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節選自我近期正在編寫的《吳語永康方言詞典》中《緒論》部分。
聲調、聲母、韻母三者結合構成的一個完整音節就是永康話中的基本表意單位「字」,通常一個「字」對應一個漢字。同一漢字的不同讀音,也就是異讀,構成了語音體系中的不同層次。以下簡要介紹永康話語音體系中的文白異讀、古今異讀、正俗異讀和謬讀四個層次。漢語方言中普遍存在文讀音(又稱讀書音)和白讀音(又稱口語音)的對立。如閩南話的「寒」文讀han35,白讀kuã35,「接」文讀tsiap4,白讀tsiʔ4;北京話「學」文讀ɕye35,白讀ɕiau35,「落」文讀luo51,白讀la51。一般來說,白讀音是古音在口語中自然傳承的結果,保留有較多古老特徵,也因而缺乏系統性;文讀音是在口語的基礎上嚴格按照韻書的反切得出的讀音,往往還要模仿文讀音形成時期的官音讀法,相對來說比較年輕,也因而具有相當的體系性。一個方言中的文讀音和白讀音在某些字上可以相同,在某些字上則存在分歧。文讀和白讀的分歧就是文白異讀。北京話中的文白異讀字不多,閩南話中的文白異讀字則幾乎佔據了整體的一半,吳語各方言中的文白異讀字普遍較多。永康話中文白異讀現象並不十分突出,多數字文白同音,部分文白異讀字一般不使用文讀(如「肉」一般不分場合一律用白讀音ȵju8,文讀音zu8隻用於學校教學,又如「熱」僅用白讀音ȵie8),另有一些字則只有文讀(如「唯」只讀文讀音vi2),還有少數字文白讀地位調轉(如「梯」文讀音應為thǝi1,今用於口語,白讀音thie1則用於讀書或構詞)。日常語言使用中存在文白異讀的字多也見於其它吳語方言,各吳語方言異讀方式大同小異。例如:1)聲母異讀,「厚」(文ɦǝu4,白gǝu4)、「日」(文zǝ8,白ȵjǝ8)、「鳥」(文ȵjau4,白ɗjau3);2)韻母異讀,「完」(文ɦua2,白ɦyø2)、「柄」(文miŋ3,白mai5)、「太」(文thia5,白thǝi5)、「壞」(文ɦwai6,白ɦjwa6)、「鋸」(文ky5,白kɯ5);3)聲韻異讀,「無」(文vu2,白n2)、「耳」(文ly4,白n4)、「人」(文zǝŋ2,白ȵiŋ2/noŋ2)、「蚊」(文vǝŋ2,白miŋ2)。聲調一般不存在文白異讀,永康話中的單字本調和韻書中的四聲基本吻合。i韻母和ɿ韻母的文白異讀情況多發生調轉。如「自」口語為ʑi6,讀書音為zɿ6,「時」口語為zɿ2,讀書音為ʑi2,兩韻孰文孰白當依字而定。日常多讀作文讀的字,其白讀音只在特定語詞或成語中出現,如「萬」日常讀文讀va6,在「千恩萬謝」中讀白讀ma6;「而」日常讀文讀ly2,在「千而百遍」中讀白讀n2;「舞」日常讀文讀vu4,在「捋頭舞劍」中讀白讀n4;「腹」日常讀文讀fu7,在「腹肚」中讀白讀uo7,在「腳腹肚」中讀古讀ɓǝ7。文白讀具體情況,參見附錄《常用字文白異讀對照表》。少數白讀字尚有兩種讀法,其中一種較古老,另一種較「年輕」,權稱這種現象為古今異讀。這類字的異讀多發生在聲母上,如:抽,文讀ʨhjǝu1,白今同文讀,白古thǝu1,笑,文讀ɕjau5,白今同文讀,白古ʨhjau5,就,文讀ʑjǝu6,白今ʥjǝu6,白古djǝu6,糞,文讀vǝŋ6,白今uo5,白古ɓuo5(僅作「糞肥」義),腹,文讀fu7,白今wǝ7,白古ɓǝ7(僅見於「腳腹肚」),爾,文讀ly4,白今n4,白古ni4(僅見於「爾爾」),落,文讀lau8,白今同文讀,白古lauk8(僅見於「落花生」)。