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大學2016-2019年國家三大獎統計,這所雙一流高校表現出色

2021-02-08 中國教育那些事

國家"三大獎"的獲獎情況是衡量高校科研水平、創新能力及其對國家和社會貢獻的重要指標。在首輪"雙一流"高校的遴選中"三大獎"的獲獎情況也是重要參考標準。軟科採用折合分數計算方法,對2016-2019年內各大高校獲得"三大獎"的情況進行了匯總和比較,其中,南京林業大學表現出色,位列第60名。

"國家科學技術三大獎"(簡稱"三大獎"),即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技術發明獎,是我國科技領域最高的國家級獎勵,是對科技工作者科研水平和成果的最權威認定。"三大獎"由國務院設立,每年合計評選數目不超過300項,競爭相當激烈。

"林木良種細胞工程繁育技術及產業化應用"科研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南京林業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施季森教授為第一完成人的"林木良種細胞工程繁育技術及產業化應用"科研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該項目屬於林木遺傳育種領域。林木良種是林業產業發展和生態建設的基石。項目圍繞需求量大、傳統技術難於繁殖的重要樹種的國家目標,突破了林木體細胞胚高頻誘導、同步發生技術、細胞工程繁殖材料、規模化繁育產業化技術等"四大"關鍵技術,構建了雜交鵝掌楸、杉木等針闊葉樹種體細胞胚胎發生和高效繁育產業化技術體系,建成我國首個年產2000萬株雜交鵝掌楸體細胞工程種苗規模生產工廠,從根本上改變了"一粒種子育一株苗"的傳統繁育方式,推動我國傳統林木種業向工業化轉型升級。累計生產苗木7296萬株,造林35萬畝,新增產值12.86億元,利潤5.8億元,經濟、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中國松材線蟲病流行規律與防控新技術"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南京林業大學教授葉建仁等主持的"中國松材線蟲病流行規律與防控新技術"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中國松材線蟲病流行規律與防控新技術",在我國松材線蟲病的防控中發揮了重大作用,極大地推動了我國松材線蟲病三大關鍵防空環節,即病害監測、檢疫和媒介昆蟲防控技術的大幅提升,在各地及時發現確定疫情、防止病害傳播、控制病害發生面積、降低病死樹數量和新疫區發生數量等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有力地遏制了病害快速蔓延的勢頭。

"林業病蟲害防治高效施藥關鍵技術與裝備創製及產業化"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南京林業大學周宏平教授團隊科研成果"林業病蟲害防治高效施藥關鍵技術與裝備創製及產業化"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南京林業大學為該項目第一完成單位。

該項目屬於林業機械、森林保護科技領域。針對人工林病蟲害的重大防治難題,創新開展了低量風送高射程噴霧、快速瀰漫滲透噴煙、航空靜電噴霧和精準對靶噴霧等關鍵技術研究;創製了7個類別、18個型號的地面與空中相結合的"高射程"、"強穿透"和"快速高效"的立體防治裝備。項目推廣應用到全國各地,出口14個國家和地區,累積防治面積達5.4億畝次;實現了林業專用防治裝備的從無到有,開創了林用系列施藥裝備產業先河,顯著推動了林業機械行業的科技進步。

除了在國家"三大獎"上取得亮眼的成績,南京林業大學還在2016年—2018年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9項教育部科技獎,居全國第35位,表現搶眼!

長期以來,南京林業大學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堅持自主創新,積極推動產學研結合,在科學研究、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學校現有50餘個省、部級研究開發機構、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有66個校級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學校每年在研課題1000多項,近年來,承擔包括"973"、"863"、國家科技支撐項目、"948"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部、省重點項目累計800餘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累計720餘項,國家社科基金累計31項。

通過鑑定的科研成果及授權發明專利2000餘項,有380餘項成果獲國家、部省級以上獎勵,其中,國家發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四等獎各1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二、三等獎49項;部、省級獎勵300餘項。學校主辦公開發行的學術刊物有《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林業工程學報》和《室內設計與裝修》,以及以雙一流學科為支撐的英文刊《Journal of Bioresources and Bioproducts》(JB&B)等。

其中《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和《林業工程學報》為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CSCD和SCD核心期刊,《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為SCD核心期刊,《室內設計與裝修》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英文刊被多個國際資料庫收錄,《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入選2017—2020"中國精品科技期刊(F5000來源刊)"。

未來,南京林業大學將繼續發揮林科優勢,積極創新,推動產學研結合,逐步實現建設世界一流林業大學的遠景發展目標!

