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話中的異讀字

2021-02-13 新葉吳聲

以下內容節選自我近期正在編寫的《吳語永康方言詞典》中《緒論》部分。

聲調、聲母、韻母三者結合構成的一個完整音節就是永康話中的基本表意單位「字」,通常一個「字」對應一個漢字。同一漢字的不同讀音,也就是異讀,構成了語音體系中的不同層次。以下簡要介紹永康話語音體系中的文白異讀、古今異讀、正俗異讀和謬讀四個層次。漢語方言中普遍存在文讀音(又稱讀書音)和白讀音(又稱口語音)的對立。如閩南話的「寒」文讀han35,白讀kuã35,「接」文讀tsiap4,白讀tsiʔ4;北京話「學」文讀ɕye35,白讀ɕiau35,「落」文讀luo51,白讀la51。一般來說,白讀音是古音在口語中自然傳承的結果,保留有較多古老特徵,也因而缺乏系統性;文讀音是在口語的基礎上嚴格按照韻書的反切得出的讀音,往往還要模仿文讀音形成時期的官音讀法,相對來說比較年輕,也因而具有相當的體系性。一個方言中的文讀音和白讀音在某些字上可以相同,在某些字上則存在分歧。文讀和白讀的分歧就是文白異讀。北京話中的文白異讀字不多,閩南話中的文白異讀字則幾乎佔據了整體的一半,吳語各方言中的文白異讀字普遍較多。永康話中文白異讀現象並不十分突出,多數字文白同音,部分文白異讀字一般不使用文讀(如「肉」一般不分場合一律用白讀音ȵju8,文讀音zu8隻用於學校教學,又如「熱」僅用白讀音ȵie8),另有一些字則只有文讀(如「唯」只讀文讀音vi2),還有少數字文白讀地位調轉(如「梯」文讀音應為thǝi1,今用於口語,白讀音thie1則用於讀書或構詞)。日常語言使用中存在文白異讀的字多也見於其它吳語方言,各吳語方言異讀方式大同小異。例如:1)聲母異讀,「厚」(文ɦǝu4,白gǝu4)、「日」(文zǝ8,白ȵjǝ8)、「鳥」(文ȵjau4,白ɗjau3);2)韻母異讀,「完」(文ɦua2,白ɦyø2)、「柄」(文miŋ3,白mai5)、「太」(文thia5,白thǝi5)、「壞」(文ɦwai6,白ɦjwa6)、「鋸」(文ky5,白kɯ5);3)聲韻異讀,「無」(文vu2,白n2)、「耳」(文ly4,白n4)、「人」(文zǝŋ2,白ȵiŋ2/noŋ2)、「蚊」(文vǝŋ2,白miŋ2)。聲調一般不存在文白異讀,永康話中的單字本調和韻書中的四聲基本吻合。i韻母和ɿ韻母的文白異讀情況多發生調轉。如「自」口語為ʑi6,讀書音為zɿ6,「時」口語為zɿ2,讀書音為ʑi2,兩韻孰文孰白當依字而定。日常多讀作文讀的字,其白讀音只在特定語詞或成語中出現,如「萬」日常讀文讀va6,在「千恩萬謝」中讀白讀ma6;「而」日常讀文讀ly2,在「千而百遍」中讀白讀n2;「舞」日常讀文讀vu4,在「捋頭舞劍」中讀白讀n4;「腹」日常讀文讀fu7,在「腹肚」中讀白讀uo7,在「腳腹肚」中讀古讀ɓǝ7。文白讀具體情況,參見附錄《常用字文白異讀對照表》。少數白讀字尚有兩種讀法,其中一種較古老,另一種較「年輕」,權稱這種現象為古今異讀。