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都是大批新建高端酒店積極申報五星級酒店評定,此次吸引大量高端客人入住,尤其在中國市場,客人首先要問「幾星級的酒店」,以星級來決定支付的價格是否與之匹配。然而,如今這一切正在發生顛覆性變化。
在「八項規定」出臺後,高星級酒店生意一落千丈,不少酒店不願再強調自己是「五星級」,而當北京市政府採購的會議定點場所不再納入五星級酒店後,更多五星級酒店考慮到客源或成本問題,而通過資產重組等方式主動摘掉「五星級」招牌。在新建酒店中,大量酒店都選擇放棄評定五星級。在業者看來,要獲得更多的生意,讓客源多元化,或許現在「無星級」比「五星級」更佔優。
據上海市星評委數月前的統計,在過往5年中,上海共有55家按豪華標準建造並已開業的酒店,但這些酒店中僅8家向上海市星評委進行五星級評定的申報,放棄高星級評定的高端酒店比例達85%。
從中國旅遊飯店業協會了解到,2013年有56家五星級酒店要求「降星」,還有更多準備申報五星級的酒店都暫緩申報。去年開元旅業有5家準備申報五星級的酒店也決定暫不申報。
如今「棄星」、「降星」潮加劇,因為按照「八項規定」和北京市委市政府要求,今年起,在市級行政事業單位2014年~2015年度政府採購的318家會議定點單位中,只有四星級以下的飯店或會議場所進入了政府採購範圍。或許是為招攬生意,於是不少北京的酒店主動「棄星」。
除了向中端轉型,更強調其他會務和餐飲業務也是一大轉型方向。不少五星級酒店將目光瞄準婚宴市場或一些學術研討會等,多渠道補充宴會客源。比如小南國花園酒店就力推婚宴;而有著100多間會議室、23萬平方米展場的九華山莊現在大量接待企業培訓會、訂購會等,填補了政府會議減少後的「真空期」。
(責任編輯: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