」,沒有能超過他的,嗯,很對!但這樣想就錯啦,古代以右為尊,「右」指上,「無出其右」是指在某方面居領先地位,沒有能超過他的,沒有比他更好的。


1、安土重遷

錯例:重慶市雲陽縣各級領導幹部積極做好三峽庫區農民外遷工作,安土重遷,使移民高高興興地搬進新家。

分析:留戀故土,不肯輕易遷往別處。往往被誤解為:喜歡和重視遷移。

2、半青半黃

錯例:他氣得臉色半青半黃,嘴唇哆嗦了半天,什麼話也說不出來。

分析:莊稼半熟半不熟,也可比喻事物或思想未達到成熟階段。往往被誤解為:臉色鐵青,臉上青一塊,紫一塊。

3、百裡挑一

錯例:我國企業遭遇的智慧財產權國際糾紛越來越多,但國內能夠應對這些訴訟的高級人才卻是百裡挑一,極度缺乏。

分析:一百個裡挑一個,形容極為優秀、難得的人或物。往往被誤解為:少之又少。

4、白頭如新

錯例:老王和老李曾非常要好,20多年前,兩人產生了矛盾,一直互不理睬。退休後,一件偶然的事,消除了他們多年的隔閡,兩人和好如初,白頭如新,大家也為之高興。

分析:白頭,指白髮,形容長。新,指初認識。相交時間雖久,但互不知心還跟剛認識一樣。指彼此交情不深。而例句將其誤解為:友好到老。

5、不刊之論

錯例:這篇文章內容粗俗,只有華麗的辭藻,竟然在報刊上發表,簡直是不刊之論。

分析:比喻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刊:削除,古代在竹簡上寫字,有錯誤就用刀削去;不刊是說不可更改)。而例句將其誤解為:水平低而不能刊登的言論。

6、不寒而慄

錯例:初春,乍暖還寒。他身著冬裝,漫步在廣闊的田野中,仍然覺得不寒而慄。

分析:天氣不寒冷而身體發抖,形容非常驚恐、害怕。往往被誤解為:因為冷而發抖。

7、不絕如縷

錯例:大街上,商場裡,到處是遊玩購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絕如縷。

分析:像細線一樣連著,差點兒就要斷了(絕:斷;縷:細線)。多用來形容局勢危急或聲音細微悠長。往往被誤解為:連續不斷。

8、不名一文

錯例:黃秋園先生身後畫名如日中天。誰能想像得到他生前在畫壇不名一文,只是南昌市銀行的一位普通員工呢? 