素材來源:南京林業大學

相關焦點

  • 內地大學2016-2019年國家三大獎統計,江蘇這所"雙一流"高校表現出色!
    國家&34;的獲獎情況是衡量高校科研水平、創新能力及其對國家和社會貢獻的重要指標。在首輪&34;高校的遴選中&34;的獲獎情況也是重要參考標準。軟科採用折合分數計算方法,對2016-2019年內各大高校獲得&34;的情況進行了匯總和比較,其中,南京林業大學表現出色,位列第60名。
  • 雙一流大學近四年在國家三大獎方面的表現,北航及北理表現搶眼
    第五次學科評估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這是國家唯一官方對高校在學科評估周期內的各個學科成績的評比。而國家三大獎一直是學科評估的重要參照指標。所以如果要預測一所高校在第五次學科評估中的表現如何,國家三大獎的表現無疑具有很強的參考價值。
  • 從國家三大獎的表現來看:這兩所高校本輪入選雙一流A類毫無懸念
    不管是國家對雙一流高校評估也好,學科評估也罷,國家三大獎都是其評估中參考的重點。所以一所高校在國家三大獎方面的表現會直接影響到其在學科評估和雙一流評選的結果。而這兩所985高校——湖南大學和東北大學,在第一輪雙一流評估中,被降格為雙一流B類高校(另外還有一所高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也是同樣的境遇)。
  • 「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獲「三大獎」最多?
    此外,在首輪「雙一流」高校的遴選中「三大獎」的獲獎情況也是重要參考標準。眼下正值首輪「雙一流」建設的收官期,「動態調整」也進入了倒計時。那麼在首輪建設期內有哪些高校表現突出呢?軟科採用折合分數計算方法,對2016-2019年內各大高校獲得「三大獎」的情況進行了匯總和比較。
  • 2000-2019年雙一流大學獲國家科技三大獎數量排行,這是硬實力!
    現在有很多大學排行榜,這個排行榜值得關注。全國雙一流大學2000至2019年獲得國家科技三大獎數量排行榜,這是一個含金量很高的榜單,它是一所大學科研實力的體現,是一所大學的硬實力。很多人把這視為高校科技實力的最重要評估要素。那麼在2000至2019年間,高校獲得國家科技三大獎的排名情況如何呢?下面是獲三大獎數量排前三十位的高校名錄,供參考。
  • 國家三大獎公布,東北大學表現出色,下次會回歸雙一流A大學嗎?
    最近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公布了2020年國家科學技術獎的初評結果,這次一共有73所高校上榜。國家三大獎分別是指的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從下圖中也可以看到數量最多的是浙江大學,一共有12項,包括2個自然科學二等獎,4個技術發明二等獎,1個科技進步一等獎,還有5個科技進步二等獎。
  • 厲害了湖南大學!摘得5項國家科技大獎排名全國高校第四,實力搶鏡
    在一段時間內,因為湖南大學是雙一流B類高校,所以有人對這所大學的實力提出質疑。但這所千年學府實力真的不俗,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大獎,湖南大學表現不俗,力壓眾多一流名校。看一看下表,這是高校為第一完成單位,2019年摘得國家科學技術大獎項數統計表,湖南大學一共摘得五項大獎,數量高居全國並列第四位,僅次C9聯盟三所頂級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浙江大學。這樣的表現,令人不得不服。在五項大獎中,分別有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兩項,技術發明二等獎兩項,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
  • 這四所高校!最有希望入選下一輪「雙一流」
    2020年是首輪「雙一流」建設的大考之年,於是「雙一流」成為了今年的熱議話題,網友們也紛紛猜測入選下一輪「雙一流」的高校名單。今天就一起來看看具體的數據,其中這四所高校表現最為突出,也是被網友譽為最有希望入選下一輪「雙一流」的四所高校,分別為燕山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南方醫科大學、江蘇大學。
  • 2019年IEEE Fellow出爐!兩所非「雙一流」高校表現很搶眼
    在前不久公布的「2019年IEEE Fellow名單」中,有295名新成員加入,中國內地高校有至少三十位學者入選。名單如下(由於統計誤差,表單中或有錯誤、遺漏)。從表單中可以看到,入選人數最多的高校(含科研單位)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中科院系統的中科院自動化所。它們均有三名學者當選。
  • 三大獎獲獎數偏低,中山大學、廈門大學或淪為雙一流B類?
    8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公布了2020年「三大獎」初評結果。這三大獎薦是國家最高等級獎項,也是我國影響力最大的科研獎項。 國家科研獎勵「三大獎」具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每年合計評選項目不超過300項,競爭激烈。