在這些字中,少數像「鼠」、「錢」這樣的字古讀享有相當高的威望,在日常語言使用中甚至完全取代了文讀,在諸如「無錢無母(vu11ɦ-die533ɦ-vu33ɦ-mu113ɦ)」這樣的文學式表達中,其它三字都用文讀,「錢」字仍用古讀。「笑」字的兩種讀音分別存在於不同使用者口中,有些人一概讀ɕjau5,有些人一概讀ʨhjau5,另有一些人則兩讀混用,該字一般在成語中古讀音使用頻率更高,如「又要笑又要叫(哭笑不得)」中更多人讀ʨhjau5。綜觀永康話古讀、今讀和文讀音的聲母,不難看出一條輔音演變路線,即「塞音→塞擦音→擦音」,這也是世界各語言語音歷時變化的一種共同趨勢。古讀音反映了永康話漢語語音(而非整個永康話語音,ɓ、ɗ即代表更古老的越語成分)中最古老的一面。有些常用字在頻繁使用過程中語音發生歪曲,權稱之為「俗讀」,與之相對,原初的讀音稱為「正讀」。語音歪曲主要發生在聲母、韻母和聲調三個方面。聲母的歪曲主要是聲母輔音弱化或脫落。例如「個」作助詞或語氣詞有kuo33/kwǝ33和wǝ33兩讀,「是」白讀有ʥi4、li4、e4三讀,「得」作助詞有ɗǝi7和ǝi7兩讀,「到」有ɗau5和lau5兩讀,完成體助詞「罷」有bia4/ba4、mia4、nia4、lia4四讀。一般正讀用於強調,輔音弱化者語氣次之,輔音脫落者語氣最弱。韻母的歪曲主要是長元音短化或短元音長化。例如「噣(吮吸)」ʨjwǝ7亦讀ʨyø7,「日」ȵjǝ8亦讀ȵie8(如在「日子」、「日頭」中),「腹」wǝ7亦讀uo7(如在「腹肚」中);「啥」 ʥia6亦讀ʥja6(如在「啥細」、「啥人」中),助詞「個」kuo33亦讀kwǝ33,「我」ŋuo4亦讀ŋwǝ4,「還」ɦua2作語氣詞多讀ɦwa2。一般長元音讀法用於強調。聲調的歪曲主要在於長期使用變調而將本調遺忘。例如「鴨」a7今僅讀小稱調a45。1)模仿普通話讀音,如「犀」ɕie1讀作ɕi1,「技」gi2讀作ʨi5,「蛙」ua1讀作wa1,「億」jǝ7讀作i5,「蝸」kua1讀作uo1,「鯨」giŋ2讀作ʨiŋ1,「松」zoŋ2讀作soŋ1,「的」ɗǝi7讀作ɗi5,「尿」ɕi1讀作ȵjau6,「呆」ŋǝi2讀作ɗǝi1,「微」vi2讀作wǝi1;2)不注意語言修養,發音隨便,如「一」jǝ7讀作ie7,「危」ŋwǝi2讀作ɦwǝi2,「吳」ŋu2讀作ɦu2,「況」hwaŋ5讀作khwaŋ5,「姜」kjaŋ1讀作ʨjaŋ1,「希」xi1讀作ɕi1,「魚」ŋy2讀作ȵy2,「爾」n4讀作ŋ4,「八」ɓa7讀作pa7,「到」ɗau5讀作tau5;3)亂用訓讀,如「側」tsǝi7讀作ʨhia5(笡),「的」ɗǝi7讀作kwǝ33(個),「黑」xǝi7讀作u1(烏)。三種情況中以第二種最多見。因年輕人語言能力急劇衰退,第一種情況也在加重。謬讀的存在甚或增加是一種語言得不到其使用者重視的表現,殊不可取。吳語永康方言簡介
南部吳語的一般特徵(溫州、常山、永康為例)
當代吳語的概況與一般特徵
溫州話、永康話韻母對照
文白異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