分析:連一文錢也沒有(名:佔有),形容極為貧困。往往被誤解為:不出名,沒有名聲。

9、不忍卒讀

錯例:在「文化大革命」歲月,報紙謊話、空話、假話、大話連篇,令人不忍卒讀。

分析:不忍心讀完。形容文章內容悲慘動人,令人涕淚滿面。容易誤解為:文章枯燥乏味而使人不想讀。

10、不以為然

錯例:對作文中出現的錯別字,有的同學不以為然,從長遠的觀點看,是要吃大虧的。

分析:指不認為是正確的,多含輕視意。而上句誤解為:不在意。

11、不孚眾望

錯例:在球迷的呼籲下,教練使用了巴喬,他在球場上果然不孚眾望,多次挽救了義大利隊。

分析:指沒有使群眾信服(孚:使人信服)。而上句誤解為:不辜負眾人的期望。


12、不贊一詞

錯例:儘管他在這次比賽中表現出色,但教練不僅不贊一詞,還總鐵青著臉,這使他感到很是意外和失望。

分析:指文章寫得好,別人不能再添一句話(贊:添加)。也指一言不發。例句誤將「贊」理解為「讚揚」,將該成語錯解為:不說一句贊成的話。

13、不堪設想

錯例:極端個人主義者總以為人都是為自己的,在他們心目中,那些捨己為人、公而忘私的行為是不堪設想的。

分析:事情的結果不能想像,指會發展到很壞或很危險的地步。此處把它誤解為「不可想像,不可理解」的意思了。

14、不足為訓

錯例:這樣的小錯誤對於整個題目的要求來說是無傷大雅,不足為訓的,我們決不能只糾纏於細枝末節而忘了根本的目標。

分析:不能當做典範或法則(訓:準則)。往往被誤解為:不足以成為教訓。

15、作舍道邊

錯例:小張夫婦下崗後作舍道邊,開了一家雜貨店,生意還很不錯。

分析:比喻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難於成事。往往將其誤解為:在道路邊建造房屋。

16、不知所云

錯例:陳寅恪先生上課時旁徵博引,還不時夾著所引史料的數種語言文字,這使得外語尚未過關、文史基礎知識貧乏的學生,簡直不知所云。


分析:本為謙詞,謂自己(說話人)思緒紊亂,不知道說了些什麼。今泛指言語混亂或空洞。容易誤解為:聽話人聽不懂。

17、側目而視

錯例:即使得了冠軍,也不能對同伴側目而視,自以為老子天下第一。

分析:指斜著眼看。表示敬畏、憎恨、憤怒或鄙視的感情。不能將其誤解為:驕傲自滿或仰慕對方。

18、曾幾何時

錯例:有人對歪風邪氣深惡痛絕,可是輪到自己身處其中,也便隨風而走。他們忘了,曾幾何時,自己對這些現象又是何等咬牙切齒。

分析:指時間過去沒有多久。例句錯誤地理解為:在很久以前。

19、差強人意

錯例:他們差強人意的服務質量,不僅給社區居民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而且有損職能部門在公眾中的形象。