這類字的異讀多發生在聲母上,如:抽,文讀ʨhjǝu1,白今同文讀,白古thǝu1,笑,文讀ɕjau5,白今同文讀,白古ʨhjau5,就,文讀ʑjǝu6,白今ʥjǝu6,白古djǝu6,糞,文讀vǝŋ6,白今uo5,白古ɓuo5(僅作「糞肥」義),腹,文讀fu7,白今wǝ7,白古ɓǝ7(僅見於「腳腹肚」),爾,文讀ly4,白今n4,白古ni4(僅見於「爾爾」),落,文讀lau8,白今同文讀,白古lauk8(僅見於「落花生」)。在這些字中,少數像「鼠」、「錢」這樣的字古讀享有相當高的威望,在日常語言使用中甚至完全取代了文讀,在諸如「無錢無母(vu11ɦ-die533ɦ-vu33ɦ-mu113ɦ)」這樣的文學式表達中,其它三字都用文讀,「錢」字仍用古讀。「笑」字的兩種讀音分別存在於不同使用者口中,有些人一概讀ɕjau5,有些人一概讀ʨhjau5,另有一些人則兩讀混用,該字一般在成語中古讀音使用頻率更高,如「又要笑又要叫(哭笑不得)」中更多人讀ʨhjau5。綜觀永康話古讀、今讀和文讀音的聲母,不難看出一條輔音演變路線,即「塞音→塞擦音→擦音」,這也是世界各語言語音歷時變化的一種共同趨勢。古讀音反映了永康話漢語語音(而非整個永康話語音,ɓ、ɗ即代表更古老的越語成分)中最古老的一面。有些常用字在頻繁使用過程中語音發生歪曲,權稱之為「俗讀」,與之相對,原初的讀音稱為「正讀」。語音歪曲主要發生在聲母、韻母和聲調三個方面。聲母的歪曲主要是聲母輔音弱化或脫落。例如「個」作助詞或語氣詞有kuo33/kwǝ33和wǝ33兩讀,「是」白讀有ʥi4、li4、e4三讀,「得」作助詞有ɗǝi7和ǝi7兩讀,「到」有ɗau5和lau5兩讀,完成體助詞「罷」有bia4/ba4、mia4、nia4、lia4四讀。一般正讀用於強調,輔音弱化者語氣次之,輔音脫落者語氣最弱。韻母的歪曲主要是長元音短化或短元音長化。例如「噣(吮吸)」ʨjwǝ7亦讀ʨyø7,「日」ȵjǝ8亦讀ȵie8(如在「日子」、「日頭」中),「腹」wǝ7亦讀uo7(如在「腹肚」中);「啥」 ʥia6亦讀ʥja6(如在「啥細」、「啥人」中),助詞「個」kuo33亦讀kwǝ33,「我」ŋuo4亦讀ŋwǝ4,「還」ɦua2作語氣詞多讀ɦwa2。一般長元音讀法用於強調。聲調的歪曲主要在於長期使用變調而將本調遺忘。例如「鴨」a7今僅讀小稱調a45。1)模仿普通話讀音,如「犀」ɕie1讀作ɕi1,「技」gi2讀作ʨi5,「蛙」ua1讀作wa1,「億」jǝ7讀作i5,「蝸」kua1讀作uo1,「鯨」giŋ2讀作ʨiŋ1,「松」zoŋ2讀作soŋ1,「的」ɗǝi7讀作ɗi5,「尿」ɕi1讀作ȵjau6,「呆」ŋǝi2讀作ɗǝi1,「微」vi2讀作wǝi1;2)不注意語言修養,發音隨便,如「一」jǝ7讀作ie7,「危」ŋwǝi2讀作ɦwǝi2,「吳」ŋu2讀作ɦu2,「況」hwaŋ5讀作khwaŋ5,「姜」kjaŋ1讀作ʨjaŋ1,「希」xi1讀作ɕi1,「魚」ŋy2讀作ȵy2,「爾」n4讀作ŋ4,「八」ɓa7讀作pa7,「到」ɗau5讀作tau5;3)亂用訓讀,如「側」tsǝi7讀作ʨhia5(笡),「的」ɗǝi7讀作kwǝ33(個),「黑」xǝi7讀作u1(烏)。三種情況中以第二種最多見。因年輕人語言能力急劇衰退,第一種情況也在加重。謬讀的存在甚或增加是一種語言得不到其使用者重視的表現,殊不可取。