  • 這兩所「雙一流」B類高校在國家自然科學獎中很突出,會升A類嗎?
    2017年9月,教育部官網公布了「雙一流」建設高校和「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由此吹響了我國高等教育邁向世界一流建設水平的號角。在42所「雙一流」高校中,除了36所A類建設高校,還有6所B類高校,包括東北大學、鄭州大學、湖南大學、雲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新疆大學。
  • 2017年以來,這10所高校可憑藉三大獎晉級雙一流
    2020年國家三大獎初評出爐了,一批非雙一流高校的學子們趕緊把名單看個遍,因為這個三大獎太重要了,決定了一個高校的生死命運:因為三大獎可以晉級雙一流院校。揚州大學作為綜合性高校,實力還是不錯的,2018年由揚州大學農學院楊建昌教授主持完成的項目「「促進稻麥同化物向籽粒轉運和籽粒灌漿的調控途徑與生理機制」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這是揚州歷史上首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大獎
  • 國家三大獎初評結果公布:浙大領銜,多所高校表現搶眼
    2020年8月三日,國家公布了2020年的國家三大獎(公共項目)初評結果。由於目前國家對高校的評比中越來越重視實際產出結果,論文數量在高校各種競爭中佔比會越來越低。所以各大高校的各種各家獎項就越發的顯得重要,因為這是檢驗一所高校科研及其產出最適合的指標之一,而在這些獎項中,各家三大獎可謂是重中之重。
  • 兩所「雙一流」B類高校在國家自然科學獎中很突出,會升A類嗎?
    在42所「雙一流」高校中,除了36所A類建設高校,還有6所B類高校,包括東北大學、鄭州大學、湖南大學、雲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新疆大學。其中東北大學、湖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3所高校本身屬於「985」工程重點建設大學,歸屬於B類實在是令人意外,但也有人認為這是「意料之中」,畢竟本身實力有所下滑。
  • 中國一流大學獲得科技三大獎數量排行榜,這個排行榜很有含金量!
    而今天這個排行榜,是高校科研硬實力的體現,也可以說是一所高校對國家科技發展的貢獻排名。何謂國家科技三大獎?國家科技三大獎是指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高等院校是科技三大獎重要的獲獎群體。
  • 「雙一流」建設以來,高校發表Nature&Science論文Top10的大學!
    Nature和Science論文統計「雙一流」建設也是既211、985工程之後國內高校的新趨勢,時至今日,「雙一流」建設收官階段,那麼從建設以來,哪些高校發表最多的N&S原創論文呢?軟科將2012-2019年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含共同通訊作者單位,因此同一文章可能被統計至多所高校的發文中)的發文數據整理一起,並對各大高校在「雙一流」建設前後的表現進行詳細的對比分析。
  • 中國一流大學獲得科技三大獎數量排行榜,這個排行榜很有含金量
    至2019年中國一流大學科技三大獎獲獎數量排行。單獨看一年的科技三大獎數量,不足以顯示一所高校的真正科研實力。軟科曾經推出2016年至2019年內地高校國家三大獎折合數統計。軟科採取賦值的方式,對每一等級的獎項賦予分數,並對此進行排名。(科技進步特等獎賦值24分,一等獎賦值8分,二等獎賦值3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賦值18分,二等獎賦值6分。
  • 上半年內地高校CNS發文盤點,這所高校表現驚人!
    整理 | 袁小華 學 術 上半年內地高校CNS頂刊發文盤點,這所高校表現驚人! 據軟科和科學網統計,2020年6月,中國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含共同通訊作者單位)在Nature發表論文8篇,在Science發表論文9篇,在Cell發表論文2篇。
  • 山東省省內「雙一流」入選名單公布,哪些大學入選?山師表現出色
    從上面可以看到,山東省屬高校當中,總共有七所高校入選「衝一流」建設高校名單,能入選這一名單,說明這些高校有希望或者說有潛力入選國家「雙一流」。具體來看,山東師範大學、山東農業大學、青島大學表現最為出色。
  • 從教育部三大獎看,大連理工大學排名怎麼樣?
    國家三大獎歷來是科研界的「必爭之地」,而要論一所單位的綜合科研實力,從國家三大獎可見一斑。但是你知道嗎?在高校圈內,也存在著一類「三大獎」——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分設有高校自然科學獎、高校技術發明獎、高校科技進步獎和中國高校青年科學獎,又稱「教育部三大獎」。