分析:表示大體上還能使人滿意(差:稍微)。往往將其誤解為:不能使人滿意。

20、長此以往

錯例:以前,有些西方國家對恐怖分子採取縱容甚至包庇的態度,長此以往,就造成了如今恐怖襲擊越演越烈之勢。

分析:老是這樣下去,只用於不好的情況,而且不能用來追述過去的事。



今天是2020年2月19日,這是與你共享的第九十六篇文章

轉載:請微信後臺回復「轉載」

商業合作或投稿:zyj0922pku@163.com

相關焦點

  • 望文生義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望文生義,不了解某一詞句的確切涵義;光從字面上去牽強附會;做出不確切的解釋。文:文字;語句;義:意義。出自:清 張之洞《輶軒轉語 語學》:「不然,空談臆說,望文生義,即或有理,亦所謂郢書燕說耳。」近義詞有:顧名思義、不求甚解,反義詞有:精益求精,望文生義是貶義成語,連動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望文生義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望文生義(wàng wén shēng yì)成語釋義:不了解某一詞句的確切涵義;光從字面上去牽強附會;做出不確切的解釋。
  • 成語運用的方法沒掌握,記再多成語也沒用!
    小學五六年級的孩子都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成語,但是對「脫口而出」的成語,很多孩子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從歷年的考試情況來看,成語運用在小升初最容易失分的點有以下幾個,家長輔導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避坑」。   望文生義   成語使用不當的錯誤,望文生義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望文生義就是直接從字面意思推斷詞義。
  • 高考成語如何不丟分?錦囊在這裡!
    現將高考成語類試題的一些解題思路與方法整理歸納如下:「案例一:不要望文生義要切實理解成語的整體意義從成語的來源看,有的來自歷史故事、有的來自古詩文,是根據這些故事或古詩文的內容掐頭去尾抽象概括出來的精髓,它包含著深刻的思想意義和教育意義。對這些成語我們絕不能簡單地照字面意思作望文生義的理解。
  • 我復盤了2020年中考成語題,這幾類誤用問題一定要牢記!
    不過依然有同學在基礎題上丟了不少分,在考場上糾結再三選出了錯誤答案。這類丟分題一般都是前半部分需要大家做判斷的題目。今天就來講一講成語誤用這一類常見丟分類型題。因此,我們在掌握或運用成語時,一定要注意把握成語字面意義之外的整體意義;同時必須準確理解成語中一些含有生僻義的關鍵語素,切忌粗枝大葉,一瞥而過,主觀臆斷,望文生義。
  • 小課堂 | 喝西北風、加減乘除、阿貓阿狗居然都是成語?杭州語文老師:成語還有這些「坑」要繞開
    正確用法:我剛才的那番話只是拋磚引玉,希望大家發表自己的高見。錯誤用法:他的演講拋磚引玉,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引發了現場聽眾的熱烈討論。以下這份參考練習,整理了初中階段常會考到的154個易錯成語,想進一步了解的同學們可以詳細閱讀下↓常考四字詞語分類梳理及訓練(詳情請戳:這些成語你是不是也時常用錯?
  • 2020第三期專題學習——成語(中級)
    20多天沒更新,想死你們啦:)微信公眾號改版,一定要「星標」享學樂公眾號哦。不然就不能及時看到我的更新哦。(雖然我的更新頻率比蝸牛還慢,請多多包涵昂)這段時間工作任務特別多,群裡的各種學習資料、暑期課程也在緊鑼密鼓的準備中,恨不得有三頭六臂。
  • 歪歪兔童書館:《把成語用起來:一讀就會用的分類成語故事》
    每個成語故事還設計了多個內容豐富的知識版塊,可以起到拓展知識面、強化成語學習、加深記憶理解的作用。該書所收成語,全部標出最早出處,包括書名、作者、時代以及原文等,讀者可對照閱讀出處原文和故事中的改寫部分,提高文言文閱讀水平。成語釋義包括對難懂字、詞的解釋,詳細解釋成語的本義及引申義,便於讀者完整理解成語的含義。
  • 了解英漢成語的異同與翻譯
    一個特徵是語義的統一性或整體性,一條成語所表達的是一個整體的意思。無論是理解漢語成語或英語成語,都只能從整體的意思來考慮,而不能分別理解詞義。每一條成語的意思都不僅僅是構成詞語意義的簡單相加,更是不同的詞組合後形成的那種語言的意境和代表的意義。另一個特徵是其結構的固定性或定型性,即成語的詞序結構一般不能隨意更改或顛倒,也不能隨意增減詞,或者任意使用其它的詞來替代某個詞。
  • 這些「最不像成語的成語」,有何臉面苟活於世?
    作為一個深邃的人(呃……),顯然,咱們不能光「學」這些稀奇古怪的成語了事。趣評老師想探究一下,「古怪成語」背後的東西。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詞語也是有代溝的。這些「不像成語的成語」,多數,大家都感到比較陌生,因為確實太稀奇古怪了。但有一些成語,在某些人眼中,並不算十分陌生,只是用得少。我舉個例子:篳路藍縷。這個詞,文化稍微欠缺一點的人,就完全不知道什麼意思。