吳語永康方言簡介

南部吳語的一般特徵(溫州、常山、永康為例)

當代吳語的概況與一般特徵

溫州話、永康話韻母對照

文白異讀

相關焦點

  • 最新初中語文知識點異讀字
    中考語文文言詩文知識盤點—異讀字,何為異讀字?異讀字是一種特有的讀音現象,它是指一個字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讀音,而表示的意義相同的字。文言文異讀字有三種情況:破音異讀、通假異讀和古音異讀。   破音異讀,又叫「讀破」。它是採用改變漢字通常讀音的方法來表示該字詞性和意義的改變。如:天雨牆壞。
  • 初中文言文知識點之異讀字
    各位同學,大家應該為學習中有哪些知識點而困惑吧,小編為大家準備了初中文言文知識點之異讀字,希望大家可以好好複習。   中考語文文言詩文知識盤點—異讀字,何為異讀字?異讀字是一種特有的讀音現象,它是指一個字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讀音,而表示的意義相同的字。文言文異讀字有三種情況:破音異讀、通假異讀和古音異讀。
  • 從「異讀字」說起
    一個漢字有不止一個讀音,我們就說它有異讀,有異讀的字我們就稱之為異讀字。這裡所說的異讀字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所謂廣義的異讀字,又稱多音多義字,簡稱多音字,即一個字的幾個不同讀音代表不同意義。如:好hǎo、hào。狹義的異讀字是多音同義字,即一個字的幾個不同讀音不區別意義,所表意義相同,如:血xuè、xiě。 漢字中存在大量的異讀字,歷代字典、韻書、音義書均有收錄。
  • 平江話的文白異讀——妙趣橫生的「背「字
    在平江方言體系中,文白異讀的現象也很常見。比如哇上面的「白」字,「雪白的衣服」讀書認字時讀(  ),哇事時哇(  ),再比如「這個人」讀書認字時讀(  ),哇事時哇(  ),這些都是典型的文白異讀。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平江方言中有的字跟我們上面提到的文白異讀的定義有所不同,它不僅有二個讀音,有的還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讀音,相同的字不同的讀音組合的詞或句子又有不同的意思。
  • 曹彥琳:通過日語了解字訓異讀有妙用
    簡析日語字訓異讀然而有些日本文學作品中卻出現了不按詞典規定而任意標註振假名的字訓異讀現象,如「拘泥」本應音讀為「こうでい」,有人卻用訓讀法將其振假名標註為「こだわり」,但不管是「こうでい」還是「こだわり」,意思都是「拘泥」,與漢字部分的意思一致;「接吻」本應音讀為「せっぷん」,可有人卻用外來語將其振假名標註為
  • 【印象武戈】盱眙話中的異讀字——炸(鄉音鄉情)
    異讀」是:「指一個字在習慣上具有的兩個或幾個不同的讀法……。」(見《現代漢語詞典》「異讀」條),這裡主要以盱城為限,列舉一些盱眙話中的異讀字。  l  炸普通話中的「炸」是多音字,作「把食物放在煮沸的油或水裡弄熟」解(引文為《新華字典》語)時,音為陽平;這於一般盱眙人是陌生的。
  • 【印象武戈】盱眙話中的異讀字——貓(鄉音鄉情)
    「異讀」是:「指一個字在習慣上具有的兩個或幾個不同的讀法……。」(見《現代漢語詞典》「異讀」條),這裡主要以盱城為限,列舉一些盱眙話中的異讀字。   l  貓表示那一種動物,我鄉有人說陰平有人說陽平。我的印象,年輕人多說陰平,或許是年輕人易受普通話影響的緣故吧。
  • 初中語文異讀字知識點講解
    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初中語文異讀字知識點講解,歡迎大家閱讀!破音異讀,又叫「讀破」。它是採用改變漢字通常讀音的方法來表示該字詞性和意義的改變。如:天雨牆壞。(《智子疑鄰》)句中沒有謂語動詞,因此「雨」轉化為動詞。所以,在習慣上把它讀作yù,以表示和作名詞的「雨」(yǔ)的區別。所謂通假異讀,是指在通假現象中,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讀音去讀。如: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普通話異讀詞到底是怎麼審音的?
    最後發布的《普通話異讀詞三次審音總表初稿》是由前面三編內容輯錄而成的。這個正、續、三編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初稿》也都提出過一些涉及審音原則的說明,例如(普通話審音委員會,1963):審音的標準,根據北京音系,可也並不是每一個字都照北京話的讀法審訂。
  • 古詩讀音異讀系列之「騎」字到底該怎樣讀?(南郭居士)