  • 新書推介|歪歪兔童書館編著:《把成語用起來:一讀就會用的分類成語故事》
    《把成語用起來:一讀就會用的分類成語故事》,歪歪兔童書館編著,海豚出版社2020年5月版。市面上的成語故事書多得數不勝數,但該套圖書特點鮮明、風格獨特,在眾多同類書中具有很高的可辨識度。總的來看,該書有如下幾個鮮明的特點:首先是收錄的故事和成語數量多。
  • 鏡花水月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也用於比喻詩中不能從字面來理解的所謂空靈的意境。出自:唐 裴休《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方袍大達法師元秘塔碑銘》:「崢嶸棟梁,一旦而摧。水月鏡像,無心去來。」近義詞有:海市蜃樓、空中樓閣,鏡花水月是貶義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 這些成語其實「表裡不一」,考試千萬別犯錯!牢記不丟分
    成語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並且部分成語沿用至今已經附帶上明顯的感情色彩,或褒,或貶,或中性。有的成語本身就有明顯的褒貶色彩,成語從感情色彩上可以分為褒義中性,貶義三種類型,在成語的使用過程中必須明辨褒貶,否則就容易造成貶義詞褒用,褒義詞貶用的錯誤。
  • 3個罵人的成語要知道,看著平常其實在罵人,避免被罵還跟著傻樂
    這3個成語一看挺平常,其實都是貶義,千萬別被罵了還傻樂中國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我覺得如果你不認真去細究某一個事情,你可能都不太可能知道真相到底是怎麼樣的!中國傳下來的文化是非常讓人受益的,其中最為讓人驚奇的是成語。
  • 容易望文生義的成語
    本文總共只有68個成語,通過從成語解釋、錯誤用法、例句說明(例句大部分均來自真題)三個方面來解釋成語,將成語放到題中進行識記,也將更加直觀,目的是為了避免走馬觀花式背成語。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它們只是看上去多,通過理解記憶,只要每天積累10-20個,很快幾天就能積累完啦!
  • 盤點:20個最容易望文生義的成語,中考高考必須掌握!
    成語,important!不僅是成語題,文言文的實詞、虛詞題中也是常有出現的。所謂「望文生義」,就是根據成語的字面意思理解成語,而有些成語的字面意思和實際含義往往相差懸殊,所以自然就容易失分。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語文考試中最容易出錯的、考頻最高的二十個詞,希望能給各位一點啟示!
  • 這些成語不能亂用!你一定要懂的成語技巧
    周子有個哥哥,本應立為國君,但晉貴族們說:周子的哥哥是個白痴,連什麼是豆子,什麼是麥子都分不清,不能立為國君。別看這位周子才十四歲,還真有些小才能。一即位,他就對大夫們說:「我開始的願望並沒有到這個地步,現在雖然到了,這全是上天的意志。人們要求有國君,是為了讓他發布命令。立了以後不聽他的號令,那立他幹什麼?
  • 班主任熬夜整理:高中語文常見800成語,成語題再也不丟分!
    四字成語多到數不勝數,我們學習和生活中會用到很多成語,但你用的這個成語,可能並不是你以為的那個意思,漢語文化博大精深,許多學生常常錯誤的理解。例如:大而化之,這一成語本來是做事疏忽大意、馬馬虎虎的意思,但很多人卻將其理解為把大的事情化成小的意思。錯誤的理解成語、錯誤的應用,在考試時就會白白丟分,因此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班主任熬夜整理的高中語文常見800成語,掌握這份資料,成語題再也不丟分!
  • 小學生一篇作文用了十幾個成語,老師看完已笑抽!
    成語積累是我們小學階段必不可少的,因為在你的作文裡面用到成語,可以使你的文章顯得有文採,而且頁體現了你平時積累的功夫!但是不是所有的成語都是可以用的,不是你想起什麼就是什麼的,一定要理解了成語的用法然後再去使用!接下來欣賞一下這位小學生的作文,猛地一看感覺這篇作文好有文採,但是仔細一看你會發現,成語的運用並沒有用到合適的地方。
  • 高考成語訓練20題
    三個詞語雖然看似同義,但意義相差很遠。①處寫「她」「沒讀多少書」「也認得了一些字」,可知是不知不覺中認得的,用「耳濡目染」。②處主題曲《爸爸去哪兒》播放的頻率很高,所以小朋友聽得多了,都能哼上兩句,用「耳熟能詳」。③句寫「我」親耳聽到,親眼看見的國家大事算起來也很不少,用「耳聞目睹」。
  • 日本成語發展史,難怪有些日語我們無法理解
    提到文化,中國成語真的是簡練雋永到了極致,可以說除了周邊受我國文化輻射,世界上還沒有哪個語言可以用言簡意賅的四個字就能表達事物。而說到受我國成語影響的周邊國家日本,就有很多的四字成語,這些成語和中國成語有的在外形看起來沒有太大的差別,但意思卻不同;有的字面能看懂卻無法理解;有的雖然外形不一樣但是一看上去就能知道它的意思,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