    古詩讀音異讀系列之探討◎南郭居士第二節 古詩詞中「騎」的讀音第一節我們探討了「斜」在古詩詞中的讀音,但如果說人們對「斜」的讀音存有異議,那麼對另一個字「騎」的讀音就可以說是存在爭議了。但在新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中,騎字的兩個讀音被合二為一,都讀作「qí」了。
  • 《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舉例
    普通話常用詞彙語音裡面存在的急需解決的問題是異讀詞的讀音。異讀詞是指一個詞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讀音而表示的意義和用法相同。例如,在普通話裡面「複雜」有人讀為fùzá,有人讀為fǔzá;「波浪」有人讀為bōlànɡ,有人讀為pōlànɡ。這就是異讀詞。異讀詞的存在使詞語的讀音缺乏明確的標準,給交際帶來許多困擾。消除異讀詞的辦法是進行異讀詞的審音。
  • 漢語方言文白異讀現象的再認識(上)
    羅常培(1940)就明確把這種又讀稱為「文白異讀」:「凡兩讀的字均互注又音,但文白異讀的不另註明。」李榮(1957)則明確提出文白異讀的不同是「專指同一個字文言音和白話音不同」。這一階段,大致把文白異讀看作因語體不同而產生的不同讀音。直到現在,這一認識依然維繫著文白異讀的基本內涵,鄭張尚芳(2008)仍然說:「一個字讀書音和口語音不同的成為『文白異讀』。」
  • 古詩讀音異讀系列之「看」字到底該怎麼讀?(南郭居士)
    古詩讀音異讀系列之探討◎南郭居士第四節 古詩詞中的「看」字到底該怎麼讀?話說在去年的中華詩詞大會上,有網友問「『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比如「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等,其中的「看」字按詩意都讀四聲。
  • 從異讀看《集韻》系韻書的傳承與演變
    這些增收的字音大部分來源於先儒的經籍舊音,比如「豰」字,《廣韻》收3個異讀,而《集韻》收9個異讀,多收的6個異讀幾乎都是先儒舊音。通過對《集韻》《五音集韻》到《合併字學集韻》所收異讀的對比,我們看到,《集韻》韻書具有非常明顯的傳承性,特別是《合併字學集韻》所收異讀更是古今並包、南北雜合、傳承音與自審音兼收,具有集音切大成的特點,是一部存古與創新兼具的近代韻書。
  • 普通話異讀詞審音是怎麼回事?
    普通話詞彙中,有一部分詞( 或詞中的語素 )在習慣上有兩個或幾個不同的讀法,如「誰」讀shuí又讀shéi,「波浪」讀 bōlàng 又 pō-làng ,這些被稱為「異讀詞
  • 【漫談莆田話】文白異讀
    (假裝是唐宋)•(歷史發展過程中有新文讀、新白讀,也就是眾多的層次)文白異讀的例子▼        👇       文讀       文讀       一       soh⁷       ih⁶
  • 文昌話的文白異讀,99%文昌人不知道!
    在文昌網上期的《文昌話•傳承》中,我們討論了「小」字用文昌話怎麼讀的問題,許多網友給我們留言,各抒己見。那麼上期中所提到的「小」字在文昌話中到底有幾個讀音?「飛」字用文昌話可以讀作「[phui]」,和什麼呢?
  • 【審音專題】劉祥柏 劉丹青:略說普通話異讀詞的審音原則*
    最後發布的《普通話異讀詞三次審音總表初稿》是由前面三編內容輯錄而成的。這個正、續、三編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初稿》也都提出過一些涉及審音原則的說明,例如(普通話審音委員會,1963):審音的標準,根據北京音系,可也並不是每一個字都照北京話的讀法審訂。
  • 【審音專題】劉祥柏 劉丹青:略說普通話異讀詞的審音原則*
    最後發布的《普通話異讀詞三次審音總表初稿》是由前面三編內容輯錄而成的。這個正、續、三編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初稿》也都提出過一些涉及審音原則的說明,例如(普通話審音委員會,1963):審音的標準,根據北京音系,可也並不是每一個字都照北京話的讀法審訂。
  • 姓氏異讀與姓氏笑話
    如「阿」字在「阿姨」中讀「a」,在「阿尼陀佛」中念「e」;又如「薄」,在「厚薄」讀「bao」,在「稀薄」中讀「bo」;「大伯」和「伯父」中的「伯」,前者讀「bai」後者讀「bo」。「音樂」和「快樂」中的「樂」,前者讀「yue」後者讀「le」等等,類似這種不同的讀音還有許多。這種不同的讀音在語言學上稱為「異讀」,異讀是一種習慣,